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64节

  老杨正准备喷他一脸,听闻这话,到嘴边的唾沫星子咽回去,带着疑惑,向外面扫去。

  只见荒野上,不知何时开进来一支车队,足足十几辆解放大卡,后斗中满载着货物。

  “你说拖的什么?”老杨回过头问。

  陆大江挤眉弄眼道:“房子!那种工地专用的组合式木板房,涂过清漆,防水防蛀,还带窗户,拼接装钉下就能用,高档货!还有九十张上下铺木板床,我看过,结实得很!”

  这话可把周遭人全惊着。

  一笔不菲的开销。

  特区的人刚走,肯定不是他们送来的,不然不可能默不作声。

  那还能有谁?

  他们昨晚刚到,今天上午立马送来一批亟需物资,比特区准备还充分。

  没谁有这种义务啊!

  “谁送的,人呢?”老杨问。

  “我不是来报告吗,没你们发话,他们敢过来的?”

  陆大江黝黑的脸上露出两排白牙,转瞬又一脸正色道:“我问过,他说他叫…老百姓。”

  “!!!”

  在场众人皆是一怔。

  老杨大为触动,立马道:“赶快有请。”

  陆大江重重诶一声应下,转身,还没快跑到外面,又被老杨喊住。

  只见老杨一马当先走出去,竟是打算亲自去请。

  其他人全部跟上。

  这列车队,自然是李建昆的安排,他本人也在。早上他已经摸过来一次,远远一看,人都懵掉。两万多人啊,一片旷野啊,啥玩意没有。

  搞荒野求生吗?!

  想到没有标准营地,居住环境可能非常简陋,但也属实没想到,一片瓦都没呀!

  他过来那会,看见有炊事兵在露天架锅台,搭好没下文,似乎连下锅的米都没有,当时眼睛都红了。

  不能这么亏待这些最值得尊敬的人啊!

  他立马想到自己为建厂房,提前筹办的物资,反正工程兵到位,他也用不上,人家还能搁他的工地上住?

  于是火速冲回去,找到运输公司,高价租来这只车队,一股脑儿把堆在工地上盖工棚的物资,全拖过来。准备来时如果他们还没吃上饭,再去把中英街阿昌那边囤积的粮油物资清空。

  在特区这块地界上,他不敢说自己多有钱。

  但让工程兵们吃顿饱饭,他还是有能力的。

第478章 将心比心

  临时指挥所。

  李建昆三人被请过来,周围的铁血汉子们,一脸热忱看着他们。实在是条件简陋,刚落下脚,不然肯定得倒几杯茶。

  这番行为,外加“我叫老百姓”这几个字,对于士兵们而言,大抵是这世上最暖心的话。

  不过,老杨却婉拒了。

  “三位同志,我们很感谢你们的帮助,但请谅解,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最外围,陆大江听闻这话,蔫头耷脑。可又没啥好辩驳的。

  李建昆心头又何尝不触动?

  他笑笑道:“这不叫拿,是我们公司捐赠的,说实话你们不要,我们也没用,堆在工地上还得顾人看着。”

  陆大江心情峰回路转,抬起头,死死盯着老杨。

  李建昆将事情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老杨他们这才知道,三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大概是合资企业的管理人员。

  可是这样他们更不能拿。

  老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人家要盖厂房,拿人东西,你给不给安排?性质立马变了。

  老杨歉意一笑,“同志,我也说句实在话,即使贵公司把东西捐给我们,我们也做出不了任何承诺,我们来这边支援建设,要听特区建设单位的调度,不能私自决定。”

  陆大江心头暗叹,这个老杨啊,把他们说得也太没用了点。

  给热心单位先搭个厂房,又能咋的?

  木鱼疙瘩!

  “能理解。”

  李建昆脸上表情不变,想想后说:“这好办,我现在去申请。”

  他撂下一句话后,领着金彪和陈亚军,转身向外走去。

  “同志,还是先把东西拖走吧,万一申请不下来,搞得多尴尬。”

  “不可能。”

  老杨:“……”

  这么牛吗?

  特区百废待兴,有的是工程项目要干,你凭什么以为特区会先以你为主?

  李建昆的答案是:凭对人心的把握。

  工程兵们初来乍到,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再想让他们攻坚克难,也不可能现在给他们安排活。

  再一个,谁敢拿两万多人的队伍,不当回事?

  乘坐一辆解放车,来到特区建设委后,找到负责人,李建昆道明来意。

  对方没好气道:“你们可真是猴急,人家刚来啊,屁股还没坐热乎,总得让人家喘口气吧?”

  “我去找过他们,他们愿意。”

  负责人:“……”

  他们是不好意思,人家这边双向奔赴,谁还挡得住?

  大半个钟后,李建昆又回到旷野上的临时指挥所,一张批条交到老杨手上。

  老杨:“……”

  忒利索!

  他还以为领头的高大英俊青年,在特区狠有几把能量。

  不过这不关他的事,他按调度行事。上面既然批复,那就得干。

  喘口气?不存在的,战场上命令来了,敌人可不会等你喘口气。

  老杨向李建昆了解一下工程规模和工期,合计着一支连队绰绰有余,眼神扫视周围,很容易发现在指挥所外面“游荡”,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放哨的陆大江。

  “陆大江!”

  “到!”

  陆大江嗖嗖冲进指挥所,立正站好。

  老杨挥挥手中批条,“这个工程交给你们了。”

  “是!”

  陆大江一嗓子吼完,气势一泄,用私下聊天的口吻问:“车上那些物资?”

  老杨看看李建昆三人,又扫一眼身后部众,再眺望向旷野上那些席地而躺的病号,轻声道:“卸吧。”

  嘿嘿……

  陆大江窃笑一声。

  “是!”

  很快旷野上如同过节般,欢呼沸腾一片,蚂蚁般的人流涌向车队,几乎分分钟卸个一干二净。

  立马开建!

  工程兵恐怖的动手能力,李建昆今儿算是见识到了,二十个木板房,以眼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这玩意其实就是后世的活动板房它爹,只是这年头国内还没有那种材料,只能用刷清漆的木板、油毡布和石棉瓦代替。

  至于木板床,那更简单,都是榫卯解构,咔咔三下五除二,九十乘上下铺木板床已经成型,摆在旷野上。

  士兵们带有制式绿军被,往上一铺,将病号们抬上去,不再受地上湿气和虫蚁的滋扰。

  这时炊事班开饭。

  陆大江用国民铝饭盒打来饭菜,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与李建昆磋商工程事宜。

  李建昆搭眼望去,一个菜:白菜土豆炖粉条。

  陆大江吃得满脸幸福,好似那是山珍海味。

  “李同志,那这么说定了,我下午先带帮人过去,把你说的工程部和厨房搭起来。”

  陆大江也是没想到,人家还管饭,挺好,免得来回跑。

  “一下午够?”李建昆问,工地上事先拖了些砖头、水泥和沙子,也是按之前羊城那狗几把承建方的要求弄的。

  至于大头的建筑材料,也联系好。特区现在许多相关生产单位在跑业务,比如什么社队砖瓦厂,只要有钱,立马到位。

  这里一切都在大踏步走向开放,市场经济已现雏形。

  陆大江摆摆筷子,“小意思。”

  

  福田,上埠工业区。

  晌午时分,规划给华电的那片荒野上,百来号工程兵们,利用锄头、洋镐和铁锹等最原始的工具,卖力挖掘地基。

  特区不仅缺劳力,也缺工程机械,要提供给那些难度更高、更重要的大厦项目。

  在荒野西南角,已经建起两间并排、不相邻的房舍。一间是工程部,一间是厨房,昨天连里面的灶台都砌好。

  “叭叭!”

  一辆绿皮解放驶进工地,缓缓靠近红砖房,停下来。

  啪!

  副驾驶车门打开,一身干练的阿昌跳下来,当年心心念念想游去港城的少年,如今已是一番成熟稳重的气质。

  他在工程部里,找到戳在一张五屉桌前,看图纸的李建昆。

  “老板!”

首节上一节464/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