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317节

  一个月工资一万?

  他们都做了什么呀!

  三人也都有些震惊,薛军在舔嘴唇,李才也张大了嘴,陈正旭深吸一口气后,开口道:“叔,太多了,配送业务这个月总共才一万多的毛利润!”

  “是呀,档口也是最近靠着代理费才有钱赚,给我们一人一万太多了!”

  “这钱我们拿着不安啊!”

  李才和薛军两人也跟着如此说。

  陈家志拿起桌子上整理的一沓百元大钞,扬了扬,“一万块钱就让你们心不安了?

  那以后带你们挣十万,一百万,你们得成什么样啊?”

  “一百万,我们可不敢想。”

  三人都只当他是在开玩笑,但也没了一开始的局促感。

  万元户虽然还挺难得,但这半年,三人每天接触的钱都不止一万元。

  李秀也说道:“家志让你们拿着就拿着吧,这个月卖得好,也离不开你们三个,多拿一点也不影响,但以后赚得少了你们也别嫌弃。”

  “好。”亲姐姐发话,李才也爽快应下,“钱我就拿着了,以后有什么事陈哥你尽管安排,我绝不推辞!”

  陈家志笑了笑,对三人说道:“都是兄弟,我的目标就是大伙一起努力,在蔬菜这行业里做大做强!

  这点钱才哪到哪,对我来说,把事情按我想要的做好,比这点钱更重要。”

  “好,那我们也不推辞了!”

  “事我们肯定做漂亮!”

  话到这份上,三人也不再墨迹,收下了桌上的钱,心绪也难免激动,万元户就这么实现了。

  前几个月虽说拿得也不少,从第一个月几百块,到后面破千,1月份拿得最多,有两三千块,但开销也大,光是学车和打点关系就花了不少。

  陈正旭和李才还一人花一千多块钱买了件皮衣。

  总得来说,存了些钱,但远没有一万块钱。

  回想这一个月的历程,这种感觉真的很爽!

  对陈家志来说,其实可以少给三人发点工资,比如说一人五千也足够了,在这年代也是妥妥的高工资。

  但他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三人也都看在眼里,钱给少了,反而显得小气。

  何况这三人都是他挑选出来的,人品值得信赖,陈正旭和李才也是亲戚朋友中最有才干的几人之一。

  这大半年时间下来,也证明他没看错人。

  陈正旭沉稳,但又有年轻人的热血,长期坚持拜访客户,也始终游走于市场,熟知各个档口的常卖蔬菜,也了解市场行情,在配送上更是把他说的‘靠谱’记在了心上,风雨无阻的服务客户。

  李才独自外出了半个多月找货,陈家志还没来得及和他聊,不知其中细节,但连续发了十几二十车菜回来,这做不得假,在市场上卖菜更是如鱼得水。

  而且,陈正旭和李才两人坚持学普通话,听粤语广播,如今在和本地人交流上障碍越来越小~

  薛军要差一点,但无论开车,和李才出去找货,还是在档口卖菜,也都完成了任务,而且薛军听话照做,少有自己的想法。

  总得来说,三人都很可以。

  蔬菜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行业,只要人不傻,做事靠谱,不整幺蛾子,陈家志自信能把这群人带出来。

  他前世也没少带徒弟。

  等三人拿了钱,陈家志又与众人讨论靠谱鲜生的工作方向。

  他先表明会再给靠谱鲜生投资一笔资金,大约50万元。

  配送中心要继续投钱,换场地、买车、招人;

  档口也不能局限于市场卖菜,既然生意好,证明现在的路线可行,可以扩展更多的高端渠道。

  陈家志说:“正旭后续还是要把精力放在拜访客户上,多找一下徐闻香和黄建远,趁现在江心菜场的菜拿得出手,多接触一些高端酒店酒楼。

  最好能再和海外华人华侨接触一下,看有没有机会往国外做生意~”

  陈正旭欣然应下:“好。”

  李才跟着又问:“那还要不要出去找货源,我们的货不够卖啊!”

  “这事不用那么急,菜场后面青菜供应会比较充足。”陈家志沉吟道:“而且,从外面发回来的菜心,与自家的品质包装都相差太远。”

  李才笑着摇了摇头:“主要是市场走量速度太快了,从来没想到卖菜还能这样卖。”

  薛军也笑道:“谁说不是呢,要说走量,63号档不是最多的,但提到卖菜速度,还没有谁敢说稳赢我们!

  我们的菜确实好!”

  陈正旭沉吟道:“菜好是一方面,还有我们市场也选的好,周边几个蔬菜批发市场我都有去看,就数我们市场人气最旺。”

  “有这个原因。”

  陈家志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就一个多月时间,63号档早不是尾档了。

  市场的招商也很顺利,也基本是比较有实力的商户。

  就说他旁边的张启仁,别看他经营方式还不专一,也没有策略,但抵不住人菜多,各种瓜豆就没有断过货!

  如今的蔬菜批发生意很好做,有菜就是王道。

  江南市场不看重租金,注重货源,货源充足,人气就越来越高。

  现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63号档供货量虽说在增加,但由于品质好,又长期性保持稀缺性,导致菜始终有点不够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大管饱过。

  要知道,江南市场是24小时营业,全天都会有人来买菜。

  想了会儿,陈家志说:“有两个办法:一,菜场扩面积或者投资新的基地;

  二,与产区签协议达成固定合作,按我们的要求和包装发货~”

  李才说:“第二条有点难,产区没冷库和泡沫箱,成本也难以承受。”

  陈家志沉吟道:“先试试吧,必要时也可以投资小冷库,主要是要找好合作对象。

  另外,菜场扩面积我也会同步推进。”

  与新建基地相比,陈家志更愿意在现有基地上扩面积,方便管理。

  最好能再延长租期,江心菜场土地租约是1998年6月到期。

  据他所知,珠三角供港蔬菜基地的土地租约大都是在1999年到期。

  为了降低成本,部分种植基地从那之后迁往韶关、河源等粤北地区。

  并向云南、湖南扩散,由此云南产区开始登上大舞台。

  目前花城的地租已是全国第一档,但更恐怖的是增长速度,当下已在冲击400元/亩的水平。

  江心菜场想扩面积还得趁早,最好能把租约再延长点。

  等会议开完,众人便清楚了各自要做的事情。

  陈家志和李秀也带着剩下的10万元现金回家,点火出发前,他还确认了下能随手摸出真家伙。

  不过也熟门熟路了,心里并没有多紧张。

  这年代不乏扛着一麻袋现金去做生意的老板,有人一飞冲天,有人鸡飞蛋打,也有人命丧黄泉。

  看着车前矮小的轿车,陈家志怎么感觉还是开轻卡更有安全感?

第300章 我靠靠靠!

  早上花城城里的车流量不小,有些路段还要堵车。

  陈家志坐在五十铃驾驶位上,有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视觉广,路上各种复古的小轿车都很娇小。

  这样看,轻卡车的安全性好像要高一个档次。

  即使路遇匪徒,硬闯过去的几率好像都要更高一些。

  他往旁边看了看,跟着奔波了一夜,李秀已经睡着了,睡着时的李秀更添一份柔和的气质。

  想了一会儿,小轿车得买,但晚上出行还是开轻卡更靠谱一些。

  小轿车可以在重要场合使用,陈正旭拜访大酒店酒楼时也可以拿去用。

  一路东想西想,便也到了家。

  “秀,到了,回家睡。”

  “唔~”

  在市场上已吃过了早饭,到家后彭国真也准备好了热水,两人把钱放好,洗漱后,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倒头就睡。

  …

  阳光有些晒。

  洪中和洪彪却置若罔闻,戴着草帽与易定干一同走到田间地头,周边是弯腰弓背采收菜心的菜农。

  “易场长,这菜心种得真漂亮。”

  “还行吧。”易定干问:“洪老板认为和陈总比怎么样?”

  “呃……”洪中苦笑道:“老哥,你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易定干笑了笑,“哈哈,看来我还差点水平。”

  洪中沉吟道:“各有千秋,易场长的大小分级做得更好,这样的菜在香江很抢手。”

  易定干笑道:“我们今天下午也有一车菜心发往香江,5吨左右,量稍微少了点,但一车菜比在花城卖要多赚三千来块钱。”

  “5吨……”洪彪呢喃道:“量也不少了~”

  洪中瞪了洪彪一眼,意思是让他不要再想走水的事,目前香江的菜价也不是特别值得冒险。

  而且,以江心菜场现在的体量,走水根本解决不了多少销售量,还可能引出大麻烦。

  易定干不了解两人参与走水蔬菜的事,还在为供港订单少而发愁。

  早上家志没来菜场,他估计是昨晚的菜太多,卖得没那么快,回来得也就晚了。

  这让他有点担心后续的销售。

  这茬菜心昨天开始采收,一收就是十几吨,昨晚去了市场10吨,冷库里还有好几吨。

  今天就更不得了,达到采收标准的菜心更多。

  从早上开始,他就组织了一百多号菜工开始采收,下午一上工又顶着太阳采收,采收完马上进冷库。

  全天估计至少入库20吨菜心,还有最后10吨空心菜,10几吨青椒。

  按他的菜心播种密度,等空心菜没了,后续每天菜心都是30吨打底。

  如果市场一天只能卖10吨菜心,供港只有5吨,还有15吨的冗余量。

  何况对方一直说的是两天发一车菜心!

  不得不发愁啊!

首节上一节317/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