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284节

  陈家志沿路边走边看。

  三月正是冬种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各种叶菜和瓜果类蔬菜琳琅满目。

  交易声也此起彼伏。

  喜欢吃菜的花城人民有口福了。

  陈家志的目光也主要集中在菜心、芥菜、芥兰、辣椒和荷兰豆身上。

  都是华南露天冬种蔬菜的主力。

  但各自命运不同,菜心、芥兰、芥菜、辣椒时而就能看到,菜价也很低。

  只有荷兰豆身影难寻。

  一场寒潮下来,恐怕整个中国大陆只有最南边雷州半岛的露天荷兰豆能越冬。

  但雷州半岛蔬菜基地主要是瞄准北方市场,是南菜北运的主力基地之一。

  品种上更青睐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苦瓜、黄瓜等耐储蔬菜。

  荷兰豆不在此列。

  也是目前花城辣甜椒价格‘低迷’的原因。

  但雷州半岛的辣椒最多能撑到5月初,甚至由于寒潮影响,可能4月就下架了。

  而这也是陈家志瞄准的空窗期。

  雷州半岛甜椒下架,长江中下游和北方早春甜椒也因寒潮而青黄不接,或只能满足本地供应,花城的暴雨季尚未到来。

  假如多个要素同时满足。

  300亩甜椒,只需给他半个月时间,就能有微利,一个月就是几十万元利润。

  这就是市场分析。

  也是后世许多大菜场在血流成河的行业环境中,依然能稳定赚钱的法宝之一。

  他现在还缺一个搜集产地天气、种植面积、市场行情等信息的人或团队。

  只能靠自己从新闻中和大事件中去分析、猜测、博弈~

  脚步急促,每一辆车上是什么菜都在他脑海里过了一遍。

  反复出现的一车车青椒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态。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正如这一茬还在丰收中的荷兰豆,隔着很远,他就看到了被人群和车辆簇拥着的五十铃轻卡。

  一级农批就是,5000斤豆荚,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搬空了。

  转瞬间,原本还有些担忧的李明坤和郭满仓就信心十足。

  真的就一万斤豆荚而已。

第271章 老吴回来了

  空荡的卡车前,人也放松了下来。

  时间也还早,李才说道:“我们去56号看看吧,反正也顺路。”

  李明坤也说:“走,去看看,好久没去那边了,也不知道现在啥样了。”

  郭满仓也跟着附和。

  只卖了一个小时菜,就让两个久别菜市场的老鸟找回了激情。

  陈家志也是这个想法。

  如今看来,这菜不愁卖,手里有稀缺的品类,卖起来更是如砍瓜切菜般轻松。

  在江南,荷兰豆也是卖的1.5元/斤,一个小时就斩获了7500元。

  这让一行人对56号档口也有了更多期待,那里除了荷兰豆,还有近万斤青菜。

  “别急,别急,一个个来!”

  “今天货多,来得早的都有份。”

  56号档口也早是一片火热。

  装荷兰豆的车停在了档口里,跃进轻卡则直接停在了通道,再加上来往的人流和运输工具,周围的交通都一度堵塞。

  陈正旭、薛军、戚永锋带着两名菜工和两名临时工也忙成一团。

  来菜品类丰富,总量多,来买的人也多,很多人还是冲荷兰豆来的。

  以往每晚只有300多斤,今晚来了5000斤荷兰豆,被压制住的需求彻底爆发了出来。

  这也带动了菜心、芥菜和新上的芥兰的销售。

  档口来卖菜的人也不少,但也一度有些慌乱。

  菜多,品类多,人多。

  你喊你的,我做我的,各自为战,但陈、薛、戚三人也都经历过火爆的卖菜场景。

  慢慢的稳住了阵脚。

  很多人觉得批发蔬菜是‘粗活’,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

  但其实这很考验精细化能力。

  从接单、配货到送货、运输和交付,环环相扣,一个环节掉链子,全盘皆输。

  尤其如今市场上并不缺替代品,即使是荷兰豆,普通市民也并不是非吃不可。

  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陈正旭想着昨晚上的培训,有些话还回荡在耳边,不由一遍遍提醒忙活的众人。

  “分装配货快归快,但不要伤到蔬菜。”

  “送货都靠谱点。”

  “做事也都靠谱点。”

  靠谱的背后,是强大的流程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被薛军和戚永锋推上指挥位置的陈正旭感受到了这其中的不容易。

  越想靠谱,就越不容易,但越靠谱,就越让人信服。

  56号档口能赢得这么多人流量,就因为它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积累了名气和口碑。

  即使他有几次长期断菜、档口长草的时期,但蔬菜品质、采收标准、品类专一等等要素依然是独一档的存在。

  以往面对这火热的场景,都由小叔亲自坐镇。

  陈正旭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位置的份量。

  每一次接单配货、交付收钱,都是一次考验,而靠谱正是要贯穿这一次次重复的过程。

  时间流逝,陈正旭手心和后背都出了汗,配货分装的人也同样如此。

  不过度过了第一波客流后,56号档口就稳住了阵脚。

  紧绷着的神经也松了些。

  趁一个空隙,戚永锋给众人发了烟,“好久没这么过瘾的卖菜了!”

  陈正旭叼着烟,拿着笔和本子,笑道:“要是菜价再高点就好了。”

  临时工马壮也直起了腰,“老板们,今天这么多菜也要卖不少钱哦!

  光是这一车荷兰豆就得卖大几千块钱,还有这一大车青菜,今天至少要卖一万多块钱!”

  两名跟来的菜工业纷纷开口。

  这时,另一名临工孙强手里提着几袋蔬菜,“我去送货了哈~”

  陈正旭点了点头,和他对了下单子,便让其去送货。

  不过却回头和薛军、戚永锋对视了一眼,对于上次路遇抢劫,他们私下反复讨论过。

  如果是有预谋,对方肯定在摸他们的信息。

  两个从市场上招进来的临时工就很有嫌疑,不过也不能妄下论断。

  …

  老吴小跑到了33号档口,“茅总,你怎么还不去拿货呢?”

  茅良才正在档口里卖菜,挑了挑眉,说:“哦,我这会儿正忙,等会儿就去。”

  老吴急道:“56号来了几千斤荷兰豆,去晚了就又没了,而且,今天还多了精品芥兰,你要不也帮我一起拿一下?”

  茅良才叉着腰,刚想说话,档口里一妇女开口了。

  “我们可没赚你一分钱差价,还要帮你拿货,我们图什么啊,你自己就不能去拿吗?”

  “你!”老吴气道:“我也没少拿你家的菜!”

  那妇女回道:“这两天你可全是转手拿的56号的菜!”

  老吴更气了:“是你们自己的菜出了问题,前一天的菜心还鲜嫩水灵,昨天就焉了吧唧的还夹带黄叶,货不对板,我没找你麻烦就算够意思了!”

  妇女也吼道:“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你自己看走了眼,怪得了谁!”

  “你吼什么!”

  茅良才烦躁的瞪了眼自家老婆,又转身摸烟,沉吟道:“老吴,你别急,等会儿我就给你去56号拿货,你要什么我给你拿什么。”

  老吴强压着心里的怒气,“老板,我多少客户的口碑都差点砸你手上了,你今天卖的还是昨天剩的菜,你叫我怎么办?

  以后…以后再说吧!”

  茅良才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一句‘以后再说’,已经可以宣告这一单生意的死刑了。

  “那你去哪儿找菜?”

  “那么多人都等着想看我认怂,既然如此,早点让他们如愿了。”老吴摊了摊手,“生意人挣钱嘛,还是洒脱一点好。”

  很快,33号档口为了一车进货时看走了眼的青菜爆发了激烈争吵。

  老吴摇了摇头,心里不禁在想:如果是陈菜农进货时看走了眼,买到了次货,他会如何处理?

  是假装不知情以次充好的卖了,还是如实给客户说低价处理?

  他不得而知。

  但他已经做好了迎接邻商们的嘲讽,当初就不该说的那么绝对。

  他手中都是一些政府机关单位的蔬菜采购订单,国家干部嘛,吃得总要好一些,对品质要求很高。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买回来再分拣加工一次。

  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

  他把靓仔出靓菜做到了极致。

首节上一节284/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