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打得比国外学生硬,长处发展得比国内学生长。
年龄越小的竞赛,国内参赛选手相对越有优势。
卷得早卷得狠,该利用这个优势就得利用。
至于国外学生深耕某一方面能力的优势,其实更多是教育实力的差异。
华夏选择了保证大部分人的教育权利,自然在高精尖这事儿上的投入就没有国外那么足。
李颜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转瞬即逝。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不是问题,华夏又不是不搞高精尖培养,就例如华大少年班或者各种顶级高校的卓越班。
他是聪明人,把抱怨制度差异的精力用在自我提高上,也就用不着去抱怨什么了。
所以优化教育制度这种宏愿,还是留给做得到的人去做吧。
李某人就算带着挂,那毕竟也是一人之力。
这个挂能让他在个人层面做到很多事,但确实有一些事情是它给不了的。
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忽略自己做不到的。
这才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李颜在国赛上砍下接近满分的历史第一高分,加上答辩时现场手搓代码的优异表现,只要能在国际赛上正常发挥,他拿下金牌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甚至拿下第一,应该都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
刘老师曾经比较担心李颜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心态失衡,但这小子自己买机票,来到第一晚带大家吃自助餐……
跟紧张看来不沾边。
刘老师的担忧转为“这四个孩子会不会太过轻敌”,结果在第一次培训课上,四个人就提出了让老师也为难的问题。
此时的老师们还很开心,这群孩子学得认真主动,善于发现问题,还有很强的总结能力与发散思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问吧,多问,多讨论,老师们乐见其成。
然而,培训的这五位老师没想到,这一个多月的培训会是地狱难度副本。
这群孩子思维太发散也特么太能提问了!
尤其是这个叫李颜的家伙!
按刘老师以往的经验,每天上课也就是给一些题目训练,讲讲解题思路,然后大家讨论一下解题细节往往四个人里总有那么一个答不出来,加上一个回答不完整的,这很正常,题目难度摆在那,有时候一时没想到嘛。
这也就是培训的意义,了解自己的短板,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要是大家能给出一些不一样的思路,并且就如何优化这个思路展开讨论。
那就已经是让培训组老师欣慰不已的情况了。
然而这次的四个人,研究多思路解题还不算,非要发散思维把具体的问题再抽象化,给出难度更高的新问题反问老师。
邓宇迪是最省心的,他就负责默默解题。
贺子翔喜欢想尽办法给出一个古怪的解答,并寻求优化可能。
赖一宁热衷于把简单题目复杂化,加上更难的限定条件供大家训练。
最麻烦的就是李颜,他总是要把具体题目结合现实情境,抽象总结出泛用性的问题,并不断优化问题本身……
“套路其实是一种工业化成熟化的体现,如果能将某一类型的题目总结出套路与公式来,乃至给出泛用性的通解,意义更为深远。”
这位初二学生如是说。
老师们非常无奈,合着是学生培训老师来了?
李颜提出来的问题,都特么能当一些论文的研究课题了,哪里是在课堂上能解决得了的?
但这群孩子还就能讨论出来个一二三四,甚至真有一种研究课题的感觉了……
李颜很热衷于跟老师们交流手机系统、智能手机软件之类的问题,但这群负责竞赛培训的老师也给不了令他眼前一亮的建议。
华大计算机系的那位年轻的教授助理对此很感兴趣,表示或许可以通过华大教授的人脉,给李颜拉一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认识认识。
李颜表示非常开心,并询问是否提供实验室。
一下把这位助理给问懵逼了。
“这里不缺人才,你虽然非常非常优秀,但想要在上京获得优待,还需要拿出更亮眼的成绩。”
“行。”
李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创族毕竟是新北本地企业,恰逢老板又愿意扶持本地人才临江有不少企业家都有这种情怀。
加上新北市官方也给了不小的支持,创族才能给出实验台这种条件。
“本地”也算是李颜该攥在手里的强大竞争力。
他越发觉得自己选择留在新北中学上华大少年班的决定是正确的。
就看这个少年班是怎么一个规格了,还有继续讨价还价的空间。
赖一宁跟贺子翔把题目升级为plus版本又丢回给老师,按理说倒也不是什么头大的事情。
解答得了就费点脑细胞,解答不了就“这种题目竞赛不会出的”。
尴尬的点就在于,四个孩子会绞尽脑汁想出答案,然后再给刚刚选择了逃避的老师看看。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啊。
答案都摆在你面前了,是对是错总得有点指导意见吧。
于是老师们每天的备课就成了一件颇有压力的事情。
当然,往好了说这叫学生与老师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就是这么培训了一个多月,老师们竟然逐渐被李颜带歪了,九个人天天讨论得热火朝天,压根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也算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吧。
12月15日,又一年生日,qq跟微博噼里啪啦冒出来一堆生日祝福,让不喜欢也不习惯过生日的李颜非常不适应。
不管怎么说,被人挂念总是幸福的。
韦韵之没有说生日快乐,而是发来了一张去年今日蓝裙翩翩的照片。
几乎就是李颜画画时脑海里场景的复现。
“怎么会有这么高清的照片?”李颜问。
“那天我们学校来了摄影社的。”韦韵之答,“这张被我收了,不给他们发出去。”
“那现在?”
“生日礼物嘛。”
真的是……
第304章 准备出国
韦韵之这种充满诚意的小心思,最是难以招架。
李颜好半天才回复了一句:“谢谢。”
韦韵之也只是还了一个开心的表情。
很克制。
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又何必有意克制?
“你在傻笑什么?”
大家线下厮混了一个多月,自然也是熟络不少,赖一宁就是个非常大大咧咧的人,于是他问得很直接。
“我有吗?”李颜问。
“可他妈太有了……散发着耀眼的幸福光芒。”
李颜压了压嘴角,“没啥,就是我师弟师妹们跑过来问文艺汇演的事情,想让我做个表演嘉宾,我说人在上京勿扰。”
他在初一年级里边是彻头彻尾的神仙级人物。
“文艺汇演?”贺子翔问得很是时候。
于是李颜开始娓娓道来,听得大家像条蛆一样在床上扭来扭去。
李颜表示很难评,明明说的都是他如何快速学习并装逼,这群人在兴奋些什么?
“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听到李大帅哥征服冷美人的故事了。”
邓宇迪回答了他的疑惑。
李颜表情复杂,继续讲他的故事。
当荣西舞蹈队主舞韦韵之同学救场情节出现时,这群人扭得更疯狂了。
“帅气又多金,多才又多艺。有人的初一比我高一还精彩万分啊!”贺子翔感慨。
“大胆点,咱们明年去华大读大一都没这体验。”赖一宁叹息。
“可惜颜神年纪太小,没机会做同届的大学同学了。”邓宇迪看起来确实有点失落。
“搞事情不分场地。”李颜耸肩,“不过想要创族的实验台乃至实验室,你们还得找找时间来新北。”
“比完赛就去!”赖一宁非常兴奋,“翔神,你去不去?”
“我得问问家里……就咱们四的话……”
“放心,新北市会给你上规格的,如果我们四个能如期拿下团队总分第一,过去创族能让你感受感受领导考察调研的待遇。”李颜笑道。
“有这么离谱吗?”邓宇迪不太相信。
“那不是你跟颜神的主场吗?”赖一宁大笑,“你咋还露怯了迪神。”
邓宇迪连连摆手,“那不是,跟我没啥关系,新北是李颜的主场。”
确实是。
折腾了这么久,新北市文化局终于是在几大中学举行文艺汇演的时候,把李颜跟林恒的唱片《唱响宋词》发布了。
作为“新北传统文化推广月”的一个主要产品,文化局算是给足了资源。
电视台的采访素材还是李颜十月份匆匆忙忙录的,报纸报道,微博互动,请乐评人写评论……
其实李副局一开始也没有对这张唱片有太多期待,只是自己觉得质量非常不错,想着至少是个拿得出手的“成绩”。
但几位乐评人听完后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得知创作者居然是个初二学生的时候更是震惊不已。
这给了李副局很大的信心。
一开始还以为要摘取乐评里边好的部分,润色润色呢。
没想到现在居然要把文章里一些夸上天的表述更改更改,免得别人以为全是水军评论。
放出来几天时间,这几首歌就在新北有了不小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