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导弹很快轰隆着飞上天,S-25导弹发射的时候如同一枚小型运载火箭,整个发射阵地被弄得浓烟滚滚,空气也一股化学品的臭味。试验发射场的光学跟踪系统和高速摄影机立即跟踪锁定导弹开始拍摄。不过这都不用高速摄影机,唐华用手里的双筒望远镜就能看见,10秒之后,导弹一如既往地在空中断成了两截,
第二枚导弹接着又飞了上去,和第一枚的参数一模一样,10秒之后,又断成了两截。
第三枚导弹的参数和第一枚不完全一样,造成导弹解体的控制信号是一样的,但控制指令在第11秒发送,速度快5%,飞行高度不变。11秒过后,唐华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在天上老高的地方,一个飞行的光点——那枚升上高空的导弹,变成了两个光点,而且都终止了上升的势头,打着旋往下掉。
……
16枚导弹打完,这是唐华见过的最奢侈的故障重现套餐了,在导弹试验场发射中心周围,半径15公里的地上,到处都掉落着导弹残骸。
奢侈归奢侈,但这方法还真管用。
“试验结束,谢谢试验场所有工作的同志。”总师和唐华都在场,两人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师如释重负是找到了S-25导弹折断解体的原因,虽然还有一个控制不灵的问题,但至少已经克服了两个技术难点中的一个。
唐华是终于盼到了柳暗花明的时刻,看样子S-25导弹不用加强弹体结构了,还是有希望快速解决技术瓶颈,走向下一阶段试验的。
“莫杰斯特同志,”唐华对总师说,“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回莫斯科了,现在,我要一次解决掉‘金雕’项目的两个关键难题。”
第123章,斯大林格勒的宝藏
唐华在卡普斯京亚尔花了16枚和战斗机差不多大的导弹,证明导弹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控制系统。
于是事情又进入了唐华熟悉的领域……
随便下个拐弯指令就导致导弹过载太大折断,S-25导弹的控制舵面看来是效率太高了。可以把控制舵面也就是弹头的四片小翼改小点,现在做这么大、转舵效率这么高实属浪费。不过这显然不是最快的让导弹正常使用的改动方法。
唐华决定在软件程序上禁用某些大偏转机动动作……
只要把那些可能引起导弹剧烈转向和震动的控制指令一律删掉就得了,计划通。
不过,在四台定制版向量机运抵莫斯科之前,唐华还做不了这些工作,只能在脑子里构思。既然是在脑子里想东西,在哪儿都一样。所以,导弹试射结束后,唐华就不着急立刻赶回莫斯科,顺路先去了离试验场不远的斯大林格勒遛遛。
站在市中心的《儿童圆舞》雕塑旁,唐华对这个以前从未来过却无比熟悉的经典地标啧啧称赞。从《兵临城下》到《斯大林格勒》再到使命召唤5、山口丁,哪都能看到这个斯大林格勒市的地标性雕塑。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这个雕塑在战火中变成了半毁状态,战后一度也没时间修缮恢复,直到1950年11月才重建起新版的《儿童圆舞》。
不过,唐华在斯大林格勒停留两天,主要目的既不是遛弯也不是旅游更不是泡妞,而是因为他从莫斯科去卡普斯京亚尔的路上,从列车往外看,发现了一些很好玩的东西。
那是斯大林格勒市格罗季谢区的西北郊外,在这里伏尔加河被江心洲分割出了几个分叉,唐华的列车从这段分叉的江面附近开过。此时伏尔加河基本是一条冰封的河,只是冰层厚薄不一,有的江面冰层厚到能开卡车,有的地方顶多就能让人滑滑冰。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唐华发现这里的伏尔加河河边有几个小黑点,其中两个小黑点在移动。
更有意思的是,伏尔加河的一条分叉,本该覆盖河面的冰层居然被炸开了,露出几十米长一百多米宽的河水。现在气温零下十度左右,按这架势,河面的冰层应该是在48小时之内被炸开的。在伏尔加河开这么宽的一道豁口显然不是为了捕鱼,而是……
一个小黑点,形状和唐华在河边看到的那几台小黑点一样,它在向炸开的伏尔加河里冲。司机估计在猛踩油门,小黑点屁股冒着黑烟,一头扎进伏尔加河,在冰冷的河水中劈波斩浪,奋力向对岸开去……
PT-76水陆坦克。
这个好东西被唐华无意中发现了,算是无意中发掘到的宝藏吧。
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攻入东欧时,就感觉欧洲境内的河流很不好过,搭浮桥容易耽误事儿,还可能被对岸的火力阻击。西欧的水系比东欧还密集,平均40~50公里就有一条河,二战胜利后,打算未来在西欧作战的苏联装甲兵就更迫切地需要一种能随时涉水渡河渡海的两栖坦克。
1947年苏联决定两栖坦克项目上马,苏军提出的技术要求是:安装V6柴油机,陆地行驶速度大于40公里/小时,水上行驶速度大于10公里/小时,无需准备就可完成陆地行驶和水上行驶的切换,至少要装76毫米长管加农炮,携带35~40发炮弹。
没多久,几个设计局真把满足设计要求的样车给设计出来了,1950年6月开展方案竞争,1950年底车里雅宾斯克的方案——740工程胜出,并且交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进行样车生产。
现在是1951年1月,地点是斯大林格勒,估计得没错的话,唐华在来时路上看见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的PT-76第一批样车在进行各种行驶测试。
PT-76可比解放金门和澎湖的“大水牛”好用太多了。
PT-76不用镶波浪板的履带划水前进,而是用专用的推进螺旋桨。在水上行驶时速度比较快,在陆地上也不会因为形状太奇怪而总是履带出故障。
PT-76装76毫米长管炮,比大水牛坦克版的75毫米短榴弹炮强多了,长管炮可以用穿甲弹直射打坦克,榴弹炮是不行的。当然现在76毫米坦克炮威力不算多高,但打打台军的M3、M5、M24什么的一点问题没有,甚至打“谢尔曼”也可以。
而且PT-76设计余量很大(为了保证竞标胜出),我国的63式水陆坦克就是仿制改进版,不太大的改进,就把76炮升级成85炮,到21世纪又对63式大魔改,居然塞下了105毫米L7坦克炮——当然是低后坐力版。
“唐院士你好。”车里雅宾斯克的驻厂工程师罗曼诺维奇、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厂长和唐华握手。唐华也和两人握手问好。
“全斯大林格勒唯一的一台T50计算机就在你们这里,所以我过来看看。”唐华笑着说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每台T50计算机都像从我手里诞生的艺术品,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尽可能去关注了解我的艺术品是否保存完好并且找到了欣赏它的价值的主人。”
“那您在这里一定会非常高兴。这台计算机是我们工程师们争抢的对象,比任何姑娘都受欢迎,每天都不缺追求者。”
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计部,唐华看到了他们购买的T50计算机并临时起意和计算机操作员、编程员聊了一会儿。
“在前几天,我从莫斯科坐火车到斯大林格勒,可能也看到了你们雕琢出来的艺术品,就在格罗季谢西北的伏尔加河边。我的猜测正确吗?”
“不仅您看到了,许多市民也看到了。是的,这是我们和车里雅宾斯克共同完成的两栖坦克。……是即将完成,但现在除了一些小毛病等待修正,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工作要做了。”
厂长一点不带犹豫地就接过话头回答了唐华。看来PT-76或者说740工程的保密程度比导弹、核武器或者战斗机这些高科技武器低多了。不过坦克和装甲车辆的保密本来就没法太高规格,只要样车出了车间,在路上跑一跑试一试,就会有一大帮子人看到。
“能在水中行驶的坦克确实挺有用,……对苏联红军的进攻集团有用,其实我觉得中国也可以装备它。”
“这我其实并不清楚。”厂长一摊手,“如果中国想购买两栖坦克,大概是要部长会议许可吧。但我可以保证,从斯大林格勒开出的每一辆坦克质量都是过硬的。”
……
唐华接着和厂长又瞎聊了一会儿。
其实瞎聊是有目的的。第一是唐华拐弯抹角确定了PT-76大致的出厂价格,应该是10万卢布以下。第二是厂长告诉唐华,PT-76苏军虽然要研制,但目前来说订货量并不太大,如果研制完成定型生产,大概只会先采购两个团。这对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来说,订单是喂不饱产能的。
有这两条信息差不多就够了。其他的事情现在也启动不了,大概一两年后,需要把它加入购物车的时候再说。
第124章,所以,中国早就有防空导弹了?
回到莫斯科,唐华这才钻到第三特别局去看S-25导弹系统的控制室demo。
是控制室,不是指挥车也不是指控车。
S-25导弹系统就没想过装在车上机动,这是个固定式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
S-25导弹长12米重3吨,加长载重卡车勉强可以拖曳运输,绝无可能制造一个可旋转俯仰的车载发射架再让导弹在车上瞄准和发射。只能在陆地建设发射点,摆一个固定式的旋转发射架,然后用卡车一次一枚,往发射点运导弹。
既然导弹发射装置无法公路机动,干脆控制室、雷达和其他机电设备也一起做成固定式的得了。
当然这时候美国也好不了多少,柰基-1的导弹是固定80度角朝上发射,打出去再慢慢转弯(然而并不是垂发)。
控制室有中学教室那么大,各种铁柜、仪表和操纵台几乎摆满。正中间的一排铁柜子,就是S-25导弹系统的火控计算机。真空管元器件,单个铁柜重1.5吨,一共有4个柜。每个柜子里三百多个真空管。
如果只是真空管计算机换中国计算机倒也罢了,更让唐华挠头的是,S-25的火控计算机是模拟式计算机。
数字式计算机的数据流就是一串串的0和1,模拟式计算机可就复杂了,是一个个数值,数值的量具体是多少不知道,插上示波器你才能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