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255节

  考前的准备期,大家都在调整状态中度过,各国队伍之间并没有安排什么大型交流活动。

  一些时差比较小的参赛国选手甚至到了前一天下午才到。

  基本是住宿关系决定交流频率。

  华夏代表队旁边的是樱花国,双方还算友好,队员之间经常交流跟互赠小礼品。

  樱花国队员对李颜这个“高大帅气”的初中生非常好奇,华夏代表队这边也为对面有个樱花妹感到惊讶。

  就是樱花英语听得实在头大,后边李颜索性用简单的日语进行交流,让从隔壁宿舍楼过来的樱花妹眼里尽是星星闪烁。

  开幕式的精彩程度还没有国赛来得高,时长两个半钟的开幕式,播了一个四十分钟的加国与滑铁卢大学宣传片,又请了一位瘦高瘦高的白人教授讲论文……

  主要是此人带点超出知识范畴的口音,话筒忽远忽近的,想听懂比做压轴题费事儿,所以大家都当成注意力集中训练了。

  下午的试机一切顺利,一切就看第二天开始的正赛了。

  当晚,大家都决定不做任何复习,并得到了隔壁樱花代表队“斯国一”的肯定。

  因为他们也认为这时候复习没有意义,那个樱花妹又给李颜送了个祈福的牌子。

  不过被李颜婉拒了。

  “没想到樱花这群学生态度还挺好。”赖一宁闲聊道。

  “所以要用成绩击败他们。”李颜接话。

  “他们还挺强的听说,美利坚实力也很强。”邓宇迪说道。

  “所以,碾压他们。”李颜给了一个坚定的眼神。

  “这个……没啥逻辑关系吧?”贺子翔问。

  “要什么逻辑关系,那是樱花国跟美利坚,爆杀没商量。”李颜话接得非常快。

  “好,击败他们。”邓宇迪点了头。

  “碾压他们!”贺子翔也很坚定。

  “爆杀他们!!”赖一宁大喊一声。

第306章 李老师不白叫

  竞赛的第一天,大家就傻了眼。

  碰到了华夏培训组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变题型。

  本次竞赛题目全部为交互型,主要不是考察算法,与华夏国赛跟日常训练的题目差别挺大。

  竞赛首日的四道题目里只有一道题是传统题型,然而一样是以交互形式给出的。

  也只有一道题用到了二分算法。

  这其实正好反映了东西方在教育观念上的一些不同。

  实际应用中其实很少出现给定数据离线计算处理的情况也就是华夏很常用的出题思维,倒是比较需要一些在线交互算法,而且实际应用时需求的算法含量一般也不会很高,相对来说更需要思维,开拓性的、创新性的思维。

  这往往是华夏竞赛学子的弱项,他们更擅长一些复杂的“难题”,在“给定问题如何解决”上边能力出众,但对于“发现问题”上边比较吃力。

  李颜之前搞订单配送算法的时候就对此深有体会。

  巧的是,他在“四王带个三”群的日常聊天与过去一个多月的培训讨论里,都一直在强调这方面能力。

  所以刘老师在小刘领队表现出对题型变化的担忧时,就跟他说起了一个故事。

  那是李颜培训期间提出过的设想超高压缩算法。

  不过刘老师讲起来有点费劲,因为李颜设想的前提有点多,又是智能手机大普及,又是网络基建大发展……

  反正在李颜的想象里,除了外卖、打车、吃饭优惠等跟生活有关的东西外,智能手机终将从文字图片时代走向视频时代。

  届时智能手机将不止是取代照相机、游戏机这些东西,连带着电视甚至电脑都得取代。

  “视频?网速可不满足啊。”小刘领队问。

  “他说网络基建绝对不会止于3G,不过这倒没什么,我也是这么想的。”刘老师说道。

  “大家都这么想,但是这才哪到哪……”

  “所以他说,要让未来提前到来。”

  “意思是,”小刘领队还是很敏锐的,“只要有一个算法能把图片跟视频大小压缩到极致,就可以用当前的网速实现自由看图看视频?”

  “嗯,他认为对手机的信息传递效果来说,清晰度并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怎么会聊到这种东西?”小刘领队很好奇。

  “因为我们谈到了很少出现的数据压缩类型题目,大家聊到了压缩算法的意义。基本是达成了日后硬件发展,空间会逐渐溢出,对于人使用这个层级来说,追求极致的压缩没有太大意义。”

  “确实,我们基本都是这么认为的。”小刘领队点点头,然后表情一变,“那这个李颜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刘老师表示肯定,“他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个难题啊。”

  “那他有什么……具体操作了吗?我是说他是不是已经有成果了?”

  刘老师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小刘领队,“这玩意儿交给华大都能当课题研究的,他才初中啊。”

  “哦对,这小孩身上离谱的事情多了,还真容易惯性思维。”小刘笑了笑,“那刘老师,您怎么会突然讲这个故事?”

  “今天不就有一个应用型数据压缩题?”

  “噢哟?”小刘一惊,“这还算是给他押对题了?”

  “倒不是这个。”刘老师叹了一声,“我还一度觉得,他天天讨论一些实际应用的东西不刷题,算是在带歪方向,没想到啊……”

  队友们对李颜的崇敬之情又攀升了一点。

  情真意切叫一声李老师,不夸张。

  在三位高二小天才眼里,李颜早就把“初二”这个前缀形容词丢掉了。

  这水平这心智这外形,当朋友相处都有压力,谁真敢叫一声学弟啊。

  竞赛第二日还是一样的情况,题目并不怎么考察算法,偏重于实际应用,例如智能识别和数据压缩。

  考察算法两道题目又比较容易,能来国际赛的选手基本都能做到又快又稳。

  拉开分数的都是“实际应用思维”,经过李颜特训的华夏代表队硬生生从短板变成优势。

  刘老师那边已经在电话里跟领导强调李颜的突出贡献了……

  还没出考场,四个人已经都知道自己的成绩了。

  四人尽皆七百分以上,理论上说应该能实现四金的目标。

  赖一宁算是来对地方了,他这种思维型选手最合适搞这种应用题,可惜的是细节总还是差点考量,考了710。

  贺子翔这种难题爆破手相对吃亏,没发挥出优势,但毕竟硬实力摆在那,707分非常稳。

  至于邓宇迪,压线考了个700分,如此好成绩在队伍里都只能算乏善可陈,大小刘老师嘴巴都要笑歪了。

  聚光灯集中在了李颜的身上,他拿到了惊人的778分。

  他其实对这个分数没啥概念,毕竟国赛难度不比国际赛低多少,他都在国赛差一点拿满分了。

  

  “扣了22分……”李颜甚至对此颇为不满,但里边确实有两道题写完并不是非常肯定自己达成了最优解,拿不到满分只能说是实力还不够。

  不过这次他不仅仅是跟自己决斗,李颜只能算是本届大赛的两大明星选手之一,还有一位来自白俄的克洛特科维奇。

  这还是前一天晚上交流会时,李颜他们才知道的。

  因为现场实在太多人在讨论克洛特科维奇这个名字了,中间会夹杂几句“李颜”,这让李颜对维奇同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万万没想到,当李颜询问几个北欧选手时,他们对李颜不认识此人感到无比惊讶。

  然后就是各种非常夸张的表述,“真正的天才”“信奥传奇”“所有信奥竞赛人的梦想”……

  随后便是一句语调抑扬顿挫的:“你们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大概是因为我们跟你们网络其实不咋互通吧。

  “问问他都干过啥。”邓宇迪对李颜说道。

  把我当翻译机呢?

  这一问可了不得,这哥们已经是第五次参加国际赛了……并且在07年到09年的三届,都拿下了金牌,08年09年更是连续两年拿到冠军。

  李颜确实是第一个参加比赛的初中生没错,但他却不是参加国际赛最年轻选手的纪录保持着。

  克洛特科维奇八岁就拿到过全国程序设计比赛亚军,在白俄这小子能靠这个奖项直接面试进白俄任何牛逼的大学。

  十一岁的时候他就靠自己的势力进入白俄国家队,并且参加了06年的国际赛,创造了最小年龄记录并拿下银奖。

  然后就开始了竞赛开挂之路。

  这是他开挂的第五届,是所有人公认的王者。

  不过他本人非常社恐,看上去跟大家对“编程技术男”的刻板印象完全一致。

  所以他拒绝跟别人交流……只是这成绩实在是太耀眼,不妨碍大家把他当成真神朝拜。

  结果今年又来了个年轻人至少在当下,李颜确实比克洛特科维奇小一岁。

  “李颜,你有信心击败旅行者吗?”一个白俄的参赛队员问。

  旅行者,是他的网名,可谓威名赫赫。

  李颜还没回答,就有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人补了一句:“华夏的文化讲究低调谦虚,你这么问李,他会很为难的。”

  “不,不为难。”李颜笑道,“我有信心击败任何人。”

第307章 不愿第一被共享

  逼装出去了,又特么没考满分,主动权可就在别人手上了。

  李颜有点紧张,这位克洛特科维奇可是在别的世界级编程竞赛里拿过满分啊……

  先天竞赛圣体,不好对付。

  要怪就怪自己还是不够强。

  没想到的是,李颜还在想着怎么去问问这位社恐哥成绩,却见双眼深邃,带着神秘微笑的高个白皮肤男孩向他走来。

  只要你别跟我扯白俄语或者俄语,咱们还有交流的可能。

  “Колькпунктавыатрымал?”

  好家伙,编程高手我不信你不会英语。

  旁边另一个白俄队员还用英语翻译了一下:

  “李颜,克洛想知道你考了多少分?”

  “翔哥。”李颜把贺子翔喊了过来,“当一下我翻译。”

首节上一节255/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