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77节

  也没必要和上博、河博争一时长短,初审、复审都是统一时间,又不是谁申报的早,谁的成功率就高?

  想了想,林思成耐心解释:“老师,初期确实慢一点,但基本一年左右,考察学习就能告一段落。那时市里肯定已经通过了,同步申请省一级,再按年限要求:满两年后,也才是2010年,时间刚刚好……”

  “老师你要还不放心,那我考察我的,你申报你的。前面的一年,再加之后的这两年,三年时间,肯定能考察完……实在不行,那你先走走后门:先入省级目录,然后一点点的补充资料,逐步完善传承谱系……”

  “我当然知道怎么操作,林思成,我担心的是十多二十几种窑口,一跨就是好几个朝代,你能学得过来吗?”

  王齐志左右瞅瞅,压低声音,“区市两级肯定没问题,也没必要,省一级也不是不能运作,但到了京城……你老师我想帮你做个弊,都没办法?”

  林思成哭笑不得:哪需要作弊?

  八年故宫,跟着王老太太,该补的不该补的他都快补吐了。

  所谓一法通,百法通,既便不会,学起来也绝对没有王认为的那么难……

  暗暗转念,林思成又笑笑:“老师,那这样:我最后学会几种,咱们就申报几种……这样行不行?”

  王齐志默然:死钻牛角尖,没治了!

  天寒地冻,入九寒天,要点资料,在工作室里研究研究就行了,非要往外跑?

  叹了口气,他不耐烦的挥挥手:“去吧去吧去吧……”

  林思成笑了笑,揽了揽王齐志的肩膀,又朝着单望舒和叶安宁挥挥手:“师娘,叶表姐,再见!”

  单望舒点点头:“出野外的时候多穿一点……记得勤打电话。铜川也就六七十公里,到周末了就回来……”

  “好的师娘!”

  林思成应了一声,冲着叶安宁笑了笑,转身上了商务车。

  章丰打火,车子驶进高速路口,汇入车流。

  等看不见尾灯,单望舒瞪着叶安宁:“你今天怎么回事,哑巴了?”

  叶安宁抿着嘴:“就评审那天,小舅喝的半醉,他送小舅到家……临走时跟我说:安宁姐再见……我说,以后别叫安宁姐……然后,他就叫叶表姐……”

  单望舒怔了一下,“吃吃吃”的笑:“林……林思成真的是……叫个名字而已?”

  一时间,她不知道怎么说?

  王齐志一脸古怪:只是改个称呼,叫个名字吗?

  他又看了看叶安宁:“你舅妈教你的,对吧?林思成都忙成狗了,你们还给他上心理强度?”

  “你不懂就少掺和!”单望舒瞪了他一眼,“有本事,你给林思成换个助理?”

  换助理,李贞?

  王齐志呵呵一声:杞人忧天。

  没看到商妍也在,李贞这个助理,现在助的是商妍好不好?

  主要协助林思成的,是刚招来的男硕士。再说了,相处这么久,林思成是什么品性,你们还不清楚?

  正不以为然,他又突地顿住:糟了,忘了叮嘱林思成,少听那三个警察瞎忽悠……

  转念间,他忙拿出手机。

  车里,林思成拿着一张人物关系图,随队的刑侦队长一一解释:

  “周小军,外号黑八,高振岗(于大海团伙二把手,掌眼)的徒弟,2000年左右单干,入狱三年……”

  “刘魁,外号刘大顶,曾经是于大海手下的下墓好手……”

  “这两人,现在都在铜川一带活动……”

  林思成静静的听着,心中暗叹:厉害了?

  自己刚说要去铜川,陈局长就把铜川一带的关联人物找了出来?

  可谓是见缝就插针……

第178章 不辛苦

  肖玉珠曾经问过:林思成,为什么一定要申遗?

  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捡漏不香吗,修复文物不赚钱吗?

  林思成只是笑了笑。

  不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角度不同:这个社会,不是有钱就能解决一切的。

  捡漏是挺香,但这玩意全凭运气,再牛逼的鉴定师和专家,也不可能天天捡漏。

  修复文物是挺赚钱,但正如爷爷和王教授屡次提到的,要有与财富积累相匹配的实力。

  就像赵老太太,手艺够高吧,知名度也很高吧?

  但在林思成看来,高则高了,却偏了。老太太在文物、收藏、修复、倒斗,盗墓这几个行当确实很有影响力,却至多也就是“匠”。

  如果成为国家与权威行业认可的技艺传承人,文化守护者,那你就是“师”!

  传承技艺,保护技艺,普及传统文化,推动发展创新,提升社会影响力,乃至打造文化名片……

  还比如赵修能,几个亿的身家,家里的藏品堆成了山,够有钱吧?

  但说句扎心窝子的话:别说陈朋,连关兴民都不带正眼看他的。但凡淘到点儿稀罕东西,不但不敢让人知道,还得东躲西藏。

  而林思成,既便是李春南见了他也客客气气。知道他淘到赤霞杯、徐谓礼文书的人一大堆,甚至于那两件东西的来历也不清不楚。

  但谁问过?

  固然因为林思成有先见之明,该报备报备,该合作合作。更有王齐志对他的保护,以及身份加持。但更多的,是这些人,以及这些机构对林思成的品格和能力的认同。

  所以,身份地位这个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如果你没有,那对不起,哪凉快,你哪待着去……

  胡乱转着念头,一声车笛,林思成拉回思绪。

  不知不觉,已进了TC市区。

  巨大的烟囱如剑林般伫立,浓烟升腾而起,又被呼啸而过的寒风撕成碎絮。

  路灯浸在浓雾中,像化开的水彩,模模糊糊,泛旧的广告牌被映的发白。

  圆柏树上落满了灰,汽车驶过,积雪被卷成了黑色的泥浆。行人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匆匆而行,满面风霜。

  整个城市,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乌蒙蒙,灰扑扑。

  铜川因煤而立,先矿后市,有这样的景像才正常。

  到了酒店,放好行李,然后吃饭。

  乍一看,人不少,林林总总八九位:学校专程来接洽的副院长、指导老师商妍、助理李贞,以及林思成和新招的助理。

  剩下的几个,竟然不认识?

  商妍又看了看名单:“这三位,是区文化局的协助人员……我怎么看着不像?”

  林思成笑了笑:“商教授,上级重视是好事,你管他像不像干嘛?”

  商妍嗯了一声,再没说话。她就是觉得这三位的身份定位有点怪:一个司机,一个资料员,一个技术助理……全都围着林思成转。

  上级对林思成这么重视的吗?

  但王齐志,又专程给林思成配了个硕士助理?

  反正很怪,但也只是好奇了一下,商妍并没有多想。

  吃过饭,稍事休息,一行人直抵铜川陶瓷研究所。

  楼不高,五层,装修的也很简单。

  但该有的都有:研究室、实验室、资料室、技术研发中心……

  该配备的设备一应俱全,好多都是最新一代的进口货,而且很新,锃亮刺眼。

  四十出头的男人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同时透着几分自信:“是西大的苏院长?”

  两只手握在一起,苏院长点点头:“对,我是!”

  “我是研究所耀州青瓷技艺开发部的负责人,我姓刘……老师去了京城,杜所长(副职)到市里开会了,所以由我接待你们……”

  苏院长也没在意,还琢磨了一下:这位应该是铜川陶瓷研究所所长、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研究中心负责人,同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的孟树峰孟所长的学生。

  至于这个开发部,大概类似于主持工艺复原和研发设计的项目组,这位应该是负责人。

  这次来学技术的,也没必要纠结接待规格高与低,苏院长客气的握了握手,又介绍林思成:

  “刘部长,这位就是我们学校已立项的‘瓷器修复技艺’传承人林思成,也是我们学校的高材生……

  此次来贵所考察学习的对象就是他,具体的考察和学习安排,也由他自行和贵所接洽……还请多多关照!”

  起初,刘部长脸上还带着笑。随着介绍林思成,笑容渐渐的就淡了下来。

  学生,传承技艺、申遗……这是怎么凑一块的?

  林思成发现不大对,就没握手,因为这位压根就没和他握手的意思。

  甚至没寒喧,就问了声好,直接拿出计划报告:

  “你好刘部长,你叫我小林就行……我们这次来,一是考察学习:既耀州窑瓷器的原料与工艺技术。二是技术交流,即古青瓷修复技艺复原……接下来肯要麻烦您……”

  刘部长接到过计划,扫了几眼。

  内容不少,要查资料,要研究样本,要观摩学习,还要实际操作。

  再看时间:差不多要学习一个多月……

  来回看了两遍,刘部长笑了笑:“小林,我只负责接待,这个要请示一下所领导,才能回复你!”

  林思成呼了一口气,面无表情:“好,那麻烦你!”

  刘部长说了声好,等人出了门,苏院长一头雾水:“怎么回事?”

  来之前,好歹以西大的名义发了函,再不待见,这位也不至于如此冷落?

  林思成想了想:“估计是把我们当成偷技术的了?”

  “怎么可能?”

  苏院长有点想不通:“函上写的清清楚楚:我们申报的是‘瓷器修复技术’,他们的是‘瓷器烧制技艺’……一个修,一个造,我们偷了有什么用?”

  林思成叹口气:“苏院,你看我,像不像修复手艺很高的样子?”

  苏院长愣住:哭笑不得,且又气又笑。

  确实,林思成有点太年轻。

  这不是歌曲,戏剧,死记硬背就够。而是手工技艺,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经验。

  反正怎么看怎么不像,自然而然,刘部长就怀疑起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不奇怪:其它单位从已申遗单位偷技术的不是没发生过,且不是一两起。

  而且级别都不低:有的是市一级单位,更有省级单位……与之相比,他们把西大当成贼,一点儿都不稀奇……

  正转念间,刘部长去而复返。看似很客气,却明显带着几丝疏远:“苏院长,我刚请示了杜所长,领导让我们尽量配合……

  稍后,就会有培训部的负责人来送资料……另外,我会让修复组的负责人过来一趟,如果参观考察,你们以后和他联络……”

  说着又笑了笑,伸出手,“苏院长,实验室还在做实验,不敢离开太久,抱歉!”

首节上一节177/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