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31节

朱文正这才明白,吴军中反战之人众多,难怪中军大帐灯火通明,一直争论不休。

朱元璋面沉如水,不置可否,在听完一众将领的意见后,又将目光转向了徐达:

“徐左丞!你说说看!”

徐达神情凝重,皱眉思索片刻,才开口道:

“臣一直在思虑一事,汉王围困洪都三月不下,明知我军将大举来援,为何却毫无作为,任由我军占据湖口,摆开决战之势?”

朱文正眼中精芒一闪,这徐达不愧是明初第一名将,洞察力果然不一般。

徐达此言一出,众将皆是哗然,反对决战的呼声更高,唯独朱元璋稳坐正中,不为所动。

朱元璋暗中观察了一圈众人的态度,这才挥手示意安静,一字一句的说道:

“陈友谅知道我军兵少,不会轻易与其决战,这才以洪都为饵,吸引我军主力尽出。他性格骄狂,自诩水军天下第一,即便受困鄱阳湖,也有把握击破我军。但他自信过头,也将自己置于险地!”

朱元璋这番分析,让朱文正大为感概,不愧是白手起家的皇帝,中华五千年唯此一人。

朱元璋竟将陈友谅的心里动机,分析得如此通透。

的确啊,吴军只有二十万,战船也远不如汉军高大,正常人谁脑袋被门夹了,会去找着汉军决战?

陈友谅也是明白这点,担心朱元璋避不出战,只是利用各地险要死守,那对于汉军来说,想要打败吴军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陈友谅围点打援,甚至故意示弱,将自身置于险境,才有可能诱使朱元璋率主力参与决战。

当然,能拿下洪都最好,拿不下也不亏!

这是一步险棋,陈友谅将吴汉两军同时置于死地,双方各占优势,就看谁能舍命相搏,一争天下了。

陈友谅有争霸天下之心,甘愿冒险,朱元璋也同样有,只有两个野心家遇到一起,才能爆发鄱阳湖这样险象环生的局面。

朱元璋将道理讲清楚了,可一众将领仍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开口支持决战,这万一要是失败了,责任谁担得起?

朱元璋心中不悦,但众意难违,一时间场面有些尬尴。

就在这时,朱元璋偶然瞟见自己身侧的侄儿朱文正,从进来到现在竟然一言未发,便将目光投向他道:

“文正!你也说说看!”

朱文正一瞬间就感到了什么叫众矢之的,只见大帐中,所有人都目光如炬的紧紧盯着他。

朱文正是大都督,地位崇高,又有保卫洪都的功劳,他的发言举足轻重,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朱文正想了想,出列说道:

“众位将军所言皆是,汉军的确势大,我军势弱……”

话说到这里,朱文正明显感到朱元璋的脸皮跳动了一下,连亲侄儿都不支持自己,这一仗朱元璋要如何打?

没想到朱文正却突然话锋一转:

“但我军有不得不战的理由!”

朱元璋眼中精芒一闪:

“讲!”

“长期以来,我军一直受困于两线作战。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使得我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器小者贪图安稳,志骄者心吞天下。

所以三年前,我军于陈友谅激战于龙湾,张士诚竟错失良机,坐视不理。而三年后,我军于张士诚激战于庐州,陈友谅当即尽起六十万大军,趁我军空虚,直逼洪都。

于情于理,我们都只有先消灭掉陈友谅,才能打破眼前的困境!”

这番话极富远见,是纵观全盘之举,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洞悉也极深,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位人。

朱元璋更是眼中精光直冒,紧紧盯着朱文正,似乎变得有些不认识了。

廖永忠听完深受触动,可还是觉得当前劣势不得不面对,便出言相问道:

“话虽如此,可都督大人有退敌之把握?”

朱文正大步迈开,面向全场诸将,多日来积累的沙场气势突显:

“我军有三大优势,可保击破汉军!

其一,汉军旧困洪都之下,气势已疲,而我军新至,士气正旺!

其二,汉军战船虽大,但逆流而上,行动多有不便。我军战船轻便,又顺水而下,机动灵动更胜一筹!

其三,汉军历来不重视火器,铳炮较少,而我军火器众多,于水战时可发挥重大作用!”

跟刚才的大局分析不同,朱文正这番话落到实处,都是战阵必须要点,听完让众将信心大增。

常遇春更是振臂高呼道:

“大都督说得好!跟汉军决一死战!”

眼见诸将顾虑被朱文正一一打消,气氛逐渐激昂,朱元璋心中大喜过望,看向朱文正的目光也充满了欣赏。

朱元璋虽贵为国公,但此时天下未定,朱家子弟又尚未成年,朱标只有七岁,朱棣才两岁,还穿着开裆裤。

朱元璋肩上担子沉重无比,唯有至亲朱文正可以分担,今日帐中这番对话,更让他看好这个亲侄儿,当初任命他为大都督果然没错,真乃左膀右臂。

朱元璋不再犹豫,按剑起身,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猛然爆发:

“我意已决,战!”

众将齐声高呼道:

“战!”

“战!”

这一刻,吴军士气高昂,人人求战心切!

…………

第41章 蓝玉和朱棣

朱文正主动请命为全军先锋,却被朱元璋拒绝,理由是大都督为三军统帅,不可轻动,反而命朱文正随侍左右,待命中军。

太祖爷发了话,朱文正能说啥,待命中军,就中军吧,至少关键时刻还能出谋划策。

走出大帐,朱文正只觉得赶了一夜路,肚子咕咕直叫,便让胡大锤去取些吃食过来。

胡大锤答应一声,跑开没多久,就听到“砰!”的一声响,然后是重物跌落的声音,紧接着胡大锤惨叫道:

“哎哟!撞死我了,这是谁家的毛孩子,走路不长眼吗?”

紧接着一个略些青涩,却很洪亮的声音响起:

“你说谁是毛孩?谁走路不长眼睛?”

胡大锤接着叫道:

“你有没有教养,撞了人还这么凶?”

那个青涩洪亮的声音明显带着怒气:

“你敢说我没有教养?我今天就好好教训教训你!”

胡大锤也生气了:

“你还敢动手?看我不把你屁股打肿!”

赵德胜跟在朱文正身后,闻言嘿嘿一笑,搓着大手说道:

“大人,过去看看吧,好像挺热闹!”

朱文正翻了个白眼,胡大锤跟毛孩吵架,又有什么好看?

就在这时,响起一阵稀里哗啦声,胡大锤似乎吃了大亏,不停的叫道:

“哎……哎!你放手……你快放手,不然我要叫人了!”

那个青涩洪亮的声音显得很得意:

“你不是要叫人吗?只管叫,来多少,我收拾多少!”

朱文正大吃一惊,胡大锤虽然不是什么绝世名将,那也是身板壮的很,寻常一两个士兵根本不是对手。

如今,怎么反而被个毛孩给制住了?

朱文正带着赵德胜闻声而去,绕过两个营帐后,眼前赫然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青年,正用一只手将胡大锤拧的半跪在地上。

那青年穿一身蓝色武服,面相还很稚嫩,身板却极其魁梧,手臂粗壮有力,胡大锤奋力挣扎,却连对方一只手都挣不开。

胡大锤看到朱文正来了,急得大喊道:

“大人,救我!”

蓝衣青年看到朱文正两人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胡大锤竟真的能叫来人,但他脸上却丝毫不惧,反而扬起脑袋,挑衅般的说道:

“切!不就两个人吗,有本事你们一块上!”

赵德胜听了哈哈大笑,他伤好后早就闲的手痒痒,闻言也不客气,捏着拳头就准备上前戏耍一番。

蓝衣青年一脚踢开胡大锤,挥起拳头就向赵德胜打去,这一拳来势甚猛,竟带起呼呼破空声。

赵德胜外号黑赵岁,身板跟黑熊一样粗壮,论力气大小,他老赵怕过谁?

赵德胜挥出一拳,势如奔雷,直冲对方拳头而去,打得竟是硬碰硬的主意!

只听“咚!”的一声闷响,震的人耳膜发麻,两人竟同时向后退去。

赵德胜心中大骇,这青年不过十二三岁,竟有自己八成力气,这要是等他成年,还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

蓝衣青年吃了点小亏,闷哼一声,比赵德胜多退了两步才站稳身形。

但他似乎天性就不服输,越挫越勇,神情变得狠辣,大吼一声道:

“再来!”

说完,挥起拳头就向赵德胜扑去。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后面大喊道:

“蓝玉!你小子在干什么?”

来人却是常遇春,蓝玉一见到常遇春,神情立马变得委屈,撅着嘴道:

“姐夫!他们几个欺负我!”

蓝玉?

朱文正心中跑过一万头草泥马,难怪这小子这么神勇,连赵德胜都差点罩不住,这竟是洪武年中期,明军最强将领,没有之一。

却见常遇春一巴掌扇到蓝玉脑袋上,大声笑骂道:

“没见到大都督,天天嚷着要见,等见了大都督,又说人家欺负你?人家犯得着跟你一般见识吗?”

蓝玉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朱文正道:

“你……你就是大都督朱文正?”

朱文正莫名其妙的点点头:

“正是,如假包换!”

首节上一节31/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