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78节

  说罢,刘部长瞄了林思成一眼,施施然的一转身,出了接待室。

  一群人面面相觑:还真把他们当成的偷技术的?

  不然不至于这么敷衍……

  苏院长皱着眉头:“小林,我怎么感觉,待会送来的资料,十有八九没什么价值?”

  林思成点点头:“苏院,你把感觉去掉!”

  一阵哄笑,新招的助理一脸新奇:“耀州瓷去年才申遗,申报的也只是青瓷烧制技艺,竟然有专门的陶瓷修复研究部门,挺厉害啊?”

  林思成刚要说什么,商妍“嗤”的一声:“小孙,你进门的时候没注意?”

  孙助理不明所以:“商教授,你说的什么?”

  “楼门口那么大块牌子,你看不到?”

  顿然,孙乐臊了个大红脸:瓷器研究所,可不就是要研究陶瓷修复?

  但他满脑子都是“国家级申遗研究中心”,把这一茬给忘了……

  林思成叹了口气,又看看商妍。

  商妍哼了一声:你老师公器私用,把李贞换掉的时候,你怎么没护一下?

  我只是刺他两句,没给他穿小鞋就不错了。

  林思成一脸无奈……

  不是很顺利,不过心态都挺稳定,主要是林思成并不是太着急。

  过了十来分钟,又进来几位,介绍说是资料科和修复组的负责人,身后的几位还托着十多份档案袋。

  林思成一样一样的拆,苏院长和商妍又问了几句。

  前者还好,说是让他们先看,要缺什么资料,他随时再找。

  和后一位一聊,两位心里满是失望:现阶段,瓷器研究所的主要修复研究,还是以锔金、大漆为主。

  苏院长和商妍期望的无痕修复,压根就没涉及到。

  但要说锔金和大漆,林思成不比谁补的好?

  放下资料,等人一走,商妍迫不及待:“林思成,怎么样?”

  “资料不全!”林思成叹口气,“缺少核心技术!”

  “那怎么办?”商研看着苏院长,“联系学校,还是找市文化局,或是文化厅解释一下?”

  “估计作用不大!”林思成摇摇头,“反倒会适得其反!”

  地方出点政绩不容易,肯定要保护好,更要利用好。

  你觉得是在解释,但给对方的感觉,就像是在施压……

  “虽少缺少核心技术,但这套资料并非没价值,我先看看……当然,最好能找几件具有代表性工艺的作品对比一下。”

  林思成想了想:“要是能进技术研发中心参观一下,就更好了!

  “TC市博物馆的副馆长,就是从咱们学校毕业的。”苏院长沉吟着,“请他帮忙斡旋一下,进研发中心看一下,问题应该不大!”

  商妍也站了起来:“我去找样本!”

  孙硕士眼睛一亮:“商教授,耀州瓷,咱们学校不就有?”

  商妍怔了怔,斜着眼睛盯着林思成:你老师,就给你换了个这种水平的助理?

  林思成没说话,叹了口气。

  水平确实差点,关键的是仓促上阵,压根就没好好学习资料:耀州瓷烧制技艺早失传了,铜川申遗用的是半创新的代替技艺。

  你拿纯古瓷,研究人家的创新技艺,怎么研究?

  关键在于,助理的专业能力、熟练程度,会影响到他本身的学习进度。其它不论,只是查询、整理资料一项,估计这位孙师兄就够呛……

  想了想,林思成点点桌子:“孙师兄,你先抓紧学习一下资料,李师姐,这几天要麻烦你……”

  “啊?”李贞怔了一下:“不辛苦!”

  商妍撇着嘴:我这个导师都还没发话呢,你就不辛苦?

  但她没吱声……

第179章 这还差不多

  夜幕微垂,巨大的烟囱喷吐着赭红色的浓烟,云层仿佛受了伤,血色浸染了半边天。

  局长站在窗边,手里夹着半根烟,眼中闪烁着狐疑:“老杜,你怀疑有人要偷我们的技术,不大可能吧?”

  “领导,不得不防……你记不记得前年,我们进京申报,那几个单位差点在会场干起来?”

  局长怔愣了一下,默然不言。

  说实话,那次真让他见了世面:堂堂的中字头单位,代表最高研究水平的科研机构,争斗方式竟然是如此的朴实无华?

  老大说老二偷了他的技术,老二说老三偷的是他的技术,老三又说老大也偷了,还两家都偷了。

  争到最后,三家直接开骂,骂娘。不夸张,就差在会场里开干了。

  最后争论不休,但因为渊源过于久远,不好查实,最后一家一项。所以第一批的中医中药技艺百花齐放:光是三家国字头,就申请十二项之多。

  虽然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已经进了国家级目录,抢也抢不走。但如果以“耀州瓷修复技艺”立项,国家级不敢说,省级目录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话说回来,与其共享技术,帮助西大申报,铜川为什么自己不再多申报一项?

  省级荣誉也是荣誉,谁还能嫌少似的?

  “确实不得不防!”局长弹了弹烟灰,“他们现在是什么诉求?”

  “说是资料不太详实,能不能再帮他们找一找。或是借阅一下申遗时的申报资料也可以……我推给了孟所长,说孟所全带到京城去了……”

  局长一脸古怪:“他们信了?”

  “当然不信,所里和局里肯定有电子版的……不过没点破!然后又说,能不能参观一下研发中心,实地看一看耀州瓷的刻胎和施釉过程……所以我才来请示领导!”

  “瓷胚刻胎、施釉?”局长回忆了一下,“这都是咱们的核心技艺吧?”

  “对!”杜所长点头,“所以我有些犯难:不让看吧,都晾了十来天了,依旧和和气气,没有过任何怨言。再者,咱们市的工业比重较高,咱们局的研发能力又太单一,时不时的就会求到西大,关系弄太僵也不好……

  但让看吧,他看了一遍想看第二遍,看了两遍想看三遍,死赖着不走怎么办?”

  “笨,他还能二十四小时不走?等他一走,你不会关门?是机器不能坏了,还是电路不能短路了?”

  局长斥了一句:“那就让看一看,不要太久不就行了?嗯,不能拍照,不能录像!”

  “当然不能拍?”杜所长点点头,“那多久合适,一个星期?”

  “他们的考察行程不是一个月吗,已经过了半个月,那就再看半个月吧!”局长想了想,“没有资料,谅他们也学不会!”

  “那肯定的!”

  从上世纪八零年左右,孟所长就带领研究所钻研,整整研究了十几年,且“研烧结合”,才将技术相对复原完整。

  烧废的瓷器,得以“百吨”计。

  不可能看两眼,就能把整套的技术学走?

  杜所长站起身:“好,那我现在就通知!”

  “嗯!”局长点点头,“对了,老孟什么时候回来?”

  “年跟前了吧,最早也到月底了(元月)。”

  “那正好,毕竟他和西大渊源不浅,要回来的早,交流交流,再送送行!”

  “也对!”

  杜所长不置可否,告辞离开。

  刚下了工业局的大楼,他拔通了苏院长的电话。语气如释重负,甚至还带着表情:“苏院长,不负重托……”

  ……

  苏院长接完电话,又打给了林思成。

  扪心自问,研究所的态度其实还可以:除了防贼一样的防着,不给核心资料,不让进研发中心之外,其它的都挺慷慨。

  配了一间小型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用来修复瓷器完全够用,物料也能及时提供。

  所以这半个月来林思成也没闲着,除了找资料,就是研究工艺和配方。

  但可惜,除了古法复原,还有部分工艺创新,一时半会还真推导不出来。

  就如桌上这一樽:耀州青瓷牡丹唐草纹罐。

  补虽然补好了,但细微处还是能看出补釉的痕迹。

  这是因为釉料配比不同,产生了色差。

  其次,补绘前的缺损刻胎,林思成反复的试:刻花、划花、剔花,浅雕、深雕、镂雕……从唐到清,所有的陶瓷雕胎技法试了个遍,依旧有些差强人意。

  所以他很肯定,这不是古法,而是孟所长创新的代替技法。但具体是什么,只靠成品真研究不出来。

  但只要让看一遍湿胎刻胎的过程,他就能推导个七七八八……

  正端详着,苏院长打的电话打了进来:“杜所长打电话,说是答应了,明天就能去研发中心。但因为年底要保养设备,所以只有半个月的时间……”

  林思成猛呼一口气:半个月绰绰有余。

  像这样刻工极为繁复的大罐,最长也就刻一周。然后配釉施釉一天,再烧一天,再晾一天……十天足矣。

  暗暗盘算,林思成夹着手机,摘下手套:“苏院,明天几点?”

  “八点半吧,怎么也得等人家上班!”

  “好!”

  三两句挂了电话,林思成左右看看:“李师姐准备一下,明天你和我一起去,商教授和孙师兄休息吧!”

  三人点点头。

  瓷研所当他们贼一样的防,去得人太多反而不好。再一个,除了林思成,其它人去了也只是看热闹。

  稍顿了顿,林思成看着其他三位,似笑非笑:“葛主任(刑警队长),你们去不去了?”

  “去!”葛旭点头。

  但心里嘀咕:但我肯定不去……他感觉跟林思成搞研究,比坐牢还难受。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挺新奇,林思成做实验的时候,他们也会跟到实验室。

  结果,林思成丁点儿都不客气,真拿他们当助理使唤:洗残器,磨瓷片,研瓷粉,摔泥胚(和匀瓷泥)……反正哪个没技术含量,哪个活最重,哪个就让他们干。

  要不就是抄资料,因为杜所长不让复印,就只能硬抄。抄了一周,抄的章丰和葛队长头昏脑涨。

  不夸张,他们感觉比在街上追贼还累。

  自然而然,这两个就开始偷奸耍滑:要么你上半天,要么我下半天。让干点啥,也磨磨蹭蹭……

  葛队长伸手一指徐高兰:“让小徐去就行……”

  徐高兰眉头一皱,刚要说什么,他连忙打补丁:“去一天算两天值勤!”

首节上一节178/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