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35节

  张汤、卫青、霍去病、霍光、更或是太平公主?

  暗暗猜疑,林思成抬起头来:“老人家,这东西哪来的?”

  “额也不知道,但老汉进去时特地交待,最少三万,低了不卖。还叮嘱额:人要是看不对,千万不要拿出来……”

  林思成默然:那自己是怎么被她看对的?

  开着六七十万的车,穿的还光鲜,肯定不差钱。

  来了就找陶启志,肯定是来淘东西的。

  眼睛还那么毒,又这么年轻,肯定不是雷子。

  关键的是,出手大方,干脆利落。

  “好,三万!”

  顿然,老太婆眉开眼笑。

  话是那么说,其实看过这东西的人也不少,要么说东西不对,要么说价格太高。

  就数这年轻人最利索。

  一根棍儿卖三万,虽然是汉代的,虽然写满了字,但顶多算是本账本。

  关键的是,不知道主人是谁。对于倒腾古玩的来说,三万当然太高。

  但站在研究历史和考古的角度,这棍儿是妥妥的一级文物。说声国宝,并不夸张。

  林思成又顿了一下:这几天说的有点多,感觉“国宝”这两个字都有点不值钱了?

  暗暗转念,他取出卡交给顾明,“你去帮我取钱!”

  顾明接过卡,都站了起来,老人却拦了一下,指了指旁边那一件:“还有一件,你肯定也要,看完了一块取!”

  说着,她又掀开了外面的布。

  一层接着一层,露出一个方型的盒子。

  外部大致长这样,像座小房子。

  竖起来之后,从开口的那面看,内部长这样:

  瞅了两眼,林思成不知道说什么的好:刚还在想玉温明,这老人就给他拿出来了一樽玉温明?

  如果按规制和品级,这东西,比金缕玉衣还要高一级:

  《汉书》中仅见《霍光传》一处,之后又一处:《北堂书钞礼仪部十三》引《晋公卿礼秩》云:安平王孚薨,给东园温明秘器。

  《后汉书》中一例都没有。

  《史记》中倒是有好几处,比如张汤、卫青、霍去病,但未引入汉书,真假存疑。

  出土的也有,江苏扬州邗江胡场汉墓,漆罩。

  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温明,松木。

  玉制的,这是第一件。

  由此,林思成也算是知道,这件东西以及之前的遗策,是从哪挖出来的:杜陵之旁,张汤之子,宣帝时大司马,富平县候,张安世。

  在西汉,这是与霍光齐名的人物,但后世评价比霍光高的高的高。

  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多少?”

  老太婆眼睛一亮:“十二万!”

  林思成眉头都没皱一下:“顾明,你带这位大姐去转账!”

  叶安宁欲言又止。

  林思成摇摇头:“没事!”

第143章 找墓去了

  树木不断的倒退,灯光渐多,五颜六色。

  光线明灭之间,林思成的脸上像是洒了一层光晕。

  叶安宁坐在后排,脑海中回想着那天晚上,舅妈说的那句话:叶安宁,林思成在发光。

  以及,刚才:“林思成,要十二万?”

  “我知道,花点就花点,总比流入黑市的强。”

  问题是,这不像徐谓礼文书,更不像犀角杯,还能和什么单位合作研究。如林思成所说,这种东西,应该是代表古代礼制的重器,就只能给博物馆。

  但十二万……小舅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两千过一点。

  一路上,叶安宁都在想这个问题,一直到回了家。

  王齐志在客厅写写画画,单望舒坐在一边陪着,王有坚在卧室写作业。

  叶安宁进了门,单望舒抬起头:“吃饭没有?”

  “吃了,林思成一块吃的!”

  “哦,那就去洗一洗,一身的土!”

  叶安宁点头,进了卧室,又进了卫生间。

  大概半个小时,她擦着头发出来。看王齐志和单望舒聊天,就随口提了提:

  “小舅,林思成今天买了一根汉代的木觚,和一樽盒子,花了十五万!”

  夫妻俩顿了一下。

  单望舒还在想:林思成又捡漏了?

  感觉,林思成除非不出门,只要一出门,或多或少都要带点宝贝回来。

  而且要么是贼值钱,要么是贼有历史价值。就如这次,汉简?

  王齐志的眼睛却一亮:“上面写的什么内容?”

  “他说是遗策清单,类似如账本。不过那樽盒子里外都镶着玉,林思成说,应该是西汉的玉温明。”

  王齐志怔住:啥东西,玉温明?

  林思成,你是越来越会捡了。国宝一件接着一件?

  他顿然放下笔:“玉的?”

  “对,玉的?”

  “谁的?”

  “林思成说,暂时还不清楚!”

  王齐志断然摇头:不可能。

  帝后下葬,遗策必为玉简。只有大臣下葬,才会用木觚。

  而西汉帝赐给大臣的玉温明,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林思成只要看遗策,只要数数帝赐葬器的数量和种类,就知道是什么规制。

  从而也就能推断出,东西的主人生前任的是什么官职,继而也就知道主人是谁。

  但为什么要瞒着叶安宁?

  总不能,这小子又没想着干好事,就像去杭州那次?

  看王齐志皱着眉头,单望舒拿指头捅了捅他:“玉温明,那是什么?”

  “汉代皇帝死后,覆盖在头部的玉匣!”王齐志比划了一下,“像个盒子,顶部内嵌铜镜,意为‘以镜镇魄,引魂升天’……

  这一樽虽然是玉的,但应该不是皇帝的,因为遗策用的是木觚。我估计,应该是哪位重臣,比如卫青、霍光?”

  单望舒恍然大悟:“很少见吧,怪不得我没印像?”

  “何止是少见?汉书加史记,有史记载的拢共也就十来幅。如果林思成没有看错,这应该是迄今为止,第一件出土的玉温明。挖樽汉鼎回来,都没这个意义大。”

  单望舒怔了一下:“那岂不是,不能收藏?”

  王齐志点点头:“具有不可复制的稀缺性:举世就这一件,孤品中的孤品。

  具有极典型的代表性:反映西汉礼葬制度。而且具有重大历史见证意义:与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直接相关……妥妥的一级文物,怎么收藏?”

  “确实不能收藏!”叶安宁叹了口气:“林思成也说,只能给博物馆。但给的值,至少比流入黑市,不知道流到哪里的强。”

  顿然,单望舒的眼睛开始放光,叶安宁也是差不多的模样。

  王齐志看在眼里,默默不语。

  这样的表情,在这两个女人脸上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每当这个时候,王齐志就会萌生出一种念头:这两女人,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感觉一说到林思成,两人就犯傻?

  单望舒当然不傻,叶安宁更不傻。从小到大,和他这个舅舅斗智斗勇,堪称旗鼓相当。

  但为什么,她们认为林思成所说的“捐”,是一丝好处都不要,纯奉献的那种?

  因为因屋及乌,过于感性:这两个人光想到林思成花了十二万,却没想过,这东西是不是还有隐形价值?

  就像林思成把那件八万的青铜鱼还给盗墓贼,盗墓贼却给他找回来了价值几十上百亿的徐谓礼文书。

  两者是同样的道理:光是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头衔,十个十二万都换不来。

  看,一级文物,国宝中的国宝,这么重的见面礼,博物馆即便是想拒绝,是不是也不好意思当即说出口?

  当然,没这顶盒子,省博也不会拒绝,因为林思成的水平是真的高。唐代金银工艺复原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也足够重。

  但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不是因此而更稳固?

  暗暗感慨,他又拿出手机。

  单望舒瞄了一眼:“这么晚了,你还给林思成打电话?就不能明天问?”

  “你不懂!”王齐志摆了摆手,“我直觉这小子没干好事?”

  单望舒嗤之以鼻:“直觉?”

  王齐志没理会,继续拨电话。但响了好久:“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

  “咦?”

  王齐志一怔愣:就说这小子为什么瞒着叶安宁?

  但不应该。

  这又不是去杭州那次,林思成不至于干什么,连自己这个老师都要防着吧?

  王齐志想了想,又打给顾明。

  也能打通,但第一遍没接。

  又打第二遍,电话挂断,林思成拨了回来:“老师!”

  王齐志开门见山:“林思成,在哪?”

  “没在哪,闲得无聊,和顾明出来转转!”

  “呵呵~”王齐志冷笑,“林思成,你好好说……”

首节上一节135/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