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33节

  继续往前,街道渐渐宽敞,安静了许多,也冷清了许多。

  这儿是长安区的曲江乡,正儿八经的城中村。出了村口往南,就是起伏苍翠的丘陵。

  那儿是大汉时的上林苑,汉宣帝的杜陵和许平君(皇后)的少陵就在那。

  除此外,还有好多好多汉、唐两代的古墓。所以这一块的人,民风都比较彪悍。

  又走了一段,碰到几位聊天的老太太,林思成上前问了问:“你好老人家,麻烦问一下,陶启志家怎么走?”

  老人愣了一下:“他们家早没人了?”

  “没事,我们就是过来看看!”

  “哦~”老太太的眼神古怪起来,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遍,又往前一指,“再走两个巷子,往北拐,门口挂灯笼的那一家。”

  “唉,好,谢谢!”

  林思成道了声谢,继续往前。

  到了老太太说的地方,林思成停住,又指了指:“就是这儿!”

  三层的小楼贴了瓷砖,铝合金的门窗泛着银光。院子里栽了桂花树,几根金枝跃过墙头。

  想来挺有钱,但朱门紧闭,锁扣用铁丝拧在一起。更怪的是:门楼上挂着白灯笼,门柱上贴着白联,两侧立着好多花圈。

  更怪的是,花圈早已变色,看着像是已经摆了好几年?

  越看越是奇怪,顾明往前,凑着门缝瞅了瞅。

  院子里散落着纸钱,堂屋门口摆着香案。再往里看,顾明一脸愕然。

  堂门大开,堂屋里座落着一具红的刺眼的漆木棺材,之后摆着供桌、遗像、以及烛台。

  灵堂?

  但谁家好人把灵堂摆堂屋里?

  更关键的是,棺材、照片、供桌上落满了灰,一看就知道摆了好几年。

  看顾明一脸古怪,等他起身,叶安宁也看了看,冷不丁的一个激灵。

  “棺……棺才里……有死人?”

  林思成没说话,蹲下来捏了三撮土,起身后又做了个揖。

  “唰”一下,叶安宁的脸就白了。

  “叶表姐也会怕?”

  废话。

  瞪了顾明一眼,叶安宁看着林思成:“棺材里,真的有人?”

  当然。

  搁这停了两年了,按原本的轨迹,还得停两年。

  “那人姓赵,叫赵京,家在赵家湾,翻过上林苑就是。”

  林思成往南指了指,“所谓靠山吃山,这一块倒腾物件人挺多,打洞下坑的也有不少。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一两件开门的东西……”

  “所以不上学之后,赵京就跟着倒腾物件,但说实话,天赋一般,人又实在,所以一直是赚少赔多。后来判了一年半,出来后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结婚生子,再之后上了工地。”

  “没干两年,觉得太辛苦,又干起了老本行。但可惜,他是真没天赋,日子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此这般,钱没赚到,债却欠的越来越多。”

  “然后到了前年,赵京不知道是从哪打听到的,说是陶启志从杜陵中挖到了几样宝贝,然后慕名而来。不知道怎么谈的,最后,以八千块钱的价格,买走了一枚汉宣帝金五铢……”

  叶安宁怔了怔:“假的?”

  林思成点头:“当然!别说八千,八十万也买不到汉宣金五铢……卖了一圈没卖出去,知道是假的后,赵京来退钱。陶启志自然不可能退,就这样,来来回回,拉扯了三个多月……”

  “之后,赵京被逼急了,说那八千块钱是他借的,陶启志要不退,他就拼命。陶启志不信,说你有本事吊死在这,我就给你退……”

  林思成叹了口气,指了指门楼:“然后,赵京就吊死在了这……”

  顾明怔愣的一下,下意识的抬起头。豁然,门楼的顶梁上,挂着一件挽在一起的裤腿。

  他一脸的想不通:“就为了八千块?”

  “对,八千块!”

  林思成重重点头:“你只以为,我一赚就是几万几十万,却没想过:八千块钱,基本就是一个二十多三十出头的壮劳力一年的纯收入。甚至于好多家庭辛苦一年,还存不到八千块……”

  “而这一带,倒腾物件的那么多,八成以上的,一年都赚不到八千。而大部分的都欠一屁股债,最后实在被逼的没办法,就只能铤而走险……”

  “你再想想,我们这一路走来,聊天的女人倒是挺多,跑着玩的小孩也不少,但除了那家棋牌室之外,你再见过几个男人?”

  顾明激灵的一下:“进去了?”

  “进去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都外逃了!”

  “人人都想发财,人人都想买真品,但哪来那么多真品?而普通人,有几个能分辩出高仿和真品的区别?

  赔的实在没办法,走投无路,就只能打洞下坑。但你爸就是警察,你回去问问,也别帝陵了,就普通的汉墓,挖一锹判几年?

  而就你那个粗疏的性子,跟脑门上刻了‘我忒好骗’四个字没什么区别。然后你再对比躺棺材里的那位,你几年能走到这一步!”

  稍一顿,林思成又叹了一口气:“而既便是有点眼力,又够谨慎的,一年可能都碰不到一件八千块以上的东西,几百、千八百的物件才是常态。

  而折腾一年,可能都挣不到八千。反倒时时都提心吊胆,害怕上当受骗……所以顾明,干这一行,捡漏只是传奇,打眼才是常态!”

  顾明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叶安宁扑棱着眼睛,左瞅瞅,右看看。

  好久,顾明顺着门缝瞅了瞅棺材,又看了看门梁上的裤腿。

  林思成冷笑一声:“怎么,不信?”

  “我没有不信!”顾明摇着头,“我就是想:两年了,怎么不下葬?”

  “一条人命,说没就没,怎么下?赵家又是大姓,就把灵堂摆在了这,问陶家要一百万。陶家只能报案,之后派出所、区里、市局都来过,但没用。

  然后再一查,陶启志倒先进去了:金五铢虽然是假的,但他家里其它的真东西却不少……去年判的,最后判了十八年!”

  “陶家一看,我人都进去了,我给你赔个锤子?然后,两方就僵持了下来……有关部门调停了好几次,但赵家咬死一百万不松口。

  最后,陶启志的媳妇被折磨的没办法,丢下孩子跑了。而后,爷爷奶奶只能带着孙子连夜搬走。

  而赵京的媳妇也丢下孩子改了嫁。而他父母早亡,族人趁机吃绝户,更咬死一百万不松口,最后,就只能曝尸于此……至此,一家妻离子散,一家家破人亡,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

  林思成一摊手:“所以,你还干不了?”

  又看了一眼里面的棺材,顾明恨恨的一咬牙:“我干个锤子我干?”

  狗他妈都不干!

  不干最好。

  不然,就得和顾叔给你小子上上手段。

  林思成暗暗点头,又看看叶安宁。

  叶安宁抿了抿嘴:“我一般都不买!”

  她是一般不买,但那是以前。

  但感觉和自己认识后,叶安宁佩服归佩服。但心底里,好像铆了那么一丝劲。

  大致类似于“想证明一下自己”的那种心态。

  而这样的,一栽就是大跟头。

  林思成想了想:“安宁姐,你最好一直都别买!”

  叶安宁笑了笑:“我买的时候叫你,行不行?”

  林思成愣了一下:还能说不行?

  他点了一下头,叶安宁笑的眯起了眼睛……

第142章 东园温明

  日头偏西,三人行走在石板路上。

  气氛有些沉寂,心情也有些沉重。

  叶安宁低着头,默然不言。

  她从未想过,偌大的一个村,竟然看不到几个男人。而之所以看不到,不是因为外出打工,而是因为犯罪坐牢,以及犯了罪害怕坐牢,只能外逃?

  她也知道,普通人一个月也就赚一千左右,一年能存到万儿八千,就算是高收入。

  但她从来不知道,为了八千块钱,竟然会逼死人命,逼的两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下意识的,她又想起昨天晚上,舅舅说的那些话:

  “胸有激雷,面如平湖,可拜上将军。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林思成这样的性格,既能上到云里,也能下到泥里。

  不然,他不可能只带个毛都没长齐,屁都不懂的顾明,波澜不起,轻轻松松的从盗墓贼和文物贩子手里弄回几大箱的国宝。甚至于,这些人现在都还在帮他找?

  为什么犯罪份子并没有因他超高的眼力,超绝的能力,乃至因为年龄,身份,将他视做异类。反倒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因为他懂,他了解,关键的是,他能融入。”

  “叶安宁,你有没有想过,林思成明知道你舅妈在想什么,更知道你在想什么,却一直装傻充愣?因为向下才叫融入,向上,那叫壁垒!”

  “他不是在畏惧,而是在衡量,他有没有打破障碍的能力,以及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做不到,或是太久,那就不要伤害你……”

  当时,舅妈还骂他,说他小题大作。但舅舅只说了一句:“明天跟着去看看,你就懂了!”

  叶安宁确实懂了:为了八千块钱,就能逼死一条鲜活的生命?

  甚至于两个家庭家破人亡,更甚至于,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书上有很多,电视里也演过很多,战争年代比这更惨。但当她亲眼见到时,感受着那从未有过的震憾,叶安宁才明白舅舅所说的意思:阶级。

  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

  所以,在普通人看来,自己身上的那些优势全是优点。但对林思成而言,却全成了缺点?

  说难听点,以他的能力,以后又能差到哪里。为什么没苦要给自己找苦吃,没罪找罪受?

  说不定,还会被人误解,乃至于受气?

  这么一想,他没有见了自己像是见了毒蛇一样躲的远远的,就够可以了……

  想着想着,叶安宁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抿着嘴,勾着嘴角。

  顾明还莫明其妙,心想叶表姐这心脏可以。刚看她还那么难受,没走几步,竟然就有了笑容?

  而后,他又给林思成使了眼色。

  林思成无动于衷,心里却暗暗的给王教授点了个赞。

  感情这东西,最好还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好。但林思成真心顾不上,更没精力和时间。

  而既要志同还要道合,还要能包容理解,而且要一直理解,真就挺难。

  如果从这一点考虑,叶安宁真心挺合适的。当然,难度不小,他暂时也顾不上,更没时间……

  胡乱转着念头,几人进了主街。差不多五点,接娃的接娃,做饭的做饭,街上的人影少了许多。

  继续往前,走着走着,一个老太太缩在巷子口,鬼鬼祟祟的招手:“娃子,娃子,你来,你来……”

首节上一节133/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