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42节

  林思成哭笑不得。

  其实这样才对:没有万全的把握,谁敢收几百万的孤品?

  两人嘀嘀咕咕,进了大门。

  台阶上站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身后跟着一男一女。

  相貌足有六七分像,一看就是父亲加儿子和女儿。

  还离着七八步,三人下了台阶,老人边握手,边往后看了看:“郝教授,今天没带专家?”

  “这位就是。”郝钧指了指林思成,“陈总,你别看他年轻,眼力绝对够用!”

  真的假的?

  老人狐疑了一下,又伸出手:“年轻有为!”

  林思成笑了笑:“你过奖!”

  两人应该很熟,近似于半开玩笑,郝钧并没有过多的介绍林思成,只说是朋友。

  陈总也没有多问,寒喧了几句,带着他们进了客厅。

  装修的很别致,也很有品味。

  谈吐也很文雅,也并没有因为林思成年轻而忽略他。包括一对儿女也很有涵养,不太符合印象中煤老板一贯的气质。

  沏了茶,又聊了几句,陈总让儿子取了东西。

  小陈总出了客厅,差不多五六分钟,抱了一口盒子进来。

  尺寸不小,脚步很沉,估计挺重。

  放在茶几上,打开盒盖,一方青石盖砚映入眼帘。

  很大,直径约有二十公分左右,通高约有十四五。

  石质呈棕青色,砚盖六条飞龙相互纠缠,六只龙头向心,共戏一珠于盖中。

  底部三足,盖沿铭夔龙,砚沿纹连云纹。

  郝钧取了出来,摆在林思成面前,揭开砚盖后,又拿出放大镜。

  林思成接过来,顺手打了一道光。顿然,石现呈现出一种“棕中泛红”的视觉感。

  然后,他又将砚池翻了过来,平放到软布上,拿着放大镜仔细对比。

  郝钧不慌不急,陈总的表情却越来越怪:还真让这个年轻人看?

  之前,他真的以为郝钧在开玩笑。

  惊奇归惊奇,但尚不致于大惊小怪,四个人安安静静,默不作声。

  这一看,就是十多分钟。

  林思成直起腰,又往砚盖上打了一道光:“石质为砂岩系石灰岩,一般时呈青灰色。但石中含有长石与石英晶体,雕好后又精心打磨,几乎达到了‘镜面效果’的程度,所以遇到强光时,会产生色差效果!”

  “盖顶六龙交缠,龙身为立体圆雕。龙鳞如蓖纹,雕法为分层减地法。边底饰夔龙与云气,这是高浮雕结合线刻……”

  “底为三足,复合砚池:底部研墨,侧槽存水……砚盖与砚身采用榫卯咬合……”

  林思成关了手电,稍拉开了点距离:“东汉后期的洛阳青泥石砚!”

  “对,公司的吴老师也说是东汉后期……”郝钧猛点头,“然后呢?”

  哪还有什么然后?

  林思成顿了顿:“无角,三爪!”

  郝钧愣住,下意识的往前一倾:是自己眼花了,还是林思成不识数?

  数一数脚趾:一、二、三、四、五!

  再看角:分生多叉,状如掌状……

  陈总,包括两位小陈总,都瞪圆了眼睛。看看林思成,再看看砚盖,再看看林思成,再看看砚盖。

  林思成没说话,在郝钧的包里翻了翻,拿出了一根钎针和一只打火机。

  然后往前一递:“陈总,谁来?”

  郝钧愣了一下,其他三位盯着针,脸色微变:龙角和龙爪,都做过手脚?

  好久,陈总接过针:“哪里?”

  林思成指着砚盖:“十二只龙角,全部是后加的。而但凡外伸,有明显爪纹的龙爪,也全是后添的!”

  后添的……看不出来啊?

  郝钧又低下头:角纹很自然,爪纹更自然。包括角与爪的刻线中的包浆,与它处并没有什么不同。

  正狐疑着,陈总捏着针,顺着龙角用力一挑。

  但没挑动?

  “陈总,得烤一下,环氧树脂粘的,不是一般的牢!”

  林思成递上了打火机,“不过你放心,石头的,烧不坏!”

  估计关系是真好,郝钧接过打火机,把针也要了过来:“我来!”

  “啪”的一声,火焰冒了出来,郝钧照着龙角就烧。

  顿然,石质上泛出一层油光。

  大致烤了七八秒,郝钧用力顺着龙角的刻纹一挑。

  “铮”的一声轻响,黄色的积垢像是丝线,挂到了针尖上。

  不长,就一公分左右。

  但近两千年前的东西,包浆早就是石材锈为一体,怎么可能说挑就被挑下来?

  仔细再看:表皮那一层像是黄土,黄土底下,豁然是明晃晃的胶。

  再看刻槽,足有两毫米深。关键的是,刻痕崭崭新。而且边缘、深度,都不是一般的整齐,这一看就是机刻。

  像是不敢置信,陈总接过针和打火机,然后一挑一根,一挑又是一根。

  郝钧的脸黑成了锅底。

  如果林思成不来,他肯定还会请人看。但问题是,如果请的人也没看出来呢?

  这可是四百多万……

  郝钧咬了咬牙:“这是怎么弄的?”

  林思成比划了一下:“激光刻墓碑,见过吧……电脑复制绘图,然后激光灼刻……估计就是从哪件东汉时期的文物上扒下来的图样,所以乍一看,才会觉得纹饰很自然!”

  “我操他妈……”

  骂了一半,郝钧才反应过来:“陈总,我不是骂你!”

  “我知道!”陈总叹了口气,看着林思成,“那就是先用激光刻槽,然后又填的胶?”

  “对,填完胶,再一层一层的往上贴包浆,让胶慢慢的渗透。但贴的不是黄土……”林思成拈了一点,又搓了搓,“应该是从底座上刮下来的积垢,所以才看不出破绽!”

  方法很简单,效果却奇好,瑞丽口岸的赌石场,大都用这种方法造半开窗的原石。

  一骗一个准,甚至到2025年,上当的都一茬接一茬……

  陈总又拿过了盖:“螭龙也是龙,又代表哪一级?”

  “列候!”林思成不假思索,“《后汉书舆服志》:诸侯王、列侯……器服得以龙为饰,然王(诸侯)降天子一等,列候再降一等。”

  “即天子为五爪鹿角的真龙,诸候为四爪无角的螭龙,列候则为三爪螭龙,更或是降为螭虎(虎首龙身)……”

  林思成又指了指砚盖顶端半凸的石珠:“《汉旧仪》又载:诸候毋用金玉……如果是天子砚,这里就该镶玉珠,至少也是绿松石!”

  “列候砚?”陈总“呵”的一声,“那现在还算不算列候砚?”

  林思成摇摇头。

  当然不算,已经刻废了。

  陈总顿然明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又拿起茶壶:“林老师辛苦,先喝杯茶!”

  林思成一脸古怪:自己也成老师了?

  他忙应了一声:“陈总你言重!”

  郝钧却不以为然:这声老师,让陈阳焱少赔了四百万。换成他,别说叫老师,叫爹都行!

  老陈总亲自倒,小陈总双手端,林思成忙起身,接到手里。

  “林老师,你别客气!”陈阳焱笑了笑,“家里还有几件,我一直觉得不大对,能不能请你再看一看?”

  林思成点头:“可以!”

  来都来了?

  再者像陈总这样的身份,也肯定不会让自己白鉴。

  转念间,兄妹俩出了客厅。这次去的比较久,差不多快一刻,两人才各抱了一口盒子回来。

  一一打开,林思成瞄了一眼。

  随即愣住:这什么,玉猪龙?

  长见识了……

第150章 穿越了一样?

  比巴掌稍大点的盒子里,放着一块拳头大的玉。

  林思成盯着看了好久。

  在门外,郝钧说这位陈总癖好有些怪,年代越早的东西他越喜欢。林思成还以为,再早也就是汉唐时期,撑到天先秦左右。

  压根没料到,这位陈总能一下子干到连文字都没发明出来的新石器时期?

  就眼前这一件,距今少说也有四五千年……

  形象刻划的很逼真:猪首龙身,肥头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中露出獠牙,

  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稍有些黄色的土沁。

  看着不是太润,也不是很光,更不亮。但正因为如此,才说明这东西是真品。

  拿到手中,打光再看质地:玉石质地细腻,油脂光泽,微微透明,典型的辽省岫岩软玉。

  同样,玉质也一般,但这东西,却出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是距今最早的龙形器物。

  史称中华第一龙,属于那种“收藏了不敢让人知道,只能偷偷的看”的物件。

  由此看来,这位陈总和郝钧的关系是真好。

  重点在于:这玩意绝对刚挖出来。

  但凡举报,分分钟没收,罚好大一笔不说,说不好还得进去待两天。

  看了差不多十多分钟,林思成直起腰。

首节上一节142/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