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第339节

  他倒是想和夏晓兰说一说,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夏晓兰现在真是和他“划清界限”,季江源想说也不能说了。

  如果是那个王建华,确实够讨厌的。

  季江源也不明白,夏晓兰和周诚处对象呢,王建华还敢找上门叽叽歪歪的,周教官看起来可不好欺负。季江源不喜欢用“特权”和“阶级”将人划为三六九等,但有些人喜欢,他不得不入乡随俗。那要照华国的国情,王家是比不上周家,季江源本人就深有感触。

  季江源想说话,又意识到自己如今在夏晓兰同学眼里,恐怕也和王建华一样讨厌,他就继续闭着眼睛装睡了。

  要夏晓兰说,季江源是想多了。

  她真正讨厌的还是季雅,季江源是被牵连的,肯定得排在王建华后面。

  王建华又要排在夏子毓后来,谁是“杀人凶手”,谁才是不能被原谅的。校车摇晃着,到了京城外国语学院,还不到早上八点。

  夏晓兰跟着林老师几人一起吃早饭。

  这些都不要个人出钱,全是学校承担。想想也是,要让外地的学生特意来京城参加决赛,还得自掏腰包,买车票都要吓退一帮人,出门在外还要吃和住,一般学生也承受不起!

  “9:00-10:30是笔试题,考完笔试才是口试。口试题怎么考,平时也反复在练习了,你们按照正常的水平发挥就行。”

  口试却是练过很久了。

  也不复杂,分为三部分,第一是英语自述,就是用英语介绍自己,说说为什么喜欢英语之类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

  第二是故事复述,先听一段音频短文,听完给1分钟组织语言和整理思维的时间,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开始复述这个故事,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三是抽个话题,围绕这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念,就像夏晓兰上次复试抽到了环保,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个时间也是5分钟。

  一个学生的口试部分就要15分钟左右,全国200个学生,岂不是要3000分钟,换成时间是50个小时?

  教育部显然早有准备,笔试在10:30分结束,收卷后马上就进行阅卷。

  最终能走到口语部分的,不过是20名选手。

  被淘汰的180名选手,都是此次英语竞赛的“三等奖”。

  剩下的20名选手,电视台就要来录像了,剪辑出表现精彩的在电视上播放,夏晓兰觉得挺有噱头的,就是竞争的过程比较残酷。

  她觉得被淘汰的180名“三等奖”,出国当交换生的几率基本为零。

  怎么着,也要闯入口试环节才行。

  夏晓兰舒展了一下手指,笔试题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她心里也没底的,她念大学那会儿,也就参加过四级考试,后来自学英语是用在工作中,完全没有考过雅思和托福,无从知道自己的水平标准。

  高考英语满分不算,对夏晓兰来说太简单了。

第630章 摄制组的忙碌(4更)

  830分,就开始领准考证了。

  按学校来的,全国一共就200个学生进入决赛,还真有的大学是挂零鸭蛋!

  真要进入决赛的,学校送学生来参加决赛的经费肯定是有的,再穷的学校不至于抠门成这样,好歹是国家公立大学。

  林老师把准备好的个人照片交上去,发准考证的让她自己贴,贴好后刷刷盖上章,林老师就挤出来了。

  把准考证发夏晓兰手上,还不忘嘱咐夏晓兰别紧张。

  “好好发挥,你可以的!”

  林老师也算摸到底了,当时华清参加复试的,绝对有英语水平不输夏晓兰的,怎么最后就夏晓兰进入决赛了?她发现夏晓兰特别擅长应试,别管题难题简单,夏晓兰拿到卷子特别淡定。

  不着急就先赢了一半,有的人平时学了一肚子知识,到考试的时候紧张到想不起来,有一百分实力都没用,还不如只有八十分实力的,稳打稳扎,把所学所知都用上了!

  夏晓兰点点头。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时候电视台已经架起了摄像机在拍。

  今天的空白带子批的足够,随便他们拍,回去再慢慢剪能用的镜头呗。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呢,足足200人凑一块儿,天南地北的都有,这样全国性的竞赛才能搞出这样的场面。

  “多拍点素材,你看那边,还没考试就哭鼻子,是没信心呢?”

  “那是哪个学校的,人瞧着挺精神。”

  哭鼻子的是误会,是眼睛里进了东西。

  瞧着挺精神的就是夏晓兰了。

  她哪怕把自己裹得像个球,那也是最漂亮的那个球,主要瞧着还有点眼熟,咦,是在哪里看过的感觉。

  “是不是去年国庆游行那个?”

  豁然大悟,的确是。

  那个华清的仪仗队员,停顿了3秒的特写镜头,事后掌机的同志好悬没挨处分。

  幸好上面的领导没说什么,整个舆论也是好的,都以为是电视台故意捕捉的特写镜头,青春漂亮,干净有活力,给人正面积极的印象。

  直播就容易出各种问题,录播就没那么多顾忌。

  好看精神的女学生为什么不能多拍两个镜头?回台里领导要有意见再剪掉呗。直到学生们拿着准考证进入考场,摄像机才关掉。

  “刚才那个女生,是华清的吧?”

  “是,不知道能不能进入口试环节,她要上电视效果肯定好,一些观众瞧着会眼熟。”

  人也很优秀,不仅有脸蛋,还有脑子。

  仪仗队能参加,英语竞赛人家能杀到决赛,智商是没啥好怀疑的了。电视台也不容易,节目要有看点,肯定得照顾下观众的情绪,那同样是参加英语竞赛的大学生,谁不想看个赏心悦目的?

  天安门的升旗兵,选的都是五官端正的呢!

  希望英语竞赛精彩点,台里还派了个主持人来,就怕教育部的领导们会把容易出彩的口试环节搞得干巴巴无趣。有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调动气氛,效果才会好。

  还得安排观众配合鼓掌,为了配合教育宣传,电视台也很尽心,这次拍摄筹备的时间不短,包括口试环节要怎么拍才有看点,和主办的部门都反复沟通过。

  “对了,中午还得和部里的领导吃饭,现在赶紧多拍点镜头。”

  摄制组的其他人纷纷点头,大家扛着机器从考场外面走过,拍了学生们奋笔疾书的画面。这些镜头都很有意思,有的人表情轻松,有的人满脸严肃,特别是进入口试环节的20名同学,把他们笔试的镜头翻出来一对比,节目效果就出来啦。

  200个学生,被分在5个考室。

  拍完这组镜头,还要拍学生们离开考场的。

  学生们考完了,不代表他们的工作完成了,阅卷的镜头也要有,整个节目的编排要有完整性。时间这么紧,教育部的领导还要请吃饭,中午饭肯定得像打仗一样赶。

  摄制组在考场外走动,尽管轻手轻脚的,哪能一点动静都没有,知道电视台已经开始拍摄,还是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专注力。

  上电视这种事,夏晓兰以前可能还要在意下仪容,现在她哪有空去理会外面的摄制组。

  题量特别大!

  这种竞赛都是一样的套路。

  拿满分基本不可能,就看谁能在规定时间内拿最多的分,这需要考生学会取舍。

  一道2分的题纠结了几分钟都举棋不定,有这时间都拿到多少分了?

  夏晓兰是争分夺秒刷题,收卷的铃声响的时候,她迟疑着写下最后一个单词,好险连作文都写不完。这些题,考的真是古怪又刁钻,生僻词很多,夏晓兰拿到都发麻,联系上下文猜呗,还能怎么办!

  “停笔了,都不许再写了!”

  监考老师挨个收考卷,夏晓兰确认自己名字和学校写对了就不迟疑交了卷。

  走出教室,林老师就在那里等着。

  “走吧,好好休息下,中午一点就知道阅卷结果了。”

  林老师看夏晓兰的眼神就是看爱徒,贺教授其实也挺喜欢夏晓兰,开小灶的过程中说她很有语言天赋,问她要不要转到外语系——外语系又轻松又高端,优秀毕业生都是翻译或者外交部,哪里像建筑系,以后分配工作很辛苦。

  夏晓兰坚持留在建筑系,她对建筑的热情刚刚燃起来,学完一学期的基础课程,怎么会转系!

  杜兆辉还说世界上没几个知名的女建筑师,夏总是很不爽的。

  考完试就是阅卷,所有学生都在焦急的等待阅卷结果,电视台的摄制组也忙活了一上午,拍了批改试卷的镜头,他们就要赶紧吃饭。

  教育部的领导说要一起吃饭,摄制组的人只能急冲冲赶去。

  “这位是高教司的王司长,高教司的詹科长……”

  饭店包厢里已经坐着不少人,除了教育部的领导,还有这次的主评委徐国璋老师。

  老爷子今年已经70岁,头发白了,人也瘦,太阳穴和脸颊的地方布满老年斑。摄制组的左右看看,不知道该坐在哪里,王司长倒是很热情:

  “电视台的同志们都辛苦了,知道你们拍摄任务很重,那也不搞虚礼面子事了,赶紧落座吃饭!”

第631章 走后门的夏同学(1更)

  詹科长偷偷想翻白眼。

  英语竞赛的事,根本不归王广平管,前些天闹得笑话还不够大家看么。

  高教司一口气接到四所大学的投诉,司长都快把自己的头发揪光了,王广平这才老实多久啊,又想抢功劳还是怎么的?

  詹科长就冷眼瞧着王广平接管了整个局面,礼贤下士和摄制组的人亲热,不知道要耍什么花样。

  当一个人不要脸,偏偏还是上级时,就很不好对付。

  詹爱群身边坐着的就是徐国璋老师。

  老人家没理会这满堂的热闹,慢慢的夹菜吃,詹爱群将一盘软糯的炖肘子往徐老师面前端:

  “您老受累了。”

  徐国璋咽下嘴里的食物才摇头:

  “小詹同志,这种竞赛是好事,我愿意多受累几次。”

  竞赛就有输有赢,徐国璋不是觉得这样的输赢有意思,而是竞赛能带来正面效应。老爷子从1949年起就在外国语学院执教,70高龄依然在教育一线,81年的时候徐国璋就成了博士生导师……愿意当英语竞赛的评委,也想有更多的人了解英语,对英语产生兴趣。

  竞赛嘛总有个输赢奖励,教育部还会送优胜者去国外当交换生,徐教授自己就曾留学英国,年轻人多出去走走是有利的,开阔视野和胸襟,人生那么长,说不准有多少磨难,胸襟开阔的更能扛过!

  詹爱群给他端肘子,徐教授也没拒绝。

  王司长招待完摄制组的,又掉转头来捧徐国璋。

  等詹爱群出去结账的时候,王司长端起酒杯:

  “我最后敬大家一杯,诸位都辛苦了。”

  “王司长太客气了。”

  王司长一杯酒先干为敬,脸色都憋红了,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有眼色机灵的就问王司长,再三劝说,王司长才为难道:“家里有个小辈,进入了决赛,不知道能不能闯入口试环节。”

  包厢里有一瞬间的寂静。

  王司长的热情相待,陡然就有了解释。

  这次竞赛的所有评委都在包厢里坐着,包括电视台派的主持人。

  王广平的话让大家挺尴尬,走后门也太理直气壮了!

  这种事,私下里和重要人士打招呼就罢了,让小鱼小虾都听见,不太好吧?是为了家里的小辈失了分寸,还是王司长办事儿就是这么不讲究?

  评委都各有想法,一顿好好的饭菜连滋味都变了。

首节上一节339/14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