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38节

  另一名年轻的女编辑小魏道:“我也是看了读者们的信,昨晚熬夜看了一遍这篇小说.太毛骨悚然了,江弦得多有想象力,才能能想出这样的故事。”

  “毛骨悚然?”

  王志峰摆摆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这篇小说太不恰当了,照我看,应该说这小说是不可琢磨的精妙绝伦,宛如亲历的惊心动魄。”

  “都觉得这小说好啊?”

  另一名男编辑老周来了兴趣,“有没有说这小说不好的?我还没见过哪篇小说能好到没一个人唱反调的。”

  “有,怎么没有。”

  王志峰笑了笑,“有一个读者,认为江弦是卖国贼。”

  “怎么说?”

  “这人觉得江弦把傅三明一家人的形象写的太负面了,通篇小说看下来,干坏事的全是中国人,这完全是抹黑中国人的形象。”

  “这不放狗屁么?”

  老周被气乐了,“人家这小说是写这些东西的么?这都不算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了,这都把问题找到蛋壳外面去了!”

  “就是说啊。”

  “这种人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看马尔克斯觉得是哥伦比亚奸,看米兰昆德拉是捷克奸,看黑塞是印度奸,总之断章取义,抽丝剥茧,然后大骂一通,觉得自己沐浴在觉醒者的光辉当中,倍儿有面儿。”

  “哈哈哈。”

  “说的有道理。”

  编辑们都乐。

  王志峰这个时候轻笑一声:“你们可别说,人家可真是振振有词。”

  “怎么的?”

  “这读者不知道从哪儿看来个解析,说其实船是傅三明他爹让管家炸的,目的就是为了炸船骗保,因此,这才有了傅三明在美国的吃穿不愁,所以人在最后说了,这是江弦抹黑中国人的形象。”

  “拉倒吧。”

  编辑们纷纷嗤笑,年轻编辑小于更是幽默。

  “按他的说法,那江弦应该被表扬才对啊!”

  “怎么说?”

  编辑们都朝他看去。

  “你们都忘了?”

  年轻编辑笑了笑,解释道:

  “这艘船可是小日本的啊!”

  “傅三明一家这哪是在骗保?”

  “这是在抗日啊!”

  王志峰一拍大腿。

  可不咋地!

  按照江弦所写的时间点,故事的发生时间大概是“五,四”之前。

  傅三明一家坐的则是日本货船“齐姆楚姆号”。

  要是真按照这读者的说法,真的是傅三明他爹炸了这艘日本货船。

  那这哪是傅三明他爹骗保?

  这是傅三明一家人以身殉国啊!

  “哈哈哈,小于,你这脑袋真是绝了!”

  “是啊是啊。”

  “咳咳。”

  编辑部里的气氛轻松且愉快了一阵,主编老范赶紧咳嗽两声。

  “好了好了,现在中日友好呢,咱们不要这么去揭友邦的伤疤。”

  “这一次《花城》不是发了江弦的两部小说嘛,另一篇《饥饿游戏》反响如何?”

  “您说那篇.惊险科幻小说。”

  这会儿的国人还不理解什么是科幻小说,大部分人把这一类小说称为惊险科学幻想小说。

  而惊险科学幻想小说,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谈起来人嫌狗弃,私底下又很受读者欢迎的题材。

  去年,写《十万个为什么》的叶永烈老爷子,就被他们《读书》上的一篇稿子猛烈质疑。

  说是什么点燃香烟,一闻烟味就能使人麻醉的毒气香烟。

  还有把左轮手枪改为微型激光手枪。

  你写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你写这些,万一教坏我们家小孩儿怎么办?

  老爷子也很委屈啊。

  他也有话要说。

  我的小说都是在公安bu的群众出版社出版的,都是得到公安认可的,怎么会教坏你们家孩子呢?

  不过他委屈也没用,家长们不听这个。

  总而言之,科幻小说这会儿在国内的地位和黄书其实差不了多少。

  看的话谁都爱看。

  但是谁都不觉得这种小说是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说他是洪水猛兽也没啥毛病。

  据说,英国科幻小说家阿尔迪斯访问中国的时候,曾经中国一些科普创作的人员座谈。

  这时候竟然有人问了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

  “英国的科学幻想小说怎样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

  你从这问题就能看出,其实国内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科幻小说。

  “一开始,我以为没人会看好这篇小说,不过好像这小说还挺受欢迎的。”编辑王志峰这时候说。

  “是啊,我昨天才看见,《文艺报》上居然还发《饥饿游戏》的文学评论了,称赞了《饥饿游戏》这篇小说。”编辑小于道。

  “《文艺报》?”

  主编老范吃了一惊。

  《文艺报》可就是文化界主流的声音了。

  这是什么情况?

  以前惊险科学幻想小说人嫌狗弃。

  怎么到了江弦笔下,情况就变得不同了?

第407章 “还请江大诗人吟诗一首”

  编辑小于口中的那份《文艺报》,很快被拿到老范的桌上。

  “主编,就是这份报纸。”

  “我看看。”

  老范打开《文艺报》,很快找到小于所说的那篇评论文章

  《从未来窥见的深度思考:读‘饥饿游戏’》

  而作者的名字,老范也并不陌生,正是上海作协的叶永烈同志。

  老范是万万没想到,叶永烈会站出来讨论江弦的这篇小说。

  这些年,在历经了批评和质疑以后,叶永烈基本已经放弃了惊险科幻小说的创作,转而将目光转向纪实类的人物传记。

  这个转变完成的简直是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

  以前叶永烈写《小灵通漫游未来》这种小说,内容基本是完全的想象,什么机器人、气垫船、会飞的汽车,由蛋白质、酱油、五香粉合成的人造蛋。

  而如今,叶永烈的写作,基本上抛弃了所有可供他想象的空间,转为纯粹的记录真相、记述事实,写的都是唉,网上都有,自己去看嘛。

  连叶永烈都难以在国内的环境下写作,可见国内并没有太多供惊险科学幻想小说生存的土壤。

  惊险科学幻想小说是危险的,也是饱受质疑的,更是每位作家都要保持距离的。

  然而,在叶永烈所写的这篇文学评论当中,他毫不避讳的高度称赞了江弦的这篇小说并评价江弦说:

  “他带来了科幻的火种!”

  他用一篇《饥饿游戏》改写了中国惊险科幻小说的格局,同时又打破了题材的桎梏。

  他让惊险科幻小说不再仅仅是一部部虚构的小说,而是使之成为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让我们看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光明与黑暗,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力量。

  《饥饿游戏》这篇小说在国内发行以后,我身边很多人都讨论江弦这名作家,惊讶于他会写出这样子的小说。

  值得惊讶!

  因为江弦这位作者写的好!

  他的功力令人佩服,他的故事推演令人屏息,而且呈现清晰的哲理反思。

  他为中国的科幻小说贡献了《饥饿游戏》这样一部深刻且几乎完美的小说,其质量足以屹立于世界科幻小说之林的前列。

  “这可太了不起了。”老范读完后感叹说。

  叶永烈在科幻小说这一块绝对是有发言权的。

  当年老爷子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甫一出版,就印了160万册,两周之内售罄,又再加印卖到300万册,在国内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科幻热潮。

  而在这位老爷子看来,江弦是那个为中国带来科幻火种的人,是那个能引领中国科幻到世界前列的人。

  这样的评价,说是极尽赞誉也不夸张。

  更何况,这番评价还是从叶永烈的口中说出。

  “或许是因为写的是外国背景,所以比较安全吧。”老范判断说。

  他虽然没有读,不过在叶永烈这篇文学评论中,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些小说的内容。

  小说写的那种穷人努力一辈子却只能给富人当玩具的病态社会,在老范看来,完全就是那些外国万恶的资X主义社会未来的样貌嘛。

  像什么直播里卖弄自己吸引富人给打赏道具才能活下去的未来样貌.

  嗯,只有代入国外背景,这篇小说才能立得住嘛。

  咱们国内才不会这样。

  咱们可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不管老范怎么想,《饥饿游戏》的评论文章能登上《文艺报》说明小说受到了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官方组织的认可和肯定。

  这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正如叶永烈所说的那句“江弦带来了科幻的火种”,他的确为国内将来的科幻小说写作打了个样。

首节上一节438/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