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框菜里,都几乎找不出次品,每一根菜,也从来不会出现黄叶、虫眼、斑点叶。
不止他被养刁了嘴,他下游的食堂负责人也被养刁了嘴。
买其家的货,即使他再加工一次,也做不出56号的品相和品质。
每一次56号断菜,对他都是莫大折磨。
然而,56号不仅两次档口长草,后来更是搞突然袭击,临时断菜,吊人胃口的芥兰也毁了约。
所以才有了那句被人时而提醒的‘名言警句’:再买你的菜我就是狗。
如今,卷毛也变得不靠谱了。
老吴心累了,生意人还要啥脸面啊,正好最近市场里有些寡淡,他给大伙献丑调节下气氛。
这样一想,他心里好受了一些。
只是市场已经到了交易高峰期,人流量很大,想必56号那边人会更多。
但去晚了,可能就买不到想要的菜。
老吴也只能硬着头皮去。
果不其然,56号档口所在的通道口已经挤满了车和人,拥堵不堪。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声音洪亮高昂,带着不加掩饰的惊喜。
“吴老板!”
老吴回头看向被堵在一旁的卡车,只见副驾驶上下来一个帅气逼人的靓仔。
“陈…陈老板~”
陈家志笑着上前:“哎呀呀,好久没看到你了,来来来,抽烟,今天菜买了没,没买就帮我消化一下,最近菜多,正需要你这样的老客户照顾一下生意~”
老吴愣了愣,感觉哪里不太对。
“真还没买菜啊,那你今天得照顾我生意!”
“你不会还在闹情绪吧,大老爷们儿,不至于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走,看菜去,全是精品青菜。”
陈家志不由分说,拉着他就往档口里走。
老吴也只好跟着走,但他眼神对着那群审视着他的同行们,仿佛在说:你们都看到了哈,这是他硬拉着我来买的,不是我主动的。
爷们脸保住了。
不容易。
陈家志进了56号,回到了他的主场,第一次在批发市场里放开了吆喝。
“菜心、芥兰、芥菜,还有荷兰豆,都是精品,都来瞧一瞧哈。”
“老吴,你看你拿些什么货?”
有了台阶,老吴早就迫不及待摸出了单子,报出一个个数字给陈正旭。
“好勒,老板,稍等一下,马上就给你配货。”
“我信你们的品质,靓仔出靓菜嘛,等会儿直接给我送18号,一共多少钱?”
“627块。”
老吴付了钱,打了个招呼,洒脱的走了,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也没了。
陈家志也感觉很轻松,赌行情一时爽,长久生意却可以一直爽,他都想要。
于是,剩下的两小时,陈家志又开启了刷脸,在市场里拜访一个个老客户。
告诉他们,那个稳定持久,时不时还能爆发一下的靓仔菜农又回来了。
挣钱嘛,不寒碜。
要想让员工靠谱,首先老板就得靠谱。
即使要放弃56号,那他也要带着客户一起走。
在菜价不振的行情下,56号靠着过去积累的口碑,一万五千斤蔬菜轻松销完。
卖菜不难,难的是如何立起一面不倒的‘信’字旗。
这面旗曾倾斜了角度,如今要把它扶正,然后加固,加固,再加固……
第272章 平稳度过
56号档口卖完菜,通道里的交通才慢慢有序了起来。
“陈老板,你这生意越做越大了,前后来了三辆卡车,一辆面包车,了不得。”
“生意兴隆,胡老板。”陈家志掏出烟给对面档口走来的胡老板,又说:“这两天基地里菜多,影响了交通,还请多见谅。”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胡老板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嗨,你和我没竞争,还带来了人流,我还情愿来的人都堵在这里!
不过你旁边那两家商户应该意见不小,小心他们投诉你哦。”
“多谢提醒。”陈家志笑道:“对了,最近青椒走货快吗?”
57号档口今天来的一车菜里,就有一半是青椒,一半是茄子。
“还行吧,一天也能卖一两吨青椒。”胡老板咦嘘道:“我可比不上你,就靠走量赚点差价。”
从两个市场的情况来看,花城的青椒需求也不少。
陈家志不知道57号档一天的经营时间多长,但能走三四吨货也不少了。
从一级市场拿货只能赚辛苦钱,但如果从农村把菜拉回来,利润也高。
这年代跑货运不容易,一趟长途货运运费也能抵厂里打半年甚至一年螺丝的工资。
只不过一般人也跑不了。
光是买车就是一道坎,其次还需要记路看地图,路况不好,还有车匪路霸。
和陈家志一样,王斌买的同样是跃进轻卡,不过家里却为此背上了负债。
他也才学会开车,对各地路况更是不熟,暂时还不敢跑长途。
陈家志给他结了今晚的运费,2.5吨货,四十多公里路,也给了快300元,一趟一个普通菜工一个月的工资。
但这个价格不高。
陈家志能保证的就是往后一段时间每天都能有一趟。
有了经验后,王斌也可晚点到菜场装货,送到档口后就卸货。
一趟下来只需三四个多小时。
王斌说道:“陈哥,我只能给你跑一段时间,等熟了后,我还是想跑远一点。”
陈家志也理解,当下是公路运输的黄金年代。
有些买或者改装的全挂、半挂货车司机,一年下年赚几十万都很轻松。
近郊蔬菜运输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离家近,没那么辛苦,更安全。
“行,到时你提前说一下,以后也还有合作的机会。”
“好,那我先走了。”
薛军也带着东乡菜场的人回去了,档口里就剩下五十铃卡车,陈正旭和李才开着面包车去给几个合作的酒楼饭店送菜去了。
“走吧,我们也回去。”
一晚上折腾,再一次圆满结束。
四辆车、两个市场、十个人,19800多斤蔬菜全部卖光,收入了两万元。
早上开工时,去卖菜的几个小组长就把昨晚的情况大概传了出去。
早上和香江收购商谈崩,下午收菜时采菜工们就有了各种议论。
如今,当晚上就解决了销路问题,下午还能继续采摘荷兰豆荚。
菜工们竟也松了口气。
实在是江心菜场待遇优厚,如果经营不善,很难再找到同样的工作。
不过,易定干在了解了细节后,心里却泛起了涟漪。
一万斤荷兰豆卖了1万5,相比此前供港少了5千元,付出的成本和精力却大幅增加。
下午,睡了一上午的陈家志,才来到办公室,易定干就跟着从菜田里回来。
“家志,工人工资该控制一下了。”
陈家志边烧水,边说:“涨起来容易,降下去难,菜场经营暂时也没问题,不用动工资。”
易定干说:“供港不能做,自己去市场销售,增加了销售成本、菜价低、农资价格还在涨,如果后续菜价不理想,再给工人发高工资,风险很高啊。
我给你说过,我和你二姐才来花城种菜时,一个月工资才八九十元,现在你基本工资都给到360元了,如果加上提成奖金每人每月500元。
相比其它菜场,我们的人工成本太高了!”
陈家志笑了笑,“哟,你还算得挺精细啊,惦记着场长的位置?”
易定干说:“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投了那么多钱进去,要失败了,过往的努力可全都泡汤了!”
“我再想想。”
“还有什么好想的?”
陈家志沉吟道:“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优势和应对方法,更应该把这些优势持续发扬光大。
首先就是种植,我们的菜产量普遍更高、品质更优,这也是高工价带来的好处之一。
其次,对市场行情的捕捉,在市场缺菜时大量出菜,在市场菜多时捕捉菜价高的品种,工价高,菜工也更愿意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劳作。
最后,就是设施栽培的应用,很多菜场不舍得投入这个成本。
小拱棚这个优势,我们至少还能享受两年红利。
所以,与其考虑大幅动工资,不如继续强化我们的优势,就目前的基础工资,菜场还能应付,提成比例,我也暂时不想变~”
易定干追问:“奖金呢?”
陈家志沉吟道:“我觉得可以把差距拉开,长期表现不合格的菜工也要剔除,如今花城、深城满大街都是南下来找工作的人。
我们要充分利用工价高的优势,带出来一批精兵强将,这件事就交给你做,童刚配合你,怎么样?”
易定干思索了一下,认为这也是一个办法,喝了两杯茶后,他又下了楼。
陈家志很理解他的担忧。
八九十年代,珠三角的供港菜场发展很迅速,靠的是什么?
一是人工不值钱,二是菜价好,即使有被中间商吸血,但利润依然很不错。
而陈家志把工价抬得太高了。
易定干能考虑到并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他有在思考如何经营一个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