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68节

  “这首《远和近》,在我看来,放在当下所有的朦胧诗中,都能排进前五!”

  嚯嚯!

  现场嘈杂一片,再怎么觉得这首诗有韵味的学生,也没想到中文系77届的大才女,竟然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所有朦胧诗排前五。

  这可已经到了食指、北岛、芒克、顾城,舒婷的高度。

  他们正好五人。

  那岂不是说,在这位大才女眼中,这五人中至少有一个,所有作品全拿出来,都没有一首能比得上这首《远和近》的?

  情圣……竟恐怖如斯吗?

  “我跟他不同!”

  查姑娘手指台上的徐庆有,“我既然这样评价,自然有我的解读和理由。”

  来了来了!

  全场学生皆竖起耳朵。

  正等着有人能替他们解惑呢。

  查健英缓缓道: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它通过对我,你对云的距离比照,暗示出了某些深刻的哲学。

  “天边的云很远,却比站在你面前的我显得更近。这是一种心理的错位,一种心灵的隔膜我在你跟前,你却视而不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

  “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心灵的隔阂,而变得遥不可及。

  “人与自然之间,本没有共性,可能因为心情失落,而变得无比亲近。

  “诗人用短短24个字,创造出了拥有无限解读的人的情感纠结,以及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这是我的初识这首作品的浅显解读,我相信每个人理解这首诗后,都会有与众不同的解读。

  “这是何其独到而优秀的对于生命的发现,对于艺术的创造?

  “所以是的,我私以为,这首诗的作者,已经站在了朦胧诗的顶端。”

  轰!

  查姑娘的一番话,仿佛醍醐灌顶,让现场许多学生茅塞顿开。

  再去回味这首诗,果然感受完全不同,思维一点点深陷进去。

  “啪啪啪!”

  鼓掌的是中文系教授,他犹如酣喝了二两,显得极为痛快。

  查健英小脸一扬,谦逊道:“老师以为我解读的可有偏差?”

  教授哑然失笑,“你不都说了,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我只能说这首诗确实相当优秀,十分耐人寻味。”

  他顿了顿,望向台上,被查姑娘捧得都有点不好意思的李建昆,朗声笑道:“后生可畏啊!”

  哗哗哗哗哗!

  全场续接了教授的掌声,经久不息。

  无论男女,眼神望着台上那抹挺拔的身姿时,皆透着一股炽热。

  这个李建昆熟。

  跟后世演唱会上,粉丝看偶像的眼神,一毛一样。

  “姓徐的,下去!”

  也不知谁喊一嗓子。

  节奏立马被带起。

  “下去!下去!下去!”

  徐庆有一张脸已经胀成猪肝色,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蓦然,他想起当年在望海中学毕业典礼上的那一幕。

  历史仿佛在这一刻交汇。

  他再次败了。

  败得更加彻底。

  当初起码没人轰他啊……

  “不!我不信!我不信这首诗是他写的!”

  徐庆有癫狂怒吼,“我跟他是老同学,我太清楚他了,他没有这样的诗才!你们不知道,我和他早有约定,要在这次诗歌大赛上一较高下,这是一场阴谋,阴谋!”

  这人,是疯了吗?

  全场大眼瞪小眼。

  陈剑功也坐不住了,蹙眉起身,表情复杂,“徐庆有,下来,承认别人优秀没那么难。”

  “剑功兄,我说真的,你不知道,李建昆在社会上的人脉和资源,超乎你的想象,这首诗绝不是出自他的手,他完全有能力……”

  “闭嘴!”

  狗孙子,真的有点精神失常了。

  李建昆不得不开口打断他,否则鬼知道他会爆出什么瓜。

  不提其他,单是大学生捣腾买卖这件事,便足以见新闻。

  “要我闭嘴也行,你有种再来一首跟这一样水准的!”徐庆有双眼布满血丝。

  没人有他了解老贼,《远和近》经过查健英的解读后,他也意识到这是一首封神之作,只此一首,足以在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这是老贼能拥有的诗才?

  鬼才信!

  他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这首诗是老贼花钱买的,别人办不到,但身家数十万的他,绝对有这个能力。

  “胡闹!”连一直和颜悦色的中文系教授,都愠怒了。

  堂堂诗歌大赛,搞成什么?

  输不起,死皮赖脸不下台可还行?

  全场骂声一片。

  虽然他们也想再听情圣的佳作。但这姓徐的,说话简直不过脑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像《远和近》此等佳作,多半诗人终其一生而不得一首,以为市场买菜呢!

  “我满足你。”李建昆淡淡道。

  全场学生:“!!!”

  中文系教授:“!!!”

  徐庆有:“???”

  李建昆踱步到舞台中央,面朝下方,阖上眼睛,嘴角噙起一抹笑容。

  “一首抒情诗,送给大家……”

  旋即,用一种欢快的语调,娓娓道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欢快的诗音在大饭厅中回响,在场上千人,皆有一种被幸福包裹的感受。

  心旷神怡!

  …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毕。

  大饭厅的屋顶仿佛被揭开,有和煦的阳光洒落,温暖如春。

  全场皆惊。

第276章 月下之约

  徐庆有下台,没有回到五四社阵营,灰溜溜挤向大饭厅门口,消失不见。

  如同丧家之犬。

  无疑,李建昆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这场PK的胜利。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以及满堂喝彩,他缓缓走下舞台,内心平静。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拿出来可惜了。因为他将确保这首诗的原作者,这辈子不再写诗,或者说不再做一个思想工作者

  这一想法诞生于不久之前,在慧州接触到所谓的特异功能后。

  当时李建昆猛然想起,他有一名学弟,几年后会因此去世。同在燕园,他知道名字,可以说这位学弟他眨眼便能找到,不救吗?

  救!

  挽救这名学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改变他的生存方式。

  越是去试图追寻某些终极道理的人,才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泥沼。

  普通人,更关注的是柴米油盐。

  没记错的话,这首诗诞生于1989年,而同年,原作者便卧轨自杀。

  他向往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上辈子没能实现。

  这辈子,李建昆打算助他一臂之力。

  从此世间会少一名优秀的诗人,但是,这孩子至少能活着。

  活着,不比什么都重要吗?

  下台时,李建昆扫视全场,这位学弟,保不齐就在现场。

  大饭厅后方,某处角落,一个姓查的、79届法律系学生,眉飞色舞,惊喜地与周围同学探讨着这首诗,简直写进了他心坎里。

  李建昆回到早晨社阵营时,李春等人同时起身,如同迎接凯旋的将军。

  “建昆,我不得不说一句,你是被经济学耽搁的诗人啊!”

首节上一节268/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