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第117节

这样的利率算得上极低了,若是农户用心耕种的话,三年后便可轻松偿清债务。

青苗仓由各府道宫和府衙共同设立,各出一半本钱,所得之利滚入本金之中继续用于放贷,各县县衙代办、府衙审核批准,道宫和道院予以监督。

设立之初,青苗钱确实为恢复农耕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其后弘治中兴的基础。但与历朝历代一样,任何善政到了后期都会走了模样,与最初的设计差异极大,到了如今的嘉靖年间。情状更是不堪。

简单举个例子,当一户百姓去县衙申请借贷青苗钱的时候,衙门会将其申请上报府衙,府衙复核后批准,将钱发至县衙。这个过程没有任何问题,总计需要消耗的时日也不多。通常七天内就可办妥。

然后,接下来,就不一样了。县衙拿到钱以后,会以各种借口拖延发放,一直拖延到这户农家撑不下去,不得已去某大户家借高利贷。借贷时,农户需在两张拮据上画押——其中一张借据上写的是利钱四厘,然后该大户便拿着这张利钱四厘的借据去县衙,县衙收了农户的借据收条。然后将这笔青苗钱交给该大户。

等到借贷期止时,大户将农户抵押的田产和房屋收走,然后到衙门里把青苗钱还上,四厘利息补入青苗仓中,多出来的利钱则归衙门所有。县衙收到钱以后,在田产地契上公证,手续便算完备。大户得了土地,衙门收了利钱。皆大欢喜。

过程并不复杂,宋致元所说的复杂。实际上是指获得利益方很复杂。大户是一块,县衙是一块,经办的胥吏是一块,府衙也能分到一块。至于道院,宋致元表示呵呵呵,赵然点头理解。

赵然叹息。这还是青苗钱么?答案是否定的,青苗钱实际上成了道门和官府合股所办的高利贷钱庄,贷款对象是各地大户,大户依靠青苗钱的放贷兼并自耕农的土地。想得深一些,赵然忽而领悟。其实这些大户并不需要向官府借贷,他们需要的是土地兼并的合法过程,以及让官府和道门利益均沾。

赵然痛心地问宋致元,咱道门还缺这几个钱?

宋致元默然片刻,然后告诉赵然,这已经成了一种常例,比如……比如你赵致然去年年末领到的那二十两银子的年敬,便是谷阳县衙送来的,嗯,今年你升了方主,这笔年敬应该是五十两。现在的赵然并不将五十两银子,但其他人可没他那么有钱,这笔银子应该是很不少了。

赵然头痛万分,忽然想起自己办的那个善金,不禁冒汗道:“监院师兄,然则师弟办的那个慈善堂善金,岂非会得罪方方面面?”

宋致元一笑,道:“那也不尽然。你有多少银子往里填?你拿出来那一千两怕是杯水车薪罢……”

赵然心道,还真不是杯水车薪,至少包揽谷阳县所有高利贷的债权转移是没什么问题的。他先前之所以对外宣称是一千两,其实不过财不露白而已,按照他的的实际打算,如果这件事对培育功德力较为有利的话,别说一千两,上万两都愿意往里投。

见赵然有些支支吾吾,宋致元讶然:”赵师弟,你不是准备往大里做吧?”

赵然硬着头皮试探:“监院师兄,若是师弟我弄到银子,比如,一万两或者两万,去做这个善金,会不会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宋致然呆了呆,不敢置信地问:“一万两?赵师弟,你哪儿来那么多银子?”旋即又恍然:“莫非是馆阁之地对青苗仓有所不满?”

赵然嗯嗯啊啊含糊道:“师弟我实在是可怜那些穷苦百姓,因此有这么个打算,想要和几个馆阁之地的朋友借钱来办这善金,并非馆阁之地对青苗仓有什么不满——他们整日忙着修练,哪儿有工夫关顾此等俗事。”

宋致元释然:“也是……”随即又啧啧叹道:“师弟和馆阁之地的那些仙师们当真有缘,如此大笔银钱的出入……”

“师兄,你说我这事儿能做么?”

“赵师弟,若是你想个人做些善事,这善金也不失是个好办法,但,还是别做大了为好,每年相助个几户,传传你的善德便是了。你这善金若是做大了,大户豪绅便得不到田地,衙门里也收不到利钱。先不说官府和大户豪绅们会视你为敌,就连咱们无极院这些师兄弟们,恐怕你也不好交待。”

“可……师兄,这土地兼并一旦成为风潮,农户无地可耕,天下迟早会大乱的。”

“师弟,别说你,就连师兄我,无极院监院,看上去在谷阳县是个人物,但放眼天下,哪里有资格议论天下大势?有这闲心,多读几本道经,多教化几个世人岂不更好?赵师弟,师兄我不拿你当外人,这才苦口婆心说这些话,你定要谨慎才好,一个不留神,便是身败名裂之局!”

宋致元这几句话已经相当重了,果然是拿赵然当自己人,赵然也确实感受到了他的好意。不过一想到为阖县农户行善积德,功德力不知道能涨到什么地步去这个巨大诱惑,他就忍不住想坚持下去。

仔细琢磨了片刻,赵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如果他仍旧按照原来的方式设立善金的话,会将谷阳县所有有实力的阶层尽数得罪,不仅事情做不下去,恐怕自己安危都会出问题。既然如此,那就把敌人和朋友区分开来好了,把自己的阻力尽量减小,或许这件事情的难度会降低一些呢?

在青苗钱这个项目上——姑且称之为“项目”吧,既得利益者共有三方,即道院的道士、官府的官吏以及地方豪绅大户,被剥削的则是自耕农。赵然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利益,现在的问题是,把谁作为朋友,把谁作为敌人?

赵然只是稍稍思考,便有了主意。道院方面肯定是不能损害的,官府这头,暂时也不能得罪,那么剩下的,只有豪绅大户了。

其实认真说起来,豪绅大户和官府、道院都有或深或浅的关联,不可能分得那么清楚,但至少,在表面的层次划分上,与官府和道院是有所区别的。赵然暂时想不到让豪绅大户和自耕农共赢的办法,所以很对不起,只能得罪他们了。

当宋致元询问赵然究竟想要怎么做的时候,赵然的回答就是,将豪绅大户从这场游戏中踢出局(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十五章 孔县尊

ps:感谢暗之堕天使和chi迷an的打赏。贫道努力码字,晚点还有一章。

对于赵然的回答,宋致元仔细思索良久,之后问了两个问题。其一,无极院和谷阳县衙在青苗钱的借贷中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因此减少?其二,豪绅大户向为官府治理地方的支撑,如何说服孔县尊放弃豪绅大户而选择你赵然?其三,面对很有可能到来的豪绅大户群起而攻,赵然你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第一个问题,赵然果断回答:绝不会减少!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不需要孔县尊放弃诸豪绅大户,需要的,只是请孔县尊答允,让他赵然也参与其中。而第三个问题,赵然则表示,他有这个心理准备,但为了不让农户流离失所,他宁愿背负这样的风险。

见赵然回答得干脆利落,看样子是经过深思熟虑了,宋致元很是无语。他不知道眼前这个一贯表现很机灵的师弟,今日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要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嗯,严格来说,也不是不讨好,讨的是农户们的好,可讨他们的好有什么用,难道这个师弟当真是个有大慈悲的人?可按照这位师弟以往行事的风格,实在是不像啊!

最后,宋致元看在赵然的面上,决定对此事给予有限度的支持,所谓有限度的支持,其实就是不闻不问。赵然想干什么就去干好了,只要你能保证院里道士们每年一笔的年敬不减,我就默认你的做法。而在赵然的死缠烂打下,宋致元还是多给了点东西——一封写给孔县尊的私人书信,这封信将由赵然转呈孔县尊,这也是赵然光明正大去见孔县尊的凭借。

赵然如今是无极院八大执事一级的人物。这个身份虽然尚不能和孔县尊平起平坐,但拜见时却已经有了足够分量受到孔县尊的以礼相待了。

赵然开办的慈善堂受到平武县衙役搜查一事,早有人报知了孔县尊,孔县尊猜到赵然此来大概是说这件事情的,因此也有所准备。当赵然把这件事情做了禀告之后,孔县尊给予了一番安抚。并且告诉赵然,平武县虽说移送了相关拿人的文书,但自己也没想到他们竟然敢去无极院搜捕,此事他已经给平武县新任的董县令修书。他还坦诚,自己信中所言虽无怪责之意,但却有提醒之实,相信这类事情今后不会再度发生。

一县父母向赵然亲自解释安抚,姿态已经做得足够了,赵然不是不知好歹之人。当即表示感谢。待宾主相谈正欢时,他终于开口提到了自己的来意。

“你想加入青苗钱转贷的名列之中?”孔县尊十分疑惑的问道。

“正是,这是宋监院给县尊的书信,还请过目。”赵然将宋致元的书信取出,恭恭敬敬递了过去。

孔县尊接过来很快看完,然后闭目不语,赵然知道此事涉及甚大,所以也不催促。给孔县令留出充足的时间来思考。

良久,孔县令睁眼道:“赵方主。宋监院的意思,本官已然明白,当在力所能及之处尽力而为。只是,不知赵方主想要插手青苗钱转贷,究竟是有什么打算?可否告知真意?”

赵然的真实用意当然是为了大量培育功德力,以便自己早日进入道士之境。但这层意思当真没法说出口。来的路上,赵然便仔细考虑过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来想去,还是只能拿百姓说事,当然。也可以扯一点自己修练中的心性问题。希望扯上这个后,孔县尊能够或多或少给予理解吧。

“不知县尊可曾听闻,贫道去年曾去了一趟白马山,其后得赐我道门圣药散骨丹,并参加了玉皇阁护法元大炼师主持的升门法坛。”

赵然还是那套老办法,有什么事情先给自己扯上一件虎皮大衣盖上再说。果然,孔县令一听“玉皇阁”、“道门圣药散骨丹”、“元大炼师”这几个关键词,原本还有些发散的眼光立时被吸引过来。

“哦?竟有此事?本官为庶务所牵绊,倒是不曾听说。原来赵方主竟能得馆阁之地仙师们的青眼,当真是好机缘!本官听说服了散骨丹后便有了修道的资质和根骨,从此后便能学那上天入地的仙家本事……”

赵然叹道:“贫道师兄于致远,不知县尊是否相熟?于师兄与贫道相交莫逆,与贫道一起参加了升门法坛,他福缘极厚,已经正了根骨,如今拜在元大炼师座下。”

孔县令“啊呀”一声,满脸羡慕:“于知客竟然入了仙道?难怪,细思起来,竟是已有近年未曾见到了……不知赵方主如何?”

赵然摇头:“贫道当日未曾得正根骨,元大炼师有言,说根骨之事,不见得当场能正,也有机缘慢慢显现。自今岁以来,贫道似有所感,只觉隐隐间于修练一途有所进益,后受华云馆道门行走卓腾云、卓腾翼二位师叔指点,得蒙二位师叔赐下玄功……”

“华云馆”、“道门行走”、“二位师叔”、“赐下玄功”等等关键词再次为孔县令敏锐捕获,这位县令当即肃然起敬,向着赵然拱手道:“恭贺赵方主得入仙道!”

赵然微笑摆手:“多谢县尊。然,贫道之修行极重心性,曾有高人指点,言贫道须多做善事、多积功德,否则便会出现修行瓶颈。”

孔县令恍然:“原来如此,今岁以来,常听闻方主于县中修葺百姓居所、照顾穷苦农户,竟是与方主修行有关,想来慈善堂也必然如此了?方主宽心就是,本官会再修书平武县,必不使慈善堂再受挫磨。”

赵然稽首:“多谢县尊。方才贫道所言,想要在青苗钱上插手,其实本意也是为此。青苗钱已然沦为弊政,其中纠葛,贫道不说,县尊也是明了的。百姓往往因此家破人亡,其状惨不可言,若是常此以往,田地都到了豪绅大户手中,百姓耕无所耕,必然酿成极大祸事。贫道于此不忍目睹,故而想插手其中,以尽绵薄之力,还望县尊明察。”(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十六章 “朝三暮四”

ps:感谢eagle周打赏,感谢楚闲云的月票鼓励。∽↗

首节上一节117/122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