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10迎上去,以左右舷射炮猛攻敌舰”
甲板上火焰在燃烧三分钟后,就被清军扑灭,虽然大火仅仅燃了三分钟,但是对高腾云等人来说,这三分钟就像三个月一样漫长在这三分钟内雷有号上的炮出了五轮相对精准的齐射,而且至少有两枚炮弹命中了明石号,其中一枚还打掉了敌舰尾部的三号炮塔
高腾云百忙中回头向右舷海面看过去,哈雷同号和葛城号同样陷入苦战但神奇的是,这两艘军舰在这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海战中,竟然都是毫发无损“丢你娘”他恶狠狠的骂着,“许寿山就是他娘的蠢货”
雷有号高机动,向着对面的明石号猛扑过去,船上左右两舷的射炮快开火——这种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发炮弹,12门炮便是雨点一样的炮弹落在明石号舰身上,“鱼雷有鱼雷向我舰袭来”
高腾云突然大声呼喝一声,“规避命两舷鱼雷齐射”
雷有号此时船小灵便的优点展露无疑,船尾在海水中扬起大片大片的水花,整体在最快的时间内变成正对鱼雷的方向,在鱼雷攻击的缝隙间艰难求生,同时左右两舷的鱼雷发射管后冒出白烟,五条鱼雷的尾巴带起一溜雪白的烟雾冲下海面,以肉眼可见的高向敌舰冲去
明石号同样发现了对方发射的鱼雷,快规避的过程中兀自不忘记发射炮弹,但这种情况下,谈不到任何准头了,炮弹纷纷落在海中,连近失弹也算不上
雷有号立刻还以颜色,前主炮唯一幸存的一号炮位135毫米口径的粗大炮管中冒出硝烟,轰然一声,炮弹飞了出去这一炮击中了敌舰舰尾,规模明明不很大的爆炸之后,明石号立刻失去了转向能力开始在海面上打起了转转——战后才知道,这一炮的爆炸使舵机卡死,导致了转向不灵
“大人,敌舰似乎不能动了?”
“哦?”高腾云心中大喜,在这样的海战中,敌舰不能移动可是再好也没有的好消息了认真看过去,果然,明石号的动力虽然没有缺失,但只能进行半径极小的战术动作,倒似乎是转舵失灵了一样,“冲上去,继续给我打还有,问问刚才那一炮是谁打的,战后我给他请功”
雷有号得理不让人,迎头冲上,猛烈开炮,但可能是清军炮手太过兴奋的缘故,命中率低得吓人,舰上打出的炮弹没有一枚命中关键部位
“怎么回事?敌人都不能动了,你们都打不着?鱼雷发射鱼雷”
一句话没有落地,雷有号船体剧烈震动,反倒是它自己先挨了敌舰一炮高腾云心中大骂,却又觉得不对,没看见敌舰开火啊?“大人,右舷有敌舰来袭?”
众人回头看过去,葛城号鼓足马力,正在加向己方冲来,在他身后不远处,是狠命追赶的雷同号,看他炮口硝烟乍起而散,可见也是在尽力为自己解决麻烦
即便如此,高腾云还是憋了一肚皮火气,顾不得骂许寿山无能,嘴里吩咐着,“以前主炮阻挠来袭敌舰,另外,命鱼雷对明石号发射”
五具鱼雷同时发射,带起雪白的水线,向不远处的明石号扑去,其中的两枚错失,另外的三枚,分别‘吻,上了明石号巨大的船身,猛烈的爆炸虽然是在吃水线下发生,但暴烈开来的烟雾和火焰,连海水也不能掩盖
间和船尾的中弹,让明石号的左侧船舷安装的4门射炮和船尾部的炮台,夹杂着日军炮手、水手的尸体、残肢同时被炸上了天
“好啊”清军士兵一阵欢呼
船舷左侧炸开了几个硕大无比的窟窿,汹涌的海水灌进来,在明亮的阳光下,清澈蔚蓝的海水中瞬间有血色和油花浮起,高腾云放下望远镜,这三枚鱼雷已经彻底打残了敌舰,但只要敌舰还漂流在海上,就是潜在的威胁,战场上是容不得半点怜悯心的,“继续发射”
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八点三十四分,日舰明石号消失在台湾海峡的海面上,成为中日海战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
眼见明石号沉入大海,高腾云吩咐一声,“转向190,支援旗舰”纟
第11节 台海大战(3)
第11节台海大战(3)
日本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资源稀缺,比起同为岛国的英国来说,日本更加缺乏资源,特别是钢铁、煤炭等重要资源。另外,日本也没有英国那么多的海外殖民地,没有英国那样的工业历史,资源就显得更加宝贵了。
另外则是国家安全严重依赖海军。英国能够成为欧洲列强,以及欧洲的海上霸主,靠的就是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皇家海军。相反,在世界的另外一端,日本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起大清海军来说,日本海军显得太弱小了。这两个特点不仅决定了日本的基本国策,也决定了日本海军的基本战术思想。
自从日本海军正式创建以来,日本海军就力求精干。即在规模永远无法超过大清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官兵素质,提高战舰的性能来抗衡对方可能的威胁。另外,在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中,绝没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教条。按照日本海军的观念,要想成为太平洋上的霸主,不但要战胜大清海军,还要在保存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所以,对于扬程级铁甲舰这样的宝贝,日本人的爱护之心是可以想见的。但怎么也没有想到,扬程级铁甲舰真正意义上的海军第一战,就这么干脆利落的给中国人打沉了其中之一?矢田堀景藏虽然明知道战争一旦爆发,这种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中甫君?”矢田堀景藏心底悲鸣一声,为老友的牺牲痛苦不已。但现场的形势,没有给他太多自怜自艾的时间,抹一把眼角的泪水,转头他顾,就在这一会儿的功夫,雷有号拖着受伤的身躯,已经冲到距离浪速号不及3海里的海面上了,“给中远君打旗语,让他贴近我舰,共同抗敌!”
以浪速号的实力,实在是不必害怕一级炮舰雷有号的,但面前还有一艘更强大的长白山号伺机而动,若是一个不小心,挨上对方舰上的重炮一记, 就很吃不消,因此,浪速号也不敢逞能,乖乖的贴近友军旗舰一千米处,两舰协同作战,对抗敌军。
在海面的另外一段,许寿山指挥雷同号,正在和葛城号争锋,两艘舰上的炮手都像是瞎子一般,打出的炮弹无一例外的全部落空,从开战至今的近两个小时时间里,都是毫发无损,堪称奇迹。
许寿山在指挥室中痛骂不绝,眼见高腾云一举建功,打沉了对战的敌舰,更让他又惊又羡,嘴里的脏话也愈发层出不穷了,“告诉他们,把招子放亮一点!都是***窝囊废!”
但作战这种事情,不是指挥官着急就能够达成心愿的,又是三轮急射,许寿山使劲扔掉望远镜,“连个近失弹也算不上?你们都是死人啊?老子亲自上去!”
“大人,这可不行啊!您还得指挥全舰呢……”
还不等许寿山发脾气,雷同号船身猛烈的颤抖了一下,左舷外炸出一道火光!“大人,我们被敌舰击中了!”
想不到居然是敌舰首开先河,这倒让许寿山冷静下来,“报告损毁情况!”
来自葛城号的两发炮弹打中了三号炮塔右侧主装甲带上,好在没有爆炸,只是在厚达十英寸的钢板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划痕,随即就掉入了海里。另外一发打中左舷位置速射炮的那枚炮弹也在穿透了副炮炮塔,撞上水平装甲之后发射爆炸,并没有对舰体构成严重的损伤。
一场虚惊之后,许寿山不再乱发脾气乱骂人,转而变得稳扎稳打起来,“命令前主炮,右舷速射炮,轰击敌舰,另外,让两艘船挨得近一些,看看能不能用鱼雷轰沉对方?”
日军的葛城号上,官兵一阵欢呼,不待舰长、组长吩咐,炮手再接再厉,炮击的准确度比刚才又有所增加,第三轮齐射中,葛城号打中的炮弹命中点在雷同号的舰首,并且在砸穿了水平装甲,以及舰首左侧的船壳之后,在其左侧的海面下发生了爆炸。
因为爆炸距离舰体很近,而且雷同号舰首处几乎没有装甲保护,所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其舰首左侧水线以下部位弄出了一个直径约莫三米的大洞,导致四个舱室立即被海水淹没,其五分钟之内的进水量就超过了八百吨。
而雷同号的炮手也终于找到了‘手感’,打出的三枚炮弹,一枚打中了敌舰的舰桥顶部,直接炸毁了主测距仪。另外一枚落在了烟囱左侧d1炮塔的前面,而且在穿透了舰底之后爆炸,结果导致海水迅速淹没了1号锅炉舱,里面的数十名锅炉兵全部阵亡。他们大部分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散发出的高温水蒸气给烫死的。第三枚炮弹打在了烟囱右侧水平装甲的边缘上,在撞上了主装甲带之后,偏出了舰体,落入海中爆炸。
但在不足四千米的距离上,二十二枚炮弹命中了四枚,另外仅仅有三五枚近失弹的成绩,实在算不上良好;日海军士兵自认摸清中国海军的实力,宽心大放,炮击的时候,威力更大,打得也更精准了!
到九点零五分的时候,一枚三百毫米的重型炮弹结结实实的砸在雷同号尾部三号炮塔的正面装甲上!结果是无比悲惨的,三号炮塔内的发射药被炮弹引爆,重达数百吨地炮塔直接飞上了天。炮塔内数十名炮手无一幸免,就连附近的二十多名损管人员都被炸死炸伤。更重要的是,雷同号上燃起了大火!
许寿山挣扎着从地板上爬起来,首先就朝敌舰方向看去。葛城号正在转向,炮击暂时停止。这肯定是敌舰指挥官看到了雷同号上的大火,知道炮弹足以在这个距离上教训对方,所以才会选择转向。让三座主炮炮塔全部投入战斗。
“调整航向,转到三百五十度!”
“三百五十度?”作战参谋也刚从地板上爬起来,脑袋还有点昏沉。
“快下达转向命令!”没再多问,参谋立即下达了转向命令。
这个决定,几乎拯救了摇摇欲坠雷同号——在尾部主炮被摧毁之后,雷同号只有首部三座主炮可能作战,因此航向对炮战的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另外,转向之后,战舰的上层建筑能够阻挡住部分火光,让敌人难以瞄准。最重要的是。转向之后,雷同号的被弹面积大大缩小,中弹几率也将大大降低。从而避免承受更惨重的损失。
交战距离将继续缩短。在双方都能打穿对方的装甲时,交战距离只能影响到炮击命中率,双方的装甲厚度在战斗中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问题是。雷同号此时只有三座九门主炮,而敌舰在完成转向后,有六座十二门主炮可以战斗!战斗打到这一步,雷同号几乎就是在拼命了。
交战距离很快就从五千米缩短到了不足四千米,接着又缩短到了三千米。幸亏雷同号的动力系统没有出问题,而且转向比较灵活。另外,葛城号在完成转向之后,需要重新瞄准目标,重新计算射击参数。所以前几轮的炮击都没有多大的见效。但一旦等到敌舰完成部属及射击诸元的校准,就是雷同号的末日了!
果然,葛城号的舰长中村毅和许寿山同时发现了问题!但此时再改变航行路线,将舰体全部暴露在敌军炮火之下可能带来的损失是他不能接受的,也只好将错就错了,“命令以最大马力前进!”
“管带大人?”
“传达命令!”
雷同号鼓起余勇,以十八节的最高时速猛冲葛城号,和对方战舰形成一个标准的‘t’字形状,攻击了过去,“舰长阁下,中国人……似乎是要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