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志又拿出笔记本算了算,在56号卖掉的一车菜大约2.26万,净利润1.008万。
库房囤的1.8+0.2=2万斤荷兰豆卖了1.62万斤,一共5.18万元,净利润2.673万。
合计一晚上赚了3.6万元!
李秀也看到了账目,惊讶道:“家志,这钱也来得太快了!”
地里的菜一斤没卖,只是买进卖出,两天时间转了个手就赚了3.6万,李秀很难想象。
陈家志笑道:“这不算什么,等过两天开始卖菜,赚钱速度只会更快。”
楼下在喊吃饭,两人把钱收拾好,才抱着孩子下了楼。
饭桌上,陈正旭和李才也聊起了晚上卖菜的经历,李秀这才知道昨晚有多惊险。
众人也都知道陈家志又赚了一笔,但这次他没透露具体赚了多少钱。
在菜场经营上,他还能轻松应对。
但现在人多了,又涉及到了批发销售,陈家志也感到了一些人事和财务管理上的麻烦。
虽说都是自己拉来的人,人品也都还可以,但人心也最经不起考验。
只是待人以诚可能不够。
还得多分钱
他也只能先摸索着来。
下午时,依然是阴天,陈家志身上盖着张毯子,在办公室睡觉时,电话铃声急促的响了起来。
他心有猜测的接了起来。
“喂,徐总?”
“陈场长,过了中午后,荷兰豆价格就开始飙涨了!”徐闻香言简意赅,“这两天荷兰豆受霜冻影响很大,闽、浙、粤三地都受到了影响!
刚才最高报价已经达到了3.8元/斤,出货吗,陈场长,出货现在我就安排车过来。”
陈家志看了看窗外,阴冷昏暗,没有阳光,温度还没开始反弹,沉吟道:“等明天下午吧。”
当天晚上,陈家志最后一车倒买倒卖的荷兰豆和菜心也全部清空。
再度获得了1.04万元的利润。
至此,这一次囤积获得了约4.7万元的收入。
连续三晚上的霜冻过后,太阳再次升起,只是形成的伤害已不可逆。
第245章 丰收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霜打万顷枯’。
但其实霜只是低温的一种表现,真正对作物造成伤害的是形成霜的低温,低温才是直接杀死蔬菜的凶手。
同时,蔬菜为了抵抗寒冷,也会积累更多的糖分来提供能量,这会让霜打过后的蔬菜特别清甜。
1月3日,阳光明媚,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下午两点时,陈家志便在江心菜场办公楼外的省道边上组织收菜,面前是易定干和几个小组长。
“两个多月的劳作,今天就要开始见成果了。”陈家志笑道:“符合标准的荷兰豆嫩豆荚都采摘一遍,菜心也采收50000斤。”
菜场里铺的稻草和盖的薄膜都揭开了,菜田里一片青翠。
“场长,你估一下今天荷兰豆能采收多少斤呢?”易定干望着挂满了豆荚的藤蔓,“大伙都来估一估,谁预估的偏差最大,谁就给一人买一包烟,怎么样?”
为了这茬荷兰豆,在场的人可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天天在菜田里,对豆荚的长势也很熟,信心十足的答应了下来。
戚永锋催促道:“场长,可就差你了,不会是怕了吧?!”
“怕?我的字典里就没有怕字。”陈家志也应了下来,然后便想往菜田里走。
“哎哎~”易定干拦了下来,“可不兴临时抱佛脚,先报数,报了才能去。”
陈家志微微挑眉:“我先猜?”
易定干说:“当然喽,你可是场长,这机会得留给你。”
其余人也都是这个意思,看来是吃定他最近很少呆在菜田里了。
陈家志略微一沉思,说道:“我猜今天能摘一万斤嫩豆荚。”
“嘶~陈场长,你这是想请我们吃饭了啊?”李明坤夸张的说道,认为这个数据有点太高了。
“一万斤,不愧是场长!”易定干感觉稳握胜券,“我猜八千斤。”
“八千五!”
“八千二…”
一个个都围绕着八千做文章,显然众人早就都讨论了一遍,也对产量做了预估。
陈家志无所谓,作为管理人和股东,他自然是希望产量越高越好。
安排了采收任务,小组长们又去组织工人。
片刻之后,江心菜场就进入了忙碌之中。
陈家志骑着自行车巡视了一圈,阳光,河水,菜田,菜农,冬日的江心菜场别有一番美感。
一畦畦的荷兰豆,藤蔓缠绕枝杆,向高处不断攀升,成片的荷兰豆映着暖阳,叶片青翠娇嫩,密密麻麻,紧紧挨挨,红色或紫色的花形似彩蝶,借助微风,若粉蝶雀跃藤间,或隐匿叶片之下,似淑女般娇羞,或俯下或高昂或与暖阳相视,形态万千,韵味十足,紫色的高贵优雅,白色的纯洁清新,让人爱慕不已。
这个季节的荷兰豆嫩荚也格外质脆清香,拿来炒瘦肉,香味让人垂涎三尺。
另一片的菜心也不遑多让,绿意盈盈、叶肥苗壮,冬季的菜心也茎秆更粗壮、叶片更肥厚、味道更甘甜,经过霜冻后更是口感脆嫩,让人回味无穷。
工人们穿梭在藤蔓间、菜畦里,挑选出成熟的嫩豆荚和菜心,填满了一个个竹筐。
还有北片一组试种的生菜和上海青,近几天里都陆续进了管理人员和菜工的肚子。
陈家志路过时都还有点回味,提醒自己,晚上回家,也要记得带点菜心和荷兰豆。
巡完田,意犹未尽。
办公室里也没有一个人,都去了菜田里,没有人想错过菜田最美的样子。
陈家志又在二楼走廊上看了一会儿菜工干活,他格外喜欢这样收获的时光。
但人总得往前看。
在走廊上呆了大约半小时,陈家志又回了办公室,思考起了下一步。
荷兰豆的采收时间很长,至少也能采摘到4月份,下一茬不论是种叶菜,还是再种半年瓜果类蔬菜都还有时间考虑。
而300亩菜心是在5天内完成的播种,三个品种,生长期有差别,但半个月内能完成采收。
半个月后,花城的冬天也过完了,下一茬该怎么种?
他在思考有没有搏一搏的机会。
到这时,重生的记忆优势也暂时没了,1995和1996年这两年的市场行情,他也很陌生。
但有时候从市场变化就能摸出一些端倪,市场行情分析也是他所擅长的。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博成功的概率很小。
露天冬种蔬菜受到了霜冻打击,少不了有许多农户含泪重来。
这时候去博行情,大概率要和这群人撞上,得不偿失。
有了这茬荷兰豆和菜心打底,已经为新的一年开了个好头。
一番思考,陈家志暂时决定下一茬菜稳一点,分散品类,分散播种时间。
至于具体的蔬菜种类和时间,他还有时间研究。
随后,他又拿出地图,开始考虑新基地的选址。
左看右看,还是觉得白云更合适,靠近蔬菜集散核心市场的优势太大了。
因为这次建基地,面积不会小。
就资金而言,他已经手握70多万的现金,这一茬菜结束后,有100万元不成问题。
另外,人员上,东乡菜场有班底,江心菜场的几人也随时可以调走。
唯独海珠的市场小了,需要有更大的市场渠道,越秀和江南市场都是新选择。
想到市场,他不由又想到了香江,徐闻香把渠道捏的很紧,徐瑶也对他严防死守。
在江心菜场的销售上,陈家志就只是一个组织发货的人,得想个办法……
“小叔~”陈正旭敲门走了进来,“我来拿下车钥匙,和李才一起练下车。”
“哦,给你。”陈家志回过神,把钥匙递了过去,“李才呢?”
陈正旭说:“他不太想来办公室,在公路上等我呢。”
“这小子。”陈家志莞尔一笑,不由想到了徐瑶,“练车的时候慢点,注意安全。”
“放心吧,我们都熟练了,马上就拿证了。”陈正旭拿着钥匙就跑了。
陈家志又思索了一阵,发现还有条路子,去深城,去布吉农批市场。
作为现在的行业扛把子,香江的蔬菜大部分都是从布吉过去的,有机会要去探探路。
实在不行,就专心做国内市场,未来深城也是一个重要的点位。
…
冬天采收蔬菜没有那么多顾忌,暖阳早早的也消失了。
六点时,一筐筐码放整齐的蔬菜就挑了回来,运输车辆也来了一阵。
但陈家志都懒得下楼,就站在二楼走廊上看徐瑶盘点数量,易定干指挥装车。
今天的价格他也已知道,荷兰豆达到了夸张的4元/斤,菜心也有2元/斤。
这是供应香江的价格。
但国内市场肯定也不会低,陈家志在心里嘀咕,东乡菜场今天又能收多少荷兰豆呢?
又往菜田里眺望了一会儿,看到了李秀弯腰收菜的身影,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忙活一天挣个十几块钱,为了啥呀!
过了片刻,蓝色轻卡开了回来。
陈家志注意到徐瑶盯着车看了一会儿,但见车上下来的是陈正旭又很快收回了目光。
拿到钥匙时,陈家志说:“正旭,以后拿钥匙都让李才过来,不能总是你跑路。”
“我多跑一下也没事…”但看着小叔意味深长的笑容,陈正旭顿时一愣,有些苦涩的应下。
陈家志也只是想试试,万一李才能把徐瑶搞定呢?
“场长,蔬菜重量出来了,你签下字。”
又过了一会儿,徐瑶在院子里高喊了起来,最后一车也快装完了。
陈家志下了楼,问了下总量,又随手接过了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