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30节

想明白这点,朱文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今日可以回营睡个好觉了,只管将好消息告知三军,鼓舞士气即可。

…………

果不其然,到了七月十六日这天,天还没有放亮,胡大锤上气不接下气的冲进营帐,将睡梦中的朱文正直接摇醒,并大喊道:

“大人!出大事了,汉军……汉军不见了!”

朱文正心中一凛,火速赶往城墙,只见伤愈归队的赵德胜、邓愈、李继先、薛显等将领全都云集城头,正对着城外指指点点。

朱文正向城外张望,只见连绵数百里的汉军大营,竟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地拒马、木栅栏,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拥有千军万马。

指挥薛显首先开口道:

“大人!汉军这是在使诈,诳我出城吗?”

赵德胜伤势好了,脾气仿佛变得更躁,闻言忍不住吼道:

“陈友谅还敢耍什么花招?我们直管追上去杀他个人仰马翻!”

朱文正仔细观察了章江江面,心中已经有了判断,他见邓愈气定神闲,便故意问他道:

“邓将军怎么看?”

邓愈拱拱手,不急不忙说道:

“汉军连夜将粮草,战船全部撤走,如我所料不错,定当是吴国公援兵已至!”

李继先大为赞同,并补充道:

“我们南面临江方向,东面进贤方向,之前都有汉军四处劫掠,如今全部不见踪影,只有吴国公率主力亲至,才能令陈友谅如临大敌,尽起精锐!”

朱文正点点头:

“不错,最多一日,吴国公的信报就应该送到,我们当早做准备!”

第39章 朱元璋

说完,朱文正就带着众人回营整备兵马,清点器械。

果然,不到黄昏时分,五名骑兵一路快马加鞭,风尘仆仆的就冲进了洪都城。

“报!吴国公大军已至湖口,急令大都督朱文正,前往会师!”

湖口?

鄱阳湖只有经过湖口,才能流入长江,朱元璋率大军占据了湖口,也就意味着切断了陈友谅的后路,其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众人皆是神情振奋,只有朱文正神情凝重。

李继先察言观色,上前问道:

“都督大人可是有何担忧?”

朱文正眉头紧皱,缓缓说道:

“苏恒诚回来报信时,就被陈友谅抓住。陈友谅明知吴国公将率大军来援,为何月余时间,竟毫无作为,任由吴国公占据湖口?”

这番话让众将心中一凛,邓愈最先反应过来:

“大人是说,汉王陈友谅很可能是有意为之?”

薛显脸色大变,喃喃自语道:

“果然有诈!果然有诈!”

赵德胜急得撸起袖子:

“干脆追上去,跟陈友谅拼了!”

李继先努力稳住心神,看向朱文正道:

“大人!您既然看穿陈友谅的意图,是否已经有了对策?”

朱文正摇摇头:

“洪都激战三月有余,纵然招募大批民壮,也只剩一万五千人马,能有什么办法?”

赵德胜急道:

“那我们就干坐着,亲眼看吴国公落入圈套?"

薛显也红着脖子准备说话。

朱文正却突然从帅椅上站了起来,他历经多日激战,早已杀伐果决,不威自怒,这一下气势突显,竟让众位宿将心中颤颤。

朱文正一手按住刀柄,神情果决,看向李继先道:

“洪都还有多少战船!”

洪都身为临江要防,自然也有水军,只是相对陈友谅来说,实在太过微弱,平时都安置在水关内,没有出战。

李继先答道:

“尚有海舟二十艘,快船三十六艘!”

吴军海舟多缴获自元朝,是一种中小型船只,性能良好,载人大约两百。

快船是民间自制小船,速度最快,看大小,载人从十几到上百不等。

朱文正当机立断:

“不管陈友谅设下什么天罗地网,我都决意亲身前往!”

“众将听令!我亲率两千精锐,乘十艘海舟前往吴国公处回合。邓愈、薛显、李继先把守洪都!赵德胜随我同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一刻,洪都众将都被朱文正的一身豪勇感染,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众人都决定陪着都督大人一趟到底!

…………

朱文正开完会,又将邓愈留下,仔细交代了一些要事,邓愈心领会神,一一记下。

接下来,朱文正又跑了一趟匠户营,这数月时间,焦大头也没闲着,一直在努力督造朱文正亲自设计的一些新式武器。

其中有数门身管加长的大将军炮,威力比之前所用碗口炮、盏口炮优胜许多,只是这种炮长80厘米,口径22厘米,重约34.8公斤的大家伙,制作着实费劲,以古代手工业水平,两个多月也只搞出这几门。

除了火器,朱文正还特意定制了一把长枪,枪身用上等牛筋木制成,既有弹性,又很结实,重量长短适中,手感极好,是焦大头花了大力气亲自督制。

朱文正对这把新枪爱不释手,他练的是峨眉枪法,枪身如蛇灵动,便起了个名字,唤作“蛇眉”。

朱文正将新式火器装船待运,又命焦大头随船一同前往,一切收拾妥当,正准备出发时,谢翠英突然骑着小马,风尘仆仆的赶到了码头。

“夫君!你此去凶险,就把这件平安符戴上吧!”

朱文正接过一看,只见是一个铜质圆形小吊坠,上面刻有“平安”两字,用谢翠英亲手作的红绳串起。

朱文正心中一阵愧疚,他日夜操劳洪都守备,丝毫不敢懈怠,少有回府,如今带军出征,都忘了告诉谢翠英一声,而他这个名义上的老婆却还一直惦记着自己,亲手为朱文正做了一枚平安符,只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朱文正心头一热,用手擦了擦谢翠英鬓角冒出汗珠,又握住她的手,认真说道:

“你在家安心等候,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说完,朱文正乘上海舟,带着两千精锐及各式火器,在夕阳下顺流而下。

码头边,李继先见邓愈面带忧色,忍不住问道:

“你在为大人担心?”

邓愈长叹一声,点点头:

“先前我军依托洪都,有险可守,汉军虽然势大,却也奈何不得。如今出城野战,再无地利可用,这场大战势必凶险无比!”

李继先看着朱文正离去的方向,不禁也浮现出一抹忧色。

…………

朱文正顺流而下,轻舟急进,接近黎明时分,便已赶到湖口。

只见湖口舟船连营成寨,吴军旗帜漫山遍野,果然是朱元璋二十万大军亲至。

让朱文正大感奇怪的是,中军大帐中灯火通明,人声沸鼎,朱元璋似乎一夜未眠,正在跟众将商议要事。

朱文正走入帐中,自有卫兵大声通报:

“大都督朱文正到!”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几十名顶盔戴甲的武将齐齐将目光看向朱文正。

朱文正身为吴军大都督,统领全军各路兵马,地位本就超然,最近他又率两万兵马死守洪都,硬生生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简直创造了一个奇迹,众将听到他的名字,无不肃然,人人争先恐后,想一睹大都督的风采。

朱文正一身鲜艳的红色布面甲,头顶红缨飘洒,腰挂波斯弯刀,大步走来,如战神降临,看得众将心神激荡,皆在心中暗想,都督威武如此,汉军果然不敌!

朱文正大步走入帐中,只见帐内正中高高摆着一把帅椅,上面一人正襟危坐着,气宇轩昂。

他着一身闪亮的铁叶札甲,用黄色牛皮穿连,内置红色武服,模样跟朱文正有几分相似,只是长期身居高位,面相甚为威严,即便没有说话,已是不怒自威。

能有如此强大气场的人物,不用猜,也定是朱元璋无疑。

朱文正连忙上前行礼,武将着甲时行动不便,可以不行跪礼,朱文正便拱手鞠躬道:

“末将朱文正,参见吴国公!”

帅椅上的朱元璋面色沉稳,看不出喜怒,只是见到朱文正进来,眸中透着些许欣赏,他大手一挥,免去这些繁文缛节,又用低沉的嗓音说道:

“文正,最近辛苦了!”

朱文正知晓这位太祖爷不喜骄狂之人,急忙谦虚道:

“镇守洪都是末将的本分,谈不上辛苦!”

朱元璋眼眸又亮了些,指着身前左首第一个位置道:

“我军正在商讨出兵要事,你来得正好!”

第40章 战退不决

朱文正大步站到左首,发现右首也有一名将领,正在向他颔首微笑。

这人相貌清瘦、颧骨高耸、气质沉稳干练,竟是明初第一名将,现居中书左丞的徐达。

他下首还有一员将领,面容奇伟、身高臂长、眼神锐利,犹如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却是明初第一猛将,现居参知政事的常遇春。

见这两人都面带善意的看着自己,朱文正也笑着点了点头。

朱元璋此时发话道:

“廖永忠,你接着往下讲!”

“是!”

廖永忠官居同知枢密院事,是朱元璋的核心水军将领,只见他出列侃侃而谈道:

“国公!汉军以水军见长,兵势甚大,我军以弱击强并无必胜把握,如今之计,不宜与其决战,而应放开湖口,尾随追击汉军,以削弱其兵力!”

廖永忠说完,俞通海又接着出列,这位同样是水军核心将领,见听他苦口婆心道:

“汉军楼船高大坚固,远超我军,在鄱阳湖上跟其决战,正于汉军有利,于我军不利,请国公三思!”

紧接着先锋指挥戴德,元帅宋贵等将领相继出列,所言皆是劝朱元璋三思而行,不要跟汉军决战。

首节上一节30/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