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11节

  杨文东道:“好,今年争取做出成绩,只要成绩够好,我们就可以逐步的尝试卖版权了。”

  这也是推动《香港好声音》的核心目的,卖版权不但可以得到大量的外汇,也能接触到很多海外电视台,这样才能够增强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香港好声音》的热度,也逐渐的被不少报纸媒体关注,一些夺冠甚至只要表现好的青年,都会被部分媒体采访;

  偶尔碰到一个家庭不好,寄希望于通过唱歌改变生活条件的,更是传媒喜欢关注的重点。

  甚至坊间也因为热度较高,一些赌盘都开始在下赌谁赢谁输了.

  杨文东知道后也没有在意,反正他又没参与,本身任何活动,只要热度够高,且有比赛,那就可能会吸引这些人。

  接下来的每一周,《香港好声音》剧组都进行初赛,也都上了电视与电台,逐渐引爆了香港的街巷市场,不少人闲聊的时候,都会讨论这个话题;

  5月初,杨文东来到了将军澳的影视城;

  “杨生,前面就是李晓龙拍摄新电影的片场了。”皱纹怀跟在老板身边介绍道。

  “走,去看看。”杨文东对于前世李晓龙的打斗也很感兴趣。

  很快几人来到片场,此刻李晓龙也正在聚精会神的演戏,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杨文东等人;

  “咔,开始。”随着副导演一声令下;

  李晓龙身边的人立刻攻击过去,但很快就被三下五除二,一招一个全部给放倒了,甚至还有两人被痛的嗷嗷叫;

  剧情结束,副导演立刻上前,几名医务人员也是一样对伤者进行着检查。

  杨文东与邹纹怀也走了过去,李晓龙自然也发现了,于是便走了过来招呼道:“杨生、邹生。”

  “你这下手有点重啊。”杨文东看着几名被搀扶起来的演员,那脸上的表情、身上的汗不像装的。

  拍电影多花点钱无所谓,反正李晓龙的电影必然是爆款,可人受伤就不太好了,有些可能会影响一辈子。

  李晓龙也无奈说道:“我这已经是收力了,看起来一脚很结实,但实际上用力不多,而且他们的衣服里也有一些防护;

  可再怎么样,还是得真的承受一点力量的,而且没力量的话,拍出来就太假了。”

  “嗯那尽量控制安全。”杨文东也不好多说什么。

  艺术是需要献身的,特别是这个时代的演员,那打起来都是不要命的,跳楼也是真跳的,多少演员是真的因此受伤;

  只要能够避免出现生命危险以及严重受伤,其他一点小伤就不可避免了,钱到位有补偿,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邹纹怀则问道:“晓龙,你这打斗,速度是不是太快了,几个人几秒钟就结束了?”

  “因为我追求的是真实。”李晓龙轻轻摇头说道:“我观看了很多香港电影,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打斗太假了,两个人交手,打了几分钟甚至十分钟都没结束,就是在那不同的换招,可实际上,真正的打斗,哪怕是两个大师级别的,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分出胜负,因为失误的一方一旦被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基本上马上就会溃败;

  这还只是双方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如果有武器,那随便砍到一块皮肤,受伤的人,吃痛的情况下,只会输的更快。”

  “你这说的很对。”杨文东也是深表赞同。

  现在的香港电影,很多打斗的确很精彩,可动不动两个“哼哼哈哈”的打了十分钟,一直没有分胜负

  别说没人受伤,就是这种高强度打斗,也没几个人扛得住。

  刚开始看觉得还挺有趣,但看多了之后,就觉得很无聊了,香港武侠电影这段时间的成绩,也有所下降,估计也是这样,观众们看来看去都这样原先历史上李晓龙能够一炮而红,估计也是因为这个。

  皱纹怀则问道:“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李晓龙回道:“第二个跟第一个也有点关系,打斗剧情太长,但却没有其他剧情,纵然大家都喜欢看武打剧情,可没有其他剧情,光是打斗看什么?

  就说之前你们拍的几部电影,打斗的确不错,比邵氏的强,可核心剧情冲突还是两个人在街上互相看不顺眼就打了起来,或者因为一个女孩起冲突,太无趣了点。”

  “所以你这部《唐山大兄》就是以针对缉毒为卖点?”杨文东笑着问道。

  他也想不到,自己改变了很多历史,但李晓龙的第一部电影居然还是跟历史上一样,也叫《唐山大兄》。

  李晓龙点头道:“对,这部电影是我好多年前就构思好的,原本是想在美国拍的,但那边的电影公司根本不给我机会;

  我的想法很简单,曾经我们华人民族都被D所祸害,这是很多人的心痛之点,所以我们需要利用这一点,将这种故事搬上荧幕,才能更吸引人来观看。”

  “不错,这个想法就很好,老邹,你以后也得学着点。”杨文东赞同说道。

  看来李晓龙的成功也并非会打,脑子与电影市场的敏锐也非常强,回顾他前世拍的电影,都是强剧情+强打斗的,特别是后面的《霍元甲》,更是将爱国情怀提升到了极致;

  而剧情对任何故事都是最重要的,甚至就算岛国的一些片子,很多人也喜欢有点其他剧情的,比如“你也不想你的丈夫知道.”

  无论什么样的打斗,固然好看,但也不能全是打斗.

  皱纹怀也立刻道:“是,杨生。”

  “那行,等这部电影成绩出来了,我们再考虑以后电影该怎么拍。”杨文东又问道:“晓龙,这电影什么时候能拍完。”

  李晓龙道:“单纯的拍摄一个月就能结束,但拍完之后,我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改改,一些剧情可能需要重拍。”

  “行,你自己做主。”杨文东自然也同意。

  这个速度对比原先历史上李晓龙的拍摄已经算很快的,主要就是资源足够,需要什么就搭什么,需要请什么人过来,也能请过来。

  而原先历史上的李晓龙与嘉禾合作,就没那么多资源了。

  旁边的邹纹怀也非常动容,他也知道老板是非常重视李晓龙了,这种要求,可没有哪个演员与导演敢提的,要知道重拍,可就是非常浪费胶卷与人力的,后期还需要人员来调节胶卷位置等等,非常费时间与金钱。

  李晓龙笑道:“好,杨生放心,这部电影,我有绝对的信心,一定能够出成绩,不然我直接回美国去。”

  “哈哈,我也很有信心。”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等你这部电影拍完后,我会动用大量的资源进行宣传的,肯定会有好成绩。”

  如今自己的出现,使得现在香港的经济更强,院线更多,甚至连新加坡也是一样;

  同样,自己在海外已经有了超过250间影院,超过十万个座位,且都在华人群体之中;

  且如今自己在拍摄上对李晓龙也是全力支持,只要这部电影的质量没有问题,那这第一部电影的成绩,绝对会远超过历史上的成绩。

  李晓龙颔首道:“多谢杨生。”

  他如今对香港电影的发展也有所了解,知道自己这部电影是有了多可怕的资源,可以说其他正常十部电影加起来,也比不过他这一部;

  这自然也让他有些压力,有信心归有信心,可艺术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虚无缥缈的;

  好莱坞那边,二十世纪福克斯集全部资源拍摄的《埃及艳后》就血仆,差点公司倒闭而有些小公司则可能无意中拍出黑马。

  杨文东道:“我等你的好消息。”

  PS:求月票

第536章 地产业发展与和合实业的成立

  娱乐产业的布局,在这几个月的安排下,也逐步开始了走向新的方向;

  动画、电影、电视剧、音乐,4个方向同时发展,再配合背后强大的资本,开拓海外渠道,为任何参与其中的人,提供足够的收入,这样才能鼓励足够的创新;

  类似于前世的一些内容创业互联网平台,平台不需要自己创作内容,只需要适当鼓励就行了,而平台的核心就是利用优质内容与资本,开拓更多的用户,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现在的长兴集团也是如此,好的内容外加资本,就可以去开拓亚洲乃至于全球的市场。

  原先历史上90年代香港电影与电视剧的最巅峰时期,香港有3万人为影视行业工作或者从中受利,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且做好了之后不会被淘汰,因为发达经济体,不会淘汰服务产业。

  而且对于杨文东来说,发达的影视行业,也可以给他带来一些乐趣;且如果香港电影产业真的发达了,那也是可以真的与好莱坞合作的,虽然也有可能被坑,但只要自己这边有足够的长期价值,那也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不过眼下,还是需要等李晓龙的电影在亚洲火爆几部,这样才有条件与好莱坞谈谈条件。

  5月中旬,杨文东也将目光逐步的从娱乐市场转移了,在安排好方向之后,他自然也不需要过问太多,等着结果就行了;

  而如今香港最火爆的行业,自然就是地产与股市了,随着对未来香港信心的恢复,大量资金进入地产市场与股市,多少小区开业的时候,也会引来很多黄牛排队购买。

  杨文东也来到了长兴地产公司的总部,这是一栋位于中环边缘的大楼,是67年的时候买下的建筑之一。

  杨文东先是开口问道:“这栋大厦里面,现在全是长兴地产公司的人?”

  “是的,之前的租户,在67年的时候就跑了一半以上,后面两年也逐步到期不续约了,还有几家时间比较久,我就给了一点补贴,让他们迁移到附近我们其他大厦里了。”郑志杰回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好,长兴地产总算也有一栋位置好一点的大厦了,不过这楼层也不是很高。”

  郑志杰笑道:“目前来说是足够了,并非所有公司的人都需要来总部上班,而且今年下半年,港府会有一处填海地皮,位置不错,我有想法拿下来,建一栋面积更大的大厦。

  不过不是给我长兴地产,而是给集团总部,长兴大厦如今也是有点拥挤了。”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栋大厦能建多大面积?”

  郑志杰回道:“填海地皮应该会在4万尺左右,容积率10,应该可以建40万尺。”

  “这个面积也就比长兴大厦多一点,更换没什么意义。”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要换,就换明显大多的,免的换了之后马上又不够了,就很繁琐了。”

  搬过家的人都知道,很繁琐,原本感觉家里也没什么东西,结果一搬家,好家伙,那东西简直多到不可思议;

  公司的搬迁也是一样,这种超大型总部搬迁,费钱是小事,对日常集团工作的影响才是大事,也还好自己的物业,可以慢慢迁移,这样也会损失小一点。

  因此,即使因为发展需求需要搬迁,那也要直接换一个面积更大的,避免没必要的麻烦。

  郑志杰问道:“目前港府似乎没有批准建超级大厦的计划,除非我们申请,但中环最核心的位置,我们也没有这么大的地皮,除非将一些大厦买下来拆了。”

  中环在百年前就开始发展了,被英资巨头控制,纵然67年长兴地产借机收购了一些,核心位置也有几栋大厦,但也都不算很老的建筑,拆了建超高楼,就不太划算了。

  “不急,汇丰总部现在都不怎么样,我们急什么。”杨文东摇摇头道:“还是再等等吧,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很快,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很快就会推动超高建筑了,不急这一会。”

  只要经济发展,那城市中心必须需要立体式的向高空发展,任何国家地区都避免不了;

  前世的内地,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都是如此,因为太多的人涌入,不管是办公还是住宅,空间都很紧张,只能向上发展;

  人类是群居动物,各种商业、医疗、教育、工业发展集中在一起才能最大效率化,虽然拥挤,但也很方便,甚至很多富豪,在郊区别墅住了一段时间后都开始倾向于市区大平层了.市区有别墅的土豪例外。

  再过一两年,未来的康乐大厦(怡和大厦)也会推出,这会是香港70年代的最高大厦,也会是自己的目标,用来做集团总部,至少可以用10年,再等到80年代,中环一些20层大厦楼层旧了,那就可以拆了,建真正的超高摩天大厦了。

  “好的。”郑志杰答应后,又道:“那这块地皮,我们需不需要竞争?”

  杨文东道:“当然要,记住,以后中环的地皮、物业,上到大厦下到一个商铺,我们都要,未来我们需要与置地一样,在香港港岛的几个城镇大规模置业。”

  香港的地产市场,在投资回报率上估计仅次于一些科技与互联网企业了,中环更甚;特别是如今自己的蝴蝶效应,还不知道会对未来的科技公司会有多大的影响,这个市场自然不会放弃。

  不过长兴地产公司的规模太大了点,虽然也可以做住宅,但不能无限制的操作,这个市场也是有限的,因此,核心建筑的持有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且住宅涉及民生,如果自己投入太多资源进入,使得普通人买房成本太高,反而会影响名声,没必要这样做,等合适的时候,通过金融手段控制未来的几大家族,然后让他们做这些事就行了,

  自己这边可以做一个规模更大的置地,持有中环、金钟、铜锣湾等地方的大厦与商场,向开公司的人收租金,这样赚的钱更多,但从直接层面并不会影响普通人;

  而这些地方的租金,也会是非常稳定的收益,前世香港的一栋大厦,年租金少的十亿多的几十亿,完全就是躺着赚钱,能够超过这个收益的公司,还得辛辛苦苦的运营当然,从社会影响力来说,这种收租企业肯定远比不上,但这些收益也是真的,完全可以拿来帮助其他产业发展,甚至打价格战击溃对手,那影响力自然也就上来了。

  一个大财团,并非什么产业都需要赚暴利,也不是什么产业都需要有影响力,能附带两种功能的产业是很少的,最简单常见的模式还是几种公司都有,互相配合,从而达到最高效果。

  “好的,那我准备拿下这块地皮。”郑志杰笑道:“等建成后,说不定其他兄弟公司需要。”

  “行,到时候具体数据出来后再跟我说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除非是一些超级地王的竞拍,不然杨文东一般也是不参加的,让手下去就行,他会在背后指挥。

  “是,杨生,”郑志杰接着说道:“杨生,我这边将最近长兴地产的发展情况,跟您汇报一下?”

  “好。”杨文东说道。

  随后的半个小时,郑志杰将长兴地产公司的一些大项目,也逐个的讲述给老板听,主要也是涉及很多非核心产业的自有地皮开发,经过67年这一波囤积,长兴地产的土地储备比起很多英资也是只多不少。

  汇报完后,杨文东道:“这样的模式很好,将一些位置意义不大的地皮全部开发掉,换成现金,然后囤积优质位置的土地,目前还是不要以开发为主,购买的地皮,也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如果从港府那竞拍获得的地皮,或者其他方式从港府手中拿到的,都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开发的,但自己购买的旧地皮就无所谓了。

  郑志杰笑道:“是的,目前我们也不急着在一些优质地皮上建大厦,除非公司本身需求。”

  “那就保持这样,不需要考虑盈利,有钱了就买地,等市场到了高峰期,再考虑变动。”杨文东跟着道。

  在地产牛市开始的几年,追求盈利没什么太大意义,有钱就应该囤积土地,即使未来真的缺钱了,优质位置的地皮也是可以直接从银行拿钱的;

首节上一节411/4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