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淡的就开业了,当天的菜也不多,依然只有几千斤荷兰豆,由李才售卖。
但江心菜场的300亩甜椒马上要上市了。
相比荷兰豆,甜椒的单次亩采摘量要多得多。
按目前的挂果量,一次采摘十几吨轻轻松松。
这才是江南63号档开业后的重头戏。
而陈家志在四月头两三天则每晚上都呆在海珠的56号档,与老客户交流换市场。
也再一次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大多是不愿意换市场,因为本身量小,同时距离也变远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新档口感兴趣,比如卷毛,最近也有在增搓路附近拿菜。
还有市场里的其他档口老板,陈家志也都去做了交流,大多数人都挺感兴趣。
尤其57号档口胡老板,得知近几天他有一大批青椒要上市时,更是目瞪口呆。
“陈老板,你哪找来的那么多青椒,最近青椒开始有点不好买了啊?!”
“我自己种的。”陈家志笑道:“胡老板,要是有兴趣到时可以来买点试试。”
胡老板怔怔点头,想起陈老板这段时间隔三岔五就会和他聊青椒。
原来是早有预谋啊!
“有机会我一定来捧个场。”
“好,那我提前谢谢胡老板了,记住地点哈,白云增搓路江南市场鲜菜区63号档口。”
本市场哪些人喜欢卖青椒,哪些人喜欢卖叶菜,陈家志早就调查得一清二楚。
这些二级批发商都是他的潜在客户。
片刻后,又到了老吴的18号档。
老吴郁闷道:“你怎么想的啊,才拿几天货,怎么又要走?!”
陈家志:“你别急。”
老吴微怒道:“我能不急吗,你早就决定了要走,为什么还把我拉回来?
我是说你为什么会喊我回来买菜,原来耍我好玩是吧!”
陈家志摸出烟,笑道:“抽不抽,不抽我就不解释了哈。”
老吴瞥了他一眼,感觉他很有底气,“抽!怎么不抽!我倒要看看你要搞什么花样?”
陈家志给他点上烟,自己也慢悠悠抽了一口,说:“如果你舍不得你的18号档,不想去江南,我可以按你的标准、每一单重量给你分拣包装好,再统一给你送过来。
当然,价钱也不一样,不过你也会轻松很多。
但我更建议你也去增搓路,如果你了解过花城的交通和城市规划,你就会发现那边的地理区位优势很明显。
而现在这个市场呢,去市中心要跨过珠江,过桥的路只会越来越拥堵,尤其是早上,乌泱泱的全是各种车辆,很多市区采购都不愿意来,潜力早已经耗尽了,搬迁或者就此消失都是很可能的事。”
陈家志走了,同样的话术他说过不少次。
而老吴在档口里抽着闷烟,他想起一句话,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河南’指的便是海珠,‘河北’主要的指的是西关和越秀。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河南烂番茄’也是老广流行的一句俗语。
可见海珠等级地位。
市里的机关单位也大都在河北,所以每天早上老吴都要过桥送货。
他真切体会到了这几年交通的拥堵,一月比一月堵。
原本他来海珠,便是因为在城里马路市场批发蔬菜堵车太严重,菜价又贵。
这才来了菜价更便宜的海珠。
但如今这么一分析,感觉这里也处处不合适。
“白云,增搓路~”
老吴打算找人问问,看看那边的地理位置究竟有没有那么好~
如果好,那就也换地买菜,就是这18号档口,有点可惜了。
有不少人都抱着和老吴同样的心思,要么找人打听,要么准备亲自去看看。
毕竟,这一年里,许多人都见识了一个小菜农的逆袭之路。
从只能蹬自行车卖菜,到如今动不动就一两车货,靠的不可能只有运气。
也许眼光也有独到之处。
又一晚上卖菜结束,副驾驶位置上的陈家志不由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56号。
现在是新人胜旧人,曾经56号是小甜甜,以后连牛夫人也不是了。
四月七日下午。
时隔两个半月后,江心菜场除了荷兰豆之外,又迎来了辣椒的大丰收。
满目青椒翠如翡玉,挂满枝头,菜工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采摘、装袋、装车……
对陈家志来说,这就是视觉盛宴。
更惊人的是产量,粗略估计,首次采摘产量可能有20吨!
第274章 大丰收
天气晴好,傍晚时,两辆卡车停在路边,工人上下搬运着装着青椒的麻袋。
包括荷兰豆,也改成了用麻布袋装。
两辆车车厢的位置都还很宽敞,但已经有一辆跃进轻卡满载着青椒先一步去了江南63号档。
中椒5号是灯笼椒,形状酷似小巧的灯笼,略带棱角,表面光滑,肉质脆嫩。
去除了辣椒籽后更是一点辣味也没有。
采摘时,易定干一直守在现场,等陈家志出来时,就一脸神气的走来。
“场长,现在看这第一批青椒至少要摘20吨,你估计几天能卖完?”
陈家志依然有点不习惯易定干喊他场长,但无可奈何,他就喜欢这么喊,连带着李明坤、郭满仓几人都这么喊。
“在下一批青椒采摘前,肯定能卖完。”
青椒比青菜耐储一些,放几天没问题,不过肯定越新鲜越好。
易定干说:“今天采摘两车,明天采摘两车,下一批估计2~3天后就能再采摘,你确定一个档口能卖那么快?”
首次采摘估20吨,随着逐渐进入旺盛期,产量会越来越高。
如果要始终保持销售顺畅,易定干估计平均每天青椒至少得卖10吨!
而且,还有青菜和荷兰豆,加起来恐怕一天得有20吨菜!
一天卖20吨啊,易定干还犹记得去年他们蹬自行车卖三五百斤就激动得不得了呢。
“你以为一级农批是白叫的?”陈家志心里压力也不小,但他还是故作鄙夷道:“哦,对,你还没去过江南,这次要不要去感受下?”
易定干其实挺想去,不过在纠结与犹豫后,最终摇了摇头。
“场长安排的生产任务也很重哦,我就不去市场了。”
“这次丰产,你当是首功!”
陈家志对种青椒的经验远比不上青菜,但也有些心得,技术方案就是他定的。
穴盘育苗、定植密度、打侧枝、初花坐果期管理水分、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等,都是他定下来的。
但方案有了,需要有人去执行。
而易定干执行得很好,因为也缺乏青椒种植经验,所以过程中易定干显得很谨慎。
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
易定干嘴角翘了翘,得意的道:“我现在有没有资格做场长了?”
陈家志一瞥,“技术通知单会写了吗?”
“呃~”
易定干语噎。
陈家志沉吟道:“实际上我一点也不怀疑你的管理能力,只是你的理论真得再加强学习。”
易定干说:“很难啊,也没那精力,我感觉能实际管下来就够格了吧?”
陈家志说:“现在把菜场交给你,你也能管好,但那只能算一个合格的菜场场长,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场长。
你现在种菜,很多时候都是靠死板的经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只有懂得了原因,并持续改进,灵活调整,才能持续稳定的种出更高产、品质更好的蔬菜。”
易定干再一次沉默的抽烟。
陈家志也知道这是时代因素,现在人工不值钱、菜价好,很多大菜场追求高产高质的动力都不够。
创新和冲劲也就不够。
能轻松赚钱,谁愿意刻苦专研?
但菜价不可能一直好。
他清楚,等过了这两年,大约从1998年开始,供港和出口蔬菜需求将受阻,那两三年也倒下了一大批菜场。
而届时,如果江心菜场能做到用低成本高产高质的生产蔬菜,抗风险能力将大幅提高。
陈家志又说:“写技术通知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手段,也能给管理留痕,更好的复盘和总结。”
“好,我写。”
“那就从整枝打杈开始?”
“我试试。”
易定干往田里走,蹲下来看着甜椒,喊道:“你再来给我说一下。”
辣甜椒是国内名副其实的的大类蔬菜,很多农民都是种植专业户。
江心菜场这一帮人里也有许多人有经验。
但小农户那一套自己种可以,用来管理几百亩地肯定就差点意思,得有统一的执行标准。
就比如整枝打杈,在苗期需要一次打侧枝;
在果实采摘后,再给处于歇秧状态的辣椒整枝打杈,增产的效果最好。
“整枝打杈记住一句话就行了,勤快、合理、谨慎,事后要进行保护~”
“辣椒侧枝萌生很快,每隔2~3天打杈抹芽一次,基本上每采摘一次就得整枝一次。”
“但湿度较大时,不可进行整枝打杈,以免伤口不能及时愈合,感染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