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第581节

聂都讲看罢,疑惑的转给范高功,问:“这公文上只说了重要事务,却没说是什么,不知方丈可能透露一二?”

赵然摇头:“我也不晓得啊,估摸着应该很要紧吧,故此不在公文中写明。二位去了便知,我在这里预祝二位发挥才干,大显身手,为我白马院搏出大名声来。”

公文上写明,到松州的报到时间为二月初八,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这两位回白马院屁股还没坐稳,又要着急忙慌的离开,当真辛苦异常。

临走之时,赵然询问,说是既然抽调他两位半年,这段时间,经堂由谁暂署高功比较合适,请他们推荐一下。

这两位一致推荐了贾经主,于是赵然含笑点头,说是一定慎重考虑。

等聂、范走后,赵然坐回书案,传典造房当值道士:“去将董静主的档案调出来给我过目。”

……

二月中,白马院又来了两位熟人,赵然让李知客将他们请入自家书房,抬头笑着打了个招呼,继续埋头处置公务。

这份回复很重要,是关于宁德寿帽子的问题,不得不字斟句酌。经过一连串运作和流程,松藩卫曹指挥使推荐宁德寿晋升的公文终于转到了自家手上。宁德寿本官红原守御所千户,推荐晋升为松藩卫指挥佥事,领红原守御所。后面附着一沓宁德寿任千户以来的功勋和考评。

公文前一张签押,是川西总督府夏吉所签,批的是拟准此议,报天鹤宫议决。

第二张签押由杜腾会所签,批的是同意,报玄元观议决。赵然注意到,杜腾会写的是“同意”而非“拟同意”,这是想慢慢收回权限,心下不禁有些好笑,这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因循前例这四个字,可不是白说的。否则可以直接写“同意,报玄元观知道”便好了。

第三张签押发自玄元观,是监院赵云楼所签:“发驻地红原,征询白马院意见。”

赵然写了一个回复意见函,总共八十六个字,将宁德寿好一通夸奖。此回复意见返回玄元观后,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赵云楼再批复“同意,报四川都指挥使司知道”便可。

川西总督府是战区设置,与四川都指挥使司并立,无须由四川都指挥使司批复,只需报备便可。

这便算走完了上半段的升职程序。

因为宁德寿属于千户以上级别的军官,他晋升的最终决定权还在兵部,兵部同意后,报总观方堂核验便算大功告成。

所以下半段程序是在京中,到时候宁德寿要去一趟应天,在兵部职方司应卯,进行简单的面试。这一关基本上还好,没什么意外的话,职方司都不会故意和地方为难。

将回复意见写好,附在公文后面,赵然让典造房道士尽快发出去,这才搓了搓脸,向两位熟人道了声:“怠慢了!”

第九十五章 置换

来的两位,一个是谷阳县主簿孟登科,另一个是慈善金李管事。

接到龙安府公文后,孟登科没有拒绝,在谷阳县过了年,辞别孔县令等人,便启程前来白马院上任。他今日刚到,来不及休息,便过来拜见自家的新上司赵然。

至于李管事,他是赵然直接以书信招来的。慈善金是赵然当年自掏腰包一手创立的,虽然名义上东家是李管事,但其实等若私产,为谷阳县的兴盛立下赫赫功劳。

如今谷阳县已经有了改革成熟的青苗钱制度,慈善金转化为了青苗钱的监督者,比起从前轻省了许多,也有了更多余力,所以赵然便将李管事招来红原。

都是熟人,赵然也不客气,开宗明义道:“孟主簿、李管事,将你们请来,是商量商量我白马院院产的问题。孟主簿,嗯,应当称孟迎宾了,呵呵,你累不累,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上峰已经开始布置工作了,此刻怎么好说累?累也不累!于是孟登科连忙表示,自己精力好得很,浑身充满了干劲。

于是赵然续道:“白马院现在一穷二白,你们两个想想,怎么才能让红原有所起色,顺便让白马院的院产丰厚起来。我给你们三天时间,在城中转一转,如果要出城的话,让方堂派几个巡查跟随保护。”

三天之后,大概了解红原情况的孟登科和李管事回到了白马院,赵然当即在书房中开了个小会,与会者除了他们三个外,还有刚刚将河边耕地丈量完成的监院袁灏。

赵然在墙上挂了一张大图,用一根小棍,指着图上的文字和符号开始讲解自己心中的计划。

“设若有一个红原城中的百姓,他没有银子,没有耕地,没有任何进项,可他想要得到一块田地,他应该怎么办?很简单,他做不到的,由我们白马院出面帮他达成心愿。”

赵然的小木棍指向其上勾勒出的一座小屋,道:“这是他在城中居住的房子,不大,也很破漏,这样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也是我白马院同道所不能容忍的。”

小木棍指向下一栏的“慈善金”三个字,赵然接着道:“白马院出面,向慈善金借十两银子,然后到即将分售的田地附近建一所可以容纳他全家的房子,要大要宽敞,然后将他城内城外的房子互换。城外的大房子归他,城中的小房子归白马院。”

“若是不愿意置换房子呢?”

赵然斩钉截铁道:“不愿意换的,不向他出售政策性土地。”

小木棍挪回来,指向“白马院”,赵然续道:“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以政策性价格出售田地,老袁,你这次丈量河边耕地是六千多少亩?”

“六千八百四十亩。”

“很好,足够撬动我们的计划了。一亩地,假设我卖五钱银子,一户人家卖二十亩,那么,我就收到了十两银子,然后白马院将这十两银子还给慈善金,两清!”

“百姓买田的银子从哪里来呢?”赵然重新指向慈善金:“由慈善金借钱给他们。当然,是低息,年利暂定四厘,和朝廷制定的青苗钱相同。”

“现在,百姓们住到了城外的大房子,又有了耕地,他们就可以正常开始耕种了,但他们欠慈善金十两银子的小额借款,需要分十年偿还,我想,只要肯踏踏实实干活的农户,都完全有能力还清。”

“白马院现在手上有一座小房子,是搬迁出去的百姓腾出来的,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呢?”赵然的小木棍指向号房:“现在,这座房子划拨给孟迎宾管理,算作白马院的道产。”

赵然继续指向慈善金:“号房向慈善金借十两银子,按照两分年利计算。用这笔银子将这座小房子推平,在此基础上盖一间商铺,然后征兆四方商贾前来租赁,假设每年租金为十两,一年零两个月不到,就可以把欠款还清。”

“于是,道院的道产开始源源产出,慈善金也从中挣到了两分利。”

孟登科举手:“方丈,貌似慈善金略亏。”

赵然道:“看上去的确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但不要忘了,慈善金本就不是以收益为目的,能够有两分利弥补成本,就不算亏。当然,如果孟迎宾觉得这样不好,可以想办法,争取让慈善金也享受同样的购地政策,比如在城内获取某段街道的经营权,又或者以相同的政策价格,购买数万亩草场。”

袁灏忍不住了,疑惑道:“方丈,前面的我都看明白了,以五钱银子购买一亩地,年息四厘,十年归还,和直接分地也没什么区别了,这个我同意。可是后面的……恕我直言,盖了商铺,有人愿意来租么?更遑论一年租金十两?”

赵然点头:“能租多少,这就要看咱们白马院后续怎么努力了。但无论收益如何,至少我们白马院开始有了一笔道产,不是么?”

“党项人怎么办?是否一并照此办理?可是我认为,他们换房子的意向不大。”

赵然点头:“一并办理,任其自愿。”

袁灏摇头:“可是党项人的问题比较复杂,主要在于城外这两万多亩耕地。”

赵然笑道:“他们的问题可以容后解决,咱们第一步先让汉人百姓能拿到土地,只要这些原先佃租他们田地的汉人百姓迁出去,不再租他们的地,他们的生计就会成大问题——其实目前已经是个大问题了。少了这笔租子,他们应该怎么过呢?还是等待白马院赈济么?那可不够!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以田地换草场,一亩换十亩。”

袁灏对此表示认可:“他们不会种地,但却都是放牧的好手,只是没有牛羊……”

“这个好办,李管事可以购买牛羊来放贷,年息同样为四厘。”

“原来如此。其二呢?”

“其二,不愿置换的,就去做工!”

“做什么工?”

首节上一节581/12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