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80节

  对方又不动。

  “知道我下面要写什么?你知道我还有什么安排?这叫卖惨吗,哪一个字不是实情?”

  李建昆一个三连问,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陈剑功看向左右道:“都别嚷嚷了,让建昆兄写。”

  李建昆瞄了眼沈姑娘,这才重新提起笔。

  他没法子跟这帮人解释,他在做的事,搁后世叫危机公关。虽然他有不少手段解决,但这本书的消费群体,打一开始就是定向的

  燕园的学子们。

  他不想去给同校同学,一群真心渴望文学给养的孩子,上什么阴谋手段。

  他的第一步,只有两个字:真诚。

  后面的两步,也全是明着来。

  他接着写第二步。

  “我们在此很遗憾地告知读者朋友们,《这一代》不会再有后续……”

  有人忙道:“不是你等等,谁告诉你没有后续了?”

  “《这一代》不可能就这样玩完!我们肯定还要出的!”

  “首刊的残缺,决不意味着《这一代》的残废!”

  李建昆这句话,可把现场气氛给点燃,或者说怒火。几乎所有人都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似乎有人要将他们的孩子,扼杀于摇篮一样。

  李建昆一阵脑壳疼,笔尖顿住,头也不抬道:“有没有明白人?给他们解释一下。”

  陈剑功望向四周,带着股悲怆道:“同志们,《这一代》可能真没办法再印,有件事我还没跟你们说,珞珈山那边已经被通报批评,我们的估计也在路上,书里有些诗,确实过于愤怒了。”

  听闻这话,满屋伤感。

  这帮搞文学的,忒情绪化,不少人又快洒了猫尿。

  “剑功,没有回环的余地吗?大不了我们再刊的时候,严格把关。”有不甘心地人问。

  “哎,你们呀,还是没人搞明白根本原因。”

  李建昆继续挥毫,没抬头道:“诗人愤不愤怒,跟这件事没有本质关系,我看《未名湖》上的有些诗,也很愤怒嘛。”

  陈剑功皱了皱眉,用请教的语气问:“建昆兄,那什么才是根本原因?”

  “千不该万不该,你们不该联合这么多院校,这事从出发点上就欠缺考虑。”

  闻言,陈剑功微微一怔,继而瞳孔逐渐放大。

  周遭多半人陷入沉思。

  “建昆兄,你一语惊醒梦中人哪!”陈剑功一拍大腿,可算想通了。

  在场众人纷纷咂舌,还真是这样?

  戳在门口的沈红衣,定定望着李建昆,眼神呆滞。心想他为什么懂这么多,明明这件事他才刚参与进来。

  李建昆没去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情,开始最后一步收尾。

  “我们再三思量,怎样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让读者朋友们满意、不花冤枉钱,又能使文学社不至于亏损,使我们的良心得以安放。

  “很难!未必能这么美好,但我们还是决定努力尝试一下。

  “我们将于(空格)日,在大饭厅举行一场文学朗诵会,我们将在全校挑选最好的朗诵者,包括邀请校外知名学者,把未被残本《这一代》收录的另44页上的内容,现场朗诵给大家。

  “我们欢迎所有读者朋友们前来,无论是否购买半刊《这一代》……”

  陈剑功眼神大亮,“诶?这个法子,好!”

  “不是啊,这样还有人会买书吗?”

  “闭嘴!”陈剑功呵斥道,“是你懂消费心理,还是人家建昆兄经济学研究生懂?!”

  还是刚才那哥们,再次被喷得哑口无言。

  李建昆撂笔。

  仅此三步,多的也犯不上。

  “我刚才带红衣学妹去过大饭厅,跟她讲过,日子我留了空,你们自己填,建议这张《告读者书》尽快贴出去。活动当天,一大早开始在大饭厅门口售书,活动可以安排在下午。”

  “明白明白。”

  陈剑功伸过手来,握了又握,由衷道:“建昆兄,实在感谢,我觉得此事这样处理,最为稳妥!”

  偏偏他们就想不到。

  不服都不行。

  虽然早知道他,但接触还是头一回,感觉这人不错,李建昆回以笑脸,“剑功兄客气了,都是同学,力所能及而已。”

  瞧瞧这话说的,这气量,刚才还有不少人对他持怀疑态度,甚至恶语相向。

  陈剑功深觉此人可交,拍了拍他手背道:“建昆兄,以后但凡有用得着的地方,还请一定不要见外。”

  你要这么说,那还真有。李建昆笑着点头。

  结交了这位,入个早晨社,跟玩似的。

  但这个档口不适合提。

  事情办好,他一个外人也不好久待,走到门口,跟沈姑娘打过招呼后,独自离开。

  沈红衣站得远,并不知道他写了啥,所知信息全是从刚刚那些嚷嚷中捕获到的,见一堆学长们都已看完,这才小心翼翼挤过去。

  等扫完大白纸上的内容后,姑娘瞬间觉得,此事能成!

  正如剑功学长所说,想想也只有这么干最稳妥。

  可他们一整个文学社就没人能想到。

  文字很朴实,甚至可以用浅显来形容,但里头包含的道理,绝不简单,沈红衣极力分析,发现它至少涉及到:

  真诚以待的阳谋、心理学、价值交换……

  对于他来说一个偶发的危机,过过脑子就有了最稳妥的解决办法。

  这,难道就是特招的研究生,跟他们之间的差距吗?

  沈姑娘心里,李学长的样子,深刻了几分。

第169章 抢购

  “昆弟,赶紧地,从实招来,到底是哪家姑娘!”

  307宿舍,李建昆被堵在床上,胡自强戳在床边,连老高也跑过来凑热闹,吴英雄从上铺吊下脑壳,手里捧本厚厚的《英汉词典》。

  “待会再说,强哥你让开!”

  “你干嘛去?”

  “老子要剐了陈大强!”

  李建昆那个气啊,一包大前门早派出去,堵不上嘴可还行。

  “你别这样,其他人不知道,就我知道,他偷偷告诉我的。”

  “他凭啥偷偷告诉?”

  “我是他哥啊。”

  好嘛,陈大强,胡自强,两个强子,俩隔壁,不认个亲戚似乎都不合理。

  “行吧行吧,告诉你们。”

  李建昆推开强哥,穿上自己的回力鞋,三剑客正翘首以盼时,这家伙嗖一下,猛地窜出。

  迅雷不及掩耳。强哥再跳脚也无济于事。

  不多会,隔壁传来杀猪般的嚎叫。

  “啊!胡自强你个狗日的,老子没你这个兄弟,分分钟把你爹卖了呀。”

  “昆哥昆哥,饶命,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收拾完陈大强那鳖孙后,李建昆回到宿舍,不得已交代了一点信息:79届中文系的。

  点到即指,理由也很充分:老子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们要认准人,狼一样冲过去,人姑娘非得给吓到。

  早晨社的办事效率很高,《告读者书》当天就贴在了大饭厅门口,晚上那里有场电影,外国“大片”,《金姬和银姬的命运》,虽然是第七次连场,大饭厅依旧人满为患。

  这电影,不准备几块手帕,你都甭想痛痛快快地看完。

  这年头关于电影,有句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嗯,搂搂抱抱最受欢迎。

  但饶是牛批如北大电影社,也很难搞到片子。

  这场电影一放,《这一代》创刊未成而半道崩殂的消息,也就在燕园传得人尽皆知。

  活动定于明天,下午一点开始。

  隔日上午,李建昆上完系里厉以林老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边回味着深入浅出的“起飞理论”,一边荡步到大饭厅。

  好家伙!

  不知道的还以为大饭厅重操旧业,又开始买饭了,门口的队伍那叫一个长。

  不过该说不说,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李建昆不买书,自然也无需排队,绕到门口的“售书台”侧边。

  负责卖书的是李春,旁边四五个人给他搭手,那天的眼镜兄负责收钱,独自坐在一张长条桌后面,脖子上挎只解放包,接钱,找钱,还要记账,忙得汗流浃背。

  脸上却喜滋滋。

  遗憾的是,没看见沈姑娘。

  早晨社的人都很忙,也没人发现他,他刚转身准备离开,背后传来一个雀跃的声音。

  “李学长!”

  李建昆听得浑身舒坦,侧身望去,沈红衣捧着一只笔记本,从大饭厅里面蹦出来。

  脸上如出一辙的喜滋滋,姑娘指了指门外热闹抢购的场景,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

  “做什么呢?”李建昆先开口问。

  沈姑娘扬扬小手,颇为忐忑道:“社里分配了诗,让我下午也上台。”

  “好事啊。”

  “可是,下午估计会有好多人呢。”

  “这有什么。给一个人朗诵,跟给一万个人朗诵,本质上没有区别,摆平心态,做好自己就行。”

  沈红衣总觉得他说话好有道理,嗯嗯点头,内心的紧张确实消减不少,望着眼前的场面,姑娘又扬起嘴角,“学长,咱们的书恐怕还不够卖呢。”

  李建昆扫视过排出一里地不止的买书队伍,眨眨眼道:“你兜里有钱吗,还有的话,赶紧买几本。”

首节上一节180/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