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51节

  “所以,我也非常看重工业的发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希望有一天,我的工业规模,能够比现在还要大几倍甚至十倍,这样,就能几乎覆盖香港的大量普通人了。”

  金镛笑说道:“那我真心预祝杨生能够成功了。”

  “多谢。”杨文东又问道:“查生,你这次来,是为何事?”

  他可不觉得金镛过来,就是为了吹捧一下自己,肯定有著其他目的。

  金镛笑了笑,回答说道:“我想给你做个正式专访,我知道这几年,你一直没有接受各家媒体的专访,可能你不太喜欢太过高调。

  但现在的情况和之前不一样了,这个万人产业园,让你直接成为了香港最知名的华人商人,港府那边对你以后的策略,肯定也会不一样;

  所以继续保持低调,没什么意义了,相反,你更应该保持高调,成为香港最知名的人士,成为一句话足以影响香港经济的华人才对。”

  “倒也是。”杨文东也点点头,不同时候,对外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之前保持低调是因为自己的工业与香港其他人关系不大,主要市场又不在香港,加上事业刚刚起步,对于人身安全方面,也比较担心。

  而现在工业规模已经太大了,大到港府需要依赖自己来解决实业问题甚至社会稳定问题,同样,自己的工厂带来的衍生经济效应,还能够影响当地的地产。

  跟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至于安全方面,通过这几年的投入,自己身边也有了几十人的专业团队了。

  金镛又道:“所以我就想做个专访,杨生以为如何?”

  杨文东则说道:“查生,在商言商,就算要做专访,不是应该由我自己的报社来负责吗?”

  金镛回道:“自然也可以,你的报纸与我的明报客户群体不一样,其实没什么冲突,我们完全可以一起上映这个专访内容。”

  “这样可不行。”杨文东则反对说道:“或许没坏处,但我也没好处啊。”

  金镛笑说道:“杨生可真是一个合格的商人,那这样,我听说你收购了不少影院,以后是想进入电影领域吧?我给一部小说的影视版权给你如何,换这个机会?”

  “随便哪一本?”杨文东问道。

  “对,射雕、神雕都行。”金镛回答道。

  杨文东想了想,答应说道:“那可以。”

  这种专访,他或许会照顾一下自己的报纸,但更重要的是将内容传播出去,让整个香港人都知晓。

  借助明报,也算是一个方法,金镛的名气也非常大,特别是是在普通群体之中。

  金镛笑说道:“好,那这些是专访内容,你先看看。”

  “查生看来是早就做好准备了。”杨文东接过纸张,看了眼。

  上面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创业过程描述,第二是未来规划,第三就是对香港经济的看法。

  中规中矩,也没有什么突兀的问题,这种专访一般都是善意采访,采访之前也都协商好内容了,

  金镛问道:“需不需要准备一下?”

  杨文东说道:“没什么好装备的,我就先说一下,你这边记录好了,后面上什么内容,再协商。”

  “行。”金镛点点头:“那就先第一个问题。”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创业过程的话,其实跟社会上载播的也大差不差,不过有一点区别.”

  人们都爱白手起家的富豪,所以杨文东的故事,有时候也被吹的太过分了,只是之前他从来没有纠正过,因为没必要。

  现在也算是借著这个机会,官方正版的描述下了。

  杨文东一边说,金镛则是一边记,过了差不多半小时,才算完成第一个问题,除了一些重要事情不能说的,其他的,杨文东也都讲了出来。

  “哈哈,杨生的创业经历可真是精彩。”金镛夸赞说道。

  “还行吧。”杨文东笑了笑。

  金镛又问:“那未来的规划呢?”

  杨文东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笼统了,关于我未来产业的规划,我不方便说很多,这是商业机密。

  不过会影响到外界的规划,我可以说一点,就说长兴实业,虽然现在它的规模可以说是香港第一工厂,但这也只是开始;

  在未来,长兴实业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根据我的估算,会带来比现在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可真的是个好消息啊。”金镛问道:“那还是会在观塘投资吗?”

  “这个我不确定,但应该会在香港。”杨文东回答道。

  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模糊化处理,回答准确了,反而可能会给以后带来麻烦,因为肯定回答,甚至可能会导致观塘屋价进一步暴涨。

  虽说短期内,也会让长兴地产收益,可长期以后,如果不在那投资了,反而会引起负面效果,可能会得不偿失。

  金镛点点头道:“能在香港,就很不错了。”

  “我是香港人,自然愿意在香港投资,帮助香港华人摆脱贫困。”杨文东笑说道。

  “哈哈,我们华人的确应该这样。”金镛又问道:‘那第三个问题,关于香港的未来,你怎么看?’

  “我非常看好香港的未来,所以我目前的所有资产,几乎都在香港。”杨文东回道:“我相信,迟早有一天,香港能够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城市,堪比东京。”

  “堪比东京?”金镛愣了下,问道:“杨生,你这个比喻,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杨文东摇头说道:“并没有,东亚国家的文化,都是一直追求努力奋斗的,日本跟我们华人一样,只不过早发展了几十年;

  只要给我们和平发展的机会,我相信,我们华人,一样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更强。”

  这一点,前世他穿越之前就是证据,不仅仅是内地,其他如韩国、湾湾的经济都很不错。

  东亚华人区文化带,只要有发展的机会,就能崛起,虽说也有很多外在原因,可几个地方都成功了,就肯定有相同内因的。

  金镛点点头说道:“杨生的理解,的确不一样。”

  杨文东又道:“香港的经济,虽然也有港口优势的原因,但大量的工厂,能够成功,也一样是我们华人的努力。”

  金镛点点头:“是啊,的确如此,香港这些年的发展,是真的很快。”

  杨文东赞同道:“对,而且我估计未来十年,会发展的更快,特别是工业;

  查生,借你的报纸传递一个消息出去,我非常看好电子产业的未来,在香港的工厂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往这个方向试试。”

  “电子产业?”金镛也知道是什么,随后问道:“杨生似乎并没有投资电子产业啊?”

  “目前还没有。”杨文东笑了笑。

  电子产业,他自然不会放弃,甚至很早之前他就考虑到,但一直没有亲自下场。

  一个是现有的工业产能就足够他头疼的了,再来几个爆款产品,生产不过来或者出质量问题就麻烦了。

  第二则是,可能就算有爆款产品也生产不出来,因为香港这边没有电子产业的根基,这需要大量资本的进入才行,要不然,即使杨文东这边有什么高创意电子产品,但原材料需要全部进口,那就还是给别人白打工。

  所以,如果能够催动香港工业资本早进入电子产业,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好,看来杨生以后会在电子产业再出新辉煌了。”金镛笑了笑,道:“那我们再讨论下,香港的地产市场?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关注的。”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这个产业我没什么好说的,我虽然有一些物业,也有地产公司,不过不算是我的主业。”

  虽然他非常看中地产,但这是因为地产能够带来巨大的财富。

  但绝对不会将地产作为自己的核心主业,顶多成为之一。

  金镛点点头道:“那好,这个问题,的确有些不太好讨论,那今天的采访就这样,等明天我将内容做好了,再送你看一眼;

  你这边确认没问题,我这边可以与港华日报,一起发布。”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金镛又说道:“杨生,这个采访内容,估计是能够小幅度影响香港经济的,所以作为朋友,我需要建议你,以后接受其他采访,可得谨慎发言了,因为你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明白,多谢提醒。”杨文东说道。

  当影响力足够的时候,一句话,的确可以决定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经济了。

  这也是未来的常态了。

  第二天,金镛又亲自将赶好的内容送了过来。

  杨文东看了一眼,与昨天的采访内容差不多,不过报纸上的文字自然不可能是口头用语,金镛还以他的文采,加了很多描述的词,让整个内容变的更加有趣。

  “怎么样?”金镛喝著茶问道。

  杨文东道:“可以,就这么出吧。”

  “那好,我这去找秦志业秦生。”金镛笑了笑说道。

  PS:求月票

  晚上一章会晚一点,大概11点左右。

第209章 声名鹊起

  4月10日,明报与港华日报的首页,第一次出现了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新闻题目:《独家专访:便利贴大王杨文东的创业经历与对香港的未来规划》。

  港岛金钟:

  一辆轿车停在了一间报亭之前,一名中年秃顶男子下车后,对著报亭老板说道:“来几份报纸。”

  “好嘞,贾生,这几份报纸是我特意给您挑的。”报亭老板也早就准备好了。

  他认识这位贾生,是报亭的熟客,几乎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前来购买报纸,而为了稳住熟客,他也是挑一些有价值的报纸给他,不敢掺水。

  贾老板接过报纸,留下5块钱后,也不用找钱了,便回到了自己的车上。

  “便利贴大王?”贾老板看到报纸封面标题后,立刻来了兴趣。

  旁边的中年女子目光也看了过来:“杨文东吗?最近他的新闻特别多,好多报纸上都有他唉。”

  “哈哈,能不高吗?”贾老板道:“观塘的万人产业园,太震撼了,我们年轻的时候,香港如果有这种企业,又怎么会苦成那样啊。”

  “是啊,给我看看。”中年女子也想看看内容。

  贾老板挑了下,道:“这明报与港华日报是一样的内容,你看明报吧,正好你也喜欢看金镛小说。”

  中年女子笑说道:“你就喜欢看古龙的?”

  “不是,就是《飞狐外传》我不太喜欢,神雕与射雕还是不错的。”贾老板回道。

  二人也没再纠结小说爱好问题,都认真的看了起来,过了会,贾老板说道:“这便利贴大王,雄心还真大啊,说以后要带动几万人就业,那就业数量不是比怡和、太古、会德丰还要多?”

  中年女子说道:“比他们多又怎么了?谁说华资企业就比不了英资啊?

  我们华人出现这样厉害的人,可真是大福气啊,几万人就业,说不定过几年后,很多人都可以搬离寮屋了。”

  “嗯,出身寮屋,创业成功之后致力于将其他同胞也搬离寮屋,比我们当年强太多了。”贾老板感慨万分。

  中年女子笑说道:“还想跟杨文东比,哈哈。”

  “笑什么?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就是能力比不过人家罢了。”贾老板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报纸上说杨文东看好电子产业,我也觉得不错,现在收音机卖的可好了,要不,咱们也试试?”

  “嗯,的确不错,反正买点东西来组装就行了。”中年女子点点头说道。

  “那走吧,去调查看看。”贾老板连忙启动汽车,留下了报亭老板一尾的黑气。

  观塘,寮屋区:

  一名男子正在给一群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大声喧嚷著,而他的手中,也有一本本子,上面似乎记录著很多东西。

  一名寮屋青年举手问道:“我们不识字,能进工厂?”

  “当然可以,这是我们长兴集团特意照顾寮屋群众的福利。”男子大声说道:“你们可以去做搬运工、或者最简单的组装,总之就是干体力活的。

  会有点累,不过比起码头与一般的货仓要好一点,而且每个月准时发工资,也有吃的与住的地方。”

首节上一节151/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