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97节

  这些才是这个城市里酒店业的顶流。

  云杉充其量是个次顶流,同等级别的对手在海珠广场附近也还有两三家~

  也就现在经济发展形势好,云杉应该也有一些港澳台资源,所以看上去还可以。

  餐厅里用餐的人也不少。

  徐闻香吃了几口后,就匆匆离去,餐桌上菜品很丰富,又以海鲜为主,许多在以后司空见惯的海鲜,当下却很少见。

  陈家志和易定干两人饱餐了一顿,才告别陪同的徐和,出了酒店。

  “家志,压力不小啊。”

  “你听懂了?”

  易定干撇了撇嘴:“看表情都看懂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狗眼看人低的眼神,我还见得少了?”

  陈家志趴在全铸铁的栏杆上,望着珠江的江面,近距离看夕阳只会觉得更美。

  “那你怕了?”

  “我会怕?”易定干说道:“你说的,就算亏了,他们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

  “嗯~”

  “说来这女人也真够信任你,那么多条件都答应你了。”

  陈家志仰头一笑:“说明江心菜场的情况很严重了。”

  易定干:“能搞定吗?”

  “以后不要在我面前提‘亏’这个字,在我眼里,只有赚多赚少的区别。”

  “还真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啊~”

  两人围绕着海珠广场转了转,看了看广场的纪念雕像后,才又跨上海珠桥往对面走去。

  车停在桥的另一边。

  另外,陈家志和易定干每晚卖菜的批发市场也在桥对面,距离云杉很近。

  相比之下,增搓路附近的江南市场要远一些,但也没远多少,十来公里的距离。

  等江南、越秀和东旺等市场的生意更加红火,这边的生意只会更难做。

  其实在答应徐闻香之前,陈家志还有另一条发展路线。

  一边种菜,一边搞农批,全程自己发展,通过农批迅速积累资金,然后反哺种植。

  这也是前世绝大多数公司的发展历程。

  优点是发展速度快,来钱快,但根基单薄,没有核心竞争力,一些信息也并不能利益最大化,等想搞基地时,也困难重重。

  起初陈家志便想的是走这条路,也想好了去江南市场。

  只是最近才改变了想法。

  这两年农批市场竞争激烈,江南市场也才起步,旁边还有规模相等的越秀市场。

  后面应该是江南把国营的越秀市场给合并了,但估计还得等很多年。

  相比之下,就不用那么急。

  而陈家志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做生意,专门的农批生意他其实也没做过,他最大的优势是蔬菜的种植管理。

  当然要先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未来在农批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打好了,以后不用去和人尔虞我诈,直接靠硬实力就能占据一席之地。

  再加上徐闻香又给了机会。

  江心菜场的600亩地就是最好的练兵场所。

  如果做好了,他也能借此积累一笔不菲的资金。

  如易定干所说,徐闻香给了他很优厚的待遇。

  一是菜场生产管理的全部话语权,包括采购和资金投入,只是会有专人监管。

  二是基础工资1000元/月,云杉酒店的大厨月工资也才800元。

  三是徐闻香没给陈家志提成,给的是阶梯式分红,菜场净利润越高,陈家志的分红也就越多。

  另外,陈家志还要了一年后随时退出的权力。

  其它的,像让易定干担任生产副手,戚永锋等人担任小组长,徐闻香也都同意了。

  没法不同意。

  江心菜场现在人手本就流失严重。

  最后,则是江心菜场接下来的投入资金,徐闻香允诺会投30万进来。

  陈家志没理由拒绝,对他来说,30万绝对足够了,花不完,完全花不完。

  至于东乡菜场,

  陈家志继续收编了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的菜田,个人菜场面积增加到了50亩。

  戚永锋和敖德良他会带走,但也多了陈家芳、黄娟和周玉琼三个老手。

  还有几个原来易定干的菜工,后面还会招人,把常规人数补够20人。

  忙时还会再找临时工。

  总的来说是偏精细化管理,亩均人数高于绝大部分菜场。

  …

  三天后,东乡菜场。

  一众菜工过了三天舒服的日子。

  这一年还没有双休的说法,对长期按日薪算的菜工来说,三天带薪假期就更难得了。

  众人都趁这个机会去城里逛了商场百货,买了一堆东西,也体验了更多城里人的娱乐活动。

  但还是很节约,只出去玩了一天,大多数人就没再出门。

  要么看电视,要么睡大觉做运动,再多做一点好吃的犒劳自己。

  发了钱,陈家志也没再请他们聚餐。

  而是带着李秀和儿子、二姐一家三口去城里各处尽兴玩了两天。

  逛公园,逛商场,看电影,吃西餐,住酒店~

  吃好玩好睡好,两天下来,陈家志身心也彻底松了下来,躺在酒店大床上运动也比架子床舒适多了。

  易龙也买了他心心念念的自行车,凤凰牌26寸的变速车,花了480元。

  回菜场后,电视也不看了,爱不释手的骑了起来。

  李秀和陈家芳看着已能熟练骑车的易龙,也颇为羡慕。

  只是两人犟得很,原本陈家志打算多买一辆女式车回来,让两人也学学怎么骑车。

  但两人都说家里有好几辆了,不买,回来后看着二八大杠又发怵。

  想学车还得等易龙玩够了~

  夜幕降临,吃了饭后,陈家志把各家当家的都喊到了院子里,坐在台阶上,抽着烟,详细聊了聊东乡菜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

  他把生产管理交给敖德海统筹,初步探索更细致的分工分组管理。

  即整地播种组、施肥打药组、间苗收菜组~

  一开始难免出现混乱,但专业分工的体系形成后,效率要再高出许多。

  而江心菜场,大概率是一团糟。

  只是陈家志,以及跟随前往的易定干、戚永锋、敖德良、李明坤和郭满仓都做好了心里准备。

  新的一天,又是新的开始。

第191章 第一关

  河边,晨风荡漾。

  离河边五六百米远的院子里,站了不少人。

  “这位是新来的陈场长,以后江心菜场就全权归他管了,大家欢迎!”

  掌声稀稀拉拉,云杉的一位副总又接连给陈家志介绍了菜场剩余的主要人员。

  管人事的童刚,采购邱航,会计徐瑶,库管程田田,两男两女。

  生产管理团队也剩下了两人,一个叫黄日新,一个叫郑中,都是三十多岁的男的。

  陈家志勉强认了个脸熟,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戚永锋和敖德良。

  介绍完后,这位副总让童刚给他介绍下工作环境后,便溜之大吉了。

  童刚大约四十多岁,留着寸头,脑袋很圆,T恤扎进裤头里,皮带外显,显得肚子也有点圆,露出一个假笑。

  “陈场长,我带你看看办公室。”

  陈家志微微颔首:“麻烦你了。”

  办公室主体是一栋二层小楼,每层有6个房间,一楼主要是当仓库,办公多在二楼,陈家志曾在二楼与农科院的彭谦、张华喝过茶。

  小楼前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陈家志的轻卡车可以轻松停十来辆。

  在小楼左侧是个自行车棚,右侧则是一些员工宿舍,但不多,普通菜工都是自己租房子和解决食宿。

  不过宿舍有陈家志和易定干各一间房,其余四个人还得租房子。

  随后又上了楼,童刚带他进了场长办公室,普通的红木桌子和椅子,有一张沙发和简陋茶桌,打扫得还算干净。

  陈家志坐了下来,问道:“童主管,场里还能联系到多少菜工?”

  童刚说:“这可说不准,一个多月没开工,很多人都走了,得重新招人,但菜工招起来也快,花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找活干的人。”

  陈家志不置可否,来一批走一批,这就是当下菜场的常态。

  童刚说道:“陈场长,情况介绍完了,你看需要把人召集起来开个会吗?”

  陈家志沉吟道:“开会时间定在下午吧,等会儿还有三个人过来,还要劳烦童主管办下入职。”

  童刚挑了挑眉:“入职什么?”

  “一个副场长,四个组长。”陈家志指了指戚永锋和敖德海,轻笑道:“包括他们两个,徐总应该有和你说过吧?”

  “好~”

  童刚迟疑了下,还是答应下来。

  事实上,他连和徐总对话的机会都没有,但知道眼前这人是徐总拉来的。

  陈家志说道:“麻烦了,再帮我把徐会计叫进来一下。”

  很快,徐瑶就敲门走了进来,一个胖胖的女人,瘦下来可能会是个美女~

首节上一节197/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