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这样的衣服接待他们本就很失礼的了。
但是相比之下还是自己这个接待人员迟到更加的严重。
所以她才没去换衣服急匆匆的赶过来了。
但现在知道了还有一会她肯定是要把衣服换了的。
至于早饭,谁让自己起来的这么晚的,不吃就不吃了。
赵莹也不是第一次不吃早饭了,没办法的事情。
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特区人也不可避免的进入到了快节奏的工作当中。
回到自己的单身宿舍赵莹打开了衣柜,身为公司公关部的王牌,她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没有两把刷子也不会被安排到接待刘晴他们。
所以赵莹的衣柜里职业装相当的多,足有六七套各式各样的长短款。
赵莹将脏衣服暂时脱下来放在了一边,露出了职业装下面笑傲同龄人的身材。
不过可没时间留给她自己欣赏了, 一共就十几分钟,路上还要花费一点时间。
赵莹急匆匆的换上了内外搭配就赶往了食堂门前。
而恰好这时候清北的学生们也刚刚集结,还有几个从食堂或者厕所没走过来。
赵莹松了一口气。
笑着迎了上去。
经过昨天一晚上的相处,她发现自己之前对徐洋有些戴着有色眼镜。
徐洋其实蛮亲和的,人也多才多艺,就是那两个姐妹黏他黏的太死。
不过看起来刘晴大小姐没有一点嫉妒的样子,按两姐妹应该和徐洋确实是某种亲情关系。
那其实大部分误会都解开了,起码徐洋不是脚踏两条船的人。
赵莹其实万万没想到她错的有多离谱...
徐洋脚下已经不是船了,那是海...
“洋哥、刘总。”
公司副总这个名头还是刘晴她爸给安的,是赵莹在跟公司高层汇报的时候高层提起来的,赵莹也就顺势拿来叫了。
刘晴也没拒绝。
她是个小富婆这件事其实比徐洋暴露的深多了。
很多生活习惯都能看出来,而且女生寝室是更能传八卦的。
像什么她用的化妆品啊、背的包啊、花不完的零用钱什么的。
总之刘晴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成了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没办法,这就是两个阶层的差距。
刘晴也没对这个称呼说什么,起码社团里的人都还是值得信任的,也没谁会瞎说一些乱七八糟的。
“要几辆车,今天要去两个地方。”
刘晴对着赵莹吩咐道。
赵莹也马上就去联系去啦。
这两天公司的车有几天专门预留出来给了刘晴,怕的就是刘晴突然要用车然后没有。
所以车队很快就开了进来。
“咱们先去一个远的地方,然后再走一走咱们青河自己的项目部。”
“今天的行程大概是这么安排的, 所以今天的午饭就未必有多丰盛了。”
刘晴和大家伙说道。
“没问题,晴姐,六年前那阵恨不得树根都挖出来吃了,吃啥不比那时候强。”
有人豁达道。
刘晴点了点头,她也就是铺垫一下,青河的接待食堂肯定是要比工厂食堂好很多的。
为了保证舒适度他们乘坐的还是来的时候坐的车,一共协调出来四辆。
平均一辆车上三四个人,也不挤。
徐洋这次没坐青河的车,青河公司初创没多久,刘老板也没大手大脚的花钱,买的车都是普通型号,甚至下工地的车和这批接待车的品质差的更多。
徐洋直接在刚到的时候让娄青从港城运过来了一辆加长劳斯莱斯幻影,自己日常用。
空间也非常大,坐七八个人也非常舒适。
所以此刻徐洋开的幻影在第二位,前面是青河公司的老司机在引路。
车上一共有四个乘客,身为领队的赵莹也上了这辆车。
美其名曰是为了和刘晴多沟通一下细节。
实际上她今天早上看到这辆车着实有些好奇。
“刘总,公司采购过这个车吗?我怎么平时没见过?”
赵莹环顾着车内堪称豪华的内饰,炎热的夏天车内竟然感受不到一丝的炎热。
用手一探,竟然后排叶有一个出风口冒着缕缕凉风。
汽车制冷空调虽然在1940年左右就被研发出来了,但是在20万以下的普通车型里根本没有普及开来,这个20万可是70年代末的20万。
也难怪赵莹一脸的好奇。
青河集团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了,规模上来说在这个特区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公司的车里只有冬季的制热空调,夏天的制冷只是听说过,没见过。
“这个啊,我可用不起,主要是车太贵了,还得是人家大土豪才买得起。”
刘晴语气酸酸的开玩笑一般的说道。
徐洋也是回头一笑。
“声明一下啊,我不土。”
赵莹这才一惊,怎么听两个人的聊天的意思,这个车竟然是徐洋的?
赵莹的想法再一次被刷新了。
之前一开始她以为徐洋是刘晴大小姐的对象什么的,除了长得帅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结果昨晚上吃烧烤,每个人都被徐洋神乎其技的刀法震惊了一下,赵莹自然也是不例外。
也是昨晚上她对徐洋的印象由偏负面转为了偏正向。
但现在她又发现徐洋似乎并不是什么普通人?
而且徐洋丝毫没有否认他“壕”的事实。
国人自古就有一种谦逊的美德。
哪怕徐洋的家产和刘晴的差不多,刘晴这么吹捧他,他大概率也会谦虚的说一句哪里比的上你们家富有,互相抬举一下。
但是徐洋并没有,他只说了他不土。
那这很可能就说明了徐洋对比刘晴家的财富要远远超过。
因为只有这样的情况他才不会再谦虚。
毕竟过度的谦虚就有侮辱人的嫌疑了。
“也不知道这样一辆车得值多少钱?”
赵莹看着真皮的内饰,舒适的座椅内心暗暗猜测道。
看到过这个车以后公司那些原本看起来还挺高级的轿车瞬间就不香了。
第559章 产业格局和两个有用的爹
当时她没发问徐洋肯定是没有主动炫耀这一辆车有多少钱的意思。
而且徐洋似乎真的也不知道,很多车都是娄青自己采购的。
毕竟相比内地,现在港城的洋河系公司几乎都是一家独大,用到豪车的地方简直太多了。
就连厮杀最为激烈的房地产行业,徐洋也一举力压其他多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而且徐洋还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所有的洋河在建以及在售的房子,均是实际面积,绝对不包含公摊!
徐洋敢这么做虽然算不上是和整个行业对抗,但也绝对是打破行规的一种表现。
但是只有这样的表现才让洋河地产的声望更上了一步。
无数的港城人苦恼于逆天的房价的时候,甚至哪怕买了房,即使是20平、30平的超小户型,到手的面积甚至还不如一个公厕大,这样的时候港城人对公摊面积以及对提出公摊面积的李楼王的痛恨简直是溢于言表的。
无数的普通家庭甚至只能一家三口只住在十几平米的纳米房子里。
当然徐洋也没有救民于水火。
房价的涨势是不可抑制的。
徐洋做的只是将房价标在了明处,洋河系的建筑价格平均要高出同行30%。
但是依旧不愁卖,这就是品牌效应。
一个是不含公摊,所见即所得,这一点现在只有洋河地产及其配套的销售公司在做。
二就是精品效应,过去的十几年,洋河系列的地产也顺应了市场用公摊的模式来拉低每平方米的均价卖方,之所以等了十多年才推出无公摊模式。
为的就是等待品牌积累足够的“势”!
只有公司大到足够影响整个行业的时候,所有逆反常规的举措才不会沦为笑话。
而这十几年洋河地产以零烂尾楼,最优秀的配套建设、最优质的物业服务、最舍得花钱的绿化建设等等优质条件早已成为了行业第一。
虽然在推出无公摊模式以后新建设的房子每平方米价格都涨了20%左右,但是港城居民却更愿意买单了。
洋河地产的名声在这一举措下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有效,但是别人却学不来。
所以哪怕李楼王恨得牙根痒痒的也只能忍下了这口气。
从徐洋来当港城开始,就一直和他处在同行业,十几年来摩擦不断,而且徐洋大部分时间都压着他一头。
早就引起了他巨大的不满,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
洋河公司掌握了港城最大、最有名气的两家银行,这太重要了。
再加上这么多年或有或无得洋河背后所暴露出来的国外的背景,都压制的李楼王不敢轻举妄动。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们这些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在1966年开始都见识过徐洋是怎么突然来到港城,又逆天崛起的。
所以在外界都以为娄青就是所有洋河系公司的总舵主的时候,他们这批老企业家才知道其实基本不怎么在港城露面的徐洋才是背后的滔天巨擘。
甚至前一阵洋河所有的渔船包括外资全部联合对湾省进行物资封锁长达数月的时候,李楼王才惊讶的发现,他本以为已经足够高看徐洋一眼了,结果竟然还是低了。
别说封锁了,那几个月,就连他想赚那笔天价物资供应费,都突破不了徐洋所构建的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