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志记得前世跟着老板在上海做出口时,税负能做到1.5%以下,加上出口退税的5%,光是退税就有3.5%以上的净利润。
大约到2012年左右,蔬菜流通环节才免税,出口退税也没了,当时很是误杀了一批卷低价靠退税存活的出口蔬菜基地和企业。
当下的情况陈家志了解得没那么清楚,但想来不会比这个高,而且行业性质,减税避税的方式很多,比如把装卸费等都算入收购成本里等等。
只是这些事都要有人去做,靠他和李秀不太行。
陈家志记下这事,准备再催一下陈正旭招人,随后又帮着李秀统计63号档的账目。
一番忙碌,一个个数据跃然于纸上。
“呼~”
“弄完了,你要看不?”李秀心情很不错的把稿纸给了陈家志。
“走吧,回去了。”陈家志笑了笑,拍了拍胸口,“江心菜场的数据我都记着呢,63号档跑不了太偏。”
“嘁,没意思。”
五月的情况显然比四月又要好上太多,单就菜场收入而言,在四月107万元销售额的基础上足可乘以2。
一个月比一个月好,李秀早就忘掉了凌晨倒掉的菜。
“这个月的青椒卖得太好了。”
“还行。”
“感觉你不怎么激动。”
陈家志缓慢的开着车出市场,“没有,挺高兴,只是产量其实有机会做得更好。
青椒现在采收了一个半月,一共采收约123万斤,亩产约4100斤,但离预期产量还有点远。”
“亩产4100斤也不低了,而且还能采摘呢。”
“就算老天爷不作怪,也最多再采摘10来天,亩产5200斤左右。
看着还不错吧,但中椒5号在湛江试产时最低亩产都有6600斤,最高接近上万斤,差得有点多。”
“我是觉得不错了,一点一点来嘛。”
“你还真是容易满足呢。”
“这才一年多啊,一年前,你让我做梦都不敢想会有今天~”
“嗯,以后只会更好的。”
到家后,陈家志按例去菜场看了一圈。
早上采摘的青甜椒已入库预冷,泡沫箱整齐的摆放在一起。
趁着天气好,菜田里的青甜椒也在加强管理,施肥、打药、松土、浇水……
产量不及预期有很多因素,首先陈家志专长不是种甜椒,技术不专精。
其次是天气不稳定。
最后,也和当下菜场重心在往菜心转移,青甜椒日常管理松懈有推脱不了的关系。
又连着晴了两天,菜心临近采收,陈家志也联系了徐、黄两位股东解决了蔬菜供港配额的事。
竟意外有些顺利。
按徐闻香的话说,去年很多菜场的配额任务执行情况都不好。
而江心菜场在去年10月,以及年初都产出了大量菜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剂市场缺口,完成了临时应急供应任务,给有关部门缓解了压力。
且商品质量优、信誉好、价格高~
总之,领导很满意,记住了江心菜场,属于被表彰的对象,在调增配额时会给予一定奖励。
只是前几个月江心菜场没有菜心,也没去申请,这份奖励就被搁置了。
现在去申请,有关部门在6月的月度配额申请上,就很干脆的批准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有关部门会来基地抽查检疫。
但,陈家志最怕的是没人来。
他甚至有点后悔没有亲自去申请配额,这多好的露脸和结交人脉的机会啊!
不过,他也确实忙,每天就像精密仪器一样运转,游走在菜场和市场。
李才执拗的在外地组织货源没回来,两天连着发了四车菜心。
薛军也是不分昼夜的卖,把26日当天的两千多块损失又赚了回来。
陈正旭依然坚持开拓客户,靠谱鲜生的人手也在补齐。
陈家志和李秀也不再那么早去市场,晚上在家睡一觉,凌晨后才出发,天亮后又回菜场,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菜场管理上。
这两天,青椒的状态也有所恢复,趁着天晴,每天都在采摘入库,有多少摘多少,产量反而微升了些。
各方面都逐渐捋顺了。
5月28日傍晚,陈家志行走在田间地头,青椒还在采收,菜心也马上上市,他只感觉兵强马壮,火力充足。
不过易定干的心情并不怎么好,一副神叨叨的样子。
“老天爷,行行好,来一场龙舟雨,我们这里可以不落雨,但其它地方务必得多下雨啊!”
陈家志笑道:“行了,没必要对老天爷那么卑微,你越卑微,它越高兴,一高兴就天气好,反而要狠狠地骂它才会生气,一生气了才会想着下雨报复。”
“咦~”易定干讶然,“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有点道理,只是骂老天爷好像也不好。”
陈家志知道他挺迷信,不敢胡乱骂天骂地。
“行了,不用管它,就算正常采收,菜场利润也不错。”
江心菜场6月份获批了400吨的供港鲜菜配额。
陈家志挺有底气。
他相信自己蔬菜的品质,也相信花城千年来的龙舟水一定会到。
夏有车想控量压价,陈家志也有耐心慢慢等待。
第293章 突然爆发的靠谱配送
“陈总,易场长,天气预报晚上有雨!”
这边还在惦记着下雨,黄川就骑着一辆二八大杠风风火火的大喊。
“我靠,有雨?”易定干一脸惊讶,“莫非老天爷听到我的祈祷了?”
在附近的菜工与郑中、郭满仓两个小组长也都听到了黄川的喊声。
不一会儿,黄川也到了近前。
“刚听晚间新闻时,听到的天气预报,晚上有中到大雨!”
陈家志和易定干都同时望向天空,除了闷热,似乎没有下雨的迹象。
但也不能马虎。
易定干大喊起来,“郑中,老郭,收工前把薄膜盖好!”
“好~”
“收到~”
隔着几百米的回话嘹亮悠长,霎时整个菜场就像黄鼠狼进了鸡窝一样闹腾起来。
菜工们纷纷抱怨又盖膜,又是一个大工程。
易定干又骑着车去挨个通知,明明很繁忙,还要加班,但他声音里却带着点兴奋。
两个小时后,夜幕低垂,菜田里幽静而神秘,冷库旁却灯火通明,白色的泡沫箱逐渐填满了货车的车厢。
“库房里还有多少青椒?”
“陈总,还有1230件。”
库管是新招聘的,大约30来岁的女人,叫王虹,账倒是记得很清楚。
1200件就是18吨,就算明天下雨,货也足够了,不用断菜。
这两天天气好,青椒日出货量又恢复到了18吨,今天为了预防明天的下雨,傍晚临时加班采摘了本该明天采摘的青椒。
这也是冷库的好处之一,能调节供应,保证长期有货。
在叶菜的优势上更为明显。
…
一直到凌晨四点时,噼里啪啦的雨才落了下来。
批发市场里一片狼藉,地上都是泥水和散落的蔬菜垃圾,采购商们行色匆匆,快速的购买着货物。
陈正旭手里还拿着伞,在一处档口停了下来,拿起档口老板放在桌子上的样品看了看。
“萝卜怎么卖?”
“5毛/斤。”
“价格高了,我拿300斤,再少点嘛!”
“没得少。”档口老板坐在椅子上屁股都没有挪动一下,更别提烟了。
“行吧,拿300斤货。”
“不送货哈,自己来拿。”
“我马上喊三轮车来装。”
挑货,称重,付钱,装车,让何鹏先把用塑料袋密封装好的萝卜运回配送中心,陈正旭又赶紧去找下一样菜。
只有出来买菜买多了后,陈正旭才彻底明白原来的56号和现在的63号,为什么生意都能这么快做起来!
不仅菜好,服务水平和态度也是一股清流。
像他出去买菜,什么样的奇葩老板都能遇上,如果他要的菜量还少,很多人都还不稀罕搭理。
至于鬼称、自己拿货、标准不一、货不对板、肆意毁约、以次充好等行为就更多了。
就算是孙猴子有火眼金睛,来批发市场买菜都得多付出两个桃的成本。
雨越下越大,愿意送货上门的老板几乎没有。
有很多菜是用竹筐装的,没法遮雨,陈正旭只能把面包车开上,带着名工人,一车一车的拉回配送中心。
又是一车菜送回,陈正旭关掉面包车侧门,喊道:“小熊,看下单子,还要买什么菜?”
周小熊是陈正旭从东乡菜场拉来的工人,年初才来的花城,他从怀里摸出一张手抄写的单子,念了起来。
“青瓜300斤,红薯叶245斤,油麦菜500,枸杞叶120斤,就差这四样菜了。”
“走,再去买。”
陈正旭刚想上车,就隐约听见小办公室里有人在喊他,跟着一个年轻靓丽的女子便小跑出来。
“旭总,有人找,是旺角酒家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