1978合成系文豪 第471节

  另一边,李国香又摇身一变,成了掌权者,之前批评她的王秋赦马上变脸,在一个晚上,独自跑到李国香家里,酒过三巡,然后跪在她面前,抱着她的腿,嚷嚷着要给李国香当小狗。

  “卧槽,真不要脸!”

  “呸!这个王秋赦真是一条狗!真是一对狗男女!”

  “我饭都快吐出来了,恶心!”

  王秋赦晚上去李国香家,早上从后窗跳下,这一幕被一早起来扫大街的胡玉音、秦书田发现。

  秦书田来了主意,偷摸在王秋赦跳下的位置,放了一团牛粪,然后和胡玉音躲着静等好戏。

  这时候他的手不规矩的搭上胡玉音肩膀。

  胡玉音羞涩的推开。

  他却再一次搭上去,并且握的更紧。

  观众们还来不及嗑呢,就看到王秋赦再鬼鬼祟祟的跳下,一脚便踩在牛粪上滑倒,摔个四脚朝天。

  “哈哈哈哈!”

  观众们的笑声和秦书田、胡玉音的大笑声混在一块儿。

  电影开始了一段秦书田、胡玉音苦中作乐、感情升温、没羞没臊的剧情。

  很快,胡玉音就怀孕了,秦书田高兴坏了,鼓起勇气要和胡玉音结婚,这可惹毛了李国香,一早便带着人抓了俩人。

  两个人被拉到台上接受审判,天空下着暴雨,所有人打着伞,看着台中央的胡玉音和秦书田,雨淋湿了两人的头发、脸颊、衣襟。

  秦书田被判10年有期徒刑。

  胡玉音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迷茫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最后将手放在秦书田的脸颊上,从他的脸上轻轻抚摸。

  暴雨中,秦书田的眼中仿佛有一团浇不灭的火焰,他朝着胡玉音说: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胡玉音嘴唇微微颤抖,秦书田的话回荡在她的耳边,也回荡在观众的耳边。

  看到此处,不少观众们已经抹起了眼泪。

  方琛也红了眼眶,但他强撑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生怕被身旁抹眼泪的柴玫玫发现他在哽咽。

  电影结束,音乐响起,李国香、窦宝莹、王秋赦这些坏人一个也没好下场,大快人心,又发人深省。

  观众们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弥撒,或是没从悲伤的氛围中走出,或是兴奋的讨论着剧情,还有人坐在座位上拍手。

  “太好看了这电影,拍的真好,演员们也演的真好,尤其是那个李国香,演的我都恨死她了,其他人也都演的不错。”柴玫玫不停的巴拉巴拉。

  而来的时候,对《芙蓉镇》满是意见叭叭了一路的方琛,这会儿变得格外沉默。

  没办法,他戴着放大镜都没从电影里看出任何瑕疵。

  虽然非常不想承认,但他又不得不承认。

  这确确实实是一部好片!

  甚至是一部堪称中国电影殿堂级的作品。

  犹豫良久,他侧过头:“那啥,回头咱俩再来看一遍吧。”

第429章 过不了审?

  上海的冬天充斥着湿冷的“魔法攻击”。

  江琴还是个以抗冻著称的北方人。

  可在上海生活这么多年,还是被这边的冬天折磨的不轻。

  那股子冷意直往骨头缝里钻,冷得刺骨。

  “这电影拍的真好。”

  她哆哆嗦嗦,和丈夫边华伟一同从曹家渡的沪西电影院里出来。

  这边儿是上海小孩儿白相的好去处。

  白相是上海方言。

  用鲁迅先生的原话来解释:“如果将上海之所谓‘白相’,改作普通话,只好是‘玩耍’;至于‘吃白相饭’,那恐怕还是用文言译作‘不务正业,游荡为生’,对于外乡人可以比较的明白些。”

  “我觉得这电影能火。”

  江琴回味着电影里的画面。

  “拍的都挺好的,尤其是那场审判大会,那个男主女主对视的镜头,太震撼人心了!”

  她和边华伟看的电影,自然就是在上海试映的《芙蓉镇》。

  江弦这命座就爱,本就是罕见的文章在南方、北方都很吃得开的北方作家。

  再加上这电影又是名导谢晋的作品。

  并且,上海本就是上影厂的大本营。

  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芙蓉镇》在上海的试映,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京城。

  “我在《大众电影》上看过介绍。”

  边华伟透露道:“听说为了拍这场戏,导演谢晋从县城调来了两台消防车人工降雨,那场雨中游街的戏整整拍了四天,刘小庆都让‘雨’淋病了,不过还是坚持抱病拍戏。”

  “她可真够拼的。”

  江琴吃了一惊,被刘小庆的敬业所打动。

  “那芙蓉镇真美啊,世外桃源一样,在哪儿取的景?跟我看小说时候想象的那个芙蓉镇简直是一模一样。”

  “那地方叫王村镇,不过咱们看到的景,其实都是剧组布置出来的。”

  边华伟道:“就说电影里那些水芙蓉,王村镇没有,为了配合拍戏,剧组特意把五亩的自留地用作种水芙蓉的池塘,还从外地移栽了几十棵木芙蓉。”

  “是么?”

  江琴惊讶,“花这么大代价?”

  “害,移栽植物不算啥了,你都不知道,咱们在电影里看的那些吊脚楼,那些楼其实都是剧组从几十里外的地方拆迁运来的。”边华伟道。

  “天啊!”

  江琴更感到不可思议了。

  为了拍电影,把楼都拆过来了,可见一斑!

  不过这是真事儿,《芙蓉镇》剧组在王村镇上搭建的节孝坊、魁星楼、状元楼,甚至引来了游客拍照留念。

  还有好多写生的人打开画夹画素描。

  剧组的工作人员过去解释说这些都是假的布景,这些人根本不相信,都觉得这些楼就是王村镇上的建筑。

  “全剧组从工作人员到演员,都这么用心,难怪拍的这么好。”江琴一脸满意。

  《芙蓉镇》是她弟弟的小说,受到电影剧组这么认真的对待,她自然替江弦觉得高兴。

  边华伟看了眼手表,“你先回去吧,我再去趟单位。”

  “今天不是放假么?”江琴奇怪。

  边华伟不好意思的笑笑,“反正回去也没什么事儿,我还有些稿子没看”

  “唉,你们这些编辑。”

  江琴无奈,“那稿子上面又留不下你们的名字,那么拼命干嘛?休息日都不休息了。”

  “瞧你说的。”

  边华伟给她理了理衣领,“要是没了我们这些编辑,哪会有你弟弟这么优秀的作家?”

  “哼,你去吧,我自个儿回去。”

  边华伟还在《故事会》工作。

  如今的《故事会》,和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在文坛依旧不太上得了台面。

  但论发行成绩,《故事会》绝对能排在上海文学刊物的前列!

  而且边华伟也并不觉得,他们《故事会》就比别的刊物低人一等。

  就说前段时间,他和一群上海作家到云南红土高原上的边寨采风。

  在当地的村民家中,主人按照当地风俗,将第一杯酒敬了“最尊贵的客人”。

  而这位客人,就是作为《故事会》特约编辑的他。

  边华伟心中感动的同时,也说不出的骄傲。

  因为在采风团里有的是文坛德高望重的名人。

  但在村民心里,《故事会》这本似乎上不了台面的杂刊,才是最贴近他们的。

  “华伟、华伟。”

  看了会稿子,边华伟便被主编喊了过去。

  “主编,怎么了?”

  “文联那边临时有个会,你过去参加一下。”

  “行。”

  领了任务,边华伟很快赶去市文联开会,来的有点早,跑去走廊里抽了一支烟,人来的便差不多了,大概有30多号人。

  边华伟看了看,这些人里头,除了一些刊物的编辑,还来了很多领导,有文联的干部、有市电影局的局长、有电影家协会的主席、有上影厂的厂长甚至连复联的女同志都来了。

  众人到场以后,先看电影,播的不是别的片子,正是边华伟刚刚看过一遍的《芙蓉镇》。

  边华伟也很快弄明白了这次会议的任务,正是为了讨论这部还在试映的片子《芙蓉镇》。

  大伙不废话,人齐了就放片,放完了就开始讨论。

  “这个电影,我觉得拍的还是非常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从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内涵,不算太突破尺度。”

  “这还不算突破尺度?看看电影里头,李国香、王秋赦、窦宝莹这些反面人物的形象,人性扭曲成什么样子了?这简直是给我们脸上抹黑!”

  “我觉得不用太上纲上线,实事求是嘛,这不正是通过一个个富有个性色彩的人物,揭示了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是啊,我觉得胡、秦两个形象塑造的都很好,当李国香不敢爱,只能亵渎爱时,秦书田与胡玉音却敢于爱,不怕坐牢也要爱,最后他们也得到了真正的爱,多么感人的故事。”

  众人意见不一,争论的不亦乐乎。

  渐渐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派。

  支持派认为《芙蓉镇》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赞成影片正式上映。

  而反对派则觉得,《芙蓉镇》电影存在局限性,并且有抹黑的嫌疑,这就是一颗“大毒草”,坚决反对《芙蓉镇》这部电影公映。

  边华伟也明白了,今天这个会,其实就是《芙蓉镇》电影审核的环节之一。

  这会儿在电影审核这一块儿做的很乱。

  审核并不是什么固定的审片组织来审,审片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后世也没有,从来都是按照上面的精神来作判断。

首节上一节471/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