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两秒,又说道,“挨揍倒是不至于,但是有可能会被赶出家门,自生自灭!”
陈建国:Σ(⊙⊙“?
接着就听见赵跃民说道,“我爸说了,要是考试不及格,肯定还是要我这个儿子的,而且还会养我一辈子。”
陈建国视线瞟过去,“什么意思,难道你长大了还让他养你?”
赵跃民看了他一眼,继续低下头,“他说把我两条腿打断,躺床上也能养我一辈子,就是以后我就不能跟你们一起玩了!”
陈建国:(,,#Д)
然后他嘎嘎扭动脖子,看向马文英,“那个,你平时成绩又不差,也害怕吗?”
马文英低着脑袋,走一步踢一脚,“不是,我姑姑和我爸都说了,要是不能拿双5分,过年我就不能吃最爱的鸡腿和奶糖,只能喝稀饭。”
张胜利:?
赵跃民:?
陈建国:→_→
怀着不同的心情,四人一路走到学校,
然后,
张胜利又活了,连跑带蹦地跳到同学面前,一把搂住人家脖子,嘻嘻哈哈地进了校门,
赵跃民飞快地跑到林大河面前,充满期待地问道,“你能拿3分吗?”
马文英则牵起梅映雪的手,蹦蹦跳跳地往里走,“要是我拿双5分,就请你吃奶糖!”
陈建国:???
到了教室,刚开始同学们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分数,
可没过两分钟,话题就转到了过年要怎么玩上面来,
陈建国对此嗤之以鼻,不就是过年么,一个个跟没过过似的,还不就是那些东西,
拜年、玩鞭炮、穿新衣、吃好吃的、还有……
于是,他也加入大家的讨论,
咳咳,主要是起一个补充作用,看看谁漏掉了什么,他给补足一下。
直到张先生走进教室,
大家看到他手里拿着的一叠成绩单,顿时一个个噤若寒蝉,等待审判时刻的到来。
第67章 改正和继承
成绩单,一个小学生回避不了的东西!
如果要问,成绩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
首先,咱得明白,建国后的教育制度是怎么来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以至于后世很多同学考进了大学后,聊起自己的小学、初中生活,嘿,竟然有些人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这就要从头说起,
咱们的教育制度怎么来的?
一开始就是照搬苏联的!
半点也不夸张啊,比如说,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进行新课、巩固知识、留家庭作业,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这就是苏联固有的教学模式。
还有五年一贯制小学,也是那边的援华专家坚决反对咱们小学的四二分段制,才搞出来的东西,可惜,没实行两年,就因为国情不同,很多地方又恢复了四二分段制,..
当时咱好多地方的孩子连初小都念不完呢,哪来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读五年?!
甚至有些地方灵活应变,将五年一贯制与四二分段制相结合,搞出了三二分段制,也就是读三年初小,再读两年高小,
这种情况持续了差不多有三十多年,直到后来八十年代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才将小学固定为六年制。
但某些地方依然保存了五年制小学,甚至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逐渐消失,源头也在这里,
不过那时候的五年制小学与最初的五年制不同,而是将六年制的内容压缩到了五年,所以当时很多五年制小学还有个称号,叫做“实验小学”,只是实验失败了而已,却跟后来素质教育的“实验小学”不是一回事。
还有教学内容,当时凡是苏联学习的,我们都要学,他们不学的,我们一概不学,
就比如现在,陈建国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科目,根本就是幼儿园的水准,十以内加减法的那种,这就是照搬的结果,
因为在大学前,咱们很多地方是十二年制的学习时间,却照搬苏联十年制的学习内容,时间拉长了两年,这难度能不降低么!
当然,在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之后,很多东西都得到了改正,比如教学内容,还有学制,都变成了更适合我们国情、甚至当地情况的方式,
就按大学之前的算,十二年、十一年、十年三种学制同时并存,小学到初中,则是有九年制、八年制、十年制多种选择,到了小学,刚才也提到过,四二制、三二制、五年一贯制、六年一贯制都有,
所以有的地方初中读两年,高中读两年,小学读五年,这些都正常,这就是“因地而异”的结果。
不过,主流还是小学四二制、初中高中三年制,大专三年制大学四年制,为后来在全国范围***育制度打下了基础。
所以咱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在前面三四十年的时间里,通过不同地方的摸索、实践、反思、调整,最后找到了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才确定下来的!
相比调整变化,对苏联的教育制度也有很多东西继承保留了下来,
比如教学模式,再比如:
成绩单!
不过一个成绩单,也让咱们玩出了花样,最开始是打分数,后来不打分了,七十年代换成优秀、良好、合格、差四个等级,再后来八十年代又换成分数,再再后来又换成等级……
还是那句话,“因地而异”,不管哪个年代的成绩单上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奇怪。
再回答那个问题,成绩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答案就是,1950年!
这是全国各地统一的,
到了现在,成绩单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整整五个年头,早已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
看着张先生手里的那叠成绩单,这些才四、五、六、七、八、九岁的孩子,一个个瞪大眼睛,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画面,
包括但不限于:红烧肉、鸡腿、牛肉面、糖画、冰糖葫芦、鞭炮……,以及竹棍、木棍、皮带、绳子、鞭子、大脚丫子、巴掌、小黑屋、饿肚子、罚站……,
等等等等。
张先生走进教室,将成绩单放到讲桌上,双手扶着讲桌的边缘,抬起头正色说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有的同学考得很不错,比如陈建国,就考了双5分。”
对了,现在的成绩还是5分制,到了60年代,为了与高考接轨,很多地方改为百分制,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小学阶段保留了5分制的,直到80年代才逐渐统一,
后来中学阶段的分数越来越多,初中就有120分,到了高中单科总分都有150分了,
那为什么大学不搞200分,又退化到了5分呢?想不通!
如果要将5分换算成未来的100分,大约就是,5分可以等同于90分到100分,4分等于80到90分,3分直接等于60分,知道3分是及格线就对了,
3分以下,竹条伺候!
其实跟后来大学里的5分制绩点差别不是很大,当然也有一些,比如没有小数点,就是一个整的分数,
这样想拿5分,就特别不容易。
所以,当同学们听到张先生的话,纷纷看向陈建国,流下了羡慕的口水,
他晚上回去肯定有好多好吃的!
陈建国倒是淡定得很,不就是双5分么,哼,别说一年级,现在让我去考六……五……四年级的,都不在话下!
高小的真不行,算术还好点,语文里面有好多时代特色的课文,他学都没学过,怎么考5分呐?!
张先生还在说着,“有考得好的,也有考得差的,考好的同学需要戒骄戒躁,虚心保持,争取下次继续考出好成绩,考得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丧气,
小学一年级,还是打基础的时候,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否牢固,决定了你们以后的学习成就,
但是基础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好的,有的人可能快一点,也有的人可能慢一点,慢的不要着急,找准自己的不足,努力追赶,也有成功的那一天。”
说完之后,张先生便拿起成绩单,“现在开始发成绩单,第一名,陈建国,双5分。”
陈建国赶紧跑上去,双手从老师手里接过成绩单,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喜滋滋地回到座位上,
“第二名,马文英,语文4分,算术5分,还需努力。”
马文英哭丧着脸,完了,今年过年只有稀饭吃了!
第68章 第一张
陈建国没有注意到同桌的伤心欲绝,正捧着自己的成绩单看个不停,
一张小小的纸片,摊开还没5纸大,对折成两半,封面上印着“棉纺厂子弟小学成绩报告单”,两行字中间还印了个闪闪发光的五角星,
竟然是彩色的!
五角星是红的,那光是黄色的,成本不低啊,
多半用的是雕版印刷术!
反正就棉纺厂的那台油印机肯定是印不出彩色的来。
再下面是年级、班级和姓名,
陈建国搞不懂为什么非要印个班级,全校拢共六个年级六个班,哪个年级有二班了?
翻开看里面,和八十年代的成绩单一样,左边印着一张表格,上面是各个科目,下面是分数栏,
对,除了语文和算术,图画、音乐和体育也是有分数的,只是作为副课,张先生懒得念罢了,
陈建国的成绩单上,齐刷刷的全部都是5分,这份成绩单要是拿回家去,
唔,也不知道能不能把王伯伯那个大红包换回来?!
分数表的右边还有两栏老师评语,这个主要是班主任和教导主任来写,班主任写学习表现,教导主任写操行表现,
但是看上面的字迹,陈建国敢打包票,绝对是老师姐姐代写的,只在末尾用了张先生的印章,
原来张先生也有偷懒的时候?!
不一会儿,张先生便将所有的成绩单都发完,随后说道,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给学习成绩优异、进步明显,以及有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的同学,颁发奖状。”
奖状?
陈建国迅速抬起头来,眼巴巴地看着讲台上的张先生,
成绩单再好有什么用,又不能贴在墙上,能贴到墙上的唯有奖状,
以自己全5分的成绩单,“三好学生”不敢说,“积极分子”肯定没得跑了吧?!
对,现在就已经有了“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