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49节

如果说流连烟花之地,还只是私德有亏,那这一条就是重罪了。

在古代,凡是新修城墙,都要由官方验收,验收时,挑选一名精壮的士兵,手持锥子,奋力向城墙刺去,若是锥子能够入墙一寸,就要当场斩杀督造这段城墙的工匠。

如果洪都城墙真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那负责总督军务的朱文正绝对逃不了干系,至少也是个督察不力的罪名。

朱元璋眉头越皱越深,当他看到第三条时,李饮冰竟然控诉朱文正,当街斩杀良民,将一名孔姓商贾乱刀砍死。

如果说前两条只是点燃了朱元璋的怒火,那这最后一条,简直就是将火山引爆。

朱元璋出身穷苦,受尽贪官污吏压榨剥削,最见不得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事情,更何况是当街斩杀良民?

“好你个朱文正!简直无法无天!”

朱元璋一巴掌拍到文案上,将笔墨打落了一地,边上站着的小太监瑟瑟发抖,急忙跪了下去。

朱元璋背着双手,气势汹汹的来回走了几步,突然看向那名小太监道:

“你去把徐达叫来!”

那名小太监,正是跟朱文正有过一面之缘的赵九赵公公,他心中大为惊恐,徐达手握重兵,国公突然叫他过来,难道是想对付朱文正?

赵九丝毫不敢怠慢,急匆匆就向外跑去。

慌乱之下,赵九一头磕在了门柱上,都恍然不觉得疼。

他心中又惊又疑,那朱文正看起来斯文有礼,即便对自己这种身残人士,也不曾歧视,又怎么会当街杀人呢?

第66章 谢再兴叛变

赵九慌慌张张的跑出宫,慌不择路下,一头撞在一个身影上,正是黄旗先锋旗总高坚。

高坚刚刚赶回应天,看到赵公公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公公何事如此慌张?”

赵九认得高坚,一看是他,突然想起高坚之前,不正是在洪都当差吗?

赵九不敢泄露朱元璋要对付朱文正的秘密,只是从侧面向高坚打听道:

“高旗总从洪都而来,可知洪都战事如何,大都督可安好?”

高坚莫名其妙,却也如实说道:

“洪都早已无战事,在大都督的率领下,已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赵九隐约感觉出,高坚的话语,应该是对朱文正有利的。

他咬咬牙,扔下一句,“国公若是知道,一定会高兴的!”就匆匆走了。

高坚能被派去当朱文正的贴身护卫,显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瞬间明白了什么,脸色大变。

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旗总,又哪里敢去掺和这种事情?

高坚左思右想,分外为难,作为一个武人,他也崇拜强者,朱文正的勇武过人,为国为民,早已赢得了他的尊重。

高坚咬咬牙,把心一横,就算干涉不了,说几句实话也是好的。

他整理下衣角,转身就向宫殿冲去。

朱元璋正在气头上,突然侍卫来报,说高旗总求见。

朱元璋一拍桌子,就想不见,又突然记起,高坚当初就是自己派去洪都当差的,没准他知道些关于朱文正的事情,便冷哼一声,宣他觐见。

高坚一进屋,就看到散落一地的纸笔,知道出了大事,顿时将心提了起来。

朱元璋屏退左右,只留高坚跪在地上,他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道:

“你去洪都多日,将朱文正的种种事迹,都一一说来!”

高坚摸不准朱元璋的心思,只能先挑无关紧要的说了些,朱元璋直接挥手打断:

“洪都城墙是怎么垮塌的?”

高坚心中一惊,这才明白,吴国公是对朱文正不满了,他只能如实说道:

“大都督就任后,加固了各处城墙,唯有南门那一段,是前朝留下的,因为地形狭窄无法加厚,才被汉军攻破!”

原来是这样,朱元璋眉头舒展了些,又接着问道:

“朱文正是否荒废军务,流连烟花之地,引起将士不满?”

高坚稳住心神,继续说道:

“大都督的确有些年少风流,但守卫洪都时,他作战英勇,常常身先士卒,深得将士爱戴!”

朱元璋一愣,怎么听起来,跟李饮冰说得完全不一样。

这里面就有个时间差了,当初李饮冰离开洪都时,邓愈等人的确对朱文正牢骚极多。

但洪都保卫战爆发后,朱文正勇猛过人,也从不推卸责任,哪里最危险,就往哪里去,带领众人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早已收服了洪都将士们的心,甚至连同为武人的高坚都大为钦佩。

朱元璋脸色缓和了些,终于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他曾当街斩杀良民,可有此事?”

高坚早已派人调查过此事,闻言立刻说道:

“那孔姓商贾为富不仁,趁洪都被围之时,大肆哄抬物价,竟涨了十倍有余,他还以次充好,霸占田地,激起民愤。大都督一怒之下,当街处决了他,并没收其家产分发给百姓!”

如果是这样,那还情有可原,最多只是不经司法审判,滥用职权罢了。

朱元璋想了想,仍有些不放心,追问道:

“除了这些,洪都可有其他异常?”

高坚一咬牙,如实说道:

“陈友谅攻打洪都时,曾截获一批船队,船队是孔姓商贾的,他勾结军中吕千户,前往平江私贩货物!”

这件事,陈友谅当着数十万将士的面都捅穿了,根本不可能瞒住。

平江?张士诚?

没想到朱元璋刚刚舒缓的眉头,突然又立了起来,脸色阴沉的可怕。

对于老朱来说,严重违法是要杀头的,但如果是皇亲国戚,他手段会温和点,换成打骂撤职。

唯有一种情况是例外,那就是私通敌寇,背叛朱元璋。

老朱一生经历了太多风雨,也经历了太多背叛,在早期生涯中,他甚至被自己的干爹加岳父郭子兴给怀疑,差点被杀死。(马皇后是郭子兴的义女)

从那以后,老朱对权力就看得很重,对于论功行赏他可以不吝啬,但若是有人敢背叛他,那一定会引起雷霆一怒。

更不用说,这个人还是他的至亲!

至亲的背叛,才是最杀人诛心的!

朱元璋只觉得胸口一阵气闷,心痛无比,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语气低沉道:

“此事跟朱文正有没有关联?”

高坚额头已经冒出大汗,他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小人本想查证此事,但孔商贾已经被大都督处决,吕千户在夜袭汉军大营时,又临阵脱逃,被乱箭射死,线索全部中断,查无可查!”

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两个关键人物都死了,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内有玄机?

朱元璋厉声问道:

“你可还有隐瞒?”

高坚急忙磕头道:

“小人绝不敢隐瞒!”

朱元璋沉默半响,脸色阴晴不定,见高坚再问不出什么,便挥手让其退下。

高坚满头大汗,一步一小心的,倒着退出了宫殿,他心中暗叹一声:

“我说大都督啊,你这事情也太大了,小人只能帮到这里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闯进来,跪在地上便大喊道:

“大事不好!谢再兴叛变,他投靠了张士诚!”

朱元璋的双眼猛得张开,心中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谢再兴是最早追随朱元璋起家的元老之一,曾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两个女儿也被朱元璋钦点,分别嫁给了朱文正和徐达。

没想到这种人物,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叛变投靠张士诚。

…………

关于谢再兴叛变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谢再兴官居枢密院判官,负责镇守诸全,因为领地跟张士诚临近,他又比较贪财,便时常派部将左总管和糜万户,与张士诚控制的杭州偷偷进行商业往来。

朱元璋曾明确下令,不许商通敌寇,以免阴泄机务,谢再兴这么干,说白了就是在违法走私。

朱元璋得知后,一怒之下,杀了谢再兴的两个部将,并将谢再兴召回,另派参军李梦庚总制诸全兵马。

朱元璋此举本来是想敲打下谢再兴,杀鸡儆猴,让他老实点。

但谢再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理解,他认为朱元璋招呼也不打一下,就直接杀了自己的部将,是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从此,谢再兴对朱元璋充满了怨念。

朱元璋其实并没有想杀他,等过了段时间,朱元璋认为谢再兴应该老实了,便把他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朱文正和徐达,甚至还让谢再兴重回诸全镇守。

在朱元璋看来,这也算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了。

但谢再兴的理解跟常人不同,他并不认为国公赐婚是件荣耀的事情,反而认为自己的女儿,不经自己同意,就许配给人,是对他的冒犯。

固然,老朱这事做得有点霸道,但在那个年代,两个女儿能分别许配给朱元璋的亲侄儿和头号重臣徐达,也不知道怎么冒犯他了?

而且谢再兴回到诸全后,先前派来的李梦庚还在,这又被认为是对他的牵制。

谢再兴越想火越大,只觉得朱元璋浑然就是在欺负他。

他也不想想,他自己公然违背禁令,走私敌对势力,是犯了多大的忌讳,要是换个人,只怕早就砍了。

可谢再兴偏不这么想,错误都是别人的,自己怎么可能犯错?

于是,谢再兴终于忍无可忍,在张士诚的鼓动下,一举叛变了。

他杀害当地知州,绑架李梦庚,直接拉着队伍,就投靠了张士诚。

这一行为,对正在东线跟张士诚交战的李文忠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对于朱元璋来说,更坏的影响还不是这个。

那就是,谢再兴因为违法走私杭州,最后投靠了张士诚,而朱文正镇守的洪都,同样出现了走私平江的事件。

更重要的是,谢再兴是朱文正的岳父,两人之间还有着说不清的关联,虽然这个关联是老朱一手造成的。

如果早知道谢再兴会叛变,朱元璋根本就不会指这门婚事!

朱元璋一时追悔莫及,心中更是突然升起一股寒意:

“文正!你真的没有对不起我?”

第67章 马皇后

首节上一节49/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