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郭总内心也在快速盘算。
其背后的郭氏家族连同马来西亚、印尼的黄氏、刘氏家族,在东南亚根植了几十年上百年。
实力雄厚,这次金融危机虽受损不小,但远没到要卖资产的地步,反而有意扩大在内地的发展。
就他们在苏州工业园的实业制造,做得就很好。
只是当下内地房地产领域还没放开。
且京城在商业地产这一块也面临着上海、深圳、广州的竞争。
长期看收益肯定高,短期确实像田甜说的那样有压力。
他是家族内的少壮派,比起六七十岁长辈的守城,更想锐意进取。
大陆改革开放后发展迅猛,未来潜力巨大。
而之前也调查过辉远传媒,顾俊辉在横店影视基地的合作、购买金庸版权的动作,都让他觉得这人眼光独到。
想着文化传媒领域未来大有可为,和辉远合作或许是个好机会。
想到这些,郭总站起身来:“既然贵方再表诚意,我们也退一步。
7500万美元,如果再低,双方就很难达成共识了。”
郭总说完后,会议室里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顾俊辉身上。
双方的底线已经逐渐清晰,就看他这最后一步能否迈得拢了。
许安红望着顾俊辉,目光里带着几分复杂。
这段时间没见,他愈发高大帅气,沉稳的气度比从前更甚,那份临事不乱的从容。
想到顾俊辉年初说要在一年内报价收购时,曾邀请她加入辉远传媒。
当时她一方面带着女孩子的矜持,另一方面也想见证下他的实力,便说“等你报价收购时再说”。
没成想,他最初说“一年之内”,后来提前到国庆节,如今9月就把谈判摆上了桌。
这速度远远超出预料!
许安红是知道辉远传媒这阵子的发展有多迅猛:不光在唱片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眼下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在推进中。
和横店影视基地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开始在香港布局了。
对于这个男人又多了几分钦佩!
在大家的注目下,顾俊辉往座椅后背靠了靠,手指在桌面上轻敲着。
心想东南亚金融危机才刚刚开始,到明年风波会更严重,届时国内经济会受到很大影响。
商业地产领域难有起色,写字楼租金涨不上去。
纯收购价来说,明年底或后年初再收购显然更划算些。
不过,辉远传媒正处在快速扩张期,原本就打算要谈12楼、13楼的租赁。
另外,要是能直接收购这栋现成的大厦,可比自己拿地建设省了至少三年以上的时间。
而这栋楼在长安街旁,也算是个小地标,无形中就是公司实力的一种呈现,对后续业务开展大有好处。
且他的规划远不止于辉远传媒,当然也不止于京城。
未来重心会慢慢扩展到香港、日本、欧美那边。
眼下要把京城的根基打牢,把该布局的先做好,才是稳妥的办法。
再者,许安红背后顶级家族的人脉资源,不管是对影视剧的审批审核,还是横店影视基地的发展,都能提供不少助力。
还能避开一些来自社会上或所谓“二代”“三代”的杂音。
想到这些,顾俊辉也站起身来。
“既然谈到这份上,我也报个价。大家也知道,市面上的选择不少,我们之所以收购光华长安大厦,只是一开始就扎根在这里了。
我愿意把报价提高到25%的溢价5800万美元的25%是1450万,合计7250万美元。
按当前8.28左右的汇率算,差不多折合人民币六亿元。”
说完,他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扫视过众人,语气平淡却带着笃定。
“郭总,周总,你们要是同意这个价格,我们今天就可以签约。
要是不同意,那这次收购就先搁浅了。”
顾俊辉报出7250万美元的价格,会议室里再次陷入安静。
双方的差距只剩下250万美元,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郭总。
等着他最后的决断。
此时的郭总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来回摩挲,脸色在灯光下忽明忽暗。
显然其内心正在做激烈的权衡。
片刻后,他用英语低声对助手吩咐道:“Report to the headquarters that I want to activate the second plan. Ask for their authorization.(跟总部汇报一下,我想启用第二套方案,请他们授权。)”
助手听后,快步走出了会议室。
郭总:“顾总,说实话,光华长安大厦投入使用才一年,能有25%的溢价,这个估值已经不算低了。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算合理。”
这话一出,一旁的周总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是要成了。
25%的收益,在经济不算景气的时候,对他们这些国企股东来说,已足够向上面交代了。
顾俊辉却微眯起了眼,刚才郭总那句英语他没完全听清,但直觉告诉他没那么简单。
果然,郭总话锋一转:“不过我很佩服顾总的魄力,辉远传媒才成立一年不到就有这么快的发展。
不管是横店影视基地的合作,还是金庸版权的布局,都看得出你的眼光。
相信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老百姓对影视消费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周边产品、影视基地游玩这些领域,未来肯定大有可为。”
说着,郭总顿了顿。
这时助理推门进来,对他点头示意。
郭总接着提高声量说道:“所以我在想,不如换一种合作方式。光华长安大厦按六亿人民币估值,我们不出售。
而是用这份资产入股辉远传媒。”
“什么?!”周总第一个站了起来,满脸错愕。
本来是来谈出售的,怎么突然变成入股了?
这完全打乱了他回笼资金开发新地块的计划。
许安红坐在一旁,听到郭总的话,握着笔的手指猛地收紧。
若是直接收购,她作为大厦负责人,自然就成了辉远的人,顺理成章。
可若是入股……自己这身份算哪边的?
戴总和田甜也愣住了,面面相觑收购谈着谈着,怎么变成对方要入股了?
顾俊辉脸上倒没什么意外的表情,心里却快速盘算着。
光华集团若入股的话,以辉远目前的规模,对方占股不会太高,自己依然能牢牢掌握控股权。
且有他们这样的外资背景入股,对公司在国内发展助力不小,未来在海外业务拓展上也能借力。
他看向郭总,语气平静:“郭总是想以楼入股?”
这话刚落,周总放在桌下的手已经攥成了拳头,上半身前倾,就要起身。
他现满脑子都是回笼资金开发新地块的计划,这入股的提议简直是打乱了全盘的部署。
可在这时,郭总向他投来眼神,带着“稍安勿躁”的示意。
周总只好把到嘴边的话给咽回去,重新坐直身子,只是脸色难看。
郭总说道:“光华长安大厦作价六亿人民币,以这个估值入股辉远传媒。”
“六亿入股?”戴总先愣了一下,忍不住说道。
“郭总既然有意入股,想必对我们辉远传媒也有个估值吧?”
田甜也跟着点头:“是啊,总得有个明确的股比。”
郭总从助手手里接过份资料,“我们做过调查,顾总年初以1.2亿入股时,占股50%,当时辉远传媒估值2.4亿。
这大半年来,公司在影视、唱片等领域发展迅猛。
我们评估后,给出四亿的估值。”
顾俊辉听完,手指在桌面轻叩两声,语气里带了点笑意。
“看来郭总确实花了不少心思调查。单论公司现有资产,四亿估值倒也算合理。
但您也该知道,我们和横店影视基地签了12年270亿的投资协议,今年第一期七个亿已经到账。
另外,和金庸先生谈的14部小说作品版权,花了一个亿。
这八亿都是我以大股东身份借给公司的,这些债务怎么算?
总不能不算进估值里吧?”
顾俊辉语气愈发郑重起来:“而且辉远的布局远不止于此。横店总投资270亿,香港计划收购报纸、电影公司、电视台,至少要投100亿港币。
未来还要进军日本、欧美,总投资预计500亿以上。
这些钱都得持续砸进去,作为大股东,我可以明确说十年内不准备进行分红,所有利润都要滚入新项目。
郭总要是入股,能接受这种模式吗?”
顾俊辉刚说完,周总再也坐不住了,正要开口反驳,却被身旁的郭总给按住了。
郭总对助手使了个眼色,助手立刻拿出一份烫金封面的文件,大声说道。
“顾总不妨看看我们集团背后是新加坡郭氏、印尼黄氏、马来西亚刘氏,还有菲律宾陈氏这些家族联合体,总资产超过千亿美元。
在香港、台湾、日本、内地及欧美,投资规模早已上三百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亿)。
这都是一些长远投资,有的甚至追溯到三四十年前。
您说的十年不分红,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另外说的需500亿人民投资额,就算全由我们出,也不在话下!”
助理那语气里,带着一丝傲娇。
顾俊辉还没接话,周总在一旁听得心头发沉。
心想你们都是按千亿美金算的,自己这点国企股份要是真掺和进去,怕是连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还不如趁早套现走人,赶紧去开发新地块划算。
顾俊辉这时心里已经另有盘算!
这些东南亚华人财团底蕴的确深厚,但自己有记忆先知,两个月就赚了六十多亿美元,根本不愁后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