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89节

他们两人在这讨论军事,常遇春却一脸焦躁的跑了过来,他人还没有站稳,就大声抱怨道:

“我说大都督,怎么打得好好的,突然就叫停了?若是让敌军喘过气来,岂不是更难拿下?”

朱文正却淡定一笑,从容拿起一把手铳,一边装填火药,一边说道:

“不急,湖州是座坚城,非一日可下!”

常遇春更纳闷了,忍不住问道:

“既然一日打不下,为何不抓紧点?”

却见朱文正点燃引信,对着湖州城头,就是一枪。

这个距离远远超出火铳射程,只听空响,却不见任何敌军倒下,常遇春一脸懵逼的看着朱文正:

“你……这又是在做什么?”

朱文正嘿嘿一笑,收起火铳,耐心说道:

“别急,先让子弹飞会儿!”

莫再将一直默默站在身后,心中暗自模仿这些大人物的举止,待他看到朱文正的这番表现,不禁在心中暗叹道:

“大人不愧是大人!装逼都装得这么有水准,实乃我等楷模典范!”

第125章 李伯来援

却说张士诚这几天那是心急如焚,日子过得相当不安稳。

他终于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同意陈友谅夹击朱元璋的建议,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啊!

如今朱元璋兵强马壮,转入全面进攻,张士诚只能被迫采取守势,这也就算了,关键问题是,他连吴军的主攻方向都没弄明白,这要如何调兵遣将呢?

就在张士诚借酒浇愁时,熊天瑞及时出现了,这货跑得急,路上把鞋都给磨破了,后来总算遇到支商队,掏重金买了匹乘马,一路上连饭都没来得及吃两口,如风似火的就赶到了平江。

等张士诚见到熊天瑞时,这货满身尘土,衣衫褴褛,已经变得跟乞丐差不多。

张士诚以仁义闻名,丝毫没有瞧不起熊天瑞,反而待之如上宾,他深知熊天瑞虽然是个叛将,但极有可能知晓吴军的行动。

张士诚亲自出宫迎接,本来还想着先请熊天瑞沐浴焚香,再好好吃上一顿,可熊天瑞自己却等不及了,当场拉着张士诚的手,气喘吁吁道:

“王爷,大事不好!那朱文正狡诈多端,竟准备以疑兵牵制湖州、杭州两地,主力却直奔平江,打算一战毕其功!”

张士诚心中大惊,若果真如此,那却是阴险至极!

但张士诚平素跟熊天瑞并无深交,又担心他在说谎,便暂时将其好生安置,却又另行派人前往湖州,杭州两地调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吴军竟当真兵分两路,在两线同时发起攻击,熊天瑞的话应验了一半,张士诚唯恐吴军主力正在向平江赶来,迟迟不敢动弹。

直到几天过去,朱文正的大军将湖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开始督造攻城器械,张士诚才觉得有点不对劲。

可他却始终拿不定主意,是增援杭州好,还是增援湖州好,这两个地方形势都很危急,偏偏又是哪个都不能或缺。

从这里就能看出张士诚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要是换成陈友谅,只怕早就全军出击,拼个鱼死网破了!

张士诚犹豫再三,既想增援前线,又担心平江空虚,万一那朱文正真的打来,最终决定向湖州和杭州,各自派出一万援军。

熊天瑞打破脑袋也没想到,张士诚竟如此糊涂,这两万援军简直是杯水车薪,不但解决不了前线的问题,反而白白削弱了平江的兵力。

熊天瑞心中一阵气苦,老子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怎么就投靠了这么个玩意?

但他既然已经选择背叛朱元璋,是万万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只能拼命谏言道:

“王爷!用兵最忌添油战术,如今吴军分兵两路,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机会,不如尽起平江兵马,集中攻其一路,等打败一路,再攻另一路,必可大获全胜!”

不得不说,熊天瑞跟着陈友谅混迹多年,用兵的门道还是学到了许多!

张士诚一时有些心动,可当具体想想时,却发现无论是南路的徐达、李文忠,还是北路的朱文正、常遇春,他都没有把握能击败!

李文忠不用说了,这些年一直在跟张士诚交手,最厉害的一次,曾一举击败张士诚二十万大军,现在还要加上个徐达,这怎么搞得定?

至于朱文正,虽然没有打过交道,但那是一个连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都搞不定的狠人,手下还有吴军第一猛将常遇春,想想都让人蛋疼菊紧!

张士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说道:

“先容我派这两万兵马一试,若是真有胜机,再出动大军不迟!”

熊天瑞急得脸都红了,拉着张士诚就是一顿苦口婆心,张士诚却不为所动,只是命人好酒好肉款待,便拂衣而去。

熊天瑞是彻底傻了眼,他头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另一边,张士诚回到宫中,却没有闲着,而是让人叫来司徒李伯。

他刚刚之所以拒绝熊天瑞,是因为心中对朱文正还抱着一丝希望,总觉得按照之前的交往经验看,那朱文正也是有些野心,可以争取的,没准只需凭借一封书信,就可解十五万大军之围呢?

李伯是张士诚起家的元老死党,平日里深得信赖,张士诚贴在他耳边一番叮嘱,最后又掏出一封亲笔信,命李伯贴身藏好。

李伯二话不说,当即领命,带着一万人马而去。

张士诚性格优柔,倒也不是真傻,虽然他只给了李伯一万人马,却将手中最好的战船调拨一部分给他,那就是诚王军特有的“赤龙船”。

都说张士诚富裕,那赤龙船是他花费重金打造,通体选用上等木料,船体比寻常海舟还要大上一圈,足以容纳三四百人,速度却是丝毫不减。

更重要的是,所有赤龙船都大量安装了碗口炮、盏口炮,浑身涂以朱漆,火红一片,战时铳炮齐射,犹如巨龙喷火,因此得名赤龙船。

这种战船,一般人没钱还真玩不起!

张士诚自信,有赤龙船在,就算李伯打不过朱文正,也能全身而退。

太湖南面临接湖州,东面离平江不远,李伯从平江出发,自然是一路向西南行驶,只求能找个机会,悄悄摸进湖州城再说。

…………

另一边,常遇春一连几天不见朱文正正儿八经的发起进攻,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干吓唬,弄得他着急上火,只能天天缠在他身边。

朱文正每日不是躺着看书,就是将李继先招来学习弹琴。

说起来,这琴还是当初李继先送的,李继先如今被调到军中负责后勤,倒是被朱文正给抓了壮丁。

常遇春今天赶过来一看,发现更是离谱,朱文正竟一身便衣,蹲在湖州码头上钓鱼。

常遇春三步并作二步,一口气冲到跟前,急道:

“我说大都督,你放着好好的城池不打,倒是在这里忙些什么?万一要是贻误战机,我们要如何向吴王交代?”

朱文正回过头来,冲着常遇春神秘一笑,反问道:

“你觉得我又是在做什么?”

常遇春又急又气:

“只要不是眼瞎,谁看不出来,你这是在钓鱼?”

朱文正随即哈哈大笑:

“有句话说得好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们只管安心钓便是!”

常遇春一愣,忽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第126章 宝船的厉害

李伯借着黎明前的微光,率领大小五十艘战船,沿着湖边的芦苇荡,悄悄向湖州城挺进。

这个时间和路线,是他精心挑选过的,本来晚上更安全,但大型舰队在夜间行驶,必须点燃灯火,不然容易相撞或者搁浅走散。

而且黎明时分,通常也是人体最为困倦的时刻,吴军警惕性会降到最低。

至于沿着湖边的芦苇荡开进,则可以最大程度遮蔽己方行动,只要被发现的越晚,就越有机会冲近湖州城。

八月的清晨比较凉爽,湖面上还有徐徐微风吹来,李伯的脑门上却全是豆大的汗珠。

随着距离湖州越近,他心中越是焦躁,时不时伸手在额头上用力抹一把,又狠狠将汗水挥去。

唉!只怪诚王给自己的兵太少,至于怀里的密信,李伯也不敢抱多大希望,两军交战势同水火,谁知道那朱文正会不会买这个账?

舰队越走越快,这里的地形,李伯很熟悉,只要转过前面那一片芦苇荡,就能看到湖州码头了。

眼见胜利在望,就在这时,寂静的湖面上突然炸起三声炮响,李伯大惊失色,这是军队进攻时,打响的号炮啊!

果然不出所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只见前方那片芦苇荡处,猛然转过了一个船头,随即是两个,三个,几十上百,……似乎将要铺满整个湖面。

这种战船,李伯以前从未见过,只见它长约28米,有三根大大的桅杆,上面挂满风帆,在湖风鼓动下,显得速度极快。

更让人称奇的是,战船甲板上还设有一层板屋,上面安装有弓弩炮石,板屋四周竟然还用茅竹保护起来,看起来攻守兼备,十分不好惹。

这些战船统一悬挂吴军旗帜,一看就知道是敌军!

李伯又惊又疑,不明白吴军是怎么知道自己要来的,也不明白这都是些什么战船?

但他心中仍然有所倚仗,那就是张士诚调拨给他的二十艘赤龙船,只要有这些赤龙船在,就算陆地上打不赢,李伯也有自信,绝不会在水上吃亏。

李伯当机立断,大吼道:

“赤龙船,射击!”

只见诚王军二十艘浑身火红的战船,如蛟龙出水,凶猛扑上前去,对着吴军战船,就是“乒乒乓乓”一顿猛放。

巨大的火光接连成片,不断在平静的湖面上,猛烈迸发,弥漫的硝烟堆积成云,几乎完全挡住了李伯的视线。

李伯心头大喜,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开局用上赤龙船,敌方一定伤亡惨重。

然而,他高兴没多久,就见一艘吴军战船冲破硝烟,几乎毫发无损的冲了上来。

李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怎么可能?

到底有什么船,能够在赤龙船的连续打击下,屹立不倒?

可怜的李伯还不知道,他遇到的是朱文正一手打造的“大明福船”。

福船诞生在明朝中后期,本来就是用来对抗倭寇的,必须要能承受倭寇的炮火攻击,板屋上加固的茅竹,就是专门用来干这个的。

明中期的火炮威力,可要比现在的碗口炮厉害的多,福船照样都能扛住,更别说李伯的这点火力了。

只见吴军福船纷纷冲出硝烟,对着李伯的舰队,就是一顿狂轰滥炸,一时弓弩炮石齐下,弹雨遮天蔽地,直打得整个湖面都似沸腾一般,不断溅起密集的水花。

面对这种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品质优良的赤龙船还能勉强扛一下,李伯的其他战船可就扛不住了,不是被打得冒烟起火,就是破洞进水。

一时间,诚王军是哭爹喊娘,中弹落水者无数。

李伯急得两眼发红,急令赤龙船靠前射击,试图用近距离攻击,一举击溃吴军先锋。

就在他挥刀大吼时,前方芦苇荡处,又转出一艘吴军船头。

这艘吴军战船,才刚刚露出个脑袋,就惊得李伯滑落了手中的腰刀。

我的个亲娘啊,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啊?

只见那艘吴军战船庞大得十分离谱,仅仅只是露出个船头,就比赤龙船还要大上整整一圈。

更过分的是,这艘巨大的战船,居然有上下两层炮位,仅仅船头一侧露出的炮口,就有五六门之多。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通常一整条战船上,往往也只有三四门火炮,其余都是弓弩充当。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艘战船的甲板上,密密麻麻站满了手持弓弩刀枪的吴军士兵,只怕有一两千之多。

李伯完全被这头史前巨兽给惊呆了,一时竟忘了指挥作战。

他忘了,吴军可没有忘,只见那头怪兽般的战船,才刚刚露出身段,就将身侧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一艘诚王军赤龙船。

首节上一节89/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