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67节

  走了半个多小时,邓世荣带着儿女们来到了今天修铲的第一个坟,这也是他爷爷的坟。

  在修铲的时候,邓世荣看向二儿子道:“允衡,你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要参加高考了,你曾爷爷是一名教书先生,是个文化人,你今天好好拜拜他老人家,让他保佑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

  邓世荣是1936年生人,对于他们这一代的农村人来说,原本就比较信某些东西,再加上他还重生了,那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邓允衡自然不信这些,但既然父亲开口了,他也不会反对,而是笑着说道:“行,那我去给曾爷爷铲一顶帽子。”

  说着,邓允衡便走到旁边的草地上,用铁铲铲了一顶像模像样的帽子,用铲稍微修整了一下,便把这顶帽子弄到了土坟的坟顶上,并竖着压了一张黄纸。

  做完这些之后,邓允衡便双手合什,一边行礼一边祈祷道:“曾爷爷,你要是在天有灵,就保佑我今年高考的时候能够超常发挥,考上最好的大学,那明年我一定带上足够的钱和好酒好菜来祭拜你老人家。”

  邓世荣在旁边笑眯眯的看着,等二儿子行完礼后,他又看向那几个小的,说道:“你们也都过来拜一拜,让曾爷爷也保佑你们几个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于是,几个小的也都听话的过来行礼。

  邓允泰与邓允珍,也都过来行礼。

  而邓世荣,也在心里喃喃说道:“爷爷,我回来了,接下来我一定会当好这个大家长,让我们这一脉尽快开枝散叶,人财两旺,不辜负各位先辈的期望。”

  ……

  祭拜完先辈,下午邓世荣便带着儿女以及儿媳妇来到家对面的那个山头,祭拜他的亡妻。

  对于邓世荣来说,他的亡妻已经走了将近五十年了,但对于他的儿女来说,母亲才走了几年,除了年纪还小的邓允华以及邓允恒以外,其余的儿女都还清楚的记得母亲的音容笑貌。

  这次不用邓世荣提醒,一个个就跪下来跟母亲说话。

  邓允泰扶着老婆跪下,说道:“妈,跪在我旁边的这位叫张秀萍,她是爸帮我找的老婆,她人长得漂亮又勤快,而且性格温柔善良,你在天有灵一定要好好保佑她,还有她肚子里面的孩子。”

  张秀萍嫁到邓家也有几个月了,经历过男女之事以后,自然不像姑娘时那么害羞,听到老公的介绍,她也跟着说道:“妈,我是你的大儿媳,能嫁给允泰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做好媳妇的本分,努力替邓家开枝散叶。”

  邓世荣看着眼前的土坟,喃喃在心里说道:“老婆子,原本我都已经要去见你了,但不知道哪位先祖又把我给丢回了1980年,看来咱们想要相见,至少还有四十几年的时间,说不定会更长。

  这么多年过去,我都快忘记你长的什么样了,也不知道你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吗?”

  对于亡妻,邓世荣还是有感情的,他们虽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但他老婆一直以出嫁从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嫁给他十几年从没反驳过他一句话。

  事事为他着想,处处以他为尊。

  这样的女人,又有哪个男人会不喜欢?

  烧完金银,放完鞭炮,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邓世荣看天色也不早了,便对儿女儿媳说道:“好了,时间不早了,把东西收一收,准备回去了!”

  听到这话,儿女儿媳们都来到坟前再次跪拜行礼:

  “妈,那我们就先回去了,明年再来看你。”

  “妈,给你烧了这么多钱,你在下面该花就花,不用省。”

  “妈,你还缺什么东西就托梦给我……”

  “……”

  行完礼,然后一家人就收拾好东西,朝家里走去。

  ……

  一家人在吃完晚饭后,邓世荣看到儿女和儿媳都自觉的拿起书本学习,他在欣慰的同时不由得想起后世那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一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请家教。

  他虽然不懂教育,但也明白有人教导跟自学,那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反正他又不差这点钱,那干脆就给儿女和儿媳请个家教吧!

  搞了几个书名,发现还不如原来的,还是改回来吧,不折腾了。

第146章 看看以后还有谁敢说你读书没用

  ?

  请家教,邓世荣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留在他们村结婚生子的知青刘华康。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里,邓世荣他们村一共安插过四个知青,三个男的一个女的,在这四个知青中,刘华康是唯一一个选择留下来结婚生子的。

  刘华康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在可以返城的时候,他已经举目无亲了。

  二是他在插队的时候,跟那耶村的一个姑娘对上了眼。

  当时国家为了鼓励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务农,改变农村面貌,也是下了本钱的。

  选择在农村务农的,国家每人会给予230元的安置费补助,到了1973年更是把这个安置费增加到了480元。甚至,要是愿意留在农村结婚的,还另外给建房费300元。

  这在七十年代,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几个方面综合下来,刘华康最终没有选择返城,而是留下来结婚生子。

  想到合适的人选后,邓世荣便朝刘华康家走去。

  三分钟后,邓世荣就来到了一座看起来还比较新的泥砖屋前。

  这是一座带天井的那种泥砖屋,是刘华康拿到国家给予的建房费给盖起来的。

  “九公,吃了没?”

  刘华康的老婆邓昌青正在喂最小的儿子吃饭,看到邓世荣过来,当即打招呼道。

  邓世荣道:“吃过了,你家华康在不在家?”

  邓昌青先给邓世荣拿了凳子,然后朝屋里喊道:“刘华康,出来一下,九公找你。”

  很快,一个而立之年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的青年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邓世荣后立刻打招呼道:“九公。”

  刚坐下来的邓世荣朝他点了点头,问道:“华康,你是高中生,我想问问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刘华康不知道九公问这个干嘛,但还是照实说道:“我当时在班里成绩能排进前十。”

  邓世荣又问道:“这么多年过去,你学的知识都还记得吗?”

  刘华康笑道:“当然还记得,77年恢复高考,我还跟其他知青一起努力复习过,想拼一下看看能不能考上大学,可惜努力了两年都没能考上,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但是,通过那两年的努力,以前忘得差不多的知识,又重新被我捡起来了。”

  邓世荣这才说明来意道:“是这样的,我那几个儿女不是在读书嘛,就连大女儿和大儿媳也在自学,但没人教导的话学习效率应该不太行。所以我就想请你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讲课,替他们解答一下问题,我每个月给你20块钱的讲课费,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刘华康还没回答呢,坐在旁边的邓昌青就满脸惊喜的说道:“他肯定是愿意的,九公你是不知道,他没少在我面前说他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你现在算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听清楚九公的来意,刘华康确实如他老婆所说的那样,心中高兴得很,连连点头道:“九公,我当然愿意。”

  邓世荣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然后提前列个讲课的时间表,我这边就可以配合你的时间了。”

  刘华康满脸兴奋的说道:“谢谢九公,我今晚就列个讲课时间表出来,明天给您送过去,接下来我一定尽力把课讲好,希望能够帮助到几位阿叔阿姑。”

  邓世荣起身道:“行,那我就先回去了!”

  “嗯,九公慢走!”

  等邓世荣走远了,邓昌青先是激动了半天,然后才满脸感慨的说道:“以前九公就是咱们村最重视儿女教育的人,别人家的孩子是想读书父母都不给读,而他七个儿女都是读到自己不想去读。现在,一个月还额外花20块钱请你去给他的儿女们讲课,九公他在给儿女读书这方面,真是太舍得花钱了!”

  刘华康佩服道:“九公这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农村人如果不读书,想要出人头地几乎没有什么希望,只有努力读书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信你看着,咱们那耶村,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肯定没有哪一家能够跟九公家比。”

  丈夫也是一位知识青年,邓昌青自然相信他的判断,再次赞叹了一番,才高兴的说道:“九公亲自来请你去给他的儿女们讲课,这是多有面子的事情啊,我得去把这个好消息跟爸妈说,看看以后还有谁敢说你读书没用?”

  刘华康闻言淡淡一笑,拥有高中学历的他自然明白从古到今,上门女婿都是没什么地位的。

  好在,他跟别的上门女婿还有所不同,因为他不是住在岳父岳母家,而是直接自己花钱在村里盖了一座房子,地位比那种吃住都在岳父岳母家的上门女婿要高不少。

  但即便如此,刘华康也没少被人在暗地里嘲笑,其中甚至有他老婆的娘家人。

  他又不是圣人,要说心里一点都不介意,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当初选择留在农村务农,又领了国家给予的安置费与建房费,国家自然不可能再替他安排工作,这吃不上商品粮,干活还不如其他人,就是再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卵用。

  如今,他一身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确实让他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尤其是,他还是九公亲自上门花钱请他去给他的儿女上课的,连九公这个村里的大能人都这么重视他,村里还有谁敢像以前那样在背地里嘲笑他读书没用?

  看到老婆连孩子都不喂了就急匆匆的去岳父岳母家报喜加炫耀,刘华康便拿起放在旁边的碗跟勺子,心情非常好的继续喂坐在木制“坐咖”里的小儿子。

  一边喂,还一边说道:“儿子,乖乖的吃饭,快快长大,以后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然后让那些目光短浅的人看看,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第147章 全村都轰动了

  刘华康的工作积极性很高,第二天就把讲课时间表给九公送了过去,然后第三天开始就按照时间表上的时间来讲课了。

  同时,在他老婆邓昌青的有意宣传下,基本上全村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然后,全村都轰动了!

  大部分村民都想不通邓世荣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知道现在高中的学杂费与住宿费,一个学期也就19.5元,而初中与小学的学杂费那就更低了。

  可即便是这样,村里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能力送自家孩子去读书。

  就算送也只送儿子读书,女儿这种迟早去别人家的,很多家长连读小学的机会都不给。

  反观邓世荣,不仅仅七个儿女个个都让他们读到自己不想读,甚至还每个月拿出20块钱来请人专门来给他的儿女讲课,这种倾尽全力培养儿女读书的态度,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真的太罕见了。

  而邓世荣的这个做法,让村民们感到震惊的同时,心中都不太理解,觉得邓世荣这么做完全就是钱多烧的。

  毕竟送孩子去学校读书,人家老师就有讲课,哪里用得着另外请人讲课啊?

  有这钱拿来买肉吃不好吗?

  每天半斤肉,就算天天吃,一个月都吃不完那20块钱,这不比拿来请人讲课强一百倍?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这么短浅,村里也有小部分人家在知道邓世荣的做法后称赞不已。

  同时,刘华康这个原本村里的边缘人物,也因为这事成为了全村议论的焦点。

  ……

  在回去铲完山,又帮家里插完秧后,卜大石再次来到舅舅家学做菜。

  做菜是真的挺讲天赋的,天赋好的人上手很快,能够做到手眼同步,而天赋差的人,往往是眼睛会了,手没会。

  卜大石的天赋还算不错,跟表妹学了一段时间后,现在对于一些家常小炒,已经做得比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强了。

  看到外甥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邓世荣也希望大女儿能多点时间专心读书,便亲自指点外甥做菜。

  菜要怎么切,哪些菜需要焯水,哪些菜需要过油,炒菜的时候火候该怎么把控,什么时候该放什么调料,还有菜的搭配以及一些特殊的烹饪技巧,邓世荣都毫无保留的教给外甥。

  而有了舅舅的指点,卜大石的厨艺是一天比一天好。

  至于江德虎与卜大芳,这对夫妻也没有闲着,除了给已经种植好的桂味荔枝以及其他果树浇水施肥以外,还在果树与果树中间的空地上种植了不少西瓜,除了晚上回舅舅家洗澡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待在荔枝山上。

  甚至午饭都不回来吃,都是闲着没事的卜大石给他们送去。

  舅舅一个月给他们夫妻俩开60块钱的工钱,他们当然要对得起这份工钱,努力干活把果树伺候好了。

  ……

  “九公!”

  这一天,邓世荣准备到自家的荔枝山上看一看荔枝树的长势,在路过一块坡地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挺着大肚子的妇人向他打招呼道。

  这个妇人姓张,在娘家排行第七,所以村里人都管她叫阿张七。

  看阿张七那大大的肚子应该是快生了,但还拿着锄头来地里锄草。

  这种事情在后世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后世的孕妇到了这个时候,出来走路不让老公在旁边扶着,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首节上一节67/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