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73节

朱元璋以征询的目光,看向刘伯温道:

“先生以为如何?”

刘伯温皱眉思索片刻,突然说道:

“大都督此举极富远见,是金玉良言!”

朱元璋眉头一挑,来了兴致,急忙追问道:

“此话何解?”

刘伯温从容分析道:

“我军占据汉国后,早晚要北伐元庭,南下福建,东征浙江,这些地方无一不是紧挨沿海。如果我军能事先拥有一支远洋舰队,则可以水陆并进,占尽先机!”

朱元璋闻言连称大善,可想法再好,还要银子实现,他又一次看向李善长道:

“国库中,可能拿出这些银钱?”

这一次,李善长脸色有些为难,斟酌着说道:

“打造舰队耗资巨大,一次性肯定拿不出这么多,还需逐年拨款,更何况,今年不是还要扩建王城吗?”

朱元璋一愣,他很早就想将应天城里,前朝留下的宫殿扩建修缮一番,好不容易兜里有了点钱,又要留不住了。

但他到底不是张士诚,没那么眷恋荣华富贵,只是犹豫片刻,当即决断道:

“先以国事要紧,宫殿再修不迟!”

李善长当即领命,只是心疼不已,如今兵荒马乱,生产力低下,税收本就不高,造这么一大批船,还不知道要熬到何年马月。

接下来,朱文正还在奏折中提及,希望能允许他招纳汉军逃兵,以免影响地方治安。

朱元璋也是一路打仗过来的,对此深表认同,只是他的粮草也不宽裕,还要留着对付张士诚,表示最多只能支援一年,后面要朱文正屯田自筹。

奏折的最后,朱文正申请中央,派地方官员来接管武昌。

这一点,朱元璋很爽快的看着李善长道:

“这次就由你带队,亲自挑选一批官员过去吧!”

第101章 李善长来了

朱元璋的旨意很快传回武昌,命朱文正即刻抽调十二万大军返回应天,以备徐达攻打庐州。

同时,命朱文正继续总督湖北战事,收服湖北各州县。

对于这两点,朱文正早有思想准备,他原准备让十二万大军开拔时,将陈理等一众汉国降臣顺路押回应天,却没想,朱元璋另有安排,只是让他先等李善长来了再说。

至于攻打湖北各州县的汉军余孽,剩下的八万大军绰绰有余,朱文正不想贪功,索性交给常遇春等人去捡便宜。

傅友德身中两箭,伤势未愈,却也眼巴巴的想捞点功劳,朱文正索性大手一挥,给他一万兵马,让他自由发挥。

忙完这些,朱文正趁着李善长还没来,赶紧找了一家酒坊,打算尝试下自己的马奶酒配方,到底行不行?

蒸馏酒技术,据说最早起源于东汉,上海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

而且,现代人用此蒸馏器作实验,蒸出了大约二十多度的蒸馏酒。

武昌刚刚实行禁酒令,酒坊的器具倒是很齐全,朱文正按照记忆鼓捣出一套简易蒸馏设备,马奶倒是随便可以弄到点现成的。

现代蒸馏型马奶酒,要经过特殊的乳酸和酒精发酵,这是古人没有的经验知识。

朱文正亲自指导,命酒厂师傅一番操作,失败三次后,终于得到了较为纯净晶莹的马奶酒。

朱文正亲手淘了一小勺品尝,只觉得入口一阵辛辣,度数大约在三十左右,马奶味经过蒸馏处理,已经变得极淡,倒是跟普通白酒有八成相似。

朱文正又让胡大锤尝了尝,看着他喝完后皱起眉头,急忙问道:

“感觉如何?有没有搞头?”

胡大锤似乎被呛到,一连咳嗽了几声,才竖起拇指大赞道:

“有搞头!这酒比市面上一般的白酒都要烈,只要能大量供应,相信很多人会喜欢!”

原来古代虽然早有蒸馏技术,但工艺较为复杂,会使用的人很少,大多数白酒还是以低度发酵为主,等蒸馏技术真正普及开,还要到清代以后。

也就是说,朱文正酿造的三十度马奶酒,在此时已经可以称为高度烈酒,难怪胡大锤交口称赞。

有搞头就好,这玩意不费粮食,想必老朱也不会反对,唯一的限制大概就是,马奶产量毕竟没有粮食那么大,想要一次搞出很多,估计不太现实。

朱文正想了想,既然自己的酒有度数优势,不如干脆就走高档路线,在达官贵人中推广。

如今样酒已经造好,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一个机会推广出去!

…………

没几天,李善长就带着一众地方官员,来武昌视察上任。

李善长官居正一品,中书右丞相,地位显赫,朱文正不敢马虎,亲自带着卫队在码头迎接。

没想到李善长见了朱文正,倒是一点架子没有,反而一脸亲热的拉着他的手道:

“恭喜大都督,贺喜大都督呀!”

朱文正一愣,不明所以道:

“这是何喜之有?”

李善长笑眯眯的看着朱文正道:

“王爷对这次武昌之战非常满意,让你过两天,亲自押着陈理等人返回应天,王爷要在应天,为你准备一场盛大的凯旋式!”

朱文正刚刚挨过整,对这种出风头的事情唯恐避之不及,急忙摆手道:

“使不得!使不得!这太折煞我了,我军有此功劳,全仰仗吴王运筹帷幄,将士上下一心,我只是沾了点光,受之有愧!”

李善长见他如此谦虚谨慎,心中又高看几分,悄悄说道:

“都督大可放心,王爷这次是真的高兴,都督又不居功,还招来书生以王爷的名义安抚地方,王爷闻之是欣慰非常,该当受此荣誉!”

朱文正一愣,他招来书生的事情,并未在奏折中提及,李善长这么说,是在向他暗示,朝中有李善长为他说话,大可不必担心?

都说李善长八面玲珑,善于拉帮结派,看样子此言非虚!

这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但此时还早,李善长身为朱元璋的大管家,统管钱粮物资,朱文正带兵打仗,难免需要跟他打交道。

人家卖了个人情,你也不能不上道不是?

朱文正当即装模作样的表示感谢,并邀请李善长先行一步,去酒楼为其接风洗尘。

就在李善长坐进轿子时,跟他同来的一位年轻将校,脸色上喜气洋洋,突然上前对着朱文正躬身行礼道:

“朱英见过大兄!”

朱英?

这是何许人也?

老朱家有这号人物吗?

朱文正大脑一时当机,半天回不过神来!

那朱英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见朱文正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顿时有些尴尬的说道:

“一别两年,大兄认不出我了么?”

胡大锤见状,偷偷在朱文正身后说道:

“这是吴王养子,原名沐英!”

我靠!

原来是他!

沐英,从小父母双亡,被迫四处流浪,八岁时被朱元璋收养,改名朱英。

那时朱元璋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就把朱英当干儿子养,情况类似的还有李文忠。

事实上,李文忠此时还叫做朱文忠,要到攻灭张士诚后,立下大功,才被赐予改回原名。(为了阅读方便,两人还是使用各自原名)

说起来,朱文正也是一同被收养的,从小跟两人一起长大,感情那是相当不错。

沐英之前一直都在黄旗先锋效力,直到去年满了十八岁,才被任命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江西行省下属的镇江,刚好也在朱文正的防区。

朱文正很快调整过来,亲热的拍着他肩头道:

“一别两年,没想到你长得这么壮实,大兄差点认不出来!”

沐英总算松了口气,朱文正比他年长许多,官职也是升的飞快,又是老朱家正宗血脉,沐英刚刚还担心,大兄会不会发达了,就不认自己?

现在看起来,倒是自己多疑了!

朱文正又顺势搂着他的肩头,边走边亲热的问道:

“你来武昌,也是想打仗?大兄实话告诉你,你来的有点晚,不过不用担心,我保证给你安排上点功劳!”

沐英见朱文正对自己一如既往的亲热,还不忘安排功劳,心头一热,说道:

“多谢大兄!我这次来并非为了打仗。父王刚刚晋升我为指挥使,命我镇守江西重镇广信,让我上任前,特地来武昌跟你取取经!”

朱文正一愣,沐英竟然要跟我取经?

教他点什么好呢?

不如就三段射击吧!

第102章 灌醉李善长

湖北虽然没有自己的菜系,但因为地处中部,反而博取了各地菜系所长。

朱文正招待李善长一行人的酒楼,在武昌当地很有名气。

李善长尝过几口后,连连称赞,朱文正趁机又让胡大锤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精美酒壶,端了上来。

李善长一看到酒壶,脸色顿时有些尴尬,心中暗自埋怨朱文正,不懂得观察场合。

吴王已经下了禁酒令,就算真的想喝,两人私下里悄悄来点也行,但今天这张桌子上,还坐着新上任的湖北行省参政杨等一众官员,这也未免太招摇了吧?

朱文正似乎早就料到李善长的反应,他一边从容端起酒壶,一边介绍道:

“这酒乃是我独家所创,不用一粒粮食,好喝不上头,还请诸位大人品尝!”

李善长是管物资的,对粮食最为敏感,一听竟然还有不用粮食酿造的酒,顿时来了兴致:

“此言当真?”

“绝无半句虚言!”

一听这话,参政杨也是两眼放光,他马上就要上任地方,如果湖北境内真出了这么一种酒,那对财政发展也是大有助益,他闻言立刻追问道:

“敢问都督,难道这酒是用葡萄,又或其他水果酿制?”

朱文正摇摇头,一脸神秘的说道:

“这酒也不用水果,而是用的独门配方马奶酿成!”

一桌子官员本来都被勾的蠢蠢欲动,一听竟是马奶酒,脸色顿时全垮了下来,真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首节上一节73/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