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鲁娜,已经泣不成声。小王等人表情复杂,既有震惊、不可思议,也有悲伤和怜悯。
叫阿昌的小伙子精神紊乱,一会笑,一会哭,原本坚不可摧的信念,碎成一地。
王山河碰了一下李建昆,满脸苦涩,小声道:“建昆,我错了。”
李建昆摆摆手,端起酒碗道:“来!不提糟心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
林新甲第一个附和,笑道:“干!”
林家两兄弟红着眼紧随其后,就连瞎眼老妇人都举起碗,众人齐声道:
“干!”
第204章 两头布置
“坐吧。”
夜深人静,晚上一顿饭吃得大家都没什么睡意,索性李建昆也看出林新甲的迫不及待,便把他喊到屋里,准备和他聊聊。
一个人性格、品质和智慧,往往体现在细节上,通过下午到现在的接触,李建昆对林新甲这个人算是达到了基本认同。
倒是省去许多口舌。
他开门见山道明邀请林新甲回来的目的其实在信中也有提及。不过暂时隐去了具体信息,只告诉林新甲想让他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与内地某个单位进行合作,组建一家公司。
“目前内地正在改革开放,南方一带成功落地的合资企业也有几家,后面还有更多的试点单位,我提到的这个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港商的资金和港城的资源,是他们现在最想获得的东西,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太大难度,重点还在于我们背后的经营。”
林新甲听得频频点头,实际上从接到那封信后,他脑子里一刻都未停止思索。
他毕竟是三年前才游过去的,且始终在关注内地信息,对于大环境还比较了解。
眼前这个看起来应该比自己还小一两岁的人,正如阿海所说,来头绝对不小,首都来的,让人很难不朝那方面揣测。他有钱也有势,想干大买卖,但大环境并不允许私人像港城那边一样开公司,甚至都不允许私人太富。
所以以他这种根正苗红的身份,在不可能移民的情况下,他只能假手以外面的人。
这是他找上自己的主要原因,也是自己唯一的优势。
“李生你来安排就是,我听从吩咐。”
林新甲这句话,等于说明他已经决定了要跟着李建昆干。
这并非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他在港城的处境,如今这个宅子里的人谁都清楚,怎么可能比得上跟着一个内地大人物的后代混呢?
对于他来说,这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机遇。
必须牢牢把握住。
跟聪明人打交道,确实很省事,李建昆笑了笑道:“所以你这次返港,要做几件事……”
“稍等李生。”
林新甲赶忙起身,冲去屋外找到林云,讨来笔纸。这才回来端坐好,竖起耳朵,准备记录。
他意识到这是老板第一次吩咐他做事,如果搞砸了,还谈什么以后?
李建昆很满意他的态度,缓缓说道:
“第一,你要在港城注册一家公司,这方面港城资源肯定不少,去找一家靠谱的代理公司,走垫资那套流程,我这边只有一个要求,注册资金不低于一百万港币。”
林新甲咂舌,这样的话应该要花不少钱吧?
他不懂,从没干过的事,只觉得对方怎么懂这么多,去过港城?
他认真记录,这倒不是个问题,有钱就能办。
李建昆继续说道:“公司注册名为‘华人电子’,简称华电。业务类型为电子产品与零配件生产制造、零售、代理、设计、研发……你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
“啊我?”
“不然呢?”
林新甲挠挠脑壳,讪讪一笑,想到对方如果自己能做这个负责人,还找他做什么。只是心头擂鼓,他一个制衣厂劳工,马上要翻身奴仆把歌唱,在港城拥有一家注册资金一百万的公司了吗?
虽然他也明白,肯定只是一家皮包公司。
“第二,你要在港城找到生产空白磁带的材料货源,包括半成品的磁条、塑料板,以及磁粉和化学药剂这些个原材料,因为说实话,目前我也不清楚那个合作单位的技术,到了哪个层次。”
李建昆并没有和慧阳电子科管事的人聊过,他决定做这件事,主要是依赖于不会出错的历史轨迹。然后电子大院的那个老詹头,让他明白历史节点将到未到
他预计原历史TTK家电公司成立,至少还要一年时间。电子科跟机械局,扯皮拉钩还没扯清呢。
这就使得他有充分的时间,截胡前世的那个港商。
“合资公司以后做磁带的?”林新甲又获知一个信息。
“嗯,所以你要在港城找到这方面的资源,内地目前很缺,磁条还是计划内物资,到时只能依赖我们从港城进口,好在对方不缺进口资质。”
林新甲认真记下。
“第三个就是你的形象。”
李建昆抬手示意了一下,打趣道:“你现在这个衣着打扮,包括头发,说是唱歌跳舞的有人信,说是做生意的老板……你自己信不?”
林新甲咧嘴一笑,“不信。”
“我会给你一笔钱,这个晚点再说。最后还有一件事,这跟合资公司没关系,是我的另一个计划。”
李建昆顿了顿,道:“你还要在港城帮我找两样资源,一个是小型磁带刻录机,另一个是能制作歌曲母带,并且愿意卖的公司。”
林新甲一听就明白,“搞翻版磁带?”
李建昆颔首道:“内地没有翻版这个概念。这个活儿,我准备放在茶花大队搞,让林海负责。”
“阿海来弄?”
林新甲先是一怔,继而大喜,连道:“好好好!”
阿海正好没什么事干。干上这个活,家里的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
李建昆继续说:“这两样东西,你不光要找到资源,还要提前摸索一条运输渠道,后面能把它们弄回来。”
林新甲秒懂,迅速在纸上记下一笔。
此事也不难,他甚至都认识这方面的人,大圈帮有些人专干这个,只要给钱。
“嗯,就这几件事,你先办,我开年会过去一趟。”
林新甲抬头看了他一眼,暗道果然有大背景,港城竟然想去就去。
可怜他们要过去,那真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丢了也便丢了。
时间不早,李建昆示意他先捋捋,然后早点休息,其他的事晚点再说。
一夜无话。
隔日,李建昆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在宅子里等着,等到去外面借宿的林海和林新甲结伴回来,他从屋檐下的马扎上站起。
“阿海,你昨天说,新甲家的房子,去年刮台风塌了是吧?”
“对啊,怎么了?”
这小子脑壳还是不如林新甲,有些事李建昆已经跟他讲过,林新甲立马反应过来,笑呵呵道:“李生,随便用随便用,都不是外人,起码还能帮我占块祖地。”
他明白,李生这是在选址,准备盖翻版磁带的厂房。
李建昆的确是这样想的,翻版磁带工坊,犯不着很大,小型磁带刻录机并不占空,有个百来平方绰绰有余,再搞个仓库,这个摊子也就能支棱起来。
只要雇工不超过七人,在茶花大队这种政策如此活泛,连边境贸易都开放的地方,屁事都不会有。
恰好这活计也用不着太多人。
茶花大队这地方看似很偏僻,实则交通非常便捷,距离罗湖枢纽只有几公里,但凡有辆拖拉机,路再怎么不好,半个小时总能颠到。
往后进货小型磁带刻录机和母带,都是消耗品,空白磁带更不用说。
出货南方无疑是磁带的批发市场。
都会很方便。
与之相比,京城那边没有任何考量价值,踩雷的风险远比赚钱大。
第205章 这就是真正的有钱人吗
是夜。
一个不同寻常的夜。
现在是1979年12月31日,晚上21:37。
下午一行人去了趟镇上,买回一大堆烟花炮竹,这会全摆在林家门前的空场子上,王山河和鲁娜、小龙小虎,正坐在院子里一边闲聊,一边翘首以盼。
屋里也有一桌人,但不是闲聊。
四方桌旁,东南西北各坐一个,李建昆在上首,林家三个堂兄弟都在。
“大致的事情就这样啦,年底这两个月你们抓紧办,开年我会过来。”
李建昆说着,弯腰,从脚边的黑色手提包里,摸出一沓准备好的钱。
林海看得眼神发亮,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兴奋得手都伸过来,嘴中嘿嘿笑着。
盖厂房自然要有钱,刚才已经商量好,此事他来办。
林新甲家的祖宅李建昆去看过,农村的宅基地嘛,且不提那倒塌的老屋占地几何,周遭空地大把,盖个小工坊绰绰有余。
他跟林新甲明言过,以后如果翻版磁带不搞了,盖的厂房便送给他们林家。
这件事李建昆有预期,并非长远生意,目前正处于风口上,赚一拨再说,干不了几年。
只见他点出十张大团结,拍到林海手上。
林海怔了怔,啥意思?难道不应该都给我吗?一百块钱怎么盖厂房?
“这是你两个月工资。”
“哈?我的工资?那不是一个月五十块?”林海惊喜,幸福来得太突然。
“怎么,嫌多?”
“不不不,我觉得我值这么多。”
林海赶忙把钱揣进兜,开玩笑,这么大个老板,你不能说话不算话啊。
完了对林云一个劲眨眼睛,乐得合不拢嘴,那模样似乎在说:哥,看我也是月入五十大洋的人了!
他们大队支书也没这么高的工资啊!
林云很替弟弟高兴,工钱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终于有个正经事干,刚想说点什么,手边多出一沓钱。
李建昆把余下的五千块,塞到他手边,笑着说:“林老师,这些钱麻烦你来保管,阿海这小子还是嫩了点,兜里揣这么多钱,容易犯糊涂,盖房子哪块要花钱,让他找你拿。”
林云这才恍然。
他虽然没参入这些事吧,但他觉得这个责任他应该负起,既是替人家负责,也是对弟弟负责。
遂点点头道:“李生想得周到,但这钱也太多了吧。”
“没事,你先拿着,就怕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