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152节

十三阿哥唤了个小厮,吩咐完毕,才转过头,对曹颙道:“活得这般小心,爷都替你累。他拉你作戏给人看,你也跟着作戏,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小心驶得万年船。再说,也没别的法子。”曹颙说道。

屋子里一片静寂,两人都缄默。过了一会儿,方听到十三阿哥开口道:“再在有些日子是岳父寿辰,我会想着带福晋与孩子们过去贺寿。”

曹颙闻言,不由一怔,看了十三阿哥半晌,道:“十三爷可是想好了?”

尚书府那边筹备玛尔汉寿辰之事,曹颙早就听丰彻与和廉提过。

民间有句老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玛尔汉如今高龄八十四,身子骨又不如之前硬朗,他的子侄与女儿们都怕他熬不过去,想着要大办寿辰,既取个好彩头,也算是尽尽孝心。

十三阿哥身为女婿,出面“拜寿”也在情理之中。

曹颙晓得那不是单纯的“拜寿”,要不然十三阿哥也不会专程提这一句。

“原想着借你的力,或者借四哥的势出山,如今却是看开了。皇阿玛不愿我插手政务,就算你们两个举荐,也没什么用。除了政务,还有些其他事务。我荒废了这些年,也该开始推开门过日子。”十三阿哥带着几分唏嘘道。

曹颙心里有些矛盾,有些支持十三阿哥的选择,毕竟身为一个大男人,要是圈在宅子里多年,再不出去透透气,人就要废了;不过想着即将开始的西北战事与性子多疑的四阿哥,曹颙也不禁为十三阿哥担心。

十三阿哥看出曹颙的担心,笑着说道:“放心,我晓得自己个儿分量。这些年见的‘靶子’还曾少了,我就是再糊涂,也不会去当那个‘靶子’。”

能明白这点就好,要不然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引火上身……

……

西单牌楼,一处饭庄。

临窗雅间,坐着二人,正是蒋坚与李卫。

李卫身上穿着官服,不过因这边挨着六部衙门,往来官员多,所以也不显得扎眼。

这不是说话的地方,所以饭菜送上来,两人都开始埋头苦吃。

想来李卫日子过得也乏味,见到老友,胃口大好,多了两碗饭。

蒋坚见他狼吞虎咽的,不禁莞尔,笑着说道:“这官做的,别的没见长,饭量见长。怎么,家里厨子做的菜,不合口味?”

李卫吃了肚圆,方撂下饭碗,道:“徐州那边这几年庄子收成不好,那些送来的银子,除了还给曹爷的,剩下的有数。没寻厨子,只叫个粗实婆子在厨房做饭。”

“要是手头紧,就开口,不要客套。”蒋坚道。

李卫摇摇头,道:“不用,现下正好。以前还以为当官的都有钱,前些年见到那些在街上迈方步的穷翰林,只觉得好笑。如今进了兵部,认识了不少同僚,才晓得什么是‘京官’清苦。这还是官,能像我这般呼奴使婢,就已经知大足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古人诚不欺我。又玠已是脱胎换骨。”蒋坚听了李卫的话,不由赞叹道。

李卫犹豫了一下,道:“非磷,有件事你帮我转告曹爷一声。我李卫无能,许是得罪了十四阿哥。这些日子,他有心拉拢,我却是不耐烦这个。十四阿哥要是哪天想起收拾我,不过小菜一碟。真到了那时,请曹爷务必作壁上观,不要掺和进来。大不了我李卫拍拍屁股走人,回乡下做我的土财主去。十四阿哥如今在兵部一手遮天,气焰正盛,曹爷要是与之为敌,会吃亏……”

“哎,既是你不放心大人,为何不亲自同他说?”蒋坚叹了口气,道:“何必闹得这样生分。大人的性子,你是晓得的。真到了你受委屈的时候,大人如何能袖手旁观?”

“不去曹府,不是生分。”李卫举起眼前的酒盅,一饮而尽,道:“曹爷的大恩,我李卫片刻不敢想忘……”

第753章 高飞

心静自然凉,心不静,就会越发浮躁。

听着院子里的蝉鸣,王莺站在窗前,神色有些凄迷。常姑姑进来,见她如此失神,拿了件披风在手上,给她披在肩上,道:“虽已入夏,早晚还凉,姑娘还当小心些。”

王莺摸了摸身上的青缎披肩,喃喃道:“姑姑。”

“姑娘有心事么?要不然同姑姑说说,省得闷在心里,自己个儿难受。”常姑姑带着几分怜惜,说道。

王莺看着常姑姑,低声道:“姑姑真好,若是我娘在世,也会像姑姑这般疼我么?”

因李氏婆媳带着孩子们去了园子那边,这边内宅就一下子肃静起来。原本初瑜也是想要带王莺过去的,被王莺婉言谢绝。

七娘怕她闷,要留下陪她,被王莺用想要“静心祈福”的理由婉拒。

父兄都已身亡,已知的大仇人图寿在二月初染了风寒“病故”。王莺只觉得心里轻飘飘的,好像活着没有什么奔头。

她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像是闺阁里的姑娘。

常姑姑只当她是感叹身世,心里也是感慨不已。

世事艰难,女子尤为不易。王莺还算运气好,有曹家肯收留,要不然这花朵一样的姑娘,流落到外头去,不是造孽么?

“听说七娘她爹回京了,大爷今儿专程回府。少不得七姑娘得了消息,也要从城外回来。”常姑姑开口安慰道。

王莺闻言,只觉得心里“扑通”乱跳。这些日子,她一直在犹豫挣扎,想要离开曹府。但是晓得曹颙受方种公所托,不会任由她离去,才拖延至今。

就算是锦衣玉食,呼奴使婢,也不能抹杀她累及父兄性命的事实。难道自己就这样受曹家庇护,浑浑噩噩地过完下半辈子么?

她的神情越发坚定,看着常姑姑,倒是生出几分不舍。

“姑姑这小半年的照看,莺儿都记在心里。怕是今生没有机会偿还姑姑恩德,只望姑姑往后能长命百岁,健康长寿。”王莺缓缓地说道。

常姑姑听她露出决绝之态,唬了一跳,拉了她的胳膊道:“姑娘这是说得什么话?就算是想起父母难过,也不该如此。这天下间的父母,谁不盼着儿女平安,只有你好了,你父母在地下才能真正心安。”

常姑姑只晓得王莺是投奔来的孤女,并不晓得她父兄是朝廷案犯,自然也想不到其他上面去。

王莺晓得她误会了,却是辩无可辩,只低下头,道:“姑姑教训的是,我记下了。”

“整日猫在这院子里,姑娘实是太闷了,才会胡思乱想,等七姑娘回来就好了。多少有个伴,七姑娘又是爱说笑的。”常姑姑摩挲着王莺的手,说道。

真是说曹操,曹操便到。

常姑姑话音未落,就听到院子里“蹬蹬”脚步声响,七娘已经从门外探出小脑袋,笑嘻嘻地刚要说话,见常姑姑也在,规规矩矩地唤了一声,随后才对王莺道:“莺姐姐,七娘回来了。”

许是跑得急,她额上亮晶晶的,闪着汗。

王莺见了,掏出帕子给她,问道:“瞧见伯伯了?”

“嗯!”七娘接过帕子,擦了汗,点了点头,道:“见了,方才阿爹还问起姐姐来着。现下阿爹同曹爷说话,我就过来瞧莺姐姐。”

“我想去给伯伯请安,七娘瞧着什么时候方便?”王莺问道。

“阿爹说也想看看姐姐呢,等会儿咱们过去瞧瞧,等阿爹同曹爷说完就好了。”七娘欢快地应着。

首节上一节1152/2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