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12节

  雪花一样的批评信哗哗的寄来编辑部。

  这可愁坏了《花城》的主编之一苏晨。

  如今《花城》面临着的是一个困局,一个难以打破的困局。

  “《金家轶事》立意很好,内容很有意思,是个很不错的题材,不足之处是前半部分写得太拖了.”

  苏晨握着笔,在他三审的稿件上写下最终的评审意见,而后叹一口气。

  “唉,好稿子还是太少了。”

  “主编、主编。”

  正惆怅着,一名女编辑冯小双推开他办公室的门。

  “您来看看这个。”

  “怎么回事?冒冒失失的。”苏晨开口道。

  这名女编辑负责的是他们《花城》“香港通讯”“海外风信”和“外国文学”这些个栏目。

  其实就是选摘出一些发表在香港、国外的好稿子,发表在他们的《花城》上。

  “漂流者?”苏晨拿起稿子看了一眼,发现是英文稿,不过他英文水平不错。

  “是我刚找来的稿子。”冯小双道:“您看看是谁写的。”

  “.江、江弦?”

  苏晨眉头越发皱紧,“什么情况?江弦又在哪发新稿子了?”

  “国外!”

  冯小双讲述起自己是如何发现了这篇稿子。

  作为一名负责海外文章版块的文学编辑,冯小双对海外那些知名畅销小说常有关注。

  最近发现一部名为《漂流者》的小说在美国非常火爆,冯小双深入了解后,忽然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小说的作者是江弦!

  “发现这事儿以后我也挺吃惊的。”

  “你读过了?”

  “读过了。”

  “感觉稿子怎么样?”

  “.惊世骇俗。”

  冯小双思索几秒,才想出这么一个形容的词汇,“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漂流求生的题材,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小说每读到一个新的部分,都会诞生出一种崭新的意义,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写出这样一篇小说的,又奇特然而也是非常容易读,奇谈、寓言和道德故事全都糅合在一块儿要不您先读一下吧。”

  “有这么好?”

  苏晨一阵奇异,听冯小双说的玄之又玄,难免便对这篇小说感到了更大的好奇。

  一个下午的时光很快过去。

  随着黑夜的降临,早春时节的广州正是回南天,早晚湿度很高,墙上的水珠不偏不倚的落到苏晨的脖颈上,让他感受到一阵刺骨的冰凉。

  “好啊!”

  “好一篇漂流者!”

  只是用“好”这个字来形容《漂流者》可能都已经不够。

  这篇小说带给他的,可能会是一种终身难忘的阅读体验。

  当苏晨合上书本的瞬间,他觉得心中满满的,想说的好像很多,可又好像什么都说不出来。

  而且看完这篇小说以后,他忽的生出一份感悟。

  如今《花城》岌岌可危,作为杂志的主编,苏晨能做的就只有在有限的程度内尽可能的提升杂志质量,免得杂志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而他这段失落的生活经历和傅三明在海上漂流的经历类似在茫茫大海上,傅三明不知道自己现在所作的一切求生行为能否带《花城》走出困境,傅三明也并不知道自己将漂流去哪里,自己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真的是江弦写的?”

  “应该是他。”冯小双说,“我有个朋友在作协,听他说江弦最近人去了美国,参加一个写作计划,可能是他在美国发表的作品,这小说最近在美国特别火,听说在《纽约日报》的排行榜一直都能排进前十。”

  “这个江弦在国外都吃的那么开?”

  苏晨一脸惊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江弦这位作者了。

  “你知道老舍的《骆驼祥子》么?”他忽的问冯小双。

  “知道啊。”

  冯小双一阵奇怪。

  《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的代表作品,这部堪称名著的惊世之作,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放眼国内,没读过的人能有几个?

  苏晨顿了顿,自顾自道:

  “老舍当年也是游历欧美、走访南洋,他老人家当年写《骆驼祥子》,写完以后又在美国出版,刚上市,就成为美国当年‘每月一书’的畅销书。”

  “他老人家,不仅国学基础深厚,又有放眼看世界的西方文学知识和素养。”

  “现世的作家里,老舍仍是一座高峰,他作品在海外传播和接受程度非常高,相比较其他现代作家,受到国外关注的时间也非常的早,是很多国外文学工作者的研究对象。”

  “.”

  冯小双静静听着。

  虽然苏晨没有将江弦比作老舍,但她难免会心生出这样的期待。

  江弦能否是第二个老舍?

  若是能再出这么一号人物。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也算是没在他们这一代断了档。

  “主编,我打算和江弦联系一下,约一下他的这份稿子,咱们的下一期杂志就用上。”

  “没问题。”

  苏晨点点头,“你再问问他有没有什么新稿子,咱们《花城》还从来没约到过江弦的稿子,这次或许是一个契机。”

  盘点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不论是《收获》还是《十月》,都有拿到过江弦这位文坛炙手可热作家的作品。

  只有《当代》和他们《花城》是没发表过的。

  《当代》就在京城,有着和江弦约稿的便利,之后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可他们《花城》身处广州,距离京城那么遥远,没有《当代》那样的便利。

  苏晨难免想到,要是以后读者们发现“四大名旦”里头只有他们《花城》没发过江弦的作品,那真是相当尴尬一件事情。

  “江弦、江司令”

  苏晨念叨着江弦这个文坛的新外号,忽觉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文坛有一个“江弦现象”的说法,自他开始写文章到现在,几乎从未失效过。

  苏晨一琢磨。

  若是能刊载几篇江弦,那他们《花城》销量下跌,遭受读者批评的事情不是迎刃而解?

  而且都说江司令有“金身”,这小子在海子里给领导们上过课。

  他的小说可和遇罗锦不一样。

  遇罗锦面对的事铺天盖地的质疑。

  敢跳出来抨击江弦的能有几个?

  “这样吧。”

  想到这里,苏晨拦住冯小双,“我刚好准备去一趟京城,开一本小说的座谈会,咱俩一块儿坐车去京城,到时候我亲自和你一块儿去拜访他,顺便和他谈约稿的事情。”

  “那再好不过。”

  冯小双点点头,准备推门离开,苏晨也坐回桌前,捧起这册《漂流者》,准备重新阅读。

  就在这时,一个男编辑贺振锐跑了过来,也是负责海外这一块儿的。

  “主编、主编。”贺振锐一阵嚷嚷。

  “怎么?”

  苏晨喝一口水,打趣道:“你也看上了江弦的小说?”

  “江弦的小说?”

  贺振锐一脸见了鬼的模样,“你们怎么知道的,我都还没说你们就知道了!”

  “哈哈。”

  苏晨和冯小双相视一笑。

  “你要给我们说的那篇《漂流者》,小双已经拿给我看过了,确实非常优秀”

  “您是不是误会了?”

  贺振锐一头雾水,不明白苏晨在说什么,“江弦这篇小说不是叫《饥饿游戏》么?”

  “什么?”

  这下是苏晨和冯小双懵逼了。

  三人又核对一番,这才发现贺振锐拿出的,真的不是刚才读完的《漂流者》。

  而是《饥饿游戏》!

  还是两部!

  “现在这篇小说登顶了《纽约日报》阅读畅销排行榜的第一!”贺振锐说。

  “这是写啥啥都火?”苏晨一阵不可思议,好像见了鬼一样。

  他刚才还不敢把话说的太满,甚至都没敢说,没敢把江弦往老舍那个方向比拟。

  但现在,苏晨真的不得不佩服和敬佩江弦这位作者。

  他忍不住感觉。

  不久的将来,甚至是现在。国外继老舍研究热以后,又会刮起一阵.江弦热。

  (新年快乐!)

第390章 这北影厂,不待也罢

  这天,江弦回到久别已久的北影厂。

  “阿城!”

  隔着老远,江弦便看到钟阿城,和他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呵,从美国回来了?感受如何?”

  如今是人碰着江弦,就会问上一顿他在美国的感受,好奇的和他打听美国的这些那些。

首节上一节412/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