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94节

  时间久了,玩腻了,或者那些玩出雅致的人,才会青睐小的。

  要知道,三洋已经在国内盖厂了,一时半会不带停的,会一口气盖出五座,马上满大街的商铺里全是三洋。

  饭盒机怎么去跟三洋干?

  小青年们扛着双喇叭录音机,跳霹雳舞的时代,眨眼便至,然而饭盒机却不具备聚众尬舞的配置。

  显摆不了,它就会叫好不叫座。

  当然了,既然是好东西,操作一把,也不是不能赚一波。

  这年头饭盒机的主要消费群体,其实非常单一,那就是学生。

  暂安小院的地理位置很好,旁边就是八大院,如果配上一些外文磁带,也是诱惑力十足的。

  做个保留选项吧。

  实际上这家铺子里,最吸引李建昆的东西,不是其他,正是那些五花八门的磁带。

  他望向柜台内,那个脑门放亮的中年男人,笑道:“老板好门路啊。”

  对方也不意外他猜出自己是店主,笑着摆摆手,口气却一点不谦虚,“害,折腾呗,没点门路敢在这里开这么一大间铺子?”

  遂又道:“几位一起的?要上货吗?这机子拿回去,绝对抢手啊!”

  李建昆先点点头,承认自己是个买家,又问道:“老板这机子肯定是港城过来的吧,磁带呢,本地造的,还是港城一起过来的?”

  话虽这样说,但他心里清楚,这些机子还有另一种方式进来。

  但不重要,他只是顺带一问,他真正想搞明白的是这么多磁带是哪来的,以确认一些状况,从而验证脑子里萌生出的那个想法的合理性。

  老板十分警惕,上下打量他一番,“小兄弟问这话什么意思?”

  “我这次过来就是找磁带货源,但我要的量很大,怕你供不上。”

  李建昆这话说完,旁边小王和鲁娜先怔住了,是这样吗,就过来找磁带?

  这么好的小磁带机的生意不搞,搞啥磁带啊,磁带哪里买不到?

  当然了,京城没这么多花样是真的。

  两人见他真是一副谈买卖的架势,低头继续把玩饭盒机,咱也不敢掺和呀。

  老板诧异道:“你多大量啊,我这满满一铺子货还供不上你?”

  李建昆轻蔑一笑,“不够我一天往外批的。”

  “哟!”

  老板来了精神,喜笑颜开,忙隔着柜台伸过手来,“兄弟兄弟,幸会幸会,原来是同行啊,兄弟在哪片发财的?”

  “北方。”

  “我说呢。不是干批发的,不能这么大口气。”老板还真信了几分,瞅瞅这几人的打扮,跟一般北方来的土狍子完全不同。

  身后那两个愣头青,明显是保镖的角色。

  越是打量,留意到更多细节后,老板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他示意李建昆凑近几分,自己双肘撑着台面,也弯腰过来,小声道:

  “兄弟啊,实话告诉你吧,我背后有个厂,磁带你要多少有多少,你可以先下订单,我们这边安排生产,商量个日期交货,签违约协议。怎么样?”

  李建昆眼神明亮。

  明白了。

  这些磁带是在内地搞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型磁带刻录机已经问世。至于大的?那就是一条生产线了,先不提能不能搞到的问题,运进来都难。

  这年头,不是国营单位大抵上不必指望。

  李建昆佯装思忖少许,点点头道:“这样操作行,但我要去工厂看看,确认一下。”

  “这不行!”老板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完了又补充一句,“兄弟,我铺子在这里啊,你怕什么?”

  李建昆心里的小九九,只有他自个清楚,他是怕对方没有实力吗?

  不,他压根没打算问对方进货。

  纯粹是想去工厂逛逛,打探更多信息,比如空白磁带的来路,会不会羊城同样有货源。这些问题,这会显然不好再打听,那样意图就太明显了。

  这老板怕是要掀桌子哦,我当你是大客户,你丫的却想取代我?

  没错,李建昆确实想搞磁带生意,别看磁带不算什么金贵物件,三两块一盘,但架不住量大,接下来录音机会替代收音机,走进千家万户,市场对于磁带的需求,会呈井喷式增长。

  这是一个风口,不是有人说过吗,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如果能自己造,何必去捣腾?

  自己做庄,它难道不香吗?

第186章 送上门的财路

  “兄弟,不怕告诉你,高第街一半的磁带都是我供的,除了我你找不到这么大的供货商!”

  老板在身后招呼。

  李建昆领着四人离开了环球音乐,没谈妥。

  这中年老板心眼挺贼,没那么好忽悠。

  所幸收获也有,至少确认小型磁带刻录机已经问世,那么盗版磁带就有了核心根基。

  没错,盗版。

  搁后世说出来确实不好听,但这年头它也不犯法呀,像是《甜蜜蜜》这种歌,不盗版国人还真听不到。

  岂不遗憾?

  这些歌未必营养,但在许多人的青春岁月里,曾留下过美好的记忆啊,多年后再听见它的旋律时,往往能勾起少年时的轻狂,和某段懵懂的爱念,随后会心一笑,或者怅然一叹。

  这便够了。

  “建昆,你真要搞磁带啊?”小王仍心心念念想着饭盒机,觉得那才是能赚大钱的宝贝疙瘩。

  “不然开玩笑啊。”

  “这回我就不同意的观点了,搞磁带能有什么赚头,你看那小磁带机,批发价才一百五六,老板说了,零售妥妥的卖到两百,一台能赚四五十呢。”

  鲁娜附和道:“是啊昆哥,咱们可以搞小磁带机,顺带卖磁带呀。”

  李建昆扫了他二人一眼,怎么有点夫唱妇随的赶脚呢,遂望着鲁娜笑道:“我没说小磁带机不能搞,这不在逛市场嘛,先做个保留选项。”

  鲁娜心头一喜。

  等店里进货,她立马买一台,给妹妹学英语用。有员工价,刚才那店,单台不走批发。

  李建昆又看向小王,本想喷他一脸,带了这么久还没弄透薄利多销的道理,但考虑到小王并不清楚未来局势,也便作罢。

  五人继续往前逛。

  高第街上确实多出许多新鲜玩意,像是儿童玩具、旅游鞋、计算器啥的,搁这年头啥没搞头啊,捣腾回去都能赚钱,赚多赚少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倒爷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年代。

  但在李建昆眼中,这些玩意都比不上磁带。或者说,倒货终究比不上自己做庄。

  盗版磁带,真的挺简单,想想看,家庭录音机都能录制磁带。

  批量生产的话,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有生产设备,也就是小型磁带刻录机。

  这玩意许多人大概没见过,他是玩过的,当年在旧货市场上花三十块钱淘到一台,顶一个半双喇叭三洋那么大,有九个放磁带的开合槽。

  能同时录制九盘磁带。

  时间要半个小时,慢是挺慢,但这不重要,一台机子半小时能生产九盘磁带,一百台机子呢?

  半小时九百盘,一小时一千八百盘,一天下来,即便按未来正常工作制八个小时算,也能生产出一万四千四百盘。

  厂家直销,一盘磁带不赚多,赚个五毛吧,这是啥概念?

  日进大几千!

  第二个条件,解决生产材料,也就是空白磁带。

  空白磁带的生产,搁这年头还算高新科技,比如内地就明令禁止私人捣腾磁条。

  李建昆搞不出来,也不想搞,只是想吃口热乎饭,没必要造口锅。

  它的来路,无非两处:港城和内地的国营磁带厂。

  最后一个条件,母带。

  虽然拿市场上的普通磁带也能刻,但想想看,用盗版刻盗版,那效果肯定是一言难尽的,咱不能拿消费者当傻子,那你就是个傻逼。

  想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质量必须把好关。即便用正版磁带刻,仍然不是最好选择。

  唯有母带。

  这玩意只有一个出处,专业的磁带制作公司,搁后世叫作唱片公司。

  但凡解决这三个条件,在哪里搭个棚子,也就可以开干了。

  李建昆正心猿意马的时候,小王咋呼一嗓子道:“诶!这不是那个万勇吗?”

  李建昆的思绪被拽回,循着他的视线望去,可不是。

  随着高第街的兴起,万勇也是鸟枪换跑,搞了间门面房,听见有人喊他名字,戳在铺子里,搭眼朝门外探来。

  一眼就认清来人,实在是李建昆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他这辈子做买卖,唯有的一次把货源渠道都卖出去的不堪往事,正是犯在这个姓李的手上。

  “哟,你几位来了。”

  万勇心里其实并不舒爽,上回那个姓陈的过来,火急火燎带走一些小饰品,说是回去选款,结果呢,到现在都没个信儿。

  忒不讲究!

  他后来才意识到,自己或许又被利用了一把。你让他怎么爽?

  不过终究是老主顾,开门做生意的,总不至于摆张臭脸。

  李建昆踱步走进铺子,瞅着墙壁上挂着的服装样品,一脸稀奇,半墙喇叭裤,特眼熟!

  跟徐庆有出给他的那批喇叭裤,不能说毫不相干吧,只能说多半款式一毛一样。

  “万老板,你是不是有个北方客户,姓徐?”

  万勇怔了怔,心说你咋知道的,可不就有嘛。表兄弟二人,另一个姓刘。算是他的头号大客户,上回一次性进走五万块的货。

  “咋了,李生认识?”

  李建昆呵呵一笑,没再多说。这事说巧也巧,却又在情理之中,万勇是高第街最先做服装买卖的,瞅着这店铺规模,如今应该仍然保持着数一数二的地位。

  徐刘表兄弟摸到羊城,这年头能上哪去进货?

  正常能打听到的,只有高第街。

首节上一节194/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