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72节

  两个闺女和未过门的小儿媳在旁边安慰,李建昆暗叹一口气,心情很烦躁,后面有人催促时,没忍住大吼一声。

  等老妈、姐姐和妹妹相继接完电话,李建昆最后抓过话筒,示意沈红衣把老母亲扶出去,带上电话亭的玻璃门。

  同李贵飞小聊几句,又逗弄一会儿小平安后,李建昆找来大哥接电话。

  “哥,妈这人你知道,还是放心不下家里,要是回到家吧,肯定又放心不下小妹,一辈子为我们操碎了心……”

  “哎!”电话那头传来李建勋的叹息。

  “有没有可能你们一家三口也来首都生活?你和嫂子商量,为小平安以后的前途着想,我可以给他安排最好的学校,你和嫂子这边,我看能不能找到‘对调’的人,工作和级别尽量保住……”

  “愿意从首都往我们这边调的人,怕是很难找吧?而且不光是这个问题,还有你嫂子的家人,我们一家人想团圆待在一起,人家也是这样想的。”

  “嫂子的父母都退休了吧,你和他们商量商量,让他们来首都养老,生活方面我来安排,你觉得他们能愿意吗?”

  “这……不好说。”

  兄弟二人合计半天,能不能办成不知道,得试试看,也需要时间。

  李建昆走出电话亭时,胡玉英已经恢复情绪,劝儿子别为她担心,说她没事。

  然而有没有事,李建昆现在心里门清,又苦于无法一下子解决,他见今天日头不错,也不急于回去,打算带老妈在镇上逛逛,见见新奇,兴许能好受些。

  海淀小镇比以往更热闹了。

  街边新开了不少店铺,沿街摆地摊的小贩也增加不少。私营经济放开的效果立竿见影。

  “妈,妈,你看!好多小人书啊,满间铺子里全是!”

  “姐,姐,那气球怎么能自己飞起来?”

  “红衣姐,这放的是什么歌啊,真好听!”

  玉英婆娘心头有没有好受些不知道,李云梦感受着满大街的新奇,完全颠了。于是街上出现这样一幕:

  一个穿着羽绒衣、灯芯绒裤、运动鞋,扎着高马尾,亭亭玉立,漂亮异常的半大姑娘,一会儿蹿到这间铺子,一会儿蹿到那个地摊,瞪着眼睛瞧稀奇,忍不住各种买买买,很快怀里便抱了一大堆。

  李建昆蹙眉望向二姐:“你干嘛给她这么多钱?”

  李云裳吐吐舌尖,小声回话:“不是我给的,她本来就有钱。”

  李云梦在老家念初中时,李贵飞每礼拜给她十块钱零花,一个小姑娘哪里花得了这么多钱?再说石头矶镇那小旮旯,又能有多少小姑娘钟意的俏皮玩意儿卖?

  她虽然没想过攒钱,仍然有个塞满钞票的小金库。

  现在这些存款终于找到用武之地。

  “你爸给的,总怕她不够花,还说什么女儿要富养,”玉英婆娘看看大女儿,略带歉意说,“这不家里日子好过了么。”

  “你们在商量啥呢?来来,吃糖炒板栗,我请客!”

  李云梦旋风样刮回来,塞给老母亲一大包牛屎纸装着的糖炒板栗,又把怀里的其他东西塞给姐姐,让她代为保管,然后拉起沈红衣的手说,“红衣姐,带我去买磁带吧,我想听刚才问你的那歌。”

  说罢,也不顾沈红衣情不情愿,拉着便跑。

  “妈,话是这样说,我们也希望小妹衣食无忧,快快乐乐的,但这有点过了。”李建昆望着两人跑开的背影说。

  玉英婆娘下意识望向大女儿怀里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叹了一声:“说的是,就怕孩子学坏了。我回去把她的钱拿来,要管控下,另外她这个性格……”

  街上的半大姑娘不是没有,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含羞答答的模样,人家还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她家这小闺女吧,完全不怕生,性格像男孩子,也就是长得俊别人不能辨错。

  李云裳插话说:“建昆你要给她找个好学校,真要好好管管,这年纪最容易学坏。”

  “对对对,”玉英婆娘连声附和,“管得严的那种学校,建昆你要上个心。”

  “妈,放心吧。”只要老妈意识到问题就好,从这个角度讲,让小妹暂时离开李贵飞的溺爱,倒是件好事。

第719章 小妹转学记

  其实李建昆很清楚小妹不是块读书的料,至少吃不了知识文化这碗饭,但老母亲特地从老家过来陪着她念书,自己包括家人也总希望她能多学些文化,关于小妹念高中这件事,还是不能马虎。

  再者说,学风比较好,管理比较严格的那种高中,肯定也是一流学校。

  首都的教育资源扎堆在海淀,海淀当下也拥有一批全首都、乃至全国最好的高中,譬如: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一十学校,一零一中学等。

  李建昆的目标,便在这些第一梯队的高中里面,无论哪所都不错,不过出于个人情感因素考量,他无疑更倾向于北大附中。

  要说此事如果能请动他的导师出面,问题应该不大,不过他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倒不是没把握请动扛把子,主要考虑到扛把子的性情,当年为壮壮上学的事,他已经破天荒动用了关系,李建昆不想再让他老人家去干不喜的事。

  这日晌午,李建昆只身来到北大附中。

  打着“有重要事要找学校领导”的说辞,又出示了北大研究生毕业证,在教务楼里结识到一位姓陈的主任,不过这位陈主任是管后勤的,感觉不太对路,李建昆又委婉地表示想见见更上面的领导。

  “李同志,到底是什么重要事啊?”陈主任十分客气,虽然还没聊开,但用屁股想都知道七七届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岂能没个好前程?

  职务和级别应该要比他这种高中主任高得多。

  “站在我这边来讲,是件私事,不过对于贵校而言,又是件公事。我是受家中一位华侨身份的长辈所托。”李建昆回话道。

  陈主任细细品味着这番话,嗅到一股好事临门的意味,热络领着他来到教务楼三楼,副校长办公室。

  “咚咚咚!”

  “进!”

  “谭副校长,来了位客人,北大七七级经济系的研究生……”

  随着陈主任的一番介绍,朴素简洁的办公室里,红漆五屉桌后站起一位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显然也不敢不拿七七级的研究生当根葱,同时听闻对方出自北大,谭副校长的脸上明显多出一股亲近。

  “来来,李同志,沙发上坐。小陈,倒茶。”他五旬左右,喊四十上下的陈主任“小陈”,没有毛病。

  陈主任倒来一杯绿茶后,并没有走,凑在旁边坐下,对李建昆的来意也挺感兴趣。

  “七七级的研究生了不得啊,记得那年研究生录取计划还没有正式实施,你们这一批都属于特录,人才中的人才,李同志是哪个省的状元?”谭副校长含笑搭话。

  “浙江,文科。”其实李建昆并不想多谈这个话题,拿出北大研究生毕业证,纯粹只是为了好进门。

  “看。”谭副校长向下首的陈主任抬抬手,后者赶忙附和几句,只差没有把李建昆夸上天。

  李建昆正欲开口谈正事,哪知谭副校长寒暄之意未尽,率先问道:“不知李同志现在在哪里高就?”

  李建昆暗道不妙,斟酌着回话:“在特区一家合资企业。”

  “哟,去这么远。”谭副校长应该是求知欲很强的人,又对合资企业这种新鲜事物不甚了解,紧接着连连发问。

  李建昆心头叫苦不迭,但要让他为这个事去骗人,他又有些办不到。

  “是这样的谭副校长,我属于港资这一方,本身没有行政级别。”

  “不对呀!你这样的人才怎么会没有行政级别呢?我听闻当年的研究生毕业分配后,至少也是正科起步,往事不堪回首啊,恰逢人才断代,各机关单位抢着要。”谭副校长惊讶,旁边的陈主任也瞪大眼睛。

  “我、没接受分配。”

  谭副校长:“!!!”

  陈主任:“???”

  如果说陈主任只是疑惑的话,那么谭副校长得知这个情况后,表情瞬间有了变化,那股亲近感消失不见,脸上还多出几分愤懑。

  他想:国家培养你,上大学不仅免学费,还发生活费,你学有所成不接受分配,不在亟需人才的那些岗位上发光发热,跑去给港商做事……这是什么行为?

  由此可见,沈学山式思想的人,在这年头真不少见。

  “谭副校长,陈主任,希望你们不要误会,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的性格并不适合在体制内发展。但我所在的合资企业,每年都在为国家创造巨额收入,我认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不分形式。”李建昆正色说道。

  陈主任下意识颔首。

  谭副校长却不咸不淡道:“你的工资也不低吧。”

  这话让李建昆无言以对。

  他花了这么多年都没能改变老丈人的思维,又怎能希冀三言两语改变眼前这位?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岔开话题,或者说把话题拉回到正轨,准备按照原计划执行,用现实利益换个小妹的上学名额。

  “两位,我此次过来是受家中一位华侨身份的长辈所托,这位长辈打小疼爱我妹妹,心心念念想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

  李建昆说着,便将小妹在老家初中毕业,结业成绩还算不错,并且如今来到京城,户口已经解决,希望来北大附中求学的事,娓娓道来。

  “呵。”谭副校长听罢冷笑一声,“我们学校有严格的招生标准,如果学生都以这样的方式进来,岂不是全乱套了?”

  陈主任却听出弦外之音,对方一直在提及“华侨身份的长辈”几个字,望向李建昆摆出一副静待下文的模样。

  “是有些不合规矩,所以我这位华侨长辈也希望能为贵校做点贡献,贵校如果在设施方面有什么欠缺的话,可以……”

  “不用啦!”

  不待李建昆的话说完,谭副校长喝一声打断,手拍茶几面,怒声道:“懂你意思了,说得好听点:华侨捐赠为我们学校做贡献,但如果真有心的话,又何必塞个学生进来?说白了不就是一场交易吗?龌龊!肮脏!我谭某人绝不苟合!”

  陈主任嘴唇翕合,欲言又止。

  得,遇到个这么正的人……李建昆不禁暗叹口气,他感觉再待下去,谭副校长的手就不止是落在茶几上。

  索性不自讨没趣了。

  李建昆站起身来,微微躬身,告辞离开。

  “哼!”办公室里,谭副校长瞥一眼房门,火气还未消,“看到没有,原本一个大好的人才,非得去给资本家做事,什么乌烟瘴气的事都学过来!”

  他如果不是对自己说话,陈主任现在真不敢贸然开口去触霉头,到嘴的话在脑子里斟酌一番后,才小意说出来:

  “他刚说那姑娘成绩不错,其实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那些从外省对调过来的同志的子女,成绩真不错的那种,我们以往也收过的。

  “再一个,他们那边还能赞助一笔。谭副校长,咱们学校的资金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每年的拨款都不够用,您看看,图书馆这么重要的基础设施,申请多少年都没有下文,为什么不……”

  “他能捐赠我们一座图书馆?”谭副校长嗤之以鼻道,“你想啥呢?”

  “我是想说,毕竟可以谈谈嘛,图书馆不指望,万一对方诚意还挺足,我们得到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又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你想多了,他们能提供的捐赠如果真的很大,哪会是这种求人的口气?”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是北大学子,我们毕竟也算北大的老师,只是出于尊重,而不是求人?”

  “行啦,别谈这些有的没的。”谭副校长躺向沙发靠背,抬手揉搓着太阳穴,说起建图书馆的事,过两天有个关于新年度教育财政拨款的会议,他们学校今年的申请重点仍然是图书馆。

  这个基础设施,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太重要了。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讲:图书馆的大小、书籍内容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一所学校的知识氛围和文化底蕴。

  他内心祈祷,希望今年能有戏。

  一个好现象是:国家经济陷入两年倒春寒,今年有明显回暖的迹象。

  

  海淀教委大院。

  一年一次的区教育财政拨款会,高中部的会议,今天在此召开。

  上午九点,在大院主楼二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区内各高中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代表北大附中出席的正是副校长谭恩忠,他坐在主席台下的第一排居中位置,左侧是人大附中的负责人,右侧是清华附中的负责人。

  轮到谭恩忠发言时,他下意识瞥向左右,国字脸上显露出一股锐意,图书馆任何学校都想建,但能够与他们学校竞争率先权的,也只有隔壁两人所代表的学校,今年的经济情况如他所料,要好一些,是个机会,他必须争取。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代表北大附中,作一九八四年度的教育财政申请汇报……

  “第一,图书馆……”

  主席台上坐成一排的众人苦笑连连,居中一人抬手打断他道:“谭副校长,图书馆的事能不能缓缓?这不是一点点经费可以解决的问题,你想要,他想要,他也想要……”

  此人伸手分别指向谭恩忠和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的负责人,然而不等他继续往下说时,清华附中的负责人举手请求发言。

首节上一节672/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