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变 第706节

“朕当年多次训教肃顺,你就一点没听见?还是只以为这种不可贪墨之法, 是只限于朝臣,而管不到你们这些奴才的?”皇帝撇着嘴角,理也不理,管自说道,“总算你还懂一点身为奴才的本分,从来不曾过问政事。否则,你以为朕真的只是看在你办差勤勉的份上,才饶过你一条小命的吗?笑话天下对朕忠心,又办差得力的人有的是,岂贵乎你一个陆福?”

“是,是是,主子明见万里,奴才从来不敢以阉奴之身,过问朝政的啊”

“这是你会做人,懂进退。”皇帝虽然兀自没有好脸色给他,不过语气也逐渐放缓,“朕今天受你这奴才的恩惠,倒不好无以报答。等过了年,你还回养心殿来吧。”

六福真是喜翻心怀,用力碰了个响头,“喳奴才谢主子恩典”

第48节封衙(3)

第48节封衙(3)

一路说着话,马车到了东城草帽胡同,袁甲三的府邸就在这里。咸丰十一年的一场文字狱,几乎把袁氏一门尽数摧折,后来还是载滢求情,方始恕过。不过袁甲三给发到黑龙江军前效力,一直到东北新建三省,皇帝钦点他做了辽宁巡抚,总办营口、旅顺、大连、金州等地海防重任,信重之情,溢于言表,袁氏才重现旧观。到咸丰十九年,皇帝东巡,把袁甲三又带回北京,赏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让他专职负责管理北京大学堂。

袁甲三多年不入帝都,这一次回来,又是办理这样的差事,他是那种办事非常认真的人,入学院办理院务,很快给他发现了问题,即生员入学,全靠本省督抚、学政保荐,虽然也要经过考试,但这样的考试,不过应付差事而已。这就造成了生员品流的良莠不齐,很多人,特别是旗人,完全是倚仗同旗、同宗的关系入学,进入学堂之后,学业非常困难,根本达不到培育英才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点,生员入学之后,所选的课业门类,并无仔细分别,更加不会考虑到生员平生所好,完全是按照院方的安排来进行。这样就使得有的生员进入到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学习,学习的时候,全无半点动力,这样一来,也就收不到什么效果了。袁甲三把一月所见,草拟了一份奏折,但皇帝那边没有做半点批示,竟似乎是没有收到一样。眼看新年到来,袁甲三不好追问,只想着等过年开了衙,再到御前回奏。

这一次在北京过年,袁府热闹极了。自家老家主多年之后,重回帝都,受皇上重用,从河南老家赶过来的兄弟子侄汇聚满堂,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袁甲三也自高兴,和孩子们说说笑笑,静享含饴弄孙之乐。

初三日的早上,有客来访,也是袁甲三在大学堂的同僚,就是容闳。数年以下,容闳已经做到正二品的高位,在大学堂中担任总稽查之职。给老大人拜过年,命下人沏上茶来,彼此相对而坐,谈了几句闲天,把话题扯到正经事上——实际上,在袁甲三给皇上所上的关于大学堂办差岐误中的第二项,就是容闳的见解。不过却也很得袁甲三的赞同。

“纯朴兄,不瞒你说,你这番条陈,若是在老夫履任辽宁任上之前所说,只怕老夫不但不会赞同,还会以为老兄有得陇望蜀之心呢”

“老大人这话,学生不解。”

“老夫出关多年,奉皇命办理海防之事,往来尽有那西洋帮办,公务之外,和他们谈及本国事,方才知道,原来正如你所言,这种大学所设专业,固然五花八门,但选择起来,却都是由孩子们自择的?”

“是。”容闳回国十几年了,对话比之当年纯熟得多,而且遣词用句,也是措置裕如起来,“学生当年赴美之前,双目如盲,于这种大学可自择专业之分,茫然莫知。等到入学,院方要我自己选择,还闹出很多笑谈。”他笑着说道,“不过,等到选择之后,便大见其利。何也?可省却很多闲余功夫,专攻一门,一也;而所选专业,实为一己所好,故而学习起来,只见其乐,而不惧其苦,二也。”

“嗯,诚然如是,诚然如是。”袁甲三说道,“学堂新政是皇上一力操办推行,总要与别不同,方显得我皇上圣明如天。若是如国子监、翰林院一般,弄得千人一面,又有何益处可谈?”

“大人高明,这也是卑职一愚之见。”

“我只是担心,学堂中固有专业,总还不及西洋之国那般门类齐全,生员入学,若是并无太多可供选择,又当如何?”

“此事易尔。只要奏请皇上,更多多招募西洋教习,彼邦人才大有,不患无从寻觅,只要我天朝肯慕请,我以为,愿意以胸中所学,传播四方的人还是很多的。”

“那,教学之际,怕也还是要全以西语了吧?”

“这不用大人担忧,如今北京大学堂中,除文教之学,如律例、钱粮术数等项由翰林院选拔才德俱优之士任教之外,其他诸如化学、物理、医道等科,不都是以西语教学的吗?”容闳从容不迫的说道,“而且,以西语教学,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大人可知道是什么吗?”

“是什么?”

“皇上上一年东巡,准了沈大人所请之事,大人可知道?”

“你是说,准许海军学院选派生员出国留学之事吧?”一句话说完,袁甲三也反应过来,“你是说,大学堂受业之后,亦可留学外国?”

“正是此意。大人请想,生员在学堂中久经西语教学,出国之后,也就不必为言语不通而平白浪费时日,前后数载,学益进,志益锐,回国报效,岂不是好?”

袁甲三苦笑无言,心中又想起当年奉旨办理大学堂事物,和容闳初见时候的情景,他这份想到说到,异想天开的毛病,倒似乎并未随时间而消磨呢只是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做到?

两个人说了会儿话,眼见临近中午,袁甲三照例留客在府用餐,还不及容闳道谢一二,门下人来报,“老爷,有客到。”

“是谁啊?”

“不认识,只是说是来给老爷拜年的。”

“可有手本?”

“没有。”

袁甲三寿眉一皱,这样不通规矩的,不知道又是哪里来撞木钟的,嘴里‘唔’了一声,起身走到门口,远远的只见一个男子正在弯下腰去,和院中的小童说话。

袁甲三道学君子,最重日常小节,眼中所见,更令他心中不喜,哪有这样的客人,不经主人迎迓,就管自进门,还和孩子戏耍?开门出去,轻咳了一声,那个孩子听见,赶忙扭头过来,“叔祖”

“嗯,慰庭啊,自己去玩儿吧。”

“哦。”叫慰庭的男孩儿答应一声,转身欲走,又给男子叫住了,“别走啊,还没有和我说你的名字呢?”

“您刚才说的,就是我”孩子百忙中答了一句,转身跑开了。

袁甲三一眼认清来人,迟疑了片刻,忙大开屋门,从堂上迎了下来,“臣……”

“别行礼”皇帝一把拦住了他,用手一指跑远的孩子,轻笑着问道,“这个孩子?”

“这是臣的侄孙。名唤世凯。”袁甲三胡乱的答应着,“随乃父从河南原籍来京,为老臣拜年的。”

“朕看他似乎很顽皮啊。”

袁甲三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如此感兴趣,“是。世凯小儿,素称顽劣。”

“顽劣?”皇帝轻笑摇头,“要朕说,你袁家一门远望,尽在此子身上呢”

袁甲三更糊涂了,袁世凯随嗣父入京,至今不过旬月之期,皇帝更是第一次见到他,怎么以如此期许之言相加呢?还是他有什么独到的辨才之功?也不敢多问,躬身说道,“皇上,外间风凉,请皇上随老臣到屋中吧?”

皇帝不再多做纠结,跟着袁甲三到堂上,容闳也是一惊,忙起身行礼,请皇上落座,袁甲三又命人取来红毡条,行了君臣大礼,在一边肃立,“皇上,您是一个人微服出宫的吗?这……老臣不敬,也要奏请一本,您可不能如此啊?万一出了什么岔子,可如何得了?”

“能出什么岔子?北京城首善之区,百姓安居乐业,作奸犯科之徒早已绝迹,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你们就不必为此和朕聒噪了。”说是这样说,皇帝感于袁甲三的向主之心,又解释道,“本来朕是带着下人的,不过临时有事,让他去办差了。坐,你们也坐吧。”

袁甲三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多劝,在一边归座,眼看着他,“皇上,容大人此来,是为老臣拜年,更是为大学堂之事。”

“大学堂?大学堂什么事?”

袁甲三一愣,又把自己刚才和容闳的话说了一遍,皇帝点头,这件事是自己也意识到的,后世中国的大学,专业虽然多有,但全凭成绩而入,没有优良成绩的,便是能够进入大学,也未必能够选择得到自己中意的专业——而这种中意,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到毕业后利益的得失,能够赚钱多的,就是好专业,反之亦然。至于个人喜好,所有人的喜好都是一样,就是钱到了自己能够做主的时候,也确实是要认真整顿一下了。但这种整顿,却是要从最基础的部分抓起的。

“这虽然是个好条陈,但容闳,你想过没有,生员从小在官学或者私塾中就学,所学的知识,全部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教化文字。朕不是说这样的文字不好,只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下来,孩子从懵懂稚童,到学业初成,脑筋里全部塞满了这样的知识、文化、习俗,又如何肯在上到大学之后,选择自己喜好的专项之学?”

这样的话容闳听不懂,不但他不懂,连袁甲三也听不懂,“臣请皇上指点。”

“朕这样给你们解释吧。所有这种官学和私塾教育出来的孩子,早已经成为千人一面的定例。只有共性而全无个性。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如何登龙入仕,容光祖宗——其中当然也有如徐寿、华蘅芳之类的技术专才,但这样的人,为数极少。又怎么能仅仅通过在大学的数年修习,而达至你所说的,可以阐发潜幽呢?”

他望着容闳,又再说道,“便说你容闳吧,从小在澳门受教会学校的熏陶,后来又赴美留学,才有今日胸中所见,与大清生员格格不入之情。你不用请罪,朕不是说你这样不好,只是问你,像你这样,有着特别经历的,全国能够有几个人?”

一连串的问题把袁、容二人都给问得呆住了。好一会儿的时间,才挤出一句,“臣虑事不周,上贻君父之忧,请皇上恕罪。”

第48节过府(1)

首节上一节706/9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