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写出矛盾。
没有矛盾,谈何理解?
江弦就是把前后方的矛盾和冲突写了出来,这些矛盾不用他构想,从战士们的口中听来的随便截取一些,再利用写网文时构造冲突的笔法稍微包装一下,这便立马成为了扣人心弦、惹人反思的内容。
“我们的将士们为祖国争了光,为人民立了功,可是,他们也有困难和苦恼,也有不满与悲伤。
对祖国,对人民,他们没有苛求,只是希望人民能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赤诚的心,我们应当做到这一点!”
陈荒煤捧着稿子,激动的读了一遍结尾的部分。
“对,就是要这样来写。”
“要响亮的提出‘理解万岁’这个口号!”
“我这就叫人去联系,你一定要在燕京大学亲自做这个报告,把这个报告说给我们后方的这些人听。”
见陈荒煤对他的报告很满意,江弦笑着点头,“我等您的安排。”
历史上,蔡朝东的《理解万岁》火遍全国。
江弦没想着火遍全国,但在燕京大学小小的出一次风头,他觉得应该不会太难。
从陈荒煤家里告辞,江弦溜溜达达的往家里面回。
和昆明不同,北方这会儿才刚刚褪去寒冷,暑期初生,街两旁充斥着京城胡同的滋味,来回都是身穿灰黑色衣服的平民,还有快速驶过的一辆辆自行车,老百姓就这么的生活。
比较扎眼的是一些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这会儿京城老外贼多,一帮老外走到哪儿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很多人追着围观,还有些热情好客的同志和他们用英语搭讪、打招呼。
这会儿正是全民学英语的年代,《英语900句》人手一本,不少人都能老外说上句“哈喽”、“好啊呦”。
老外也都比较社牛,举着相机就是拍,专门找落后镜头:小脚老太太、要饭的小孩、卖力气的“苦力”.
他们在京城的活动范围有限制,仅限“40里圈”以内。
“40里圈”就是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方圆40华里的范围,其他地方,外国人基本上没办法进入,京城主要路段都会挂上“未经允许,外国人不得穿越”的中英文标牌。
“这就是后方啊。”江弦双手插兜。
在他看来,前方后方这完全就近乎于两个世界。
前方的猴子们挥着小白旗去拖尸体,后方则已经在积极对外开放,让外国人和中国人在交流中消除误解。
老外和中国人的误解是巨大的,而且是双向的。
国人会嘲笑老外连一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穿着破洞的牛仔裤。
老外则是觉得中国控制严格,看到路上的自行车都要问“这是他们自己的么?”,他们不相信中国人可以拥有私人财物。
“哎呀妈呀,这能吃么?”
景山东胡同,饶月梅尝了一口江弦从云南带过来的酸角,酸的嘴巴直咧、牙都一阵酥。
“这是人那边的特产,人都是直接吃的,还能拿着泡水喝。”江弦解释道。
“你说你现在,也不和家里打声招呼就出门。”饶月梅埋怨说。
江弦笑了笑,拉朱琳一块儿过来受教育。
“妈,这事儿我可是告诉朱琳了,您要是批评,连着我俩一块儿批评吧。”
他这话一出口,朱琳狠狠瞪他一眼。
看向饶月梅的时候,脸上又露出从容温婉的笑容,“妈,江弦也是怕你们担心他,这才没跟你和爸说。”
“你们俩啊.”
饶月梅当然不能在这事儿上面批评朱琳,不过话锋一转,“朱琳啊,你说你和江弦结婚都快两年了,俩人得对未来有计划啊。”
“计划?”
朱琳懵了,“什么计划?妈,你有话就直说,都是一家人。”
饶月梅瞪了江弦一眼,咳嗽一声,脸色郑重起来,“那妈就直说了,你说之前你忙着学习、拍戏,现在戏也拍完了,你俩这打算啥时候要个孩子?”
?
朱琳脸一红,低下头悄悄往江弦那边看了一眼。
那眼神就像是在说,我帮你解围了,现在该你办事儿了吧。
江弦咳嗽一声,环顾四周,看着江珂,穿一件的确良的T恤,仪态苗条。
“?江珂在家啊,来给哥唱个曲儿,看看你在戏曲学校学的咋样。”
江珂忽然被cue到,一阵莫名其妙。
“唱什么?”
饶月梅见这小子转移话题,叹一口气,“妈知道,你俩也结婚了,好些事儿不用妈做主,但是这话我们做长辈的,总是要说。”
“妈,您别着急。”朱琳认真起来,“我和江弦回去一定努力。”
江弦打断了她。
“妈,我和朱琳这是响应国家政策。”
“响应政策?”
“现在不都倡导计划生育么?我和朱琳这叫适度生育,这是促进社会繁荣,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江弦这小话张口就来,把那口号给饶月梅喊了一遍。
饶月梅被气的够呛,噎了半天,最后叹一口气。
“难怪能当作家呢,这嘴的,数你嘴皮子溜。”
“行了,妈。”
江弦也怕真给他妈气坏了,上去扶着她的肩膀安慰道:“我跟您保证,三年之内,一定给您把孙子生出来。”
“三年,你这是要生个哪吒?”
饶月梅回怼一句,又意识到自己话说的不妥,变了张脸看向朱琳。
“那啥,琳琳啊,妈不是这个意思,话赶话就说出口了。”
朱琳轻笑着说没事,饶月梅这时候也想通了,这小两口都是有主意的主,江弦能跟她保证个三年以内这就算不错了,至少有了个盼头。
“行,那我可把这话记住了,三年以内,这大事儿可得给我办了。”
“没问题。”
江弦笑着哄他娘,“您快做饭去吧,我在云南就惦记着您那碗面呢。”
“瞅你那样。”
饶月梅撇撇嘴,“去了十几天跟去了好几年似的。”
说归说,不过还是很勤快的去了厨房。
一顿晚饭吃完,一家人又说了会话,江弦跟朱琳一块儿回到虎坊路15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江弦张罗着睡觉,打一盆水洗漱干净,很快脱光躺上床,抱着同样脱光溜溜的陛下,准备着一场小别之后亲热。
肌肤相触,江弦身体瞬间变得滚烫,一番调情,逐渐进入战斗状态以后,江弦从床头的柜子里取出一包计生用品,这时候忽然手被朱琳的小手握住。
“江弦。”朱琳抬眼看向他,说话声又轻又酥。
“嗯?”
江弦看了一眼身下的她。
“怎么了?”
“别戴了。”
“啊?”江弦愣住。
朱琳却一眼认真,手指轻挠他的掌心。
“妈今儿说的挺有道理,总这么下去也不像话,反正我现在《少林寺》也拍完了,咱俩是该考虑考虑这些事情了。”
“.”
江弦这时候也不好扭捏,媳妇都同意了,他再讲究,显得他好像特无能。
“那我来了。”
“嗯。”
肌肤相触,朱琳身子紧绷,心跳加速,感受着江弦极具侵略性的鼻息,手指不由得攥紧了床单。
这、这、这
这不得一窝生五个啊?
翌日,江弦睡了个懒觉,睡醒以后,朱琳已经化身小厨娘,给他做好了一碗面条。
江弦握着筷子往嘴里挑了一口,不说汤浓味鲜,也是浓郁清香,不咸不甜。
他再喝一口面汤,抬起头来,看向朱琳。
揉揉眼眶。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历经一夜风吹雨打,朱琳好像越发的妩媚动人了。
当然了,江弦也和各位彦祖一样生猛,一夜十三次丝毫不在话下,绝对没什么腰酸腿软的情况出现。
不过就算这样,出门的时候朱琳特地给他冲了一杯麦乳精让他带着。
麦乳精就麦乳精吧,总比喝红茶菌强。
红茶菌跟泡菜啥的很像,就是自个儿家里弄个空罐子,放点从街坊邻居家弄来的菌种进去,养出个白色膜,这就养好了,直接拿这液体喝。
80年代红茶菌在国内大火,京城里头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养这玩意,当自造的“神药”,闲来没事儿喝两杯,觉得能强身健体。
街坊邻里还要互相传授切磋,挨家串门,相互品评,有一段串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尝尝你家的红茶菌”。
到底能不能喝,这不好说,反正江弦是看着这玩意恶心。
据说这是从国外传来的,但是后来研究才发现,这玩意究其根源是中国,属于出口转内销。
姜昆的相声里就说过这个红茶菌,还提了一嘴打鸡血。
字面意思,抽管鸡血给自己打。
据说那段时间因为打鸡血风靡,全国的鸡价都涨了一大截。
第302章 每个黄磊都能找到自己的何炅
江弦溜溜达达来到《燕京文学》的编辑部。
作为编委会成员之一,好长时间不在编辑部露个面也不大像话。
“江弦老师!”
刘恒看见他激动地打了个招呼,一脸期待的看向他,“您来投稿的?”
“这个下回再说。”江弦笑呵呵的看向他,“刘恒啊,咱们编辑部这期的《大众电影》送来没有?”
“您是说五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