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25节

  这回敲门进去,沈学山从怀里摸出一本证书,老脸臊红。

  校长的态度果然有所不同,特地给两口子倒来茶水。

  搞清楚他们的目的,得知沈壮户口不在本地后,詹姓校长无奈摇头。

  “沈同志,还希望您谅解一下,这不符合规矩,再一个,本校生源太多,师资力量有限,现在等着三小建成,能分流一些学生过去,疏解压力啊。”

  沈母低头望着丈夫,双眼微微泛红。

  “我丈夫一双腿,换个方便也不行吗?要是腿脚利索,不会来求们,西城距离这边十几公里咧!”

  詹校长沉默半晌,深深看了一眼沈学山,问:“咱们真要搞特权吗?”

  沈学山没有回话,昂头望向妻子,“走。”

  沈母长长叹息一声,却也清楚丈夫脾性,本来豁出老脸,只是想让对方行个方便,或者……看在他可怜的份上。

  但要是上纲上线的话,他肯定不坏这个规矩。

  一家三口再次无功而返。

  戳在中关村一小外面,秋风瑟瑟的马路上,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一筹莫展!

  阳光明媚,秋风很躁。

  “呼呼!”

  李建昆颠在“缝合怪”上,耳边一片嘈杂。

  他看出沈姑娘的心思。

  老丈人现在虽然不待见他,但沈家的事他却不能不管。秋季开业有几日,壮壮没地方念书,天知道沈家人急成啥样,不能再等。

  晌午时分,他一溜烟颠到中关村一小。

  这边的两所小学距离沈家最近,最方便。二小不及一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干啥的?”

  见到有人接近,门卫大叔从岗哨内走出。

  李建昆的北大学生证还在,掏出来果然无往不利,谁会怀疑一个大学生有坏心思呢?

  说是找校领导有点事,门外大叔还特地给指半天道。

  把“缝合怪”停在校门口的车棚,李建昆踱步向里头走去,此时正值课间休息,黄土操场上满是蹦跳玩耍的孩子,灰雾扬尘。

  “杨志你走开,我们不跟你玩!”

  “信不信我揍你!”

  “我爸说了,个体户没好东西,见钱眼开。”

  “我爸也说了,个体户都是找不到正经工作的二流子。”

  李建昆路过操场一角时,风中飘过来一些细碎的声音,遂脚步稍缓,原本还饶有兴致看着熊孩子们拌嘴,忽地眉梢一挑。

  只见一个身板稍壮的孩子,上前猛地推攘一把。

  那个被一群熊孩子孤立的小男孩,顿时栽倒,坐个大屁股墩。

  “喂!别打架!”

  看到有大人冲来,熊孩子们嗖嗖跑路,只剩下地上的那个,费力爬起。

  李建昆走近才发现,他的小手擦在地上,磨破皮。

  痛得龇牙咧嘴。

  “没事吧你?”

  小男孩摇摇头。

  “他们干嘛欺负你?”

  杨志咬着唇角道:“我爸是干个体户的。”

  李建昆一阵默然,社会对于个体户的鄙视,居然已经蔓延到学校。

  “小朋友,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是凭劳动挣的钱,都不寒碜。”

  “可是,可是他们都不跟我玩,我已经转过一次学。”

  杨志带着哭腔道:“在之前的学校,我书本费都比别人贵一倍,老师还当全班面说我是有钱人家的小孩……”

  遭人打,手磨出血都没哭的小男孩,这会却眼泪吧嗒。

  李建昆暗叹口气,揉揉他的小脑瓜,这是个社会问题,别说他无力解决,谁也没辙,只能等待时间慢慢改变。

  “那你更应该努力学习啊,想想看,如果你门门功课拿一百,还愁老师不表扬你,同学不尊重你?”

  李建昆笑着说:“记住,如果一个问题没办法解决时,试着换个思路,别钻牛角尖。咱们没必要巴着他们,咱们要用实力,让他们来巴着咱们。”

  杨志犹如醍醐灌顶,小眼睛异常明亮。

  李建昆见他没有大碍,摆摆手离开。杨志望着他高大的背影,心生敬意。

  五分钟后,校长办公室。

  詹校长望着对面的年轻人,皱皱眉道:“你什么意思,贿赂我?我告你,我不吃这套!懂了,个体户是吧,你给我出去!”

  以为有俩臭钱无法无天。

  晚点他得找门卫谈谈,真是什么人都放进来!

  李建昆没说什么,踱步上前,把学生证递过去。

  詹校长搭眼一瞅……嚯!

  北大研究生!

  比他学历不知高多少。

  他中专毕业。

  “那你?”

  “这么有钱是吧。”李建昆淡笑道,“其实不是我,有亲朋在外海。”

  詹校长恍然。

  “没有贿赂您的意思。”

  李建昆刚道明来意,问他缺不缺点什么,让他开口,却换来一顿呵斥,遂干脆替他出主意,指向窗外道:“校长,你们这操场很差啊,不想改变一下?”

  “咋改变?”

  “比如外围设计个跑道,中间铺上草坪,对头弄俩球门。边角的地方,再弄水泥地,搞几个篮球场。”

  詹校长:“……”

  你搁这讲故事呢。

  这得多少钱啊这。

  李建昆扭回头,含笑道:“我来赞助。”

  詹校长双目圆睁,满脸不可思议,“真的假的,这打底大几千块,甚至上万!”

  “就算一万,多的校长您再给学校添点别的,一个小时内给您送过来,以我华侨亲朋的名义捐赠。”

  “咝!”

  见他不像说假,詹校长倒吸一口凉气。

  蓦地心花怒放,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同时也是一项大政绩,别的校长怎么不见拉来华侨赞助?

  遂忙给李建昆倒上一杯茶,请他落座,笑呵呵问:“对啦,您刚才说啥事来着?”

  “贵校名声在外,令人景仰,有个孩子,想来你们这里上学,京城户口,但不在海淀。”

  “就这?”

  “就这。”

  “这有什么问题!”

第336章 两所学校,随便挑

  燕园。

  风景犹然,周边却多出不少稚嫩的面孔。

  再次回到这里,李建昆心中感受完全不同,似乎更能发现它的美,以前所忽视的美,比如未名湖畔的一片鹅黄、湖岸边咕噜冒泡的鱼虾,等等。

  却也多出一层疏离感。

  打今天起,他便不再是这里的在校学生,只能算校友。

  此行目的地,朗润园。按扛把子的交代,让他开学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来拿毕业证。

  顺便看一下能不能碰到沈姑娘,不过大概率在家,等晚上再说吧。

  这回李建昆没空手,拎了些品质不错、也算不上金贵的水果,他现在属于社会人士,买点水果探望老师,不出格。

  来到扛把子家。

  果然今时不比以往,扛把子对他的态度,转变明显。

  “拎的啥呀?”

  “今秋上市的橘子和石榴。”

  “绿皮橘子?”

  “绿中带黄的那种。”

  “那个我爱,酸甜酸甜的,给我剥一个,我给你拿证。”

  随后,师生俩坐在小客厅靠窗的木艺沙发上,相聊甚欢,不再谈论太多经济方面的东西,更多的是生活趣闻,家长里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叫作“温馨”的事物。

  东聊西扯好半晌,扛把子似乎有些乏了,毕竟年至八旬,李建昆准备告辞时,陈岱荪拍着他的手背道:

  “建昆哪,我是清末走过来的人,你知道企业家和商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吗?”

  “社会责任。”

  陈岱荪会心一笑,这孩子大智近妖,他其实知道是多此一问,只是人年纪大,也絮叨了。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一点,否则只会沦为一身铜臭的商人。”

  李建昆见他还想聊,顺着话说:“老师教导,绝不敢忘,只是目前想体现这种社会责任,不太好办。”

  他说着,笑谈起昨天给中关村一小捐建操场的事,自个不好挂名,用的是林新甲的名头。

  挥挥手一万块,给壮壮安排学业是真,毫不心疼的更大因素,是因为捐赠对象是学校,是用在孩子们身上。

  陈岱荪听罢,愣了一下,“这事你怎么不找我?”

首节上一节325/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