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66节

  “那些人是瞎了眼吗,便宜的不买要去买贵的!”

  忽地,赵老二想到了该怎么形容自家和56号档口的差距。

  好比自家老婆和王菲,一个五大三粗,一个年轻靓丽。

  如果让他花一万块钱娶老婆,他肯定犹豫不决,但如果花一万块钱就能和王菲处对象,他肯定也会去排队。

  “你倒是想点办法呀?”

  “我能有什么办法?”赵老二一摊手,看了看自家老婆,又莫名想到了王菲把手伸进蜂箱唱歌的画面,没得比啊。

  “陈菜心菜不是特别多,等他卖完了,自然就有人来我们这儿了。”

  …

  55号档口,老胡又接待了一位从56号走出来的客户,心里美极了。

  不过对面卖得是真快啊!

  一片狼藉……呃,事实上他没看到地上有一片散落的菜叶子。

  也意味着没有客户挑刺。

  他又瞥了瞥通道另一端的赵老二,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有些夸张,但生意确实不好。

  陈菜心一来,优质客户全来了56号档口。

  只是陈菜心菜不够多,明显不够卖,老胡也想56号档口能持久一点。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从56号走出来的客户里,有几位也都从他这里拿了圆椒。

  他也想多点优质客户呐!

  可惜,又只坚持了半个小时,56号档口就空空荡荡了。

  …

  陈家志松了一口气,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了下来。

  “小龙,给,去买两瓶水。”

  “好叻。”

  给了易龙一张五元后,陈家志才有空盘算了下今天的情况。

  开门红,可又红得不够彻底,价格被打下了。

  一件菜心45元,对当下的投入来说,利润依然可观。

  但上一批菜心结束前,他卖的70元/件,一件少了25元的利润,还是挺肉痛。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菜价将会继续下滑。

  因为台风后补种的空心菜、小白菜、菜心都陆续上市了,又迎头被香江蔬菜农残中毒敲了一棒,价格想不跌都难。

  然而,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只要做出了差异化、品质化,会有一批人趋之若鹜的。

  不过需要点时间,让买的人确认他这一批菜保持了以往的水准。

  番禺受自然条件限制,很难种出最优质的菜心。

  但和他同档次的菜,大多又去了香江,内地市场能和他竞争的人不多。

  所以,他还有逆势提价的空间。

  想了一会儿,也点了下今天的收入,1575元。

  沉寂了四五天之后,日收又爬上了千元大关。

  易龙也买了冰水回来,递给他一瓶,找零的钱也给了他。

  “舅舅,今天卖得不少吧?”

  “还行。”陈家志数出8块钱,“来,你的工资,攒了一百多块了吧。”

  “加上今天的,136块了!”

  陈家志沉吟了下,讶然道:“给你发的工资你一分钱没花?”

  易龙也瞪大了眼:“这你都能算得到?!”

  陈家志:“这很好算啊,你14号拿的第一天工资,今天刚好17天,刚好拿了136块工资。”

  “……”易龙有点小震撼。

  陈家志笑道:“小伙子挺厉害,不错不错,马上第一个小目标就要实现了。”

  易龙也笑了,存钱的感觉是真不错啊,歇了会儿,又帮着收拾菜筐。

  “对了,舅舅,你的小目标是什么?”

  “低调点吧,先挣他一个亿!”

  “安?!”

  “哈哈,我开玩笑的。”

  …

  晨曦微露。

  陈泽拖着一车菜到了酒楼门口,随后叫来帮手,一包又一包菜的卸货。

  车上仅有的三个叠在一起的白色菜筐异常显眼。

  帮着搬货的人问道:“小陈老板,又买到菜心了?”

  “嗯。”陈泽笑了笑,说道:“今天的菜还可以。”

  不一会儿,陈振邦也过来看了看,看着白色菜筐时莫名就松了一口气。

  走近一瞧,排放整齐的菜心看着就很舒服。

  天亮后,陆续有吃早茶的客户前来,偶尔也有人点青菜,反响不错,储藏的青菜也没腐烂的迹象,这下彻底放宽心了。

  与此同时,徐和也拿着几张信签纸敲响了徐闻香办公室的门。

  “请进。”

  “徐总,陈菜农写的方案拿来了。”

  “方案,不是建议吗?”徐闻香接过了信签纸,讶然道:“你看过了,怎么样?”

  徐和坐了下来,回味了下,似是还在消化。

  “我说不准。”

第164章 记得跑快点

  徐闻香手里拿着信签纸,慢慢的看了起来。

  在此之前,他对陈菜农的印象已大为改观,也颇为期待他的建议。

  随着开始阅读,信签纸上的内容让她很快沉浸了进去。

  书写和排版很工整,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菜农之手。

  一共有两套方案。

  都写得很详尽,她仔细看了两遍,才总结出陈菜农的大概意思。

  方案一:稻菜轮作。

  6~9月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进行叶类蔬菜生产,或者干脆空闲休息两三个月,在8月中上旬赶早秋播。

  这套方案很好理解,就是针对江心菜场的建议。

  方案二:重新选址。

  如果单独这么看,好似平平无奇,但有很多细致内容值得深究。

  在选址条件上,写得很详细。

  土地肥力、租金水平、交通条件、给水排水、周边环境等因素分析逻辑性很强。

  只是这个,徐闻香就看得出陈菜农很有水平。

  但真正值得让人思考的是另外五个因素。

  一、反季节种植

  近年内,国内蔬菜有一个名词经常被提及:南菜北运。

  利用的是南方冬天温暖如春的气候,在冬春季节,有计划的在南方发展蔬菜生产,调供北方市场。

  比如湛江和茂名,每年冬天都有火车专线把番茄、黄瓜、青椒发往北方。

  那有没有地方能夏季种出高品质的叶类蔬菜呢?

  花城夏季因为高温多雨,不适宜叶类蔬菜生产,那有没有夏季气候冷凉、干燥、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呢?

  如果能找到一个土地、租金、交通、水源等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基地,又能同时满足夏季全方位生产各类叶菜的气候,那么可以说只要脑袋不生锈,赚钱是分分钟的事。

  这种地方显然不好找。

  所以有了第二点。

  二、同期品质对比大。

  找不到夏天能种叶菜的地怎么办,那就找同期种植蔬菜品质好的地区。

  蔬菜怎样才能品质好?

  一个通用的的常识是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不多。

  在蔬菜品质上来说,气候条件的影响比种植方法上影响要强得多,不是简单一句不用化肥农药种植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要在花城周边找一个气候相对更好的地区。

  接下来的三个因素也很有用,相对目标销售地有优势、劳动力、民风民俗。

  还特意拿民风民俗举了例,一些民风彪悍的省市,你搞不好关系就别想运出去一根蔬菜。

  蔬菜基地选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像土壤、水源、电力、交通等常规理论所有人都知道,但更多秘密在常规之外。

  一个要点做对了,可能就会让你笑着数钱。

  在方案二的最后,陈菜农也举了例,其一是徐闻香很熟的东升农业。

  其去年开始就在花城东北部的从化筹建菜场。

  另外还有一家大型港资企业:从玉菜场。

  两者都是上千亩的大菜场。

  “从化~”徐闻香问徐和:“你去核实过了吗?”

  徐和点了点头:“找人打听了,东升在从化计划建设2000亩的菜场,从玉则是3000亩,但好像是地方主动引进的,给了很大的政策支持,除了水、电、路、通讯,还连续5年给300元/亩的地租补贴。”

  “政策力度这么大?”

首节上一节166/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