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61节

  这会儿上面对于稿酬这块儿盯的很紧,再加上受寒蝉效应的影响,对于作家稿酬的问题,各大出版社基本都是严格按照上面制定的那套标准来执行。

  他们作家出版社有胆量在江弦这儿搞特殊,却没办法给作家们人人都搞特殊。

  这样太招摇了,容易引起上面的注意,指不定招来什么祸端。

  “这个好说。”

  从维熙笑了笑:“哪个作家有胆量提这个版税制,我们就给哪个作家用嘛。

  这个制度,说到底是利好我们出版社的,而且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改革,我们出版行业的头脑也不能太死板。”

  姚笑愚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不是谁都能像江弦一样,对自己的商业价值判断的极其精确,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市场当中的分量。

  “那版税率我们给他多少合适?”

  “10%吧。”

  从维熙想了想道:“江弦的畅销作品多,我们不能给太低,10%应该就差不多了。”

  针对江弦版税的问题,作家出版社进行了一番讨论。

  在编辑们一番讨价还价下,最终终于敲定了一套他们觉得还算满意的方案。

  姚笑愚拿到这套方案,仔细看过以后,忍不住感叹一声。

  “江弦这可又创造了一个成就。”

  “什么成就?”众人不解。

  姚笑愚淡淡一笑。

  “要是没有意外,他江弦应该是新中国第一位拿版税的作家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可不就是么?

  解放以前不提了,解放以后哪有过作家要版税不要稿费的事情?

  江弦这回算是真给国内开了条先河。

  “10%?”

  江弦从姚笑愚那儿得知版税率以后,稍微有些不满,“你们给的太低了,我在日本都有10%,在美国他们甚至能给我开到15%。”

  “我们也尽力了。”

  姚笑愚无奈道:“你要搞这个版税制,国内毕竟是头一遭,10%已经是个我们觉得还算是能接受的数字了,再多真的不行。”

  “13%吧。”

  江弦道,“打个对折,我们各退一步。”

  “这、这、这”

  姚笑愚一脸无奈。

  怎么谈个版税率还跟菜市场买菜似得讨价还价?

  不过姚笑愚早就听说过江弦这个人很“市侩”。

  在他刚写出《棋王》的时候,他就在创作谈中提到过自己写作目的,这厮理直气壮的写:

  “为了赚钱!”

  他向来对自己的野心和市侩直言不讳。

  有些人以此攻击江弦为“痞子”、“流氓”,而有些人则赞他是真性情。

  在姚笑愚看来,江弦只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写作动机以及藏在所有人心底的功利性。

  从前大家敢做敢想,却不敢大大方方承认。

  但江弦敢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内心,敢揭开那层遮羞布。

  此刻,作为要和江弦谈商业合作的出版方,姚笑愚对这个家伙,既爱不释手,又想敬而远之。

  爱他是因为他每一本书都堪称洛阳纸贵,绝对是出版社的一颗摇钱树。

  敬而远之因为江弦不怯于谈钱,张口就和他们出版社逐利,这种态度实在是让人感到棘手。

  “12%。”

  犹豫了半天,姚笑愚给出一个数字,紧接着补充一句:“这是我们作家出版社能给到的极限了。”

  “好,就12%。”

  江弦一拍即合,痛痛快快的答应:

  “我们签合同吧。”

  他还是挺开心的。

  能多2%,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别小看这两个百分点。

  10块钱的书,要是卖出去100万册,那多出的这2个百分点,就是足足20万块钱!

  20万,这会儿在京城能盘下来多少间四合院儿?

  这次作家出版社给他出版完这一套作品,估计这套丛书要在市面上流行很长一段时间。

  下一次有出版成套作品的机会,少说还要再等个七八年。

  这七八年的时间,市场有多大的变动,江弦比谁都清楚。

  所以他必须“锱铢必较”。

  翌日,姚笑愚拿来作家出版社准备好的合同,江弦把名字签上去。

  作家出版社预支付给了他首印量一半的版税,这就有一万多了。

  “哥,你也太厉害了!”

  江珂听说以后佩服不已,“轻轻松松什么都没做,就有一万块赚到手了。”

  “这算什么。”

  朱虹这两天也已听明白了版税制的意思,“这才刚开始呢,这套丛书今后每卖出去一本,姐夫都有稿酬赚。”

  一向和朱虹不对付的江珂,这回罕见的没和她拌嘴。

  她吃惊的张大嘴巴。

  “每卖一本都有钱赚?那这不是造钱机器么?只要这书一直卖,哥你就一直有钱赚。”

  “可不是么。”朱虹插嘴说。

  俩人一惊一乍,听得江弦有点儿头大,他把怀里的小小陛下抱给朱虹。

  “行了,你俩别在这儿吵了,我得出趟门儿,今天还要见个朋友。”

  “谁啊?”

  朱虹和江珂俩人都感到好奇。

  “徐小明。”

  江弦说了个名字,见俩人无动于衷,又补充一嘴,“就是拍《霍元甲》的导演。”

  “他?!”

  朱虹和江珂俩人立刻兴奋起来。

  《霍元甲》已经在国内热播多时了。

  当年,这部丽的电视制作的剧集在香港一经播出,立时受到狂热追捧,打得无线电视毫无还手之力。

  去年引入国内,先在广州台播,后来在全国电视台轮播,掀起了空前的收视狂潮。

  买了电视的人家每晚都是高邻满座,翘首以待,人人皆谈迷踪拳,无论妇孺,谁都能张口用蹩脚的粤语唱上两句主题曲“昏睡百年”。

  朱虹和江珂同样是《霍元甲》的忠实观众,每一集都不落下的看过,女生对武术不感兴趣,倒是关注演员,被梁小龙,就是后来演火云邪神的那个,迷得那叫一个晕头转向。

  “小徐、小徐!”江弦喊了两声。

  徐晨辉正在院子东边的厨房里头给饶月梅打下手。

  一听到江弦的喊声,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擦擦手跑了出来。

  “怎么还干活去了?”

  “我闲不住。”

  徐晨辉笑了笑,一脸特别想进步的样子。

  “江主编,您要去哪儿?”

  江弦递给他一支烟,“以后就别喊我江主编了,工作时候称职务,私下里你就喊我江哥。”

  “好嘞江主.哥。”

  “走吧,带我去一趟燕京饭店。”

  俩人先后出了院门儿,门口停着的黑色伏尔加旁边围了不少的街坊。

  见江弦过来,纷纷不由自主的后撤一步。

  “江弦,这是你的车?”陈叔好奇的八卦。

  “不是我的。”

  江弦眯着眼笑笑,“单位的。”

  “单位都配车了,了不得、了不得!”陈叔竖起大拇指。

  在一片“人中龙凤”“生子当如此”的赞誉声中,伏尔加缓缓驶出景山东胡同,向着东长安大街,王府井那一块儿开过去,很快便有一栋浅黄色建筑映入眼帘。

  这就是燕京饭店了。

  这会儿京城没几栋能拿得出手的酒店,燕京饭店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东楼,也就是后来的A座,有足足20层高。

  据说这楼盖到14层的时候,海子里那边就急了,过来通知不让盖了。

  理由很简单。

  你站在14楼上,海子里那叫一个一览无余,就连他老人家的书房都能看个清清楚楚。

  后来设计师们想了个办法,干脆在西华门那儿修一座30米高的屏风楼,对外宣称是故宫的配楼。

  这样就给海子里挡住了,也就不影响他们盖20层了。

  “你停好车,然后在楼下等我一会儿。”江弦拍了拍徐晨辉的座椅。

  “好。”

  江弦推开车门,这会儿六点多,天色已晚,虽然视线有点暗,但还是有不少人注意到了这辆伏尔加以及从车上下来的江弦。

  江弦也察觉到,自己已然成了人群中最靓的仔。

首节上一节461/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