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29节

  而他们的脚底下,却摆着三大箱……

  关兴民和郝钧已不知道怎么估。

  甚至于,感觉南宋皇帝的拔火罐,用科学都讲不明白的大明皇帝的犀角杯,也就那么回事。

  一时间,像是按了暂停键,不大的办公室,大大小小六位,却安静的像是按了暂停键。

  十只眼睛冒着光,定在了林思成的脸上。

  林思成慢条斯理,一本正经的撒谎:“那天买了画,我总觉得不大对:画工怎么看怎么真,其它的却怎么鉴怎么假?

  之后,我想着老太太见多识广,活得也够久,说不定就知道一点,然后给赵修能打了个电话……

  然后,赵修能建议我去杭州:毕竟马远马麟、戴进都是杭州人。而且他那边就有朋友,说是非常资深,说不定就能问到点什么……”

  资深的盗墓贼是吧?

  王齐志暗暗腹诽,瞄了他一眼。

  林思成当没看见,继续讲:“但去了后,对方很谨慎,我报了赵修能和老太太的字号,对方却说我找错了地方?我想着来都来了,总不能白跑一趟,就在他店里转了转。没想,好东西还不少?”

  是不少。

  要是少了,你能带回来这几大箱?

  几人面面相觑,个顶个的古怪。

  王齐志又叹了一口气:“花了多少?”

  “第一天花了一百万过点!”林思成指了指,“玉壁、漆盒、古籍都是那天买的。当时,还买了一件西汉太史令的青铜鱼钥……”

  啥玩意?

  西汉太史令?

  下意识的,几人就想到了司马迁。

  既便不是,那玩意在黑市也值上千万。

  郝钧低头瞅了一圈:“东西呢?”

  “还回去了!”林思成手一摊,“他们不认识那东西,甚至不知道是哪一朝的,所以我提醒了一下……然后,第二天就见到了老板!”

  什么老板,那是盗墓贼的头子。

  等于林思成拿那件东西当了敲门砖……

  王齐志又气又笑:“就你这眼力,他们就没邀请一下你入伙什么的?”

  林思成点点头:“邀请了,但我没答应!”

  几人齐齐的一怔愣,嗫动着嘴唇,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的好。

  林思成这胆,已经不能用“大”来形容了……

  王齐志叹口气:“然后呢?”

  “然后,他们为了感谢我,让我再挑两件,说是送给我。之后我确实挑了两件,就火罐和犀牛角,但付了钱,而且一份都没少:三十八万!”

  呵呵……

  就那两件,三百个三十八万怎么样?

  “之后,我拿出马远的画,让对方帮我找一找。然后又过了两天,画虽然没找到,但他们找来了这六十多份文书……”

  稍一顿,林思成又强调了一下:“但没让白找,花了十万……”

  十万?

  几人已经无力吐槽。

  算一算,从前到后,林思成花了一百六十万左右。把那方玉壁卖了,就能抵得绰绰有余。

  剩下的,全等于白捡。

  但就眼前的这些,如果按金额论,“亿”都打不住。

  问题是,怎么处理?

  除了那两本和刻本的古籍和玉璧,剩下的全是一级文物。甚至于还得加个备注:国宝。

  所以,卖是想都别想:前脚卖,后脚就得吃牢饭,管一辈子的那种。

  收藏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分分钟种被没收……

  暗暗转念,郝钧皱起眉头:“所以,你是打算:捐?”

  林思成怪异的看了他一眼。

  郝师兄,我说了那么多,你是不是就只记住了仨字:忒值钱?

  “郝师兄,我是研究生……哦,现在还不是,但马上就是。而且,还有工作室……”

  郝钧猛的愣住。

  他被惊的头皮都麻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国宝,值多少钱,一时给忘了,林思成还会搞研究。

  漆盒应用的是髹漆与戗金工艺,既承上:与唐代金银平脱工艺异曲同工。又启下:发展至元代,衍生出嵌螺钿与戗金细钩填漆工艺。

  只凭这两点,就够申报一下省级项目。

  拔火罐与犀角杯,完全可以与省中医药研究院、交大(西安交大)中医学院联合研究。

  不管是哪一家,相关负责人绝对能笑的呲出后槽牙:这可是能发表国际顶级期刊的标本物料,压根就不是花多少钱能买得到的东西。

  至于文书……只要一个电话,省博或市博的人可能都用不到十分钟,就会冲到学校来。

  再想想这几件东西,以及项目本身,几个人看着林思成,神情又古怪起来。

  这么多的课题,跨了多少专业,你就一颗脑袋两只手,能研究的过来吗?

  林思成没有说话:权宜之计罢了。

  拔火罐与犀角杯无所谓,林思成不大懂中医,也没准备跨行。所以要不要研究都不一定。关键的是,不要被没收就行。

  但文书,最好还是跟浙省的文博机构合作,不然查资料都没办法查。

  总不能月月都跑一趟杭州,然后求爷爷告奶奶?

  当然,现在肯定不行。至少也得等当地部门重视起来,开始发掘徐谓礼墓之后。

  所以,要等老太太这边。

  不是岐山的赵老太太,而是故宫的王老太太。

  但还是那句话:万一不行,就只能自己来……

第139章 他在发光

  郝钧、叶安宁帮忙,林思成把东西一件一件的装了回去。

  另一边,王齐志联系银行领导,关兴民通知市局鉴证中心的同事到银行录档。

  没别的意思,以防万一。

  也别怀疑人性的贪婪程度:放在金库的金砖都能被调换,何况你几件文物?

  送到银行存好,几人又回到了学校。中午在餐厅随便对付了一口,然后又回到工作室。

  王齐志、关兴民、郝钧你一言我一句,策划先联系哪一家,先研究哪一件。

  专业性的东西三人当然不是太懂,但不妨碍他们清楚,这几件东西的价值和性质。

  可以这么说:光是把标书往上面一递,研究单位的影响力立地就能提升一个层次。

  关键还在于,做为物主,林思成能参与多深,有哪些切实性的利益和影响力。

  不然呢?

  按他们的理解,这几件是林思成提着脑袋,拼着小命,才从犯罪份子手里抢回来的,总不能真让他发扬风格吧?

  谁敢说这样的话,王齐志敢呸他一脸。

  三个人心无旁骛,说个不停。

  林思成无所谓,反正也不急,因为他暂时还顾不上。

  他愁的是:没钱了。

  爷爷给了他三百万,等于老爷子一百年的退休工资,够多吧?

  但不到一个星期,林思成就花的见了底:买戴进的画一百五十万。去杭州又是一百六十多万。

  所以都没够用。

  好在顾明贼给力,拿着李信芳的卡,“咔咔”就是一顿刷。

  这个要尽快还。

  再者,还要成立“金银工艺”工作室,到时花的更多。

  所以,得想办法变点现。

  稍稍捋了捋,大致计划了一下,林思成给叶安宁说了一声,出了办公室。

  又过了好久,三人说的口干舌燥,叶安宁重新换了热茶。

  吸溜了大半杯,王齐志才想起来:“林思成呢?”

  叶安宁一脸无奈:他走了都快两小时了,你们才发现?

  “他先回家了,看你们讨论的正热烈,他就没好意思打断,让我转告一声。”

  三人愣了愣,对视了一眼,又别过脸。

  想想也是可笑,讨论正题,却把正主晾到一边。甚至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

  “林思成几天没回家,确实得回去看看!”郝钧看了看表,“王教授,趁着高兴,走,我作东!”

  “郝师兄,要不改天?”王齐志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林思成不在,总感觉差点意思!”

  可不就是?

  “对,改天!”关兴民连忙提醒,“折腾了一周多,明天让林思成缓一缓,后天还得到市鉴鉴定玉器!”

  他一说,王齐志才想了起来:要不是为了那批玉器,关兴民和郝钧追不到学校来。

  之前就说好的,肯定得去一趟,而且去一趟估计都不够。因为鉴完玉器,还得鉴翡翠。

  这事忙完,就得和学校商量一下,青花瓷重新申遗的具体流程。同步团队配备、研究工作也要尽快展开。

  之后还得尽快去趟省博,谈一下金银工艺申遗合作。和省博谈妥后,就要着手成立工作室。

  同步,还得考虑徐谓礼文书和磁州窑火罐、血沁犀角杯的合作方,以及研究方向。

  想着想着,王齐志猛的顿住:不是……这怎么突然间,光是和研究相关的项目,就这么多了?

  不对。

  原本就不少,林思成又从杭州带回来几大箱,所以才更多。

  王齐志稍一思忖,恍然大悟:怪不得林思成一点都不着急,就看着他们仨在那说个不停?

首节上一节129/201下一节尾节目录