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18节

大爷爷眼珠子都直了,指着木箱子问道,“你说的是,里面有小人儿会唱会动的那种木匣子电视机?”

“啊!”

邮递员点点头,“对啊,电视机,”

随后指着木箱子上面的一行字,“看见没,这里写的是什么?南京无线电厂!这就是生产熊猫电视的那家工厂,人家直接从厂里寄过来的,还能有假?!”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是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北京牌,但只过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位于南京的南京无线电厂,便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并以我国电子行业的第一个国际注册商标“熊猫”命名,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与“北京”牌一南一北霸占了全国的电视机市场,

至于后来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北京“牡丹”和上海“金星”、“飞跃”牌电视,这时候都还没有出现,目前就只有这两个电视机品牌。

其实这个时候全国的电视机市场也没多大,恰逢三年灾害,别说绝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买不起电视,即便是有些买得起的,也会优先衡量一下是不是该把钱拿去买粮食,

所以当时的电视机,基本上都被各大单位、工厂买走,进入个人家庭的屈指可数,

比如北京那些通过电视收看电视大学教学的单位,买的都是北京牌电视。

直到62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灾荒都成为过去式,少部分有钱人,比如公私合营的资本家,或者类似巴金先生、梅兰芳先生那样收入不菲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才开始对电视机下手。

而南京无线电厂,那是比天津无线电厂更老牌、资历更深厚的电子企业,最早成立于1936年,一开始是在长沙,后来因为战火而几经辗转、更名,最后在1941年时落户南京,成为“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专门制造收音机和军事、交通通信机,

电影《英雄儿女》很多人都看过,里面的主角最后背着电台,大声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他背上的电台,便是南京无线电厂的产品,

还有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收、录、唱”三用组合音响,也是出自这家工厂。

但是,即便有了一南一北两家电视机厂,现在全国的电视机产量是多少台呢?

就在去年,也就是1962年,我国电视机的总产量也只有3600台,算上60、61两年的产量,目前全国的电视机保有量也不过在一万台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收音机却有90万3千台的年产量,可见现在电视机的稀有程度。

陈建国看着木箱上的那行字,心里便猜到是谁给自己寄过来的了,

他刚才还在想着,到底是北京的书友佟阳更土豪,还是广州的书友蔡广振更豪气,现在看来,都不如这位南京的书友于占波啊!

真是见了鬼,自己只不过是在信里面提了一句,有个书友是天津无线电厂的,这家伙就将一台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工资的电视机给寄过来,

他是怎么想的?

这个脑回路,陈建国理解不到啊!

确定了是电视机,大爷爷他们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当然,再怎么小心,也得先把这个木箱给撬开,

木箱是用钉子钉死了的,只能用撬棍来撬,父亲便赶紧跑到后面找了工具箱过来,

拿出锤子,用羊角的那一边插入木箱缝隙,陈速羽感觉自己都不敢用力扳动,生怕将里面的电视机给碰坏了。

大爷爷当即撸起袖子,喊了一声,“我来。”

老人家一手扶着箱子,一手抓紧锤柄,凝神静气,眼睛死死盯住木箱,如果有任何不对劲便会停手。

陈建国感觉都没眼看,这要开到什么时候去?

轻轻叹了口气,直接从工具箱里捡起一根小撬棍,***木箱缝隙便咔嚓一声撬开,

然后绕着木箱一周,那箱盖便被揭开了,

这还不够,因为里面竟然还有一只用稻草包裹严实的箱子,只开盖子的话,里面的箱子还是不好拿出来,

他便又将四周的木板全部撬开,把带钉子的木板收拢到一旁,再将稻草清理掉,终于看见一只印有熊猫商标的小纸箱。

第202章 插电

正常情况下,邮递员送完货之后,就该走人了,何况今天还是大年除夕,说不定家里人都等着他团年呢,

可这位倒好,似乎忘了所有事,眼睛里只容得下那一只小小的纸箱子。

失态的又何止他一个,

大爷爷几人也围成一圈,对着箱子目不转睛,生怕一眨眼就不见了似的,

就连正在后厨忙活的奶奶、外婆和母亲,这时候也跑了过来,伸长脖子看热闹。

看自家的热闹?

陈建国总感觉怪怪的。

但是,

这可是电视机啊!

虽说是还没有拆封的电视机,但也是小县城从未出现过的东西,据说只在地委有几台而已,那几个单位都将其锁在铁柜里,宝贝得不得了。..

陈建国见没人敢动手,那还是他自己来吧,

随即便将纸箱拆开,最上面的,却是一只厚厚的文件袋。

这是什么东西?

产品说明书也不会用文件袋装吧?

陈建国打开看了一眼,里面竟然是很厚的一叠资料,密密麻麻的手写小字,都是些关于电视机的研发经过,还有一些研发过程中的先进事迹,

寄这玩意儿给他干嘛?

另外还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耳东亲阅,署名正是于占波。

现在不是看信的时候,他将信和资料都放回文件袋,又将文件袋放到一旁,抓住电视机便提起来,走到旁边放在桌子上。

所有人都跟着他围了过来。

用陈建国的眼光来看,这台电视机真是有够丑的,四四方方的一个小东西,中间一个凸出来的球形电视屏,后面撅着一个大屁股,

而且不像北京牌电视机,用的是木皮做外壳,还可以刷红漆,看上去还算漂亮,这台电视竟然是罕见的塑料外壳,全身黑不溜秋,真是丑得可以,

“哇,好漂亮啊!”

陈建国闻声看去,只见母亲两手轻轻在电视机上抚摸,似乎在触碰什么宝贝,“还是塑料壳的,好高级啊!”

塑料?高级?

陈建国有点无言以对,

只能说,这年头的塑料确实很高级。

一群人对着电视机研究了半天,这时大爷爷终于看到产品说明书,拿起来看了看,“哟,还是14的呢!”

寸和有区别,寸是我国古代计量单位,而则是指英寸。

虽说我国的电视机才刚刚起步,可尺寸却有点复杂,最早的第一批北京牌电视机,是35厘米电子管的,仿的是苏联的14电视机,所以屏幕也是14,后来又生产过9、11的电视,熊猫电视则有9、12和14三种,

这台14的电视,算是当前屏幕最大的国产电视机了,

不过国外的电视已经有20以上的,还是彩电,听说林帅家里就有一台20多的进口大彩电,

但那种东西,别说陈建国这种普通人家,就算是领导家庭也不敢想,必须是大领导才可能有。

电视机拿出来了,怎么看却是个问题。

大爷爷围着电视机左瞧瞧右看看,抓着脑袋小声说道,“在哪里装电池呢?”

爷爷趴在桌子上,拿眼睛往电视机底下瞄,“是不是在底下?”

父亲摩拳擦掌,“我抱起来看看吧?”

然后所有人都冲着他瞪眼睛。

陈建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满脸古怪地说道,“电视机是没有电池的。”

“没有电池?”

大爷爷转过脸看向他,好奇地问道,“那怎么看呢?”

爷爷眉头紧皱,“既然是电视机,有个电字,那肯定得有电池啊,怎么会没有电池呢?”

陈建国抿着嘴,努力维持脸上沉重的表情,指着后面缠着的电线插头说道,“电池的功率太小,带不动电视机,要插电才能看。”

“插电?”“插电?”“插电?”“插电?”“插电?”“插电?”……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陈建国,那嘴张得能吞下一个鸡蛋。

陈建国这回是真悲哀了,沉痛地点点头,“对,就是要牵电线,通了电才能看。”

小县城不是没通电,但是通电的只有大工厂、大单位,再就是路上的路灯和广播喇叭,普通居民家里通了电的,还真就一家都没有,连县政府家属大院都没有,

仅有的一点电量,要保证工厂生产使用,以及晚上的公共照明,哪来的余电供给家用?!

一听说要插电,大爷爷顿时满脸失望,

虽说他拉着老脸去找变电站,也能给家里牵一根电线,但让他去开这个坏头,那他宁肯不看电视。

其他人也满脸呆滞,

合着欢喜了半天,这电视机还是看不了啊?!

就在这时,邮递员小声说道,“我们邮局有电!”

言外之意,把电视机搬到邮局去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大爷爷顿时反应过来,对啊,自己家虽然没有电,但是棉纺厂有电啊!

当即干咳一声,挺直腰背说道,“那个,我们棉纺厂也是有电滴,就不麻烦你们邮局了吧!”

邮递员当然失望了,不过人家说的是事实,人家自己单位就有电,干嘛要把电视机送到邮局去?

于是,邮递员便带着奶奶给的两个鸡蛋,万分失望地离开。

随后,陈家人年都不过了,

父亲从后院推出独轮车,垫上一床旧棉絮,陈建国将电视机放进纸箱,又将纸箱放在棉絮上,再仔细地用棉绳捆好,

然后,父亲推着车,大爷爷和外公一左一右扶着,奶奶牵着大孙女,外婆牵着小孙子,陈建国和爷爷、母亲跟在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往棉纺厂出发。

陈家人这架势,自然吸引路人的目光,即便今天是除夕,也还是有人出门,再就是不少和陈家一样靠路边的人家敞开了大门,也能看见陈家人的大阵仗,

于是一路上都有人打招呼,

“哟,陈师长这是要去哪儿呢?”

大爷爷一手扶着电视机,一手背在身后,满脸淡然地说道,“哎,这不人给寄了台电视机吗,家里没电,去厂里看看好不好使。”

电视机?

哗的一下,

你传我我传他,没一会儿人传人便传到了街头,刚才还没几个人的大街上,一下子便涌出来好多人,前呼后拥地围在陈家人周围,浩浩荡荡往棉纺厂而去。

第203章 预热

到棉纺厂的时候,跟着过来的人已经有上百个,男女老少都有,此时棉纺厂的人也得到消息,纷纷从宿舍区赶了过来,

身为本厂职工,先天就有优越感,既然是陈副厂长家的电视机,那几乎等于就是棉纺厂的,当然是自己人看电视坐前头,外面的人哪怕来得再早,也只能往后靠。..

不一会儿,厂书记李振华和厂长秦德亮都赶到了,见陈善平正小心翼翼地抱着电视机,左右张望不知道往哪儿走,

李振华便赶紧说道,“人太多,地方小了装不下,要不去检品车间,反正今天放假,那里没人也没货。”

陈善平想想也对,便又将电视机放到独轮车上,用棉绳绑好,陈速羽推着往检品车间走,

那严阵以待的阵势,陈建国看着都觉得累。

首节上一节118/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