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48节

“说我傻,你又何尝不是。你只顾着行军打仗,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身子,明明受了伤,却还要这么逞强,你也不为我想想,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让我怎么活……”

朱文正见她越说越伤心,心中一阵愧疚,紧紧握住她的手道:

“好了!好了!娘子的教诲,我都记在心上,以后再也不会了!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谢翠英吸了吸鼻子,总算止住了眼泪,埋怨道:

“亏你这次还知道回来,若是在那醉凤楼昏倒,只怕没得好果子吃了!”

朱文正只觉得谢翠英甚是可爱,这丫头不但心地善良,对自己也是情深义重,就算生气起来,也只是娇嗔埋怨。

如果说朱文正之前是被迫摊上这么个老婆,那他现在还真有些宝贝不得了。

朱文正趁机握着她的手说道:

“我这不是天天盼着见到你,才马不停蹄的赶回家吗,那醉凤楼算什么,我连她们家大门都懒得进!”

谢翠英见他说得情真意切,心中忍不住欢喜,似乎昨晚遭的罪,也变得不算什么了。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胡大锤的声音:

“大人,您醒了吗?昨天有份公函,好像掉在醉凤楼了!”

…………

胡大锤,我要是不砍了你,我就跟你姓朱!

好不容易安抚下谢翠英,朱文正的肚子已是咕咕直叫,他毕竟从昨天下午开始,就滴水未进,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谢翠英问他想吃些什么,朱文正咂咂嘴,只觉得口中寡淡无味,特别想念家乡的菜肴,便不假思索的说道:

“想吃啤酒鸭!”

谢翠英一愣,好奇道:

“你说什么鸭?”

“我说……带皮的黄酒烧鸭!”

“哪里有这般菜式?”

朱文正只好胡扯道:

“之前在外面偶然尝过一次,总有些念念不忘!”

没想到谢翠英还真的上心了,仔细询问了黄酒烧鸭的各种佐料,这才翩然而去。

朱文正只觉得无比纳闷,有些调料,现在恐怕还没有吧,也不知道谢翠英会找些什么替代,可千万别整出什么黑暗料理!

谢翠英走了没多久,又叫苏灵儿送来一碗清粥,先喂朱文正喝了下去。

朱文正口干舌燥,喝得甚急,被一口呛着大咳起来。

苏灵儿急忙一手将他扶住,另一只手轻柔的在后背捶打起来。

朱文正扭头看她,发现这小妮子也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自己,长长的睫毛一动一眨,分外俏皮可爱。

朱文正从未享受过这么多人伺候,突然觉得,待在洪都享福也不错,何必成天打打杀杀?

再说了,鄱阳湖之后,老朱应该也不需要自己了,正好落个清闲!

让朱文正没想到的是,不过两个时辰,谢翠英竟然真的把黄酒烧鸭给端了上来。

虽然看起来跟啤酒鸭有些不尽相同,但色鲜味香,有一种黄酒独特的魅力,只是闻起来,就让人食指大动。

谢翠英用筷子挑了一块嫩肉,递到朱文正嘴边,满脸期待道:

“这是我亲手做的,尝尝看?”

朱文正一口咬住,顿觉满嘴都是享受,鸭肉鲜嫩入味,火候掌握的刚好,他三口两口就吞下肚,瞪大眼睛的看着谢翠英道:

“这都是你做的?”

谢翠英白了他一眼,嗔怪道:

“你哪一次回来,不是我亲自下厨,人家想多留你在家里,你却常常不领情!”

朱文正顿时觉得自己发现了宝藏,这老婆娇俏可爱不说,厨艺还如此了得,早知道天天回家吃得了,之前竟然在洪都大营蹲了三个月,天天跟赵德胜一起啃馒头。

真是暴殄天物啊!

谢翠英见夫君爱吃自己做得菜,也是眉开眼笑,一块又一块的,不停喂给他吃。

苏灵儿在一边端茶倒水,时不时还给朱文正揉个肩,捶个腿,简直是快活似神仙。

下午时,黄旗先锋旗总高坚前来辞行,洪都再无战事,他也该向朱元璋复命了。

不管如何,高坚当初替自己挡下一箭,朱文正还是说了些感激的话,又赏赐了点银钱。

高坚拜谢过后,转身走到门口,突然停了下来,又面向朱文正深深鞠了一躬。

朱文正奇道:

“这是做什么?”

高坚一脸正色道:

“都督大人勇武过人,为国为民,当受小人一拜!”

说完,高坚转身就走,只留下朱文正若有所思。

就这么在家休养了几天,天天好吃好睡,朱文正也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这一天,他正在家里跟老婆喝茶调笑,胡大锤突然慌慌张张闯了进来:

“大人!大事不好了,谢……谢再兴叛变,投靠张士诚了!”

朱文正还没反应过来,这谢再兴是谁?

谢翠英的脸色,却刷的一下变得惨白,那谢再兴,不正是他的爹爹吗?

第65章 弹内,部/群:9.8/0'2;0"5:8?'5,6劾案

数日前,应天(现南京)。

应天自古以来,就是都城优选之地,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朱元璋自攻占元朝集庆路以后,就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作为自己的首府所在。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没有财力对应天府进行大规模修整,仍然以南唐的金陵城和北宋的建康府城为基础,进行使用。

朱元璋自回到应天后,就抓紧时间,一边整顿军队,一边筹集粮草,只等万事齐备后,就发兵武昌,直取汉军老巢。

陈友谅的尸体虽然一直没找到,但毕竟强敌终去,朱元璋是心情大好。

此时此刻,他正在跟刘伯温商讨今后的发展策略。

刘伯温在明代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在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足见其才高八斗,地位超然。

朱元璋上次敢带二十万大军,直奔鄱阳湖,抄陈友谅的后路,就是受了刘伯温的巨大影响。

朱元璋研究了会儿桌子上的地图,又抬头看向刘伯温道:

“先生以为,我军这次以主力攻打武昌,张士诚会有何举动?”

刘伯温看起来其貌不扬,神采奕奕的眼神中,却仿佛包含着看透一切的智慧:

“国公大可安心!张士诚不是陈友谅,他错失良机,只等到我军在鄱阳湖分出胜负,才出兵东阳,为时已晚,我军以李文忠牵制,以徐达在应天策应足以!”

朱元璋点点头,大为心宽。

就在这时,李善长拿着一卷账目,走了进来。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大管家,有明之“萧何”的美誉,深受朱元璋信赖。

朱元璋见他进来,便好奇的问道:

“这么快,就全都统计好了?”

李善长脸上带着喜色,说道:

“回禀国公,这次鄱阳湖之战,我军缴获甚多,计有汉军军资,白银两百万两,刀枪、弓弩……”

朱元璋听完也很高兴,鄱阳湖意义重大,有功之臣必须重赏:

“封赏名单有拟订吗?”

李善长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恭敬呈给朱元璋道:

“有初步拟订,还请国公最后定夺!”

李善长很聪明,这种事情,他只提供方案,最后拍板还是看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名册一看,只见李善长从两百万两白银中,拨出大约六十万两,来犒赏三军。

因为吴军士兵基数很大,二十万士卒一人一两,就足足花去了二十万两,战死受伤者抚恤更多,剩下的银钱,从百户到千户,几十上百两不等。

功劳最大的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大约能分到五六千两。

朱元璋看到最上面,是朱文正的名字,后面写着足足一万两。

朱元璋想了想,将一万划掉,重新改了改,这才还给李善长。

李善长接过一看,大吃一惊,只见朱文正的后面,竟然变成了五万两!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国公?大都督一人独占五万两,会不会引起其他将士……”

李善长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谁看到朱文正拿那么多钱,会不眼红?

朱元璋却很果断,语气不容置疑道:

“文正先有孤军守洪都,后有鄱阳湖大破陈友谅,居功至伟,何人敢不服?”

李善长还是觉得不妥,但摄于朱元璋的威严,不敢多言,刘伯温却已经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

朱文正立下大功不假,但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位及三军之首,封无可封,再要封的话,就是封爵位了。

可朱元璋现在还没有自立为王,自己都是别人封的国公,他拿什么爵位来满足朱文正?

所以,其他人除了赏钱,多少还可以加官进爵,唯独朱文正只能用银子打发了。

朱元璋肯定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又不想委屈了朱文正,只好给他一大笔钱财了事。

等李善长和刘伯温都走了,朱元璋又开始批阅各地送来的奏折,要说老朱真是勤政,只要当天能弄完的事情,他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

一直忙到天黑,终于只剩最后一个折子,朱元璋打开一看,却神情大变。

这竟是一封弹劾大都督朱文正的折子,由江西按察使李饮冰所奏。

朱元璋心中大惊,不明白朱文正犯了什么事情,要惊动江西省司法一把手弹劾?

他神情凝重,一字一句的往下看去,只见李饮冰首先控诉朱文正身为洪都守军最高负责人,却常常不理军务,沉迷流连于烟花之地,引起将士诸多怨言。

朱元璋家风极严,尤其是接触了儒家思想后,常常对人说道:

“百学德先行,育教先育德。”

朱文正身居高位,却如此荒唐,一点不避讳人言,让朱元璋大为失望。

朱元璋皱起眉头,接着往下看,李饮冰又控诉朱文正督修城墙不力,导致洪都南门被汉军轻易攻破。

首节上一节48/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