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07节

  他抬手指向桌上满满当当的小海鲜,舔着唇角道:

  “说出来你们不信,这些东西我在那边整整三年,一回都没吃过,倒不是买不起一两顿,是不敢买,怕吃叼了嘴,往后还怎么存下钱?做梦都在馋啊。”

  他夹起一颗苦螺,美滋滋嗦起来,仿佛那是世间最甜蜜的滋味。

  “看不见希望的,也看不到任何出路,我在那边埋头苦干了三年,攒下的那点钱,还抵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我连一丢丢大的、屙屎拉尿的卫生间都买不起一个。

  “这样就算再干个十年,我在那边能有个家吗?

  “当然了,这几年游过去的,也有少数人混得还不错,但走的都不是正路,本地人喊他们大圈仔,哪一天会不会惨死街头很难说。”

  “总之,那边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发达繁华是真的,但那些享受属于老外和资本家,跟咱们这种底层的穷人半点关系没有。”

  林新甲适时停下,意识到自己有点嗦了。他也是有感而发,这些话压在心头已久,他其实有想过找个机会跟老家这边人说说,让他们看清那边的现实,别再拿命去搏一个这样的未来。

  不值当。

  然而老家人一直认为他们混得很好,他们也想被人瞧得起,虚荣心扼住了他的喉哝,其他人也一样。

  以至于造成了某种假象。

  如今这些话说出来,他忽然觉得整个人一身轻。

  他不再刻意忍耐,猛灌一口甘醇的米酒后,撸起袖子,大口大口吃起海鲜,直呼过瘾。

  “你们也吃啊。”

  除了李建昆陪着他,谁都没有动。

  如同鲁娜,已经泣不成声。小王等人表情复杂,既有震惊、不可思议,也有悲伤和怜悯。

  叫阿昌的小伙子精神紊乱,一会笑,一会哭,原本坚不可摧的信念,碎成一地。

  王山河碰了一下李建昆,满脸苦涩,小声道:“建昆,我错了。”

  李建昆摆摆手,端起酒碗道:“来!不提糟心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

  林新甲第一个附和,笑道:“干!”

  林家两兄弟红着眼紧随其后,就连瞎眼老妇人都举起碗,众人齐声道:

  “干!”

第204章 两头布置

  “坐吧。”

  夜深人静,晚上一顿饭吃得大家都没什么睡意,索性李建昆也看出林新甲的迫不及待,便把他喊到屋里,准备和他聊聊。

  一个人性格、品质和智慧,往往体现在细节上,通过下午到现在的接触,李建昆对林新甲这个人算是达到了基本认同。

  倒是省去许多口舌。

  他开门见山道明邀请林新甲回来的目的其实在信中也有提及。不过暂时隐去了具体信息,只告诉林新甲想让他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与内地某个单位进行合作,组建一家公司。

  “目前内地正在改革开放,南方一带成功落地的合资企业也有几家,后面还有更多的试点单位,我提到的这个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港商的资金和港城的资源,是他们现在最想获得的东西,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太大难度,重点还在于我们背后的经营。”

  林新甲听得频频点头,实际上从接到那封信后,他脑子里一刻都未停止思索。

  他毕竟是三年前才游过去的,且始终在关注内地信息,对于大环境还比较了解。

  眼前这个看起来应该比自己还小一两岁的人,正如阿海所说,来头绝对不小,首都来的,让人很难不朝那方面揣测。他有钱也有势,想干大买卖,但大环境并不允许私人像港城那边一样开公司,甚至都不允许私人太富。

  所以以他这种根正苗红的身份,在不可能移民的情况下,他只能假手以外面的人。

  这是他找上自己的主要原因,也是自己唯一的优势。

  “李生你来安排就是,我听从吩咐。”

  林新甲这句话,等于说明他已经决定了要跟着李建昆干。

  这并非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他在港城的处境,如今这个宅子里的人谁都清楚,怎么可能比得上跟着一个内地大人物的后代混呢?

  对于他来说,这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机遇。

  必须牢牢把握住。

  跟聪明人打交道,确实很省事,李建昆笑了笑道:“所以你这次返港,要做几件事……”

  “稍等李生。”

  林新甲赶忙起身,冲去屋外找到林云,讨来笔纸。这才回来端坐好,竖起耳朵,准备记录。

  他意识到这是老板第一次吩咐他做事,如果搞砸了,还谈什么以后?

  李建昆很满意他的态度,缓缓说道:

  “第一,你要在港城注册一家公司,这方面港城资源肯定不少,去找一家靠谱的代理公司,走垫资那套流程,我这边只有一个要求,注册资金不低于一百万港币。”

  林新甲咂舌,这样的话应该要花不少钱吧?

  他不懂,从没干过的事,只觉得对方怎么懂这么多,去过港城?

  他认真记录,这倒不是个问题,有钱就能办。

  李建昆继续说道:“公司注册名为‘华人电子’,简称华电。业务类型为电子产品与零配件生产制造、零售、代理、设计、研发……你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

  “啊我?”

  “不然呢?”

  林新甲挠挠脑壳,讪讪一笑,想到对方如果自己能做这个负责人,还找他做什么。只是心头擂鼓,他一个制衣厂劳工,马上要翻身奴仆把歌唱,在港城拥有一家注册资金一百万的公司了吗?

  虽然他也明白,肯定只是一家皮包公司。

  “第二,你要在港城找到生产空白磁带的材料货源,包括半成品的磁条、塑料板,以及磁粉和化学药剂这些个原材料,因为说实话,目前我也不清楚那个合作单位的技术,到了哪个层次。”

  李建昆并没有和慧阳电子科管事的人聊过,他决定做这件事,主要是依赖于不会出错的历史轨迹。然后电子大院的那个老詹头,让他明白历史节点将到未到

  他预计原历史TTK家电公司成立,至少还要一年时间。电子科跟机械局,扯皮拉钩还没扯清呢。

  这就使得他有充分的时间,截胡前世的那个港商。

  “合资公司以后做磁带的?”林新甲又获知一个信息。

  “嗯,所以你要在港城找到这方面的资源,内地目前很缺,磁条还是计划内物资,到时只能依赖我们从港城进口,好在对方不缺进口资质。”

  林新甲认真记下。

  “第三个就是你的形象。”

  李建昆抬手示意了一下,打趣道:“你现在这个衣着打扮,包括头发,说是唱歌跳舞的有人信,说是做生意的老板……你自己信不?”

  林新甲咧嘴一笑,“不信。”

  “我会给你一笔钱,这个晚点再说。最后还有一件事,这跟合资公司没关系,是我的另一个计划。”

  李建昆顿了顿,道:“你还要在港城帮我找两样资源,一个是小型磁带刻录机,另一个是能制作歌曲母带,并且愿意卖的公司。”

  林新甲一听就明白,“搞翻版磁带?”

  李建昆颔首道:“内地没有翻版这个概念。这个活儿,我准备放在茶花大队搞,让林海负责。”

  “阿海来弄?”

  林新甲先是一怔,继而大喜,连道:“好好好!”

  阿海正好没什么事干。干上这个活,家里的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

  李建昆继续说:“这两样东西,你不光要找到资源,还要提前摸索一条运输渠道,后面能把它们弄回来。”

  林新甲秒懂,迅速在纸上记下一笔。

  此事也不难,他甚至都认识这方面的人,大圈帮有些人专干这个,只要给钱。

  “嗯,就这几件事,你先办,我开年会过去一趟。”

  林新甲抬头看了他一眼,暗道果然有大背景,港城竟然想去就去。

  可怜他们要过去,那真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丢了也便丢了。

  时间不早,李建昆示意他先捋捋,然后早点休息,其他的事晚点再说。

  一夜无话。

  隔日,李建昆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在宅子里等着,等到去外面借宿的林海和林新甲结伴回来,他从屋檐下的马扎上站起。

  “阿海,你昨天说,新甲家的房子,去年刮台风塌了是吧?”

  “对啊,怎么了?”

  这小子脑壳还是不如林新甲,有些事李建昆已经跟他讲过,林新甲立马反应过来,笑呵呵道:“李生,随便用随便用,都不是外人,起码还能帮我占块祖地。”

  他明白,李生这是在选址,准备盖翻版磁带的厂房。

  李建昆的确是这样想的,翻版磁带工坊,犯不着很大,小型磁带刻录机并不占空,有个百来平方绰绰有余,再搞个仓库,这个摊子也就能支棱起来。

  只要雇工不超过七人,在茶花大队这种政策如此活泛,连边境贸易都开放的地方,屁事都不会有。

  恰好这活计也用不着太多人。

  茶花大队这地方看似很偏僻,实则交通非常便捷,距离罗湖枢纽只有几公里,但凡有辆拖拉机,路再怎么不好,半个小时总能颠到。

  往后进货小型磁带刻录机和母带,都是消耗品,空白磁带更不用说。

  出货南方无疑是磁带的批发市场。

  都会很方便。

  与之相比,京城那边没有任何考量价值,踩雷的风险远比赚钱大。

第205章 这就是真正的有钱人吗

  是夜。

  一个不同寻常的夜。

  现在是1979年12月31日,晚上21:37。

  下午一行人去了趟镇上,买回一大堆烟花炮竹,这会全摆在林家门前的空场子上,王山河和鲁娜、小龙小虎,正坐在院子里一边闲聊,一边翘首以盼。

  屋里也有一桌人,但不是闲聊。

  四方桌旁,东南西北各坐一个,李建昆在上首,林家三个堂兄弟都在。

  “大致的事情就这样啦,年底这两个月你们抓紧办,开年我会过来。”

  李建昆说着,弯腰,从脚边的黑色手提包里,摸出一沓准备好的钱。

  林海看得眼神发亮,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兴奋得手都伸过来,嘴中嘿嘿笑着。

  盖厂房自然要有钱,刚才已经商量好,此事他来办。

  林新甲家的祖宅李建昆去看过,农村的宅基地嘛,且不提那倒塌的老屋占地几何,周遭空地大把,盖个小工坊绰绰有余。

  他跟林新甲明言过,以后如果翻版磁带不搞了,盖的厂房便送给他们林家。

  这件事李建昆有预期,并非长远生意,目前正处于风口上,赚一拨再说,干不了几年。

首节上一节207/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