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合院我成了大反派 第394节

就连官方都在帮助徐洋。

自己那点荣誉爵位,在徐洋面前根本不够看。

所以只能是干着急。

看着徐洋一步一步的蚕食自己公司的生存空间,却无可奈何。

车队上午去参观的是隶属于青河集团的另一个产业。

洋河系公司现在在港城的根基无比的深厚,但是在内地仅仅是在北平及周边几个市人员比较多。

而且徐洋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北平人大多数都不愿意往外走...

主要是相比其他地方来说,北平在物资上,文化上,都有着比较卓越的自信。

主要也是徐洋并没有急于去布局所有的产业,不然重奖之下再留恋故土的人也会选择出门工作的。

现在有刘晴的父亲,曾经在沪上进行远洋贸易的,涉及多个实业产业的的他更适合帮忙经营这些各种琐碎的产业。

无非就是分出去三成的利润而已,人家值这个价。

刘晴的爹其实作用上要比娄晓娥的父亲娄玉成大很多。

娄玉成没远走港城之前是轧钢厂的隐名股东。

在过去时偌大的轧钢厂的实际经营者。

轮资产二者不相上下,但是论及所涉及的行业的广度,那娄玉输了就不止半筹了。

不过刘富贵也有他的短处。

几十年前就在沪上起家的他,做生意还是喜欢走江湖的那一套。

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还还是喜欢让自家兄弟来。

但是他的兄弟们提刀砍人还行,做生意管十几个人都力有不逮。

到最后还得是再额外聘请专业人士当副总,然后自家兄弟就起一个当吉祥物的作用。

但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做生意外行指导内行是大忌。

不过还好,企业的控股权在洋河公司那边,细算起来,青河公司算得上是洋河的子公司。

所以一些看不过眼的地方都会由公司的派驻人员汇报给娄青,从而进行结构调整。

二者这样的小问题现在也减弱了很多,刘富贵自己也不是没头脑,只是往往都是十几年的情谊抹不开面子罢了。

这次刘晴出来走走也有发现一下公司问题的目的。

上了大学的刘晴在思维上和他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很多问题徐洋看出来了都没说,虽然没结婚,但是毕竟人家对自己来说算得上是岳父。

可刘晴却是丝毫没给他爹留面子,公司一些弊端改革在即。

不管怎么说,现在徐洋内地的产业格局也算是布局的差不多的。

主要是充分的调动了自己的两个岳父,发挥余热,将公司开在了四个特区城市的各个核心要地。

不然的话,徐洋自己的亲信手下他还真舍不得派出来干赚钱这种无聊事,给自己没事跑跑腿多好?

第560章 青河服装厂

说是早上,实际上已经是9点多了。

徐洋一行人在另一片轻工业区全都下了车。

“这是?”

有人环顾着四周,这边主要是各种厂房,但是并没有什么高炉、排风一类的东西。

每个车间还能看见不少通风的窗户。

依稀看到很多女工在里面坐着,基本看不到什么男工。

“这是青河服装厂。”

集合了服装原材料制作、服装设计、服装定制、服装生产的多合一工厂。

赵莹走上前有些骄傲的说道。

她是集团的公关人员,并不单单是青河地产的接待员,所以对于青河的大型产业都能如数家珍。

只不过是青河集团房地产的产值现在占比最高罢了。

“服装厂?”

“改革开放就办这个有前途吗?”

一个女生看着平平无奇的厂房说道。

也不怪他这么说。

就单单北平就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国营制衣厂、织布厂。

这种小厂能和国营厂竞争吗?

徐洋也没笑她的无知。

他这才带出来的人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才能,但未必是做生意方面的。

徐洋耐心的解释道。

“改革开放不是狭义上的推陈出新,而是改革旧的制度,对外开放。”

“另一层重要的含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实国营厂往往都形成了一定的定式,再加上供求关系长期都是供小于求,所以东西不愁卖。”

“但这样经济是没办法发展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由需求倒逼的,为什么要开放,开放就是要拓宽视野,从而让人产生新的欲求,新的想法。”

“你回忆一下,最近十几年,咱们的衣服其实样式都没发生过太大的变化,都是海魂衫、绿军裤、军大衣,的确良和布拉吉这些都是大部分都是洋玩意。”

“是咱们的群众不爱美吗?”

徐洋笑着看着这个姑娘。

将话题留给她认真思考然后说道:“走吧,大家跟我进去,一起看看这里和咱们的国营制衣厂有什么不同。”

徐洋招了招手。

凭借他的目力,很容易就透过窗户看见了里面的人在加工什么。

一群人也都怀着好奇心跟着走了进去。

“鉴于大家都对我们的产品比较好奇,我就直接到大家来咱们的制衣车间了。”

赵莹走在前面抬手介绍道。

“像这样的制衣车间我们总共有12个,其中八个都在生产成衣,另外有两个用来机动赶产,预防有临期订单,还有2个车间用来培训和储备工人。”

“主要是生产一些床单、被罩、枕头套等缝制简单一些的布制品,等到手艺娴熟以后会分配给不同的车间。”

“像这样的车间足足有12个!!”

刚开始提出疑问的那个女生惊讶的捂住了嘴。

单单眼前这个车间就足足有三四百人。

整个车间的通风都很良好,每个人面前都踩着一个缝纫机,缝纫机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描线尺、各种各样的裁刀和剪刀。

每个人都娴熟的裁剪和缝制着衣裳。

还有人对成衣进行着图案的缝制。

身为清北的大学生,她很容易就认出了那个单次是非常常见的:“sport”

再看整套衣服的设计,蓝色占了大部分,然后背后留在绣上了“运动”这个单次。

很显然这是一件运动服。

和现存的高装袜、黑裤子、跨栏背心为主的运动套装完全不同。

这个相比之下好看多了,色彩也鲜明。

如果让一个现代人来看很容易就发现这东西不就是大家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缺席过的校服吗?

但是如果在这个时代拿出来的话已经是跨时代的设计了。

很受中小学生的喜欢。

而之所以几乎整个车间都在生产这个东西,是因为在几所学校投放以后,现在几乎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向青河制衣厂发来了订单需求。

毕竟青河制衣厂全套的运动服出厂价也就才三块五而已,而家长定校服的费用却要整整6块钱。

学生也喜欢,学校还有得赚...

这就是规模化生产的好处。

“现在生产的是在这边非常流行的运动装,也是基本上特区半数学校都已经换装的新式校服。”

赵莹指着车间门前挂着的几个样品成衣说道。

“大家喜欢的话可以试一试,每人带走一套也可以。”

刘晴这时候开口说话了。

这些校服可能放到21世纪很多人都会嫌弃它土不拉几的,但是在70年代末绝对的看成顶流。

一众同学们喜不自胜的去成衣区域挑选着自己的尺码。

这东西出厂的成本又不高,每人给一套基本不需要几个钱,而且带回去也是一笔不错的广告宣传。

到时候再放出消息说个姿势有卖同款运动装的,肯定会分分钟卖到脱销。

刘晴眯着眼睛小财迷般的想到了一条销售方案。

毕竟清北的学子一个个的都不缺钱,一个人读书,每个月将近40块钱的补助,吃饭价格也比外面便宜,谁手里都有不少的余钱。

然后再从清北大学辐射整个北平...

以现在特区的商品去冲击北平的市场,简直是降维打击。

徐洋也读懂了刘晴的心思,悄悄的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带他们来特区走着一趟, 成本本就很高了,这些人一人挑一套加一起也不过几十块钱,九牛一毛。

徐洋也对刘晴的机智极为的赞赏。

“咦!这些...”

那个女生在寻找一个155尺码的运动服的时候不经意之间发现了里间还有一个陈列室,里面的衣服更加的精美,也更加的成人化,甚至有些...诱惑。

“这些啊,是连衣裙、旗袍、短裤、短衣、贴身内衣、文胸等等。”

赵莹见她发现了索性一并介绍到。

这些东西其实销量也都不错,但是工厂的订单早就排满了,然后还有一个世纪的困难,那就是款式太过于单一了,没有更多的样式。

“这些更为私人的东西和运动服这种百搭的不一样,人们对这些的要求更高一些,简单来说,这些都很受欢迎,但是我们的设计师出产有限,所以暂时也就做了些样品出来,等到校服的订单基本消化掉的,会慢慢的生产一些投入市场。”

赵莹解释道。

首节上一节39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