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17节

  张姨又仿佛失去梦想一样,着急道:“为啥不乐意啊?北影厂的厂长来请他去当官,这都不去?”

  “我姐夫看不上啊。”

  朱虹满脸与有荣焉,“哼,我姐夫这样的人物,要当就应该当北影厂的厂长才对。”

  “.”

  张姨还想再说点什么,朱虹惊呼一声“呀,又拉了?”匆匆忙忙抱着孩子回去了。

  张姨转头就开始传话:“都打听清楚了,北影厂来的,人家是厂长。”

  “那来找老江家干啥啊?”

  “请他去当官,人江弦不去。”

  “切,估摸是封了个弼马温,人家看不上。”

  “拉倒吧你,封个弼马温值得玉皇大帝亲自来请?”

  “就是,你们就看吧,这指定是三顾茅庐第一顾,至少是个丞相。”

  “有道理有道理。”

  “哎呦,人江弦每年写多少部片子啊?这电影事业非他不可啊。”

  “.”

  《花城》的苏晨和冯小双两人跟在张洁后面,听着周遭街坊邻居们的热论。

  “这下应该是来对地方了。”

  “小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花城》的主编苏晨,这位是编辑冯小双。”

  “这就是江弦。”

  在张洁的介绍下,江弦和《花城》的两位编辑握了握手。

  张洁的小说《祖母绿》曾经在《花城》上面发表,因而和《花城》的编辑们比较熟悉。

  这次苏晨和冯小双一到京城,她就当起了向导。

  “江司令,仰慕已久、仰慕已久啊。”

  苏晨满脸笑意和江弦握手,“多年前我们见过一面。”

  “是么?”

  “是在你的小说《米》的讨论会上。”苏晨笑着说。

  “有印象、有印象。”江弦有些尴尬道。

  当时《米》的研讨会开的又多,来的嘉宾也多,具体都是谁,他已经回忆不起来了。

  “请坐、请坐。”

  江弦给众人倒上茶水。

  “小弟。”

  张洁喊住江弦,关心道:“北影厂的事情怎么样了?”

  她是北影厂的编剧,因而对这些天的事情有所耳闻。

  “害,也没啥。”

  张洁是自己人,江弦就云淡风轻的把刚才胡启明来拜访的事情讲了一遍。

  苏晨和冯小双听得有些傻眼。

  什么?

  北影厂的厂长来亲自请去厂里当主任?

  这面子给的也太大了。

  关键是江弦还不去!

  “不愧是大作家.”苏晨不由得感叹。

  寒暄几句就切入正题,苏晨和冯小双把《漂流者》和《饥饿游戏》的稿子取了出来。

  “这是您在国外发表的作品?”

  江弦看了一眼,轻笑道:“你们消息怪灵通,我这两篇小说才在国外发表没多久。”

  “果然是。”冯小双激动的点点头。

  苏晨笑了笑,“江弦同志,可不是我们消息灵通,只是我们对国外比较热门的小说都有关注,我们能发现你这两篇小说,说明你这两篇小说在国外真的是太火了。”

  “什么东西?”

  张洁还一头雾水。

  听冯小双一解释才明白,“小弟,你在国外发表小说了?!”

  “张老师,可不止是发表,还掀起轩然大波啊!”冯小双补充一句。

  “厉害。”

  张洁朝着江弦竖起大拇指。

  同时心里一阵感慨。

  当年她刚刚一脚踏进文学这个圈子,江弦也几乎是同时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棋王》。

  当时张洁就时常羡慕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才华,他举手投足间展露的闪光点都那么耀眼。

  如今她在文坛成名已久,江弦竟然已经把目光对准世界。

  这份格局和实力,实在是让她叹服。

  “江老师,我们《花城》有个栏目,常刊登一些国外小说,我们想把您的这两篇小说也放上去,这次过来,也是想征求一下您的同意。”冯小双道。

  “给稿费么?”江弦问说。

  这可不是他市侩。

  《花城》的这种模式,他大概明白,就是把国外的小说和文章搬进自己的杂志里。

  但是国内这会儿完全没有版权意识,所以国外那些小说,基本上都是白嫖来的,很可能大部分都没有得到作者的授权。

  像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这样进入国内读者视野的。

  后来马尔克斯来了中国,接待他的人非常热情的告诉他,我是您的书迷,您的作品已经在中国畅销好多年了。

  马尔克斯一听,当即非常愤怒:

  “我都没有给你们授权!”

  “这个当然要付。”冯小双回答说。

  “那翻译的事情呢?”江弦又问。

  《漂流者》和《饥饿游戏》还都是英文稿,《漂流者》这里他有一份中文稿,这篇小说初稿就是中文的,当时还是聂华苓给他翻译成英文的。

  至于《饥饿游戏》,那初稿就是英文稿。

  “这个您不用担心。”

  苏晨道:“翻译的事情我们杂志社来办就行,您要是有什么顾虑,自己找人翻译也可以。”

  “我自己来吧。”

  “什么?”

  “我自己来翻译。”江弦开口道。

  《饥饿游戏》的中文稿一开始就在他脑海当中,直接调出即可。

  虽然抄写出来很累,但江弦觉得还是有必要亲手去做的。

  毕竟国内环境这么紧张,万一被人误导了读者对小说的理解,那问题可就大了。

  他是这么想的,但是别人可不知道。

  苏晨和冯小双两人光剩震惊了。

  他们是没想到,江弦这位作家在翻译方面也这么擅长。

  又会写作又会翻译,文学界这样的人物可不多见。

  苏晨一下子想到一位文学泰斗.

第393章 “【十八岁】【初次出门】?”

  这位文学泰斗,也是一位狂人。

  19岁进了清华,当时英语满分,国文第一,不过数学成绩却不高,时任清华校长罗家伦以“国文特优,英文满分”的评价破例将他招进清华。

  一入清华,他便口出狂言要“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随后真将清华图书馆里的文学书籍看完一遍,这份底蕴也造就了他文学上颇高的造诣。

  他便是钱钟书。

  国文、英文双绝,放眼文坛之中,再难寻出这样一位奇才。

  这样的人物太罕见了。

  在苏晨看来,放眼当代文坛的文人们,要么擅长写作,要么擅长翻译,都瘸着一条腿,很少有两者都精通的。

  须知,精通英文不代表精通译制。

  举个例子,张爱玲外文水平达到了能直接阅读英文版理科书籍的地步,她也是海明威最著名作品《老人与海》的第一个中译者。

  但这本《老人与海》的译制水平。实在不算高明,这么多年都是褒贬不一,书中所译硬伤和小节上的偏差不容回避。

  可见精通英文,和翻译的水平好,完全是两码事。

  如今苏晨还没见到江弦的中文译本,但他已经看过小说英文稿的质量,便直觉的认为江弦的中文译本质量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别人的译本,哪会有作者自己做出来的准确。

  “这再好不过了。”苏晨笑道。

  江弦又问:“你们两位要在京城待多长时间?”

  “两三天吧。”苏晨说,“我们《花城》离京城那么远,这好不容易过来一次,还有好些个人都想见见。”

  “行,那你们走的时候来我家里拿稿子。”江弦说。

  “稿子?”

  这下苏晨又懵了,“什么稿子?”

  “小说的中译本啊。”江弦说,“不是说好了我亲自来翻译么?”

  “啥?”

  苏晨满脸难以置信,“你两三天就能翻译完?”

  “我试试。”

  “.”

首节上一节417/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